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腐蚀的复合缆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2140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腐蚀的复合缆绳,属于拉丝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缆绳使用领域的拓展,在海洋工程作业、矿业开采、国防军工、海上救助、渔业捕捞等行业。钢丝绳耐腐蚀性以及抗氧化性差,使用不方便,化纤缆绳耐磨性以及抗拉性不足,均不能满足现在对于缆绳的要求。所以现在需要一种耐腐蚀性、抗氧化、耐磨抗拉的缆绳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腐蚀的复合缆绳,抗拉伸强度高,抗拉强度高,耐磨耐腐蚀,使用寿命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腐蚀的复合缆绳,包括由芳纶丝和尼龙丝相互拧绞编织而成的主芯线,主芯线上捻合有若干股中部绳股,中部绳股包括中部绳芯和围绕中部绳芯捻合的外围绳股;所述中部绳芯由氯纶丝单丝捻合而成,外围绳股由氯纶丝和锦纶丝相互拧绞编织而成;所述主芯线内设置有内部绳芯,主芯线的芳纶丝和尼龙丝围绕内部绳芯捻合成股;所述主芯线的芳纶丝、尼龙丝丝线数量比为80:67,外围绳股的氯纶丝和锦纶丝丝线数量比为7:5。

优化的,上述耐腐蚀的复合缆绳,所述内部绳芯由丙纶丝单丝捻合成股。

优化的,上述耐腐蚀的复合缆绳,所述中部绳芯与外围绳股之间设置有橡胶保护套Ⅰ。

优化的,上述耐腐蚀的复合缆绳,所述主芯线与中部绳股之间设置有橡胶保护套Ⅱ。

优化的,上述耐腐蚀的复合缆绳,所述内部绳芯由若干铅丝捻合的成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本申请的设计中由芳纶丝和尼龙丝相互拧绞编织而成的主芯线起到了骨架和抗拉的作用,芳纶丝和尼龙丝均是高强度,抗拉性好的纤维。内部绳芯由丙纶捻合成股,其重量轻,适合于陆地作业用。如果用铅丝捻合成股,其重量较重,适合于深海作业使用。中部绳芯和外围绳股捻合的中部绳股保护主芯线,氯纶丝耐化学腐蚀性强、电绝缘性较高、难燃,捻合成中部绳芯保护主芯线,使整个线缆抗腐蚀性和阻燃性增加。锦纶抗磨性高,作为外部线材可以提高整个缆绳的耐磨性,提高缆绳的使用寿命。橡胶保护套Ⅰ和橡胶保护套Ⅱ保护缆绳内部,防止腐蚀性和氧化性物质对缆绳内部侵蚀,进一步提高缆绳的使用寿命。经过实验后得出,主芯线的芳纶丝、尼龙丝丝线数量比为80:67,外围绳股的氯纶丝和锦纶丝丝线数量比为7:5时,缆绳的耐腐蚀性、抗拉强度和耐磨性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本申请的设计使用多种材料多层复合的形式,使得缆绳抗拉强度高,耐磨耐腐蚀,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主芯线、2为中部绳股、3为中部绳芯、4为外围绳股、5为内部绳芯、6为橡胶保护套Ⅰ、7为橡胶保护套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耐腐蚀的复合缆绳,包括由芳纶丝和尼龙丝相互拧绞编织而成的主芯线,主芯线上捻合有若干股中部绳股,中部绳股包括中部绳芯和围绕中部绳芯捻合的外围绳股;所述中部绳芯由氯纶丝单丝捻合而成,外围绳股由氯纶丝和锦纶丝相互拧绞编织而成;所述主芯线内设置有内部绳芯,主芯线的芳纶丝和尼龙丝围绕内部绳芯捻合成股;所述主芯线的芳纶丝、尼龙丝丝线数量比为80:67,外围绳股的氯纶丝和锦纶丝丝线数量比为7:5。

优化的,上述耐腐蚀的复合缆绳,所述内部绳芯由丙纶丝单丝捻合成股。

优化的,上述耐腐蚀的复合缆绳,所述中部绳芯与外围绳股之间设置有橡胶保护套Ⅰ。

优化的,上述耐腐蚀的复合缆绳,所述主芯线与中部绳股之间设置有橡胶保护套Ⅱ。

优化的,上述耐腐蚀的复合缆绳,所述内部绳芯由若干铅丝捻合的成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本申请的设计中由芳纶丝和尼龙丝相互拧绞编织而成的主芯线起到了骨架和抗拉的作用,芳纶丝和尼龙丝均是高强度,抗拉性好的纤维。内部绳芯由丙纶捻合成股,其重量轻,适合于陆地作业用。中部绳芯和外围绳股捻合的中部绳股保护主芯线,氯纶丝耐化学腐蚀性强、电绝缘性较高、难燃,捻合成中部绳芯保护主芯线,使整个线缆抗腐蚀性和阻燃性增加。锦纶抗磨性高,作为外部线材可以提高整个缆绳的耐磨性,提高缆绳的使用寿命。橡胶保护套Ⅰ和橡胶保护套Ⅱ保护缆绳内部,防止腐蚀性和氧化性物质对缆绳内部侵蚀,进一步提高缆绳的使用寿命。经过实验后得出,主芯线的芳纶丝、尼龙丝丝线数量比为80:67,外围绳股的氯纶丝和锦纶丝丝线数量比为7:5时,缆绳的耐腐蚀性、抗拉强度和耐磨性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本申请的设计使用多种材料多层复合的形式,使得缆绳抗拉强度高,耐磨耐腐蚀,使用寿命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内部绳芯由若干铅丝捻合的成股。用铅丝捻合成股,其重量较重,适合于深海作业使用。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