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梳栉一循环四摆动的双针床经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3727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梳栉一循环四摆动的双针床经编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摆动,尤其是一种一循环四摆动的双针床经编机,属于纺织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的基本工作特点是使用两个针床轮流进行编织。这两个针床的舌针前后对齐,背对背安装。每个针床的成圈过程与单针床舌针拉舍尔经编机相同。目前市场上,双针床经编机成圈机件都采用舌针,舌针在结构上不利于高速,两边的转速仅有500转,在运转时,为防止针舌的反拨关闭,还需要加装舌针自闭钢丝,但如钢丝安装不当,会带来很多不利,如:损坏舌针,造成漏针等,舌针的制造比较复杂,舌针成圈运动所需动程是最大的。现有的双针床经编机导纱梳栉前后都要摆动6次形成一循环,同时要在前后舌针上各作一次针前和针背横移,共需6次摆动时间。使成圈循环的步骤复杂化,降低了整体双针床编织的速度,从而影响了整体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梳栉一循环四摆动的双针床经编机,使其成圈运动步骤简单化,提高针床上下升降的速度和生产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梳栉一循环四摆动的双针床经编机,其特征在于:双针床的成圈部件含有针芯、槽针、导纱梳栉、脱圈片。导纱梳栉位于针床的上方。槽针在双针床上是针背相对排列。

第一步的:前后槽针、针芯做上下成圈运动,梳栉做前后摆动,纱线在前后槽针的针背、针前做横移垫纱。

进一步的1:梳栉摆动到前面,纱线在前槽针的针背垫纱横移,随即准备往后摆动,纱线在前槽针针前垫纱,前槽针准备下降,同时完成一系列的带纱、针口闭合、套圈、脱圈运动,使旧线圈脱圈在外,新线圈成圈于前槽针的针钩内部。

进一步的2:梳栉摆到后面,纱线在后槽针针前垫纱横移,梳栉准备往前摆动,后槽针准备下降,前槽针上升到一定的位置。

进一步的3:梳栉摆动到最前面,后槽针带着新线圈成圈于后槽针针钩内,旧线圈从后槽针头上滑出来。

进一步的4:此时,梳栉做向后摆动,后槽针下降到一定的位置,同时完成一系列的带纱、针口闭合、套圈、脱圈运动。

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是:成圈运动中,一个循环仅4次摆动,且采用槽针与针芯相结合的结构,两边的转速达到1500转,是现有双针床经编机转速的3倍,速度大大的提高,使成圈循环的步骤简单化,提高了整体针床上下运动的编织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编织出更多的织物,同时采用复合针,织造出比舌针质量更为优越的布面,大大的提高了布面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1至1.4为本发明一种梳栉一循环四摆动的双针床成圈运动结构示意图

图2.1至2.6为现有双针床经编机的成圈运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导纱梳栉2—纱线3—前槽针4—后槽针5—前舌针

6—后舌针7—前针芯8—后针芯9—前沉降片10—后沉降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和实施案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所述双针床的成圈部件含有针芯、槽针、导纱梳栉(1)、脱圈片。导纱梳栉(1)位于针床的上方。槽针在双针床上是针背相对排列。针芯把握槽针中的旧线圈,使其做脱圈运动

进一步的,参见附图1.1,前针芯(7)把握前槽针(3)中的旧线圈,使其做脱圈运动。导纱梳栉(1)摆到前面,纱线(2)在前槽针(3)的针背垫纱横移,随即准备往后摆动,同时后槽针(4)已上升到一定的位置。

进一步的,参见附图1.2,导纱梳栉(1)摆动在后面,纱线(2)在前槽针(3)针前垫纱横移,前槽针(3)针钩内形成新的线圈,梳栉(1)准备往前摆动,给后槽针(4)的下一次的成圈运动留有一定的空间,前槽针(1)准备下降,前槽针(3)针钩闭合,使旧线圈脱圈在外,新的线圈成圈,并成圈于前槽针(3)的内部。

进一步的,参见附图1.3,后针芯(8)把握旧线圈,使其做脱圈运动,梳栉(1)摆动到前面,纱线(2)在后槽针(4)针前垫纱横移,导纱梳栉(1)准备往后摆动,后槽针(4)开始下降,前槽针(3)下降到一定的位置,准备上升。

进一步的,参见附图1.4,梳栉(1)摆动到最后,给下一次的前槽针(3)的成圈运动留有一定的空间,后槽针(4)下降到一定的位置,逐步完成一系列带纱、针口闭合、套圈、脱圈运动,使旧线圈脱圈在外,新线圈成圈于后槽针(3)的内部,梳栉(1)准备往前摆动,后槽针(4)准备上升。

参见附图2.1-2.6为现有双针床经编机的成圈运动示意图,与本发明的一种一循环四摆动双针床经编机相比,成圈步骤复杂,降低了成圈运动的效率。

参见附图2.1,前沉降片(9)把握旧线圈,使其不向上移动。导纱梳栉(1)摆到前面,纱线(2)在前舌针(5)针背垫纱,导纱梳栉(1)准备往后摆动,

进一步的参见附图2.2,导纱梳栉(1)摆到后面,纱线在前舌针(5)针前垫纱,准备往前摆。这时,后舌针(6)才准备上升,后沉降片(10)前移准备把握旧线圈。

进一步的参见附图2.3,导纱梳栉(1)摆到前面,准备往后摆动,前舌针(5)下降,随之前沉降片(9)配合前舌针(5)后退,后舌针(6)才升到一定的位置。

进一步的参见附图2.4,导纱梳栉(1)摆到后面,纱线(2)后舌针(6)针背垫纱,准备往前摆动。

进一步的参见附图2.5,导纱梳栉(1)摆到前面,纱线(2)在后舌针(6)针前垫纱,准备往后摆动,前舌针(5)准备上升,后舌针(6)开始下降。

进一步的参见附图2.6,梳栉摆到后面,准备往前摆动,前舌针(5)上升到一定位置,后舌针(6)下降到一定的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列,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梳栉一循环四摆动的双针床经编机,双针床的成圈部件含有芯、槽针、导纱梳栉、脱圈片。导纱梳栉位于针床的上方。槽针在双针床上是针背相对排列。所述成圈运动其特征在于:在成圈运动循环中,导纱梳栉摆到前槽针前面,纱线在前槽针针背垫纱,随即准备往后摆动,同时后槽针已经上升到一定位置了。梳栉摆动到后面,纱线在前槽针针前垫纱,梳栉往前摆动,前槽针准备下降。梳栉摆动到前面,纱线在后槽针针前垫纱,梳栉准备往后摆动,后槽针准备下降,前槽针准备上升。梳栉摆动到最后面,前槽针上升到一定位置,后槽针下降到一定位置,梳栉准备往前摆动。所述的成圈运动中,一个循环仅前后摆动4次,提高了整体的速度和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郑依福;郑春华;赖秋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鑫港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25
技术公布日:2017.11.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