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印染机的冷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116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印染机的冷却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印染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纺织印染机的冷却组件。



背景技术:

冷却是对布料进行印染的重要一环,在纺织印染业,各类平幅织物进行染色、印花、涂层、定型以及其它整理工艺时,均是在高温的工况条件下进行,而在织物平幅堆叠或成卷状堆放前,织物均需充分冷却以免染料、助剂等在高温状态下与空气接触产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因而冷却装置是纺织印染业大量使用的重要的通用装置。为实现了织物的充分冷却,同时减小冷却装置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提出了S型的冷却通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纺织印染机的冷却组件,包括两组固定板,分别为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固定板位于下固定板的上方,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都通过部件安装布料辊;

所述上固定板的顶部设有上冷风机,所述上固定板的下部设有数个上出风口,这些上出风口依次排列;所述下固定板的底部设有下冷风机,所述下固定板的顶部设有数个下出风口,这些下出风口依次排列;

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都与竖板固定安装,所述竖板上设有气缸座,所述气缸座的两端分别安装气缸,所述气缸的气缸杆与布料辊轴固定连接,所述布料辊轴上设有布料辊,所述布料辊与布料辊轴之间可相对滑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所述竖板之中还设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之中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可在弹簧座之中移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所述伸缩杆的中部设有挡片,弹簧安装在挡片和弹簧座之间,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挡片接触,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弹簧座接触。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所述伸缩杆的顶部为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布料辊轴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与竖板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之中的弹簧结构相同,所述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与竖板的安装方向相反。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所述气缸杆通过气缸固定片与布料辊轴连接,所述气缸固定片上安装螺钉,所述螺钉的数目为两个。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所述上固定板之中开有上通风口,所述上通风口与上通风腔贯通,所述上通风腔与上出风口的上出风腔贯通。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所述上冷风机设有上风管,所述上风管通过上固定片与上固定板安装,所述上风管与上通风口贯通。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所述下固定板之中开有下通风口,所述下通风口与下通风腔贯通,所述下通风腔与下出风口的下出风腔贯通。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所述下冷风机设有下风管,所述下风管通过下固定片与下固定板安装,所述下风管与下通风口贯通。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都通过部件安装布料辊,布料辊安装在布料辊轴上,布料辊可在布料辊轴上转动,数个布料辊依次排列形成S型,布料依次通过这些布料辊,如果需要调节布料的张紧状态,可通过操作气缸来实现,气缸固定在气缸座上,气缸杆与气缸固定片连接,气缸固定片与布料辊轴通过螺钉固定,如此可调节布料辊轴的高度,同时调节数个布料辊轴(S型弯道之中的)的高度,即可实现对布料的张紧状态的调节。在布料辊轴上升或者下落的同时,由于连接块与布料辊轴固定,连接块又与伸缩杆连接,故伸缩杆将会被带动上下移动,伸缩杆可在弹簧座之中移动,弹簧可起到缓冲和支撑的作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都安装有冷风机,冷气通过通风口、通风腔和出风口进入工作冷却空间,可对布料进行冷却。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印染机存在的冷却、传输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此结构可使布料在S型冷却通道的基础上,能临时储存布料,便于缓解印染生产线后端的收卷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从图1的侧视观察所得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上固定板;11、上通风口;12、上通风腔;13、上出风口;14、上出风腔;20、上冷风机;21、上风管;22、上固定片;40、下固定板;41、下通风口;42、下通风腔;43、下出风口;44、下出风腔;30、下冷风机;31、下风管;32、下固定片;50、竖板;60、弹簧座;61、伸缩杆;62、挡片;63、弹簧;64、连接块;65、布料辊轴;70、气缸;71、气缸座;72、气缸杆;73、气缸固定片;74、螺钉;80、布料辊;90、布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纺织印染机的冷却组件,包括两组固定板,分别为上固定板10和下固定板40,上固定板10位于下固定板40的上方,所述上固定板10和下固定板40都通过部件安装布料辊80;

所述上固定板10的顶部设有上冷风机20,所述上固定板10的下部设有数个上出风口13,这些上出风口13依次排列;所述下固定板40的底部设有下冷风机30,所述下固定板40的顶部设有数个下出风口43,这些下出风口43依次排列;

所述上固定板10和下固定板40都与竖板50固定安装,所述竖板50上设有气缸座71,所述气缸座71的两端分别安装气缸70,所述气缸70的气缸杆72与布料辊轴65固定连接,所述布料辊轴65上设有布料辊80,所述布料辊80与布料辊轴65之间可相对滑动。

所述竖板50之中还设有弹簧座60,所述弹簧座60之中设有伸缩杆61,所述伸缩杆61可在弹簧座60之中移动。

所述伸缩杆61的中部设有挡片62,弹簧63安装在挡片62和弹簧座60之间,所述弹簧63的一端与挡片62接触,所述弹簧63的另一端与弹簧座60接触。

所述伸缩杆61的顶部为连接块64,所述连接块64与布料辊轴65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板10、下固定板40与竖板50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上固定板10、下固定板40之中的弹簧63结构相同,所述上固定板10、下固定板40与竖板50的安装方向相反。

所述气缸杆72通过气缸固定片73与布料辊轴65连接,所述气缸固定片73上安装螺钉74,所述螺钉74的数目为两个。

所述上固定板10之中开有上通风口11,所述上通风口11与上通风腔12贯通,所述上通风腔12与上出风口13的上出风腔14贯通。

所述上冷风机20设有上风管21,所述上风管21通过上固定片22与上固定板10安装,所述上风管21与上通风口11贯通。

所述下固定板40之中开有下通风口41,所述下通风口41与下通风腔42贯通,所述下通风腔42与下出风口43的下出风腔44贯通。

所述下冷风机30设有下风管31,所述下风管31通过下固定片32与下固定板40安装,所述下风管31与下通风口41贯通。

实际工作中,上固定板10和下固定板40都通过部件安装布料辊80,布料辊80安装在布料辊轴65上,布料辊80可在布料辊轴65上转动,数个布料辊80依次排列形成S型,布料90依次通过这些布料辊80,如果需要调节布料90的张紧状态,可通过操作气缸70来实现,气缸70固定在气缸座71上,气缸杆72与气缸固定片73连接,气缸固定片73与布料辊轴65通过螺钉74固定,如此可调节布料辊轴65的高度,同时调节数个布料辊轴65(S型弯道之中的)的高度,即可实现对布料90的张紧状态的调节。在布料辊轴65上升或者下落的同时,由于连接块64与布料辊轴65固定,连接块64又与伸缩杆61连接,故伸缩杆61将会被带动上下移动,伸缩杆61可在弹簧座60之中移动,弹簧63可起到缓冲和支撑的作用。上固定板10和下固定板40上都安装有冷风机,冷气通过通风口、通风腔和出风口进入工作冷却空间,可对布料90进行冷却。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