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储油腔的大容量旋梭及包含该旋梭的供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0315发布日期:2019-03-20 00:36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储油腔的大容量旋梭及包含该旋梭的供油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储油腔的大容量旋梭及包含该旋梭的供油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市场上旋梭容量一般为1倍、1.6倍、2倍,在绣花机上使用比较成熟,4倍大容量旋梭虽一直在市场上使用,如本申请人的在先专利(cn205934369u),在容量翻倍的前提下直接可以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但是该产品目前市场占有率仍然不高,其最主要原因是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了一些不良问题,具体如下:

其一,其旋梭容量加大,直接导致旋梭摩擦力增大;

其二,旋梭容量加大,梭架的整体的肚腩加大(梭架外形结构变大),绕在梭架上面线长度变大,与市场现有绣花机的需线量无法完全匹配;

其三,所有旋梭均存在的通病,在不同规格和材质的线时,都会出现梭床头子钩针上的面线不顺畅,有的线缝织效果好,换一种线就效果不好等旋梭的通病;

其四,旋梭容量加大,梭芯也随之加大,重量变大,其滑动摩擦力变大,影响使用效果。

旋梭是绣花机上的心脏,旋梭的工作健康和效果稳定直接关系到绣花机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效果,虽然本申请人已将旋梭的容量增加到4倍,克服了大容量旋梭的难题,在目前市场上已有部分市场占有率,可目前大容量旋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本申请人的4倍大容量旋梭才能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储油腔的大容量旋梭及包含该旋梭的供油机构。在本申请人生产的大容量旋梭的基础上,本发明针对提高优化解决大容量绣花旋梭使用中的问题,在增大容量的基础上,解决大容量旋梭使用效果的问题,提高使用寿命和产品的品质稳定性。此外,本发明在梭床的底部设计有储油腔,该梭床配合供油机构,能够在不中断旋梭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根据需求均匀供油,从而提高旋梭使用寿命。此外本发明中供油是定向供于导轨槽处,不会污染绣花线,从而能够确保绣花机产品的品质稳定性。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储油腔的大容量旋梭,包括底线调节梭皮、梭壳盖板、梭壳底板、梭壳、梭芯、梭架、梭床、月圈、针和梭皮;所述梭皮和月圈合围包设于梭床外侧壁周围,其中梭皮顶部高于月圈顶部,所述梭架固定于梭床内且可与梭床实现相对旋转,所述梭芯设于梭架内,所述梭壳盖设于梭芯顶部,所述底线调节梭皮、梭壳盖板、梭壳底板由上至下依次固定于梭壳顶部,所述梭架的外侧壁顶部设有枪柄槽,所述针在工作过程中穿设所述枪柄槽,梭床的外侧壁顶部靠近梭皮头部上方处设有梭床头子。

梭皮的顶部低于枪柄槽下沿,优选0.2-0.4mm。

梭皮的头部与月圈的头部沿梭床外侧壁圆弧部分重叠形成封闭。

梭皮的尾部与月圈的尾部之间设有间隙,优选0.3-0.5mm,所述梭床头子与月圈尾部构成的圆弧角度为190-200°,优选192-194°。

月圈上弧度为93-100°(优选95-97°)的中间区段圆弧的高度高于月圈头部和月圈尾部(仍低于梭皮),月圈头部弧度为22-30°,优选26°。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由于本发明为大容量旋梭,本发明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旋梭容量加大后,梭架的整体的肚腩加大(梭架外形结构变大),绕在梭架上面线长度变大,与市场现有绣花机的需线量无法完全匹配。为此,我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优化改进梭皮和月圈的结构来调节线量和线变长后抛线的问题,并将底线的过线方式更改到梭壳上面过线。

优化点一:现有技术中梭皮的高度较高(如图5所示),本发明将梭皮高度降低优化,将梭皮最高位置降低到枪柄槽下沿位置处,此高度在梭床将面线钩住并绕梭架运动时能将梭架正面的面线台上梭架上,让面线在梭床旋转时顺利地滑上梭架,且降低梭皮高度能使正面和反面的面线在梭皮上前后滑动时避免正面和反面两根线拉的太紧,在线量一定的情况下,梭皮越高,两侧的线就会被拉的越紧,面线沿梭皮上沿滑上去,在到梭皮最高点时前后面线有一段是前后紧紧挨在一起的,会出现两根线部分重叠无法滑动,本身在最高位置,线又被拉的很紧,此时就会将面线直接拉断。梭皮最高位置高于梭架最高位置,在面线绕着梭架旋转时,针板针孔位置和绕在梭架上的面线会被折成硬弯,限制面线在梭架上的滑动。实验证明降低梭皮高度,既能使在梭架上的面线不会被拉的很紧,不会出现面线部分相互重叠拉断的现象;又能面线在梭皮最高位置时能顺滑,更好的在梭皮上滑动。

优化点二:现有技术中梭皮头部和月圈头部之间是设有间隙的(如图7所示),本发明梭皮头部一侧沿梭皮圆弧结构加长与月圈部分重叠,使梭床旋转到一定角度,面线从梭床头部离开时将面线抛出,优化加长后梭皮把抛出的面线挡在梭皮里面,在正常的圆弧内运动,使面线不会乱掉,达到每次都能正常抛线和收线。

优化点三:将月圈尾部加长,同时将与之相对的梭皮尾部缩短,月圈尾部和梭皮尾部之间保持合理的间隙,将梭床头子和月圈尾部的角度成190-200°(优选192°-194°),未优化前梭床头子和月圈的角度为178°-180°(如图9所示),提前将梭架后面的面线拉紧,将背部梭架和梭床的空间加大,此处结构优化是为了使梭床头子把面线钩到一定角度,绕在梭架上的面线在梭架下桃子最底点时使绕在梭架上背面的面线不会碰到梭皮,不让梭皮将面线干涉出一个硬弯,让那一段为顺滑直线,在梭床继续旋转时让面线能更好的在梭架上滑动,避免线滑不过梭架,将面线直接拉断。要使梭架上的线能更好的滑过梭架,当面线从梭架下桃子运动到最高点时(梭床头子与针角度为158°-160°),此时月圈上开始加高,线在月圈上往斜面上爬,会给面线一个拉力,虽然此时线拉的更紧,但跳线弹簧会调节此时的力,在外力的干涉下来调节面线在梭架上滑动轨迹,能让面线更顺畅的滑过梭架最高点,月圈圆弧上平面加高部分圆弧的角度为95-97°左右,在加高这段月圈可以更好地调节面线在梭架上的运动轨迹,运动轨迹贴合梭架运动,抛线更顺畅。现有技术中月圈不加高如图11和13所示。

综上所述,将梭皮高度降低、梭皮头部长度加长、月圈尾部长度加长、月圈局部高度加高,这4处协同配合优化,用外界力来调节面线在梭架上的滑动轨迹。

作为优选,所述梭壳的圆周面上设有过线位置,所述过线位置的顶部边缘为下凹斜面结构,过线位置的底部边缘为上凹斜面结构;梭壳上对应梭芯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u型槽。

大容量旋梭的梭壳体积变大,使梭芯的容量变大,从而增大底线容量,现有技术是梭壳装在梭架里面,在梭芯装在梭壳里面,三者的壁厚就占了较大的空间,越外面占的体积越大,按这样的结构已无法增大容量,现我们发明将梭壳和梭架在保证强度的前前提下共用一个圆,将梭壳的壁厚去掉,梭壳和梭架各用一半圆的壁厚,再将梭架和梭壳两个用合适的间隙配套,且我们将底线改进到梭壳上面来过线,让底线运动更稳定、更加顺畅,在过线处设计4处斜面,便于将底线顺利地放置到梭壳过线位置,未优化前(如图17所示,过线位置底部和顶部边缘均为平面),线很难找对位置,要放很长时间,影响效率,设计有斜面结构后起到导向作用,不用看就可以将底线放置到梭壳固定位置,提高生产效率。在梭壳上设计u型槽,使梭芯与梭壳之间的线能在此u型槽内自由活动,可以随着梭芯线圈的大小,自动调节线的位置,让梭芯和梭壳的过渡线始终在最合理的位置,起到自动调节位置的作用,达到底线在梭壳上平稳的输出,保证底线的一致性。

其他方面,本发明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所有旋梭都存在的相同通病,即在不同规格和材质的线时,都会出现梭床头子钩针上的面线不顺畅,有的线缝织效果好,换一种线就效果不好等旋梭。为此,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优化旋梭梭架护针位置结构,在旋梭钩线问题上的优化改进,梭架护针位置发明优化(适用所有旋梭):

方案一:所述枪柄槽的最外端沿梭架径向延伸至梭皮侧壁上方且不超过梭皮外侧壁所在平面。

所述梭架上位于针和枪柄槽下方设有护针斜面,护针斜面在梭架径向上的最外端与枪柄槽的最外端的间距为3-3.5mm。

在方案一中,在枪柄槽位置朝退针运动方向加高(现有技术为加高如图19所示),加到与梭床配套合理间隙为止,当针回到一定角度,面线变松弛,在针槽上会产生圆弧线圈,加高枪柄槽位置可以在针回退时将松弛的靠枪柄槽一侧的线护住,使整个线圈往另一侧移动,让钩线一侧的圆弧更加圆饱满,让梭床头子能更好地将针上的面线钩住,使线始终保持合理的状态和位置,避免出现钩线分叉、起毛、钩断等现象。底面设计有护针斜面结构,并且将此护针斜面抬高到一定高度,护针位置离针更近,针每次下去,都能提前护到针,使针提前稳定,降低针变形和断针现象。

方案二:所述梭架上位于针和枪柄槽下方设有护针斜面,所述护针斜面上设有两条与针方向平行的护针凸筋,两条护针凸筋的间距为1.6-2mm,护针凸筋的高度为针直径的1/4-1/2。

在方案二中:在护针斜面上设置护针凸筋,护针凸筋与针保留合适的间隙,当针回到一定角度,面线变松弛,在针槽上会产生圆弧线圈,左右两侧的护针凸筋起到保护针上圆弧线圈的作用,使线圈始终保持合理的状态和位置,让钩线一侧的圆弧更加圆饱满,让梭床头子能更好地将针上的面线钩住,避免出现钩线分叉、起毛、钩断等现象。两侧护针凸筋中间的底面仍然是护针斜面结构,并且将此护针斜面抬高到一定高度(与梭床配合间隙),护针位置离针更近,针每次下去,都能提前护到针,使针提前稳定,降低针变形和断针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梭架和梭芯之间通过梭芯轴承实现滚动连接。

本发明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由于旋梭容量加大,梭芯也随之加大,重量变大,其滑动摩擦力变大,影响使用效果。为此,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优化梭芯和梭壳摩擦方式,将原来的滑动摩擦优化为滚动摩擦,在梭壳和梭芯之间装上梭芯轴承,降低应容量加大产生的摩擦力,提高使用效果。在梭壳和梭芯上装上梭芯轴承,使两者原来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运动更加统一稳定。原来未装轴承时在梭芯旋转时会不间断的出现卡滞现象,此时导致底线出线松紧度不一样,绣出来的花型就会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品质,严重时会直接将底线拉断等不良问题。优化加上轴承后,无论线圈大小都不会影响底线出线的稳定性,且能将底线顺利的用完,不会应线圈小了,拉力增大而无法顺利用完底线。且容量增大,重量就随之增大,如仍然按滑动旋转的方式会对底线出线的力有明显的影响,优化成滚动摩擦时,会使力明显减小,可以通过梭皮来调节底线出线的稳定性,这样可以完全控制其出线力的大小。

授权公告号为20232338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速电脑绣花机的旋梭箱的自动加油结构,在旋梭箱的储油槽与旋梭箱壁之间设置有圆孔,圆孔与油嘴连接,在储油槽与旋梭轴套的安装孔间设置有一个过油孔。该发明能够对旋梭进行供油。但是该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1、供油只是从梭床底部对整个梭床进行供油,如此会对绣花线造成污染;2、梭床不具有储油功能,必须经常对其进行加油,加油次数多,不够便捷;3、旋梭在不同转速下对润滑油的需求是不同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并无法动态地实时判断旋梭的需油量,只能人为地凭经验不断调整需油量,此方法具有滞后性。为此,我们针对梭床的结构进行了优化。

所述梭床包括梭床基体,所述梭床基体的底部设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顶部开口处盖设有封油盖板;梭床基体的侧壁顶部边沿设有导轨槽,梭床基体的侧壁内设有连通储油腔和导轨槽的油路通孔。

本发明在梭床的底部设计有储油腔,该梭床配合供油机构,能够在不中断旋梭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根据需求均匀供油,从而提高旋梭使用寿命。此外本发明中供油是定向供于导轨槽处,不会污染绣花线,从而能够确保绣花机产品的品质稳定性;同时还能够实时地判断旋梭的需油量,当旋梭转速高时,供油量大,转速低时供油量小。

其原因在于:在梭床基体的底部(塔子)开了一个储油腔,并用封油盖板密封,然后在梭床基体的侧壁上开了一条连通储油腔和导轨槽的油路通孔,因此供油时能够精确地加至导轨槽处(现有技术中都是在梭床底部开一个加油孔,该孔直通梭床内部,而不是从侧壁绕至导轨槽)。此外,该储油腔能够储存润滑油,加一次油能够用很久,减少加油次数。

最为巧妙的是,由于本发明是通过位于梭床本体侧壁的油路通孔供油的,因此储油腔中的油是通过梭床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甩”出去的,而转速越高,则实时的供油量也越大(一般来说,旋梭转速越快,磨损越大,对润滑油的需求量也越大),因此本发明无需刻意地去监控或判断旋梭的实时需油量,仅依靠离心力即可实现按需供油,不仅成本低,且无需额外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储油腔内填充有储油介质。作为优选,所述储油介质为海绵。

在储油腔内放入具有储油功能的储油介质,再在里面加上适当的润滑油,使储油介质内的润滑油达到饱和状态;储油介质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旋梭需油量较低时润滑油溢出到导轨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储油腔顶部开口边缘设有一圈防漏槽,所述防漏槽内填充有固化的胶水或橡胶;防漏槽位于封油盖板底部。

在防漏槽内加上胶水或橡胶等物质,再将封油盖板盖上,使封油盖板和梭床完全贴合在一起,进一步确保储油腔中的润滑油不会流出。

作为优选,所述封油盖板通过盖板螺丝盖设于储油腔上。

作为优选,所述油路通孔由横油孔和直油孔相连组成;所述横油孔沿梭床基体径向设置且连通储油腔;所述直油孔沿梭床基体侧壁高度方向设置且连通导轨槽。

作为优选,所述梭床基体的侧壁上位于横油孔与储油腔的连接处设有横油孔盖片;梭床基体的侧壁上位于直油孔与导轨槽的连接处设有直油孔盖片。

横油孔盖片和直油孔盖片的设计,便于梭床长期使用后的清理。

一种含上述旋梭的供油机构,包括梭箱基座以及安装于梭箱基座上的第一梭箱传动齿轮、梭箱齿轮连接轴、第二梭箱传动齿轮、旋梭齿轮连接轴、连接轴套和旋梭。

所述第一梭箱传动齿轮固定套设于梭箱齿轮连接轴上,第二梭箱传动齿轮固定套设于旋梭齿轮连接轴上,第一梭箱传动齿轮与第二梭箱传动齿轮啮合,旋梭齿轮连接轴的一端贯穿梭床底部并位于储油腔内;所述连接轴套活动套设于旋梭齿轮连接轴的圆周面上。

梭箱基座、连接轴套以及旋梭齿轮连接轴上设有通向储油腔的供油通道。

所述供油通道包括设于梭箱基座上的梭箱基座进油孔、设于连接轴套侧壁上的连接轴套通油孔、轴向设于旋梭齿轮连接轴内的通油盲孔和设于旋梭齿轮连接轴圆周面上的圈槽;所述圈槽位于通油盲孔的底部周侧并与通油盲孔连通;所述梭箱基座进油孔、连接轴套通油孔和圈槽依次连通,通油盲孔与储油腔连通。

本发明供油机构的供油路径为:润滑油沿着供油通道依次从经过梭箱基座、连接轴套、旋梭齿轮连接轴,到达储油腔。其中,旋梭齿轮连接轴的一端沿轴向设有通油盲孔,通油盲孔的底部周围设有圈槽,由于圈槽的存在,无论通油盲孔与圈槽的连通点朝向何处(旋梭齿轮连接轴在不停旋转,该连通点不一定是正好朝向连接轴套通油孔),都可以经过圈槽与连接轴套通油孔实现通油,因此能够在不中断梭箱工作的情况下进行不断供油,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该供油机构还包括连接轴间隔套,所述连接轴间隔套套设于旋梭齿轮连接轴的圆周面上且位于梭床与旋梭齿轮连接轴之间。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针对提高优化解决大容量绣花旋梭使用中的问题,在增大容量的基础上,解决大容量旋梭使用效果的问题,提高了旋梭的使用寿命和产品的品质稳定性。

本发明在梭床的底部设计有储油腔,该梭床配合供油机构,能够在不中断旋梭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根据需求均匀供油,从而提高旋梭使用寿命。此外本发明中供油是定向供于导轨槽处,不会污染绣花线,从而能够确保绣花机产品的品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旋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梭皮降低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梭皮降低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梭皮降低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梭皮头部加长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梭皮头部加长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月圈尾部加长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月圈尾部加长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月圈局部加高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月圈局部加高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月圈局部加高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月圈局部加高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中过线位置优化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中过线位置优化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中过线位置优化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中枪柄槽和护针斜面加长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中枪柄槽和护针斜面加长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中护针凸筋优化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中护针凸筋优化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中梭芯轴承优化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旋梭梭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旋梭梭床的一种俯视图;

图25是本发明供油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供油机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旋梭齿轮连接轴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旋梭齿轮连接轴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为:梭床基体1、储油腔2、封油盖板3、导轨槽4、防漏槽5、盖板螺丝6、横油孔7、直油孔8、横油孔盖片9、直油孔盖片10、梭箱基座11、第一梭箱传动齿轮12、梭箱齿轮连接轴13、第二梭箱传动齿轮14、旋梭齿轮连接轴15、连接轴套16、梭箱基座进油孔17、连接轴套通油孔18、通油盲孔19、圈槽20、连接轴间隔套21、底线调节梭皮100、梭壳盖板101、梭壳底板102、梭壳103、梭芯104、梭架105、梭床106、月圈107、针108、梭皮109、枪柄槽110、梭床头子112、过线位置113、下凹斜面结构114、上凹斜面结构115、u型槽116、护针斜面117、护针凸筋118、梭芯轴承119、线1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在本发明中所涉及的装置、连接结构和方法,若无特指,均为本领域公知的装置、连接结构和方法。

本发明的旋梭是以本申请在先专利(cn205934369u)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优化改良,除本说明书中记载的结构外,其与部分与其相同。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具有储油腔的大容量旋梭,包括底线调节梭皮100、梭壳盖板101、梭壳底板102、梭壳103、梭芯104、梭架105、梭床106、月圈107、针108和梭皮109。所述梭皮和月圈合围包设于梭床外侧壁周围,其中梭皮顶部高于月圈顶部,所述梭架固定于梭床内且可与梭床实现相对旋转,所述梭芯设于梭架内,所述梭壳盖设于梭芯顶部,所述底线调节梭皮、梭壳盖板、梭壳底板由上至下依次固定于梭壳顶部,所述梭架的外侧壁顶部设有枪柄槽110,所述针在工作过程中穿设所述枪柄槽,梭床的外侧壁顶部靠近梭皮头部上方处设有梭床头子112。

其中,本实施例旋梭具有以下优化点:

1、如图3-4所示,梭皮的顶部低于枪柄槽下沿0.3mm。

2、如图6所示,梭皮的头部与月圈的头部沿梭床外侧壁圆弧部分重叠(4mm)形成封闭。

3、如图8所示,梭皮的尾部与月圈的尾部之间设有0.4mm的间隙,所述梭床头子与月圈尾部构成的圆弧角度为193°;

4、如图10、12所示,月圈上弧度为96°的中间区段圆弧的高度高于月圈头部和月圈尾部(仍低于梭皮),月圈头部弧度为26°。

5、如图14-16所示,所述梭壳的圆周面上设有过线位置113,所述过线位置的顶部边缘为下凹斜面结构114,过线位置的底部边缘为上凹斜面结构115;如图15所示,梭壳上对应梭芯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u型槽116。

6-1、如图18所示,所述枪柄槽的最外端沿梭架径向延伸至梭皮侧壁上方且不超过梭皮外侧壁所在平面。所述梭架上位于针和枪柄槽下方设有护针斜面117,护针斜面在梭架径向上的最外端与枪柄槽的最外端的间距为3.3mm。

6-2、如图20-21所示,所述梭架上位于针和枪柄槽下方设有护针斜面,所述护针斜面上设有两条与针方向平行的护针凸筋118,两条护针凸筋的间距为1.8mm,护针凸筋的高度为针直径的1/3。

7、如图22所示,所述梭架和梭芯之间通过梭芯轴承119实现滚动连接。

此外,如图23-25所示为本发明梭床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梭床基体1,所述梭床基体的底部设有储油腔2,储油腔内填充有储油介质(优选海绵)。储油腔顶部开口边缘设有一圈防漏槽5,防漏槽内填充有固化的胶水或橡胶。防漏槽上方通过盖板螺丝6盖设有封油盖板3对储油腔进行密封;梭床基体的侧壁顶部边沿设有导轨槽4,梭床基体的侧壁内设有连通储油腔和导轨槽的油路通孔(直径1mm左右)。

如图25所示,所述油路通孔由横油孔7和直油孔8相连组成;所述横油孔沿梭床基体径向设置且连通储油腔;所述直油孔沿梭床基体侧壁高度方向设置且连通导轨槽。梭床基体的侧壁上位于横油孔与储油腔的连接处设有横油孔盖片9;梭床基体的侧壁上位于直油孔与导轨槽的连接处设有直油孔盖片10。

实施例2

一种含有实施例1梭床的供油机构,如图25所示,包括梭箱基座11以及安装于梭箱基座上的第一梭箱传动齿轮12、梭箱齿轮连接轴13、第二梭箱传动齿轮14、旋梭齿轮连接轴15、连接轴套16、连接轴间隔套21和梭床。

所述第一梭箱传动齿轮固定套设于梭箱齿轮连接轴上,第二梭箱传动齿轮固定套设于旋梭齿轮连接轴上,第一梭箱传动齿轮与第二梭箱传动齿轮啮合,旋梭齿轮连接轴的一端贯穿旋床底部并位于储油腔内;所述连接轴套活动套设于旋梭齿轮连接轴的圆周面上,所述连接轴间隔套套设于旋梭齿轮连接轴的圆周面上且位于梭床与旋梭齿轮连接轴之间。

如图26所示,梭箱基座、连接轴套以及旋梭齿轮连接轴上设有通向储油腔的供油通道。供油通道包括设于梭箱基座上的梭箱基座进油孔17、设于连接轴套侧壁上的连接轴套通油孔18、轴向设于旋梭齿轮连接轴内的通油盲孔19和设于旋梭齿轮连接轴圆周面上的圈槽20(如图27-28所示);所述圈槽位于通油盲孔的底部周侧并与通油盲孔连通;所述梭箱基座进油孔、连接轴套通油孔和圈槽依次连通,通油盲孔与储油腔连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