电动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8291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电动干衣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动干衣机,尤其涉及干衣机的冷凝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干衣机通常包含具有纯干衣机功能的机器以及集洗衣与干衣功能为一体的机器。干衣机的烘干原理大致可以如此概括:在加热装置的作用下,干燥的空气经加热装置加热后形成干燥的热空气,然后进入衣物处理桶内与湿的衣物发生热交换,将衣物中的水分带走,形成比较潮湿的热空气,潮湿的热空气随后经过冷凝装置的冷凝作用,其中的水分被冷凝成水,然后经过排水管排出,而被冷凝后的空气成为相对干燥的冷空气,在风扇的作用下重新被导向加热装置中,经过加热形成干燥的热空气进入下一个循环,如此周而复始,直至烘干程序结束。

冷凝装置所采用的冷凝方式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是利用水作为冷却介质,与烘干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热空气中的水分冷凝而从空气中分离。这种冷凝装置通常具有一个通道状本体,本体上连接冷却水管。湿热的烘干空气从冷凝装置本体内由下向上通过,期间冷却水由上而下流出,与湿热空气发生热交换。通常由于空间的限制,冷凝装置本体空间高度有限,湿热空气与冷却水热交换的行程很短。另外,高速上行的湿热空气与冷却水相遇后吹散水流,甚至往往将水珠吹入风扇和空气加热装置中。此外,由于冷凝器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内,势必要压缩衣物处理桶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电动干衣机,同时冷凝器的热交换效果更好,且冷却水不易被吹入风扇和空气加热装置中。

针对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干衣机,包含容纳衣物的桶、与桶空间相通的冷凝器、以及促进空气从桶流向冷凝器的风扇,所述冷凝器与桶具有共同的壁,且冷凝器具有环形气流通道。

其中,电动干衣机可以指各种具有干衣功能的机器,例如,可以是纯粹烘干衣物的机器,也可以是洗衣干衣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冷凝器与桶结合为一体,空间上更为紧凑,同时环形气流通道提供更长的热交换行程,提高冷凝效率。旋转的气流使冷凝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环形气流通道的壁上,从而不容易被气流带入风扇和空气加热装置中。

作为较佳的改进方案之一,桶包含大致为筒状的周壁,且桶沿其轴大致水平或倾斜设置,冷凝器与桶的共同的壁位于桶的周壁上,且位于桶轴的上方。由于桶的周壁为筒状,在周壁与箱体之间存在可被利用的空间。该改进方案正是利用了该空间,从而在有限的箱体空间内最大化桶与冷凝器的空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能的改进方案,环形气流通道位于桶轴斜上方的由冷凝器外壁与弧形桶周壁所构成的由于桶周壁的向下弯曲而在垂直方向逐渐增大的空间里。该空间在干衣机里通常被空置,或者很少被其他构件完全占用,如此设置也是更为巧妙地利用了空间。同时该下沉的空间为环形气流通道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垂直空间,使气流在环形气流通道内充分下沉,并有更长的热交换行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冷凝器包含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与环形气流通道相通,且位于环形气流通道上游,冷凝器包含冷却水进水口,冷却水进水口位于进气通道内。因此冷却水在进气通道内便被气流吹散,与气流混合,从而能更充分地利用环形气流通道内的热交换行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进气通道的进气口设于桶的周壁上,且进气通道的进气口与冷却水进水口分别位于桶的轴的垂直上方所对应的桶脊部的两侧。这样冷却水不容易从进气口进入桶内从而打湿其中的衣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冷凝器包含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与环形气流通道相通,且位于环形气流通道上游,进气通道的流通截面沿气体流通方向逐渐变小。这样的进气通道可增加气流进入环形气流通道的速度,增强热交换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冷凝器包含冷却水进水口,冷却水进水口靠近进气通道的流通截面最窄处。冷却水进水口位于气流速度最大的区域附近,有利于使冷却水被吹散成小水滴,并跟气流更好地混合。同时较大的气流速度在环形气流通道内产生的离心力也较大,使冷凝水从气体中分离而附着于通道壁上,避免进入风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进气通道大致水平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环形气流通道的中间设有直气流通道,直气流通道的壁构成环形气流通道的内壁,且直气流通道的入口位于其底部,与环形气流通道相通,直气流通道的出口位于其顶部,与风扇相通。气流沿环形气流通道旋转后下降到底部进入直气流通道,如此迂回的气流路径进一步减少甚至避免冷凝水进入风扇,同时也使冷凝更加充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直气流通道的壁呈筒形结构,从而使气流在环形气流通道中更顺畅地旋转。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环形气流通道的入口靠近环形气流通道顶部。气流从位置较高处进入环形气流通道后最后从底部进入直气流通道,气流旋转下降,增加热交换形成,提高冷凝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环形气流通道的入口设于环形气流通道的切线方向上。从切线方向进入的高速气流利于在环形气流通道内形成旋转气流,减少阻力。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环形气流通道底部的桶壁上设有冷凝水排水口。如此设置防止积水。冷凝水从桶内通过排水装置排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环形气流通道包含筒形的外壁和筒形的内壁。位于筒形外壁和筒形内壁之间的环形通道对通过其中的气流阻力小。

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干衣机桶及冷凝器示意图;

图2为干衣机桶、冷凝器及风扇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干衣机具有同轴且空间上相通的内桶1和外桶2。内桶1可旋转地装于外桶2内。待烘干衣物装于内桶1内,并在进入外桶2的热空气的作用下逐渐被烘干。

内桶1与外桶2沿其轴向大致水平地安装。外桶2顶部的周壁21上设有冷凝器3。冷凝器3的下游依次连接风扇4和空气加热通道5。空气加热通道5的出口与外桶2的前端开口22连通。于是在外桶2、冷凝器3、风扇4及空气加热通道5中形成空气循环通路。

冷凝器3包含外壁31。外壁31与外桶2的大致为筒状的周壁21共同围成一个冷凝通道32。冷凝通道32包含进气通道34以及进气通道34下游的环形气流通道35。进气通道34与环形气流通道35相通。

环形气流通道35位于外桶2的轴22的斜上方的由冷凝器外壁31与弧形的外桶周壁21所构成的由于外桶周壁21的向下弯曲而在垂直方向逐渐增大的空间里。

如图1及图2所示,进气通道34大致水平延伸,且其流通截面沿气体流通方向逐渐变小。冷却水进水口36位于进气通道34内,靠近进气通道34的流通截面最窄处。进气通道34的进气口33设于外桶的周壁21上,且进气通道的进气口33与冷却水进水口36分别位于外桶2的轴22的垂直上方所对应的外桶脊部23的两侧。

环形通道35包含筒形的外壁351和筒形的内壁352。其中外壁351是冷凝器外壳31的一部分。内壁352的内部形成直气流通道37。直气流通道37的入口371位于其底部,与环形气流通道35相通;直气流通道37的出口372位于其顶部,与风扇4相通。

环形气流通道35的入口353靠近其顶部,且朝着环形气流通道35的切线方向设置。环形气流通道35的入口353与进气通道34连接。

位于环形气流通道35的底部外桶周壁21上设有冷凝水排水口38,于是冷凝水从冷凝水排水口38排入外桶2中。

上文所描述以及附图所示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非本发明的全部。在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的范畴内,相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针对本发明所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变更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