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经纱绑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3526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针织机经纱绑纱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针织机,尤指一种针织机经纱绑纱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1所示,为常用的针织机,为一底座91上可设经纱针板92、纬纱针板93和钩纱针座94,在底座91上有一对针板座95用以控制纬纱针板93上下位移。通过驱动机构96的驱动(图中所示仅驱动机构96的部分连杆),驱动经纱针板92和钩纱针座94可相对位移,且带动该对针板座95可上下往复移动,以完成经纱线在经向钩纱时有纬纱线在纬向绕线的交织动作。

本案申请人已研发一种绑纱技术,在于经纱线和纬纱线如前所述在经纬交织时,有绑纱线可随经纱线出线而和纬纱线进行交织的技术,此绑纱技术在本案申请前尚未公开。前述绑纱技术,在针织机上需要有一针板在经纱针板92上方可在一角度范围往复摆动,且沿针板的长度方向往复地轴向位移,惟常用的针织机,例如经纱针板92在驱动机构96的驱动下只能前后摆动,不能沿长度方向位移;另如纬纱针板93虽能沿长度方向位移,但必须随针板座95上下移动;又如钩纱针座94只能前后位移,同样不能沿长度方向位移,故知常用针织机的经纱针板92、纬纱针板93和钩纱针座94的动作,皆无法用在前述绑纱技术,而有进一步改良的必要。

因此,如何让针织机能达成前述绑纱技术的所需动作,即为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针织机经纱绑纱结构,提供一绑纱针板在经纱针板上方可在一角度范围往复摆动,且沿针板的长度方向往复地轴向位移,以达成前述绑纱技术所需要的动作。

所述针织机为一底座上可设经纱针板、纬纱针板和钩纱针座,在该底座上的相对两侧有一对控制该纬纱针板上下位移的针板座,该经纱针板和该钩纱针座被驱动机构带动而可相对位移,且该对针板座被该驱动机构带动而被带动可上下往复移动,以完成经纱线在经向钩纱时有纬纱线在纬向绕线的交织动作。为达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

两个轴座,分别在该底座上设有该对针板座的相对两侧,该两个轴座在同一方向各有一轴孔;

一绑纱针板,位于该对针板座之间而可设置绑纱针,且长度方向同该纬纱针板,且在该经纱针板上方倾斜而设,有两个轴杆在该绑纱针板两端沿着该绑纱针板的长度方向伸设,且各该轴杆可轴向位移地伸过同边的轴座的轴孔但不和同边的针板座上下同动;

一连杆组件,连结在该驱动机构和一前述的轴杆间,在该驱动机构驱动该连杆组件时,由该连杆组件连动该绑纱针板以其轴杆为轴心而在一角度范围往复摆动;

一驱动组件,连结该绑纱针板至少一端的轴杆,该驱动组件被驱动而连动该两个轴杆在所在的轴孔中往复地轴向位移。

其中,该连杆组件有一摆动件、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和一第三连杆,其中该摆动件以和该绑纱针板相同的轴向枢设于该底座上,该第一连杆的一端枢设于该摆动件相对在内的一侧,且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侧向伸设而枢接在该驱动机构或被该驱动机构带动而位移的构件;该第二连杆的一端枢设于该摆动件相对在外的一侧,且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向上伸设;该第三连杆的一端枢设于该第二连杆向上伸设的一端,且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侧向伸设而固接在一前述的轴杆;该第一连杆受该驱动机构或被该驱动机构带动而位移的构件带动而驱动该摆动件摆动,且带动该第二连杆上下拉动该第三连杆,以连动该轴杆在该角度范围往复摆动。

其中,该第一连杆包括一杆件和两个枢接部,该杆件具有一沿其杆长而贯穿的内螺孔,该两个枢接部分别具有一外螺杆分别在该杆件的两端锁设于该内螺孔,该两个枢接部分别以外螺杆相对该杆件的内螺孔旋动,而可调整该第一连杆的长度为伸长或缩短。

其中,该驱动组件为一轴座上对应所连结的轴杆而设有一轮体,该轮体周缘设有复数规则排列的凸部,在该轴座上对应该轮体的位置设有一摇柄,该摇柄有一横臂在端部具有滚轮,且该摇柄有一立臂,此立臂设一连结块,且该驱动组件另有一压缩弹簧;该绑纱针板两端的两个轴杆,为一者和该连结块固接,另一者则连结该压缩弹簧的一端,该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沿所连结的轴杆的轴向而固接在该底座上;该绑纱针板受该压缩弹簧拉动而连动该摇柄的横臂一端的滚轮靠抵在该轮体的周缘,且滚轮遇前述凸部时上移而连动该立臂将所连结的轴杆后拉,另当滚轮离开前述凸部而下移时,连动该立臂将所连结的轴杆前推,以连动该两个轴杆在所在的轴孔中往复地轴向位移。

其中,各该针板座有一开孔,该绑纱针板两端的轴杆分别从同边的针板座的开孔穿过而伸出,各该针板座在被驱动而上下位移时,以所设开孔让穿过的轴杆闪避而不上下同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织机经纱绑纱结构,提供一绑纱针板在经纱针板上方可在一角度范围往复摆动,且沿针板的长度方向往复地轴向位移,以达成前述绑纱技术所需要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与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中,获得深入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针织机一侧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针织机另一侧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驱动组件和轴杆连结和驱动的立体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绑纱针板两端的轴杆穿过轴座的平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绑纱针板在连杆组件被钩纱针座驱动时的其一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绑纱针板随连杆组件被钩纱针座驱动而作动时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连杆有杆件和两个枢接部而可伸长或缩短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绑纱针板在连杆组件被驱动机构带动时的其一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绑纱针板随连杆组件被驱动机构带动而作动时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经纱针、纬纱针、钩纱针和绑纱针在交织时的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11为常用针织机一侧的立体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10,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选用的实施例结构,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针织机经纱绑纱结构,所述针织机1如图1至图2所示,为一底座11上可设经纱针板12、纬纱针板13和钩纱针座14,在底座11上的相对两侧有一对针板座15,以该对针板座15控制纬纱针板13的上下位移,经纱针板12和钩纱针座14被驱动机构16带动而可相对位移,且该对针板座15被驱动机构16带动而被带动可上下往复移动,以完成经纱线在经向钩纱时有纬纱线在纬向绕线的交织动作。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经纱绑纱结构,包括两个轴座2、一绑纱针板3、一连杆组件4以及一驱动组件5,其中: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两个轴座2分别在底座11上设有该对针板座15的相对两侧,两个轴座2在同一方向各有一轴孔21。如图1、图2及图4所示,绑纱针板3位于该对针板座15之间,且绑纱针板3的长度方向同纬纱针板13,且在经纱针板12上倾斜而设,有两个轴杆31在绑纱针板3两端沿着绑纱针板3的长度方向伸设,且各轴杆31可轴向位移地伸过同边的轴座2的轴孔21但不和同边的针板座15上下同动。

在本实施例中,各针板座15有一开孔151,绑纱针板3两端的轴杆31分别同边的针板座15的开孔151穿过而伸出,各针板座15在被驱动而上下位移时,以所设开孔151让穿过的轴杆31闪避而不上下同动。

所述连杆组件4,连结在驱动机构16和一前述的轴杆31间,在钩纱针座14被驱动而位移时,由连杆组件4连动绑纱针板3以其轴杆31为轴心而在一角度范围往复摆动。所述驱动组件5,连结绑纱针板3至少一端的轴杆31,驱动组件5被驱动而连动两个轴杆31在所在的轴座2的轴孔21中往复地轴向位移。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杆组件4有一摆动件41、一第一连杆42、一第二连杆43和一第三连杆44,其中摆动件41以和绑纱针板3相同的轴向枢设于底座11上,第一连杆42的一端枢设于摆动件41相对在内的一侧,且第一连杆42的另一端侧向伸设而枢接在驱动机构16或被驱动机构16带动而位移的构件6;第二连杆43的一端枢设于摆动件41相对在外的一侧,且第二连杆43的另一端向上伸设;第三连杆44的一端枢设于第二连杆43向上伸设的一端,且第三连杆44的另一端侧向伸设而固接在绑纱针板3一端的轴杆31。

如图5至图6所示,前述被驱动机构16带动而位移的构件,在本实施例中即为钩纱针座14,且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连杆42一端的枢接部422如前所述枢设于摆动件41,另一端的枢接部422则枢接在钩纱针座14,而让摆动件41通过第一连杆42和钩纱针座14连动。此外,所述被驱动机构16带动而位移的构件,在适当配置下也可为前述经纱针板12、针板座15或可预期的等效构件。

如图7所示,第一连杆42包括一杆件421和两个枢接部422,杆件421具有一内螺孔423沿其杆长而贯穿,两个枢接部422各具有一外螺杆424分别在杆件421的两端锁设于内螺孔423,两个枢接部422分别以外螺杆424相对杆件421的内螺孔423旋动,而可调整第一连杆42的长度为伸长或缩短。

如图8至图9所示,在不同实施例时,同样以第一连杆42一端的枢接部422如前所述枢设于摆动件41,另一端的枢接部422则枢接在驱动机构16,在此指枢接于驱动机构16中被一轴件161带动的偏心轮162,而透过偏心轮162被轴件161驱动旋转,也可带动摆动件41摆动。此述包含在驱动机构16中的轴件161和偏心轮162,可为驱动如前述钩纱针座14所装设而搭配使用,或为驱动摆动件41而独立装设单独使用。

故当第一连杆42受前述驱动机构16的偏心轮162或被驱动机构16带动而位移的钩纱针座14带动而驱动摆动件41摆动,且带动第二连杆43上下拉动第三连杆44,以连动轴杆31在所述的角度范围往复摆动。如第3至4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5,为一轴座51上对应所连结的轴杆31而设有一轮体52,轮体52周缘设有复数规则排列的凸部521,在轴座51上对应轮体52的位置设有一摇柄53,摇柄53有一横臂531在端部具有滚轮532,且摇柄53有一立臂533,此立臂533设一连结块534,驱动组件5另有一压缩弹簧54。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组件5的轴座51和针织机所设的花板轮7共用,即驱动组件5的轮体52和花板轮7皆设置于轴座51上,但轮体52可单独在轴座51转动,故可见轮体52和其余花板轮7在轴座51所设的角度不同。

承上,本实施例的绑纱针板3两端的两个轴杆31,为一者和连结块534固接,另一者则连结压缩弹簧54的一端,压缩弹簧54的另一端沿所连结的轴杆31的轴向而固接在底座11上。绑纱针板3受压缩弹簧54拉动而连动摇柄53的横臂531一端的滚轮532靠抵在轮体52的周缘,且滚轮532遇前述凸部521时上移而连动立臂533将所连结的轴杆31后拉,另当滚轮532离开前述凸部521而下移时,连动立臂533将所连结的轴杆31前推,以连动两个轴杆31在所在的轴座2的轴孔21中往复地轴向位移。

如图10所示,可见有经纱针61、纬纱针62、钩纱针63和绑纱针64在纱线交织时的相对位置,其中经纱线611是从经纱针61端部穿出,钩纱针63则随前述钩纱针座14前后位移而朝经纱针61方向对经纱线611进行钩线动作,纬纱线621则随纬纱针62的动作而在交织的经纱线611上绕线(绕线时呈S形的路径),绑纱针64则设置在绑纱针板3。此时当绑纱针64上有绑纱线641随经纱线611出线而和纬纱线621进行经纬交织时,绑纱针64会随绑纱针板3如前所述往复摆动且轴向位移,以完成前述的绑纱技术所需要的动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揭示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故举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元件的置换仍应隶属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由以上详细说明,可使熟知本领域技术人员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确可达成前述目的,实已符合专利法的规定,因此提出专利申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