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纤布及其热复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2636发布日期:2018-07-07 19:50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布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玻纤布及其热复合机。



背景技术:

涂层面料是一种经特殊工艺处理的面料。就是利用溶剂或水将所需要的涂层胶粒(有PU胶,A/C胶,PVC,PE胶)等溶解成流涎状,再以一种方式(圆网,刮刀或者滚筒)均匀的涂在布料上(有棉,涤纶,锦纶等基材),然后再经过烘箱内温度的固着,使在面料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覆盖胶料,从而达到防水,防风,透气等功能。

由于涂层面料应用领域的不同,涂层面料所需要的各项性能指标也不同。对于目前的涂层面料使用领域,使面料同时具备阻燃、防水、耐折叠断裂的还是缺乏的,所以,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还有待对这种涂层面料进行研发和生产加工。

对该种涂层面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也就是将涂料涂到涂层面料上时,需要采用覆合设备,完成覆合后,还需要采用烘干设备等,现有的覆合设备存在只能够两层面料覆合的不足导致覆合效率低下等问题。

所以,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还有待对这种涂层面料进行覆合时的设备进行研发和生产加工,提高面料的覆合效率,以改进面料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玻纤布,本实用新型具有阻燃、防水、耐折叠断裂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玻纤布,包括玻纤层,所述的玻纤层采用经纬密度为30X30根/ 英寸的梭织布,梭织布的经线和纬线采用1000D的涤纶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纤层的两侧分别覆有PVC涂层一和PVC涂层二, PVC涂层一的一侧从内到外依次设有防水层一、阻燃层一和PVC 涂层三,PVC涂层二的一侧从内到外依次设有防水层二、阻燃层二和PVC涂层四。

本玻纤布,通过设置PVC涂层一和PVC涂层二、PVC涂层三和PVC涂层四使涂层面料具备不易断裂的性能;通过设置阻燃层一和阻燃层二使涂层面料具备不易燃烧的性能;通过设置防水层一和防水层二使涂层面料具备不易进水、渗水的性能。

在上述的玻纤布中,所述的玻纤层的厚度为0.2-0.3mm。

在上述的玻纤布中,所述的PVC涂层一和PVC涂层二的厚度相等密,且均为0.05-0.1mm,所述的PVC涂层三和PVC涂层四的厚度相等密,且均为0.08-0.13mm。

在上述的玻纤布中,所述的阻燃层一和阻燃层二均为聚氨酯涂料层,阻燃层一和阻燃层二的厚度为0.05-0.1mm。

在上述的玻纤布中,所述的防水层一和防水层二均为JS防水涂料层,防水层一和防水层二的厚度为0.05-0.1mm。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玻纤布的加工工艺,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将PVC涂层复合到玻纤布上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玻纤布的热复合机,包括机架一,机架一的上方设有基布放卷机构,基布放卷机构包括放卷辊一,放卷辊一以周向转动且轴向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机架一上,机架一的左右两侧设有面布放卷机构一和面布放卷机构二,面布放卷机构一包括放卷辊二,放卷辊二以周向转动且轴向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机架一上,面布放卷机构二包括放卷辊三,放卷辊三以周向转动且轴向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机架一上,其特征在于,机架一的左右两侧设有能分别对基布两侧涂胶的上胶机构,所述的上胶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一一侧的上胶辊一,上胶辊一与一调节气缸一相连,上胶辊一内具有空腔一,上胶辊一均匀开设有若干出胶孔一,出胶孔一中均安装有出胶喷头一,上胶辊一的下侧设有能将胶水均匀刮涂的刮胶辊一,刮胶辊一通过周向转动轴向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机架一上,刮胶辊一上均匀设有若干刮胶刷,刮胶刷一的两端均设有轴承和轴承座,两个轴承座之间采用连接架一连接,所述的连接架一与一调节气缸二相连;所述的上胶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一另一侧的上胶辊二,上胶辊二与一调节气缸三相连,上胶辊二内具有空腔二,上胶辊二均匀开设有若干出胶孔二,出胶孔二中均安装有出胶喷头二,上胶辊二的下侧设有能将胶水均匀刮涂的刮胶辊二,刮胶辊二通过周向转动轴向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机架一上,刮胶辊二上均匀设有若干刮胶刷,刮胶刷二的两端均设有轴承和轴承座,两个轴承座之间采用连接架二连接,所述的连接架二与一调节气缸四相连;所述的机架一上还设有能将基布和两块面布贴合的贴合机构,所述的贴合机构包括复合辊一和复合辊二,所述的复合辊一以周向转动且轴向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机架一上,复合辊二上设有能调节复合辊一和复合辊二之间间隙的调节结构。

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首先,通过基布放卷机构将基布进行放卷送入;然后,基布在上胶机构的作用下进行两面涂胶,并且通过刮胶刷一和刮胶刷二将胶水在基布的两面进行涂匀;接着,通过面布放卷机构一将基布一次的面布进行放卷,同时通过面布放卷机构二将基布另一次的面布进行放卷;最后,基布与其两侧的面布在贴合机构的作用下进行贴合,从而使基布与基布两侧的面布同时进行覆合,使布料达到覆合的效果。

在上述的玻纤布的热复合机中,所述的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复合辊二两端的轴承一和轴承二,轴承一的内圈与复合辊二的一端固定,轴承一的外圈固定有轴承座一,轴承座一滑动设置在机架一上,轴承二的内圈与复合辊二的另一端固定,轴承二的外圈固定有轴承座二,轴承座二滑动设置在机架一上。

在上述的玻纤布的热复合机中,所述的机架一上开设有滑槽一和滑槽二,轴承座一滑动设置在滑槽一中,轴承座二滑动设置在滑槽二中,轴承座一与轴承座二之间通过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的机架一上还固定有调节气缸五,调节气缸五的活塞杆端部与连接杆固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玻纤布通过设置PVC涂层一和PVC涂层二、PVC涂层三和PVC涂层四使涂层面料具备不易断裂的性能;通过设置阻燃层一和阻燃层二使涂层面料具备不易燃烧的性能;通过设置防水层一和防水层二使涂层面料具备不易进水、渗水的性能。

2、本玻纤布的热复合机在上胶机构的作用下,可以对基布的两侧同时进行喷涂胶水,在刮胶辊一和刮胶辊二的作用下,可以将喷涂在基布表面的胶水涂匀,在复合辊一和复合辊二的作用下实现基布、面料一和面料二之间三层直接覆合,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玻纤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加工工艺中热复合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加工工艺中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玻纤层;1a、PVC涂层一;1b、防水层一;1c、阻燃层一;1d、PVC涂层三;1e、PVC涂层二;1f、防水层二;1g、阻燃层二;1h、PVC涂层四;2、放卷辊一;3、放卷辊二;4、放卷辊三;5、上胶辊一;6、调节气缸一;7、出胶喷头一;8、刮胶辊一;9、调节气缸二;10、上胶辊二;11、调节气缸三;12、出胶喷头二;13、刮胶辊二;14、调节气缸四;15、复合辊一; 16、复合辊二;17、调节气缸五;18、箱体;19、隔板一;20、隔板二;21、加热辊;22、导向辊一;23、电热板一;24、电热板二;25、移动气缸一;26、移动气缸二;27、导向辊二;28、热气生产箱;29、上吹风头;30、下吹风头;31、移动气缸三; 32、移动气缸四;33、导向辊三;34、进料辊;35、出料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玻纤布,包括玻纤层1,玻纤层1采用经纬密度为30X30根/英寸的梭织布,梭织布的经线和纬线采用 1000D的涤纶丝,玻纤层1的一侧覆有PVC涂层一1a,PVC涂层一1a的一侧从内到外依次设有防水层一1b、阻燃层一1c和PVC 涂层三1d,玻纤层1的另一侧覆有PVC涂层二1e,PVC涂层二1e 的一侧从内到外依次设有防水层二1f、阻燃层二1g和PVC涂层四1h。

在本实施例中,玻纤层1的厚度为0.25mm,具体的,该玻纤层1的厚度可以根据制作本涂层面料实际的情况,在0.2-0.3mm 之间波动。

在本实施例中,PVC涂层一1a和PVC涂层二1e的厚度相等密,且均为0.07mm,PVC涂层三1d和PVC涂层四1h的厚度相等密,且均为0.09mm。具体的,PVC涂层一1a和PVC涂层二1e的厚度可以根据制作本面料实际的情况,在0.05-0.1mm之间波动, PVC涂层三1d和PVC涂层四1h的厚度可以根据制作本面料实际的情况,在0.08-0.13mm之间波动,通过设置PVC涂层一1a和PVC涂层二1e、PVC涂层三1d和PVC涂层四1h使涂层面料具备不易断裂的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阻燃层一1c和阻燃层二1g均为聚氨酯涂料层,阻燃层一1c和阻燃层二1g的厚度为0.07mm。具体的,阻燃层一1c和阻燃层二1g的厚度可以根据制作本面料实际的情况,在0.05-0.1mm之间波动,通过设置阻燃层一1c和阻燃层二1g 使涂层面料具备不易燃烧的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防水层一1b和防水层二1f均为JS防水涂料层,防水层一1b和防水层二1f的厚度为0.08mm。具体的,防水层一1b和防水层二1f的厚度可以根据制作本面料实际的情况,在0.05-0.1mm之间波动,通过设置防水层一1b和防水层二1f 使涂层面料具备不易进水、渗水的性能。

一种玻纤布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采用洗涤法将玻纤布表面的残留物去除;

b、进布;

c、采用热复合机将玻纤布与PVC涂层一1a和PVC涂层二1e 复合,复合温度为200°;

d、采用烘干机进行一次烘干;

e、进行一次冷却;

f、采用热复合机将PVC涂层一1a与PVC涂层三1d和PVC 涂层二1e与PVC涂层四1h复合,复合温度为200°;

g、采用烘干机进行二次烘干;

h、进行二次冷却;

i、压痕;

j、收卷。

如图2所示,热复合机包括机架一,机架一的上方设有基布放卷机构,基布放卷机构包括放卷辊一2,放卷辊一2以周向转动且轴向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机架一上,机架一的左右两侧设有面布放卷机构一和面布放卷机构二,面布放卷机构一包括放卷辊二 3,放卷辊二3以周向转动且轴向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机架一上,面布放卷机构二包括放卷辊三4,放卷辊三4以周向转动且轴向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机架一上。

机架一的左右两侧设有能分别对基布两侧涂胶的上胶机构。上胶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一一侧的上胶辊一5,上胶辊一5与一调节气缸一6相连,上胶辊一5内具有空腔一,上胶辊一5均匀开设有若干出胶孔一,出胶孔一中均安装有出胶喷头一7,上胶辊一5的下侧设有能将胶水均匀刮涂的刮胶辊一8,刮胶辊一8 通过周向转动轴向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机架一上,刮胶辊一8上均匀设有若干刮胶刷,刮胶刷一的两端均设有轴承和轴承座,两个轴承座之间采用连接架一连接,所述的连接架一与一调节气缸二 9相连;所述的上胶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一另一侧的上胶辊二 10,上胶辊二10与一调节气缸三11相连,上胶辊二10内具有空腔二,上胶辊二10均匀开设有若干出胶孔二,出胶孔二中均安装有出胶喷头二12,上胶辊二10的下侧设有能将胶水均匀刮涂的刮胶辊二13,刮胶辊二13通过周向转动轴向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机架一上,刮胶辊二13上均匀设有若干刮胶刷,刮胶刷二的两端均设有轴承和轴承座,两个轴承座之间采用连接架二连接,所述的连接架二与一调节气缸四14相连。

机架一上还设有能将基布和两块面布贴合的贴合机构,贴合机构包括复合辊一15和复合辊二16,复合辊一15以周向转动且轴向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机架一上,复合辊二16上设有能调节复合辊一15和复合辊二16之间间隙的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复合辊二16两端的轴承一和轴承二,轴承一的内圈与复合辊二 16的一端固定,轴承一的外圈固定有轴承座一,轴承座一滑动设置在机架一上,轴承二的内圈与复合辊二16的另一端固定,轴承二的外圈固定有轴承座二,轴承座二滑动设置在机架一上。机架一上开设有滑槽一和滑槽二,轴承座一滑动设置在滑槽一中,轴承座二滑动设置在滑槽二中,轴承座一与轴承座二之间通过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的机架一上还固定有调节气缸五17,调节气缸五 17的活塞杆端部与连接杆固连。

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首先,通过基布放卷机构将基布进行放卷送入;然后,基布在上胶机构的作用下进行两面涂胶,并且通过刮胶刷一和刮胶刷二将胶水在基布的两面进行涂匀;接着,通过面布放卷机构一将基布一次的面布进行放卷,同时通过面布放卷机构二将基布另一次的面布进行放卷;最后,基布与其两侧的面布在贴合机构的作用下进行贴合,从而使基布与基布两侧的面布同时进行覆合,使布料达到覆合的效果。

如图3所示,烘干机包括机架二和设置在机架二上具有空腔的箱体18,箱体18一侧的下侧壁上开设有一进料口,箱体18另一侧的上侧壁上开设有一出料口,进料口外侧设有两个水平设置的进料辊34,两个进料辊34均以周向转动且轴向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机架二上。出料口外侧设有两个水平设置的出料辊35,两个出料辊35均以周向转动且轴向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机架二上。空腔内横向固定有上下设置的隔板一19和隔板二20,隔板一19处于隔板二20的下方,隔板一19和隔板二20将空腔分成上空腔、中空腔、下空腔,隔板一19上开设过料口一,隔板二20上开设有过料口二。

下空腔内壁上以周向转动且轴向固定的方式水平设有若干组加热辊21组,加热辊21组包括两个上下设置的加热辊21,两个加热辊21之间形成供布料碾压通过的缝隙,下空腔中远离进料口的一端以周向转动且轴向固定的方式水平设有一组供布料通过的导向辊一22。

中空腔中设有能够对布料进行烘干的烘干机构,烘干机构包括电热板一23和电热板二24,电热板一23通过移动气缸一25 固定在隔板一19的上板面上,电热板二24通过移动气缸二26 固定在隔板二20的下板面上,电热板一23和电热板二24相对设置,中空腔的两端以周向转动且轴向固定的方式水平设有两组供布料通过的导向辊二27。

上空腔中设有能够对布料进行快速风干的风干机构,风干机构包括热气生产箱28、上吹风头29和下吹风头30,热气生产箱 28固定在箱体18上,上吹风头29通过移动气缸三31固定在箱体18的顶壁上且通过送气管一与热气生产箱28相连通,下吹风头30通过移动气缸四32固定在隔板二20的上板面上且通过送气管二与热气生产箱28相连通,上吹风头29和下吹风头30相对设置,上空腔中远离出料口的一端以周向转动且轴向固定的方式水平设有一组导向辊三33。

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首先,布料在进料辊34的作用下从进料口进入下空腔,在若干组加热辊21的作用下,布料从上下两个对应的加热辊21中通过,对布料进行初步碾压烘干,同时,在导向辊组一和其中一组导向辊组二的作用下,引导布料从下空腔进入到中空腔;然后,当布料进入中空腔时,在移动气缸一25和移动气缸二26的作用下,通过带动电热板一23和电热板二24靠近布料,使其对布料进行再次烘干,同时,在导向辊组二和导向辊组三的作用下,引导布料从中空腔进入到上空腔;最后,热气生产箱28的热风通过送气管一和送气管二分别从上吹风头29和下吹风头30吹出,吹到布料的表面,对布料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风干,最终在出料辊35的作用下布料从出料口中出料,完成布料的烘干。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玻纤层;1a、PVC涂层一;1b、防水层一;1c、阻燃层一;1d、PVC涂层三;1e、PVC涂层二;1f、防水层二;1g、阻燃层二;1h、PVC涂层四;2、放卷辊一;3、放卷辊二;4、放卷辊三;5、上胶辊一;6、调节气缸一;7、出胶喷头一;8、刮胶辊一;9、调节气缸二;10、上胶辊二;11、调节气缸三;12、出胶喷头二;13、刮胶辊二;14、调节气缸四; 15、复合辊一;16、复合辊二;17、调节气缸五;18、箱体;19、隔板一;20、隔板二;21、加热辊;22、导向辊一;23、电热板一;24、电热板二;25、移动气缸一;26、移动气缸二;27、导向辊二;28、热气生产箱;29、上吹风头;30、下吹风头;31、移动气缸三;32、移动气缸四;33、导向辊三;34、进料辊;35、出料辊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