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9420发布日期:2018-11-14 02:5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适当地进行缝针的位置调节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缝纫机通常在缝纫机架的外侧具有与上轴连结的带轮,通过使该带轮旋转,从而能够使缝针上下移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由此,在落针位置的对位等作业时,慎重地向带轮施加旋转操作而进行缝针的高度调节。

另外,在凭手缝感觉进行缝制的情况或试缝制等情况下,进行了下述使用方法,即,向带轮施加多次旋转操作,进行对应于数针的缝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52162号公报

由于上述带轮的旋转操作的作业负担大等原因,所以存在下述要求,即,希望利用转盘式的输入装置并通过电动机驱动进行缝针的上下移动。

但是,在诸如落针位置的对位等期望慎重的作业的情况下,希望相对于点动转盘(jogdial)的旋转操作量而缝针的上下动作量小,在进行试缝制等数针的缝制作业的情况下,需要相对于点动转盘的旋转操作而顺利且迅速地使缝针进行上下移动。

因此,难以将与点动转盘的旋转操作相对应的缝针的上下移动量一律地确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用点动转盘而进行适当的缝针的上下移动动作的缝纫机。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缝纫机,

其具有:

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其从缝纫机电动机通过上轴,使保持缝针的针棒进行上下移动;以及

控制装置,其进行通过所述缝纫机电动机实现的上轴的旋转动作的控制,

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

具有旋转操作件,该旋转操作件通过旋转操作使所述缝纫机电动机驱动而对所述上轴的上轴角度进行调节,

所述控制装置进行下述控制,即,

将所述上轴角度的一部分的范围设为相对于对所述旋转操作件的旋转操作而以规定的分辨率使所述缝纫机电动机驱动的第一调节区间,

将所述第一调节区间以外的一部分或全部的上轴角度范围设为通过与所述第一调节区间不同的动作而使所述缝纫机电动机驱动的第二调节区间。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缝纫机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第二调节区间,进行下述控制,即,如果输入对所述旋转操作件的旋转操作,则与其操作量无关地,直至成为所述第一调节区间的开始的上轴角度为止使所述缝纫机电动机驱动。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缝纫机中,

所述第一调节区间的上轴角度范围,设定为从所述缝针成为上停止位置的上轴角度直至所述缝针成为下止点的上轴角度为止的上轴角度的范围,

所述上停止位置是所述缝针经过上止点而下降中途的位置,且是所述缝针与针板相比处于上方的上轴角度。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缝纫机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第二调节区间,进行下述控制,即,相对于对所述旋转操作件的旋转操作而以比所述第一调节区间低的分辨率使所述缝纫机电动机驱动。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缝纫机中,

所述第一调节区间的上轴角度范围设定为,

从所述缝针经过上止点而下降中途的位置、且所述缝针与针板相比处于上方的上轴角度,直至所述缝针与针板相比处于下方的位置、且所述缝针成为下止点前为止的上轴角度的范围。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项记载的缝纫机中,

具有设定部,该设定部任意地设定所述第一调节区间的上轴角度范围。

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记载的缝纫机中,

所述第一调节区间的上轴角度范围,设定为包含缝针刺入至被缝制物或针板的上轴角度在内的范围。

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7中任一项记载的缝纫机中,

所述旋转操作件是点动转盘。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使用点动转盘而进行适当的缝针的上下移动动作的缝纫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平缝缝纫机的整体结构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缝纫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3是表示与点动转盘的旋转操作对应的上轴角度控制(1)的概念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与点动转盘的旋转操作对应的上轴角度控制(2)的概念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与点动转盘的旋转操作对应的上轴角度控制(2)中的点动转盘的旋转操作量和上轴角度的关系的线图。

图6是表示与点动转盘的旋转操作对应的上轴角度控制(1)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与点动转盘的旋转操作对应的上轴角度控制(2)的流程图。

标号的说明

2缝纫机架

5缝纫机电动机

10缝纫机

11缝针

12针棒

15旋转带轮

22上轴

32点动转盘(旋转操作件)

33操作面板(设定部)

51编码器

100控制装置

k1第一调节区间

k2第二调节区间

具体实施方式

[缝纫机概要]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的整体结构的斜视图。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水平且与后面记述的缝纫机臂部2a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左右方向),将水平且与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前后方向),将铅垂上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缝纫机10是所谓的平缝缝纫机,具有:缝纫机架2,其对整体结构进行支撑;缝针上下移动机构(省略图示),其使保持缝针11的针棒12进行上下移动;缝纫机电动机5,其成为针棒12的上下移动的驱动源;以及控制装置100,其进行缝纫机电动机5的动作控制。

此外,图1中的标号14是向上线赋予线张力的线调节器。另外,当然具有通常在平缝缝纫机中搭载的挑线杆机构、釜机构、布料进给机构等,但这些机构与现有的公知构造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缝纫机架]

缝纫机架2在主视观察时外形呈大致コ字状。该缝纫机架2具有:缝纫机臂部2a,其构成该缝纫机架2的上部,在左右方向延伸;缝纫机底座部2b,其构成缝纫机架2的下部,在左右方向延伸;以及纵向机体部2c,其将缝纫机臂部2a和缝纫机底座部2b连结。

[缝针上下移动机构]

在缝纫机臂部2a内置有缝针上下移动机构。该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具有:缝纫机电动机5(参照图2),其成为驱动源;上轴22,其通过缝纫机电动机5进行旋转驱动;针棒12,其在下端部对缝针11进行保持,并且能够上下移动地支撑于缝纫机臂部2a;以及曲柄机构(省略图示),其将上轴22的旋转变换为沿z轴方向的往复动作。

另外,在上轴22的一端部固定装备有旋转带轮15,该旋转带轮15能够从缝纫机架2的外部进行手摇操作。

在针棒12的下方且缝纫机底座部2b的上部装备有针板13,该针板13形成有供缝针11刺入的针孔13a。而且,在针板13的下侧配置有未图示的釜。

另外,布料压脚17与针棒12相邻而支撑于缝纫机臂部2a。该布料压脚17能够上下移动地被支撑,在下降时从上方对针板13上的作为被缝制物的衣料进行按压,在上升时将衣料放开。

[缝纫机的控制系统]

图2是表示缝纫机10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如该图2所示,缝纫机10的控制装置100具有:cpu101,其执行针对缝纫机的各部的控制程序;作业存储器102,其成为程序处理的作业区域;数据存储器103,其对与各种控制相关的设定数据、执行程序进行存储;以及计数器104,其对来自外部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

另外,在控制装置100经由驱动电路5a而连接有缝纫机电动机5。

并且,在控制装置100分别经由未图示的接口而连接有:编码器51,其对缝纫机电动机5的输出轴角度进行检测;操作面板33,其用于由操作者进行与缝制的动作控制相关的各种输入;作为操作部的操作踏板34,其用于针对控制装置100人为地输入缝制开始的指示;以及作为旋转操作件的点动转盘32,其通过旋转操作使缝纫机电动机5驱动而对上轴22的上轴角度进行调节。

编码器51对缝纫机电动机5的输出轴的轴角度进行检测,与轴角度的变化量相对应地将脉冲信号输入至控制装置100。

在控制装置100中,计数器104对来自编码器51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根据其计数值对当前的上轴角度进行计算。

点动转盘32能够不受限制地向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旋转,与其旋转角度量成正比地将脉冲输入至控制装置100。另外,点动转盘32在内部实施有卡止(latch)构造,以使得在一周旋转360°的范围产生30次卡锁(click)的卡锁感。即,作业者在点动转盘32的旋转操作时,每旋转12°得到1次卡锁的卡锁感。

此外,控制装置100如果使点动转盘3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设为正旋转),则缝纫机电动机5使上轴22正旋转(与缝制时的旋转方向一致),如果使点动转盘3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设为逆旋转),则缝纫机电动机5使上轴22逆旋转。

[与点动转盘的旋转操作对应的上轴角度控制(1)]

控制装置100相对于点动转盘32的旋转操作,针对使上轴22旋转的缝纫机电动机5而选择性地执行与点动转盘的旋转操作对应的上轴角度控制(1)和(2)这两种控制。该上轴角度控制(1)和(2)的选择能够通过来自操作面板33的人为的选择输入而进行。由此,操作面板33作为选择单元起作用。

首先,基于图3,对与点动转盘的旋转操作对应的上轴角度控制(1)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控制装置100将上轴角度的旋转一周(360°)的范围分为第一调节区间k1和第二调节区间k2两部分,根据当前的上轴角度属于第一调节区间k1和第二调节区间k2中的哪一者,并且,点动转盘32被操作为正旋转和逆旋转中的哪一者,而针对缝纫机电动机5执行不同的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调节区间k1设为从上停止位置直至即将到达针棒下止点之前为止的范围,将第二调节区间k2设为从针棒下止点至即将到达上停止位置之前的范围。

上停止位置是缝针11经过成为最高位置的针棒上止点而下降中途的位置,且是缝针11与针板13相比处于上方的位置。在将针棒上止点设为0°的情况下,例如,将上停止位置设为70°。另外,将针棒下止点设为180°。在上述的例子中,第一调节区间k1的上轴角度大于或等于70°而小于180°,第二调节区间k2的上轴角度大于或等于180°而小于70°。此外,也可以将第一调节区间k1设为包含针棒下止点即180°的范围,将第二调节区间k2设为不包含针棒下止点即180°的范围。

控制装置100在对点动转盘32输入正旋转,当前的上轴角度处于第一调节区间k1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相对于点动转盘32的旋转操作而以针对第一调节区间k1确定出的规定的分辨率将缝纫机电动机5驱动,使上轴22进行正旋转。

此外,分辨率表示缝纫机电动机5的旋转角度相对于点动转盘32的旋转角度的比率。在低分辨率的情况下,缝纫机电动机5的旋转角度相对于点动转盘32的旋转角度的比率大,在高分辨率的情况下,缝纫机电动机5的旋转角度相对于点动转盘32的旋转角度的比率小。

第一调节区间k1是要求如落针位置的对位等的调整作业那样、细微地调节缝针11的前端高度的作业的区间,在该第一调节区间k1中,以高分辨率进行缝纫机电动机5的驱动。

此外,将对应于点动转盘32的两周旋转而上轴22进行一周旋转的分辨率,设为平均分辨率,将比该平均分辨率高的分辨率设为高分辨率,将比平均分辨率低的分辨率设为低分辨率。

另外,优选上述第一调节区间k1的分辨率能够通过操作面板33而设定为任意的数值。在该情况下,操作面板33作为“任意地设定第一调节区间的上轴角度范围的设定部”起作用。

另外,控制装置100在对点动转盘32输入正旋转,当前的上轴角度处于第二调节区间k2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进行下述控制,即,与点动转盘32的旋转操作的量无关地,直至成为第一调节区间k1的开始角度即上停止位置的上轴角度为止,使缝纫机电动机5驱动,以使得上轴22成为正旋转。

第二调节区间k2是适于调节作业的第一调节区间k1以外的区间。该区间例如为了执行试缝制等,而被分配为从落针后进行针提起的情况的区间。即,如果上轴角度进入第二调节区间k2,则自动地直至上停止位置为止进行缝针11的上下移动,无需由作业者施加点动转盘32的旋转操作的工作量,就能够进行运针。

另外,控制装置100在对点动转盘32输入逆旋转的情况下,与当前的上轴角度属于第一调节区间k1和第二调节区间k2的哪一者无关地,以针对点动转盘32的逆旋转的旋转操作而确定出的规定的分辨率使缝纫机电动机5驱动,以使得上轴22成为逆旋转。

此外,上述逆旋转的分辨率可以是高分辨率、低分辨率或平均分辨率,并且可以是能够通过操作面板33设定为任意的数值。

另外,可以根据上轴角度处于第一调节区间k1、第二调节区间k2中的哪个范围,而对点动转盘32的逆旋转的分辨率进行变更。

[与点动转盘的旋转操作对应的上轴角度控制(2)]

接下来,基于图4,对与点动转盘的旋转操作对应的上轴角度控制(2)进行说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调节区间k1设为从缝针11经过上止点而下降中途、且将要刺入被缝制物前的位置起,直至缝针11与针板相比处于下方的位置、且要成为下止点前为止的范围,将第一调节区间以外的范围设为第二调节区间k2。

在将针棒上止点设为0°的情况下,将针将要刺入被缝制物前的位置处的上轴角度设为例如80°。另外,将针与针板相比处于下方的位置处的上轴角度设为例如120°。

因此,在上述的例子中,第一调节区间k1的上轴角度大于或等于80°而小于120°,第二调节区间k2的上轴角度大于或等于120°而小于80°。

如图4所示,控制装置100在执行上轴角度控制(2)的情况下,在对点动转盘32输入正旋转,当前的上轴角度处于第一调节区间k1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相对于点动转盘32的旋转操作而以针对第一调节区间k1确定出的规定的分辨率将缝纫机电动机5驱动,使上轴22正旋转。即,在对点动转盘32输入正旋转时且上轴22处于第一调节区间k1的情况下,执行与上轴角度控制(1)相同的控制。

另外,上轴角度控制(2)中的第一调节区间k1的分辨率,可以设为与上轴角度控制(1)相同,也可以独立于上轴角度控制(1)而设定。另外,也可以通过操作面板33设定为独立于上轴角度控制(1)的任意的数值。

另外,控制装置100进行下述控制,即,在对点动转盘32输入正旋转,当前的上轴角度处于第二调节区间k2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相对于点动转盘32的旋转操作而以比第一调节区间k1低的低分辨率使缝纫机电动机5驱动。

如前所述,第二调节区间k2是除了适于调节作业的第一调节区间k1以外的区间,是为了执行试缝制等而被分配为从落针后进行针提起的情况的区间。因此,如果上轴22进入至第二调节区间k2,则以低分辨率将缝纫机电动机5驱动而使上轴22旋转,由此能够迅速地进行运针。

图5是表示上轴角度控制(2)中的第一调节区间k1和第二调节区间k2的分辨率的线图,实线l1表示上轴角度控制(2)中的分辨率,虚线l2表示恒定的平均分辨率(对比例)。

在上轴角度控制(2)中设定为,如果使点动转盘32进行两周旋转(60次卡锁),则在中途分辨率发生变化,但在合计上,上轴22进行一周旋转(360°)。如图所示,在上轴角度为第一调节区间k1(80°~120°)的范围内,对点动转盘32输入正旋转的情况下,以对应于点动转盘32的1次卡锁而上轴22旋转2°的高分辨率,将缝纫机电动机5驱动而使上轴22旋转。

另外,在上轴角度为第二调节区间k2(120~80°)的范围内,对点动转盘32输入正旋转的情况下,以对应于点动转盘32的1次卡锁而上轴22旋转8°的低分辨率,将缝纫机电动机5驱动而使上轴22旋转。

此外,在对比例中,在点动转盘32的两周旋转(60次卡锁)的整个范围内,以对应于1次卡锁而上轴22旋转6°的平均分辨率,将缝纫机电动机5在0~360°的范围进行驱动。

并且,控制装置100在对点动转盘32输入逆旋转的情况下,与当前的上轴角度无关地,以针对点动转盘32的逆旋转的旋转操作而确定出的规定的分辨率,使缝纫机电动机5以逆旋转的方式进行驱动。

在该情况下,逆旋转的分辨率既可以是高分辨率也可以是低分辨率,并且也可以设为能够通过操作面板33而设定为任意的数值。

另外,也可以设为,根据上轴角度处于第一调节区间k1、第二调节区间k2的中哪个范围,而对点动转盘32的逆旋转的分辨率进行变更。

[通过上轴角度控制(1)实现的调整动作]

基于图6的流程图,对通过控制装置100的上轴角度控制(1)实现的调整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通过操作面板33对上轴角度控制(1)进行了选择,则控制装置100除了通过操作踏板34的踏入而进行的缝制动作过程中以外,成为点动转盘32的旋转操作的监视状态,对点动转盘32的正旋转的输入的有无进行判定(步骤s1)。

而且,如果检测到点动转盘32的正旋转的输入(步骤s1:yes),则控制装置100参照缝纫机电动机5的编码器51的输出而对当前的上轴角度进行计算,对上轴角度是否处于第一调节区间k1内进行判定(步骤s3)。

其结果,在上轴角度处于第一调节区间k1内的情况下(步骤s3:yes),相对于点动转盘32的旋转操作而以针对第一调节区间k1确定出的规定的高分辨率,使缝纫机电动机5以正旋转的方式驱动(步骤s5),结束处理。另外,在上轴角度不处于第一调节区间k1而处于第二调节区间k2内的情况下(步骤s3:no),与点动转盘32的旋转操作量无关地,直至成为第一调节区间k1的开始角度即上停止位置的上轴角度为止,使缝纫机电动机5以正旋转的方式驱动(步骤s7),结束处理。

另外,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的判定中没有检测到点动转盘32的正旋转的输入的情况下(步骤s1:no),对点动转盘32的逆旋转的输入的有无进行判定(步骤s9)。

而且,如果检测到点动转盘32的逆旋转的输入(步骤s9:yes),则控制装置100以针对点动转盘32的旋转操作的逆旋转而确定出的规定的分辨率,使缝纫机电动机5以逆旋转的方式驱动(步骤s11),结束处理。

另外,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9的判定中没有检测到点动转盘32的逆旋转的输入的情况下(步骤s9:no),视作没有对点动转盘32进行任何旋转操作,结束处理。

此外,该上轴角度控制(1)在没有进行操作踏板34的踏入的期间以规定的周期重复执行。

[通过上轴角度控制(2)实现的调整动作]

基于图7的流程图,对通过控制装置100的上轴角度控制(2)实现的调整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通过操作面板33对上轴角度控制(2)进行了选择,则控制装置100除了通过操作踏板34的踏入而进行的缝制动作过程中以外,成为点动转盘32的旋转操作的监视状态,对点动转盘32的正旋转的输入的有无进行判定(步骤s21)。

而且,如果检测到点动转盘32的正旋转的输入(步骤s21:yes),则控制装置100参照缝纫机电动机5的编码器51的输出而对当前的上轴角度进行计算,对上轴角度是否处于第一调节区间k1内进行判定(步骤s23)。

其结果,在上轴角度处于第一调节区间k1内的情况下(步骤s23:yes),相对于点动转盘32的旋转操作而以针对第一调节区间k1确定出的规定的高分辨率,使缝纫机电动机5以正旋转的方式驱动(步骤s25),结束处理。

另外,在上轴角度不处于第一调节区间k1而处于第二调节区间k2内的情况下(步骤s23:no),相对于点动转盘32的旋转操作而以针对第二调节区间k2确定出的规定的低分辨率,使缝纫机电动机5以正旋转的方式驱动(步骤s27),结束处理。

另外,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的判定中没有检测到点动转盘32的正旋转的输入的情况下(步骤s21:no),对点动转盘32的逆旋转的输入的有无进行判定(步骤s29)。

而且,如果检测到点动转盘32的逆旋转的输入(步骤s29:yes),则控制装置100以针对点动转盘32的旋转操作的逆旋转而确定出的规定的分辨率,使缝纫机电动机5以逆旋转的方式驱动(步骤s31),结束处理。

另外,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29的判定中没有检测到点动转盘32的逆旋转的输入的情况下(步骤s29:no),视作没有对点动转盘32进行任何旋转操作,结束处理。

此外,该上轴角度控制(2)在没有进行操作踏板34的踏入的期间也以规定的周期重复执行。

[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缝纫机10中,控制装置100进行下述控制,即,将上轴22的角度范围的一部分设为相对于点动转盘32的旋转操作而以规定的分辨率使缝纫机电动机5驱动的第一调节区间k1,将除了第一调节区间k1以外的角度范围设为通过与第一调节区间k1不同的动作而使缝纫机电动机5驱动的第二调节区间k2。

因此,在如伴随有缝针11的上下移动的调节作业和试缝制等那样以不同的用途而利用点动转盘32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适于各个用途的缝纫机电动机5的驱动,使用点动转盘32而进行适当的缝针11的上下移动动作。

另外,控制装置100在第二调节区间k2中,进行与点动转盘32的旋转操作无关地,直至成为第一调节区间k1的开始的上轴角度为止使缝纫机电动机5驱动的上轴角度控制(1),因此,在试缝制等时,能够顺利且迅速地进行运针,能够实现作业性的提高。另外,上轴角度控制(1)是,如果进入至第二调节区间k2,则自动地使上轴22转动直至成为上停止位置的上轴角度为止,因此,在试缝制时,无需将点动转盘32持续旋转,能够实现操作负担的减少。

另外,控制装置100在第二调节区间k2中,进行相对于点动转盘32的旋转操作而以比第一调节区间k1低的分辨率使缝纫机电动机5驱动的上轴角度控制(2),因此,在该情况下,在试缝制等时,也能够顺利且迅速地进行运针,能够实现作业性的提高。另外,上轴角度控制(2)是能够与调节区间无关而使缝纫机电动机5任意地停止,因此,能够一边对线迹的形成状态等进行确认、一边进行试缝制。

另外,控制装置100在构成为具有作为针对上轴角度控制(1)和(2)而任意地设定第一调节区间k1的上轴角度范围的设定部的操作面板33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对伴随有缝针11的上下移动的调节作业进行实施的区间的优化,能够平衡性良好地进行调节作业的优化和试缝制的迅速化。

[其他]

前述的上轴角度控制(1)和(2)中的第一调节区间k1和第二调节区间k2的上轴角度的范围也可以是能够通过操作面板33任意地变更,但关于第一调节区间k1,优选设为下述范围,即,缝针11经过成为最高位置的针棒上止点位置而下降的中途,且至少包含缝针11刺入至被缝制物或针板13的角度在内的范围。即,优选第一调节区间k1包含上轴角度80~100°的范围。其原因在于,该范围的前后被利用于伴随有缝针11的上下移动的调节作业的情况多。

另外,并不限于上述范围,也可以是,第一调节区间k1包含经过针棒下止点的上轴角度180~200°的范围。其原因在于,上轴角度190°前后的范围是釜的尖端到达至缝针11的经过线之上的上轴角度,被利用于釜对位的调节作业的情况多。

另外,也可以是,在包含上述缝针11刺入至被缝制物或针板13的角度和针棒下止点的任一者或两者的范围,能够任意地设定第一调节区间k1的上轴角度的范围。

另外,上轴22的角度范围分为第一调节区间k1和第二调节区间k2两部分,但也可以分为更多的调节区间,将其中的一个设为第一调节区间k1,将其他的一个设为第二调节区间k2。另外,在该情况下,关于不属于第一调节区间k1和第二调节区间k2中的任一者的区间,优选相对于点动转盘32的旋转操作而以与第一调节区间k1和第二调节区间k2都不同的固有的分辨率,使缝纫机电动机5驱动。

另外,关于上轴角度控制(1)和(2),能够与机种无关地,应用于所有的缝纫机。

另外,关于点动转盘32的安装位置,只要处于作业者的手够到的范围,则可以设置于任意位置。设置场所不仅是缝纫机架2,也可以是对缝纫机10进行设置的工作台。另外,也可以设为与缝纫机10分体的遥控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