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耐磨性钢丝绳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76817发布日期:2019-05-28 20:18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高耐磨性钢丝绳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丝绳,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耐磨性的钢丝绳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发展,产业升级转型加快,钢丝绳在工程建设中应用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特种设备对钢丝绳产品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在此背景下,钢丝绳的耐磨性显得更加重要。钢丝绳一般是由面股和中心绳股组成,面股均匀包捻在中心绳股的外侧。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会与滑轮、卷筒等发生摩擦,使钢丝绳面股的外侧表面很容易造成损伤,因此缩短了钢丝绳的使用寿命。虽然通过增加钢丝绳直径会增强钢丝绳强度和耐磨性,但钢丝绳直径的改变会造成与滑轮、卷筒等原有配套设备不匹配,且材料成本也会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耐磨性的钢丝绳及其生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耐磨性钢丝绳,包括面股和中心绳股,若干面股包覆在中心绳股的外侧,面股包括外层股与中心股,若干外层股包覆在中心股的外侧;外层股为表面经过喷丸处理的钢丝。

进一步的是,面股的中心股由表面经过喷丸处理的钢丝捻制而成。

高耐磨性钢丝绳的生产方法,其生产工序步骤如下:

(1)钢丝的制备:生产工艺流程为原料盘条→酸洗→硼化→第一次干式拉拔→热处理→第二次干式拉拔→钢丝成品卷收;

(2)钢丝喷丸处理:将步骤(1)制备的钢丝中用于制备外层股的钢丝进行表面喷丸处理;或将步骤(1)制备的钢丝中用于制备外层股的钢丝和用于制备中心股的钢丝进行表面喷丸处理;喷丸机所用的喷丸为铸钢丸,喷丸强度大于0.35a,喷丸时间为18~22分钟,表面覆盖率大于92%;

(3)捻制面股:将若干步骤(1)制备的钢丝捻制成中心股,再将若干步骤(2)中制得的用于制备外层股的表面经过喷丸处理的钢丝包覆在中心股的外侧捻制成面股;或将若干步骤(2)制得的用于制备中心股的表面经过喷丸处理的钢丝捻制成中心股,再将步骤(2)制得的用于外层股的表面经过喷丸处理的钢丝包覆在中心股的外侧捻制成面股;

(4)捻制中心绳股:将步骤(1)中制备的的若干钢丝捻制成中心绳股;

(5)捻制钢丝绳:将步骤(3)捻制的若干面股包覆在步骤(4)捻制的中心绳股的外侧捻制成钢丝绳。

本钢丝绳的结构为线接触钢丝绳,如6×19s、6×26ws、6×36ws等。强度小于1960mpa,钢丝绳直径小于50mm,面股外层钢丝直径大于1mm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面股外层股钢丝经过喷丸处理,改善了钢丝表面组织结构,降低表面粗糙度,改善表面性能,显著减少因钢丝表面缺陷而产生的裂纹源,提高抗疲劳强度,喷丸处理更主要的是可以消除钢丝拉拔产生的表面残余拉应力,并在其表面产生一定厚度的残余压应力层,钢丝在压应力层保护下,极大程度地改善了钢丝接触应力状态及提高了耐磨性和抗疲劳强度。本发明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抗挤压性、抗冲击载荷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高耐磨性钢丝绳的面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以生产6×19s+iwr7×7-36mm为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面股1包括外层股2与中心股3,9股外层股2包覆在中心股3的外侧;外层股2为表面经过喷丸处理的钢丝,中心股3是10股未经过表面喷丸处理的钢丝捻制而成。

高耐磨性钢丝绳的生产方法,其生产工序步骤如下:

(1)钢丝的制备:生产工艺流程为原料盘条→酸洗→硼化→第一次干式拉拔→热处理→第二次干式拉拔→钢丝成品卷收;热处理、拉拔、酸洗等工艺采用常规生产工艺,面股1的外层股2钢丝的直径采用2.85mm;

(2)钢丝喷丸处理:将步骤(1)制备的钢丝中用于制备外层股2的钢丝进行表面喷丸处理,喷丸机所用的喷丸为铸钢丸,喷丸强度大于0.35a,喷丸时间为20分钟,表面覆盖率大于92%;

(3)捻制面股:将步骤(2)中表面经过喷丸处理的钢丝作为外层股2,将步骤(1)中制备的10股钢丝捻制成中心股3,将9股外层股2包覆在中心股3的外侧捻制成面股1;

(4)捻制中心绳股:将步骤(1)中制备的的若干钢丝捻制成中心绳股;

(5)捻制钢丝绳:将步骤(3)捻制的6股面股1包覆在步骤(4)捻制的中心绳股的外侧捻制成钢丝绳。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耐磨性钢丝绳及其生产方法,高耐磨性钢丝绳包括面股和中心绳股,若干面股包覆在中心绳股的外侧,面股包括外层股与中心股,若干外层股包覆在中心股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外层股为表面经过喷丸处理的钢丝。其生产方法的流程依次是钢丝的制备、钢丝表面喷丸处理、面股和中心绳股的捻制及钢丝绳的捻制,将经过喷丸处理的钢丝作为外层股捻制成面股,再将面股与中心绳股捻制成钢丝绳。本发明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抗挤压性、抗冲击载荷性能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刘礼华;张春雷;刘红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法尔胜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21
技术公布日:2019.05.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