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E新型塑料制品外部上色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43946发布日期:2021-01-05 20:5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铜渣回收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pe新型塑料制品外部上色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塑料制品的应用越来越多,其中聚乙烯;简称pe;聚乙烯是五大合成树脂之一,是我国合成树脂中产能最大、进口量最多的品种,薄膜是其主要加工产品,其次是片材和涂层、瓶、罐、桶等中空容器及其它各种注塑和吹塑制品、管材和电线、电缆的绝缘和护套等,主要用于包装、农业和交通等部门。但是在这些应用中,对塑料制品的着色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塑料制品进行上色处理,现有技术中,塑料制品外部上色一般是直接采用上色机进行上色处理,但是上色后的塑料制品容易出现掉色现象。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用于pe新型塑料制品外部上色的生产工艺。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用于pe新型塑料制品外部上色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生产塑料制品的原料,所述原料包括聚乙烯和吸附剂;步骤二:将聚乙烯和吸附剂混合均匀,加热熔融,挤出成型,制得塑料制品;步骤三:对所述塑料制品外部进行上色。优选地,所述聚乙烯和吸附剂的质量比为100:1-5。优选地,所述吸附剂为活性炭、沸石和凹土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优选地,所述吸附剂为纳米级颗粒活性炭和微米级颗粒活性炭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吸附剂还包括无机纳米球和高分子微米球的混合物,所述无机纳米球的直径小于所述高分子微球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的高分子微球为聚丙烯酸微球、聚甲基丙烯酸微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微球、聚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微球、聚苯乙烯微球或聚氯苯乙烯微球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无机纳米球为纳米级的活性炭。优选地:所述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所述高分子微球分散于所述改性聚四氟乙烯蜡乳液中,50-60℃超声处理5-8min;继续添加无机纳米球,800-1200r/min转速下分散20-30min。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还需要对吸附剂进行预处理,具体为:先将吸附剂放入粘结剂溶液中超声浸渍,吸附更加均匀。优选地,所述上色处理中采用的色料至少含有所述粘结剂。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上色工艺具体为:先将塑料制品在40-50℃下进行预热10-30s,预热后进行上色工艺,提前将吸附剂内的粘结剂熔化,提高上色效果。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1)本发明通过在塑料制品的原料中加入吸附剂,预先将吸附剂加入塑料制品中,一方面吸附剂由于经预处理,吸附了一部分易于上色的粘结剂,另一方面增加了塑料制品的表面粗糙度,便于后续的上色工序,附着力更强。(2)本发明通过无机纳米球和高分子微米球,混合时,形成树莓粒子结构,即具有纳米和微米的二次层结构,该结构与单一结构(纳米球或是微米球)相比,其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粗糙程度高的特点,再结合无机纳米球的吸附性能和高分子微球与上色用色料的熔融性,均能够进一步提高色料的附着力。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一种用于pe新型塑料制品外部上色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生产塑料制品的原料,所述原料包括聚乙烯和吸附剂;通过在塑料制品的原料中加入吸附剂,预先将吸附剂加入塑料制品中,一方面吸附剂由于经预处理,吸附了一部分易于上色的粘结剂,另一方面增加了塑料制品的表面粗糙度,便于后续的上色工序,附着力更强。步骤二:将聚乙烯和吸附剂混合均匀,加热熔融,挤出成型,制得塑料制品;步骤三:对所述塑料制品外部进行上色。优选地,所述聚乙烯和吸附剂的质量比为100:1-5。优选地,所述吸附剂为活性炭、沸石和凹土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优选地,所述吸附剂为纳米级颗粒活性炭和微米级颗粒活性炭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吸附剂还包括无机纳米球和高分子微米球的混合物,所述无机纳米球的直径小于所述高分子微球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的高分子微球为聚丙烯酸微球、聚甲基丙烯酸微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微球、聚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微球、聚苯乙烯微球或聚氯苯乙烯微球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无机纳米球为纳米级的活性炭,优选地,可以选择与塑料制品原料性能相差不大的微球颗粒,跟利于后续的上色工艺。优选地,所述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所述高分子微球分散于所述改性聚四氟乙烯蜡乳液中,50-60℃超声处理5-8min;继续添加无机纳米球,800-1200r/min转速下分散20-30min,该方法制得的树莓粒子具有纳米和微米的二次层结构,该结构与单一结构相比,其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粗糙程度高的特点,再结合无机纳米球的吸附性能和高分子微球与上色用色料的熔融性,均能够进一步提高色料的附着力。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还需要对吸附剂进行预处理,具体为:先将吸附剂放入粘结剂溶液中超声浸渍,吸附更加均匀。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上色工艺具体为:先将塑料制品在40-50℃下进行预热10-30s,预热后进行上色工艺,提前将吸附剂内的粘结剂熔化,提高上色效果。优选地,所述上色处理中采用的色料至少含有所述粘结剂,其能够有效保证与吸附剂中优先吸附的粘结剂具有很好的相容性,上色效果更优异。以下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pe新型塑料制品外部上色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生产塑料制品的原料,所述原料包括质量比为100:1的聚乙烯和吸附剂;所述吸附剂为活性炭。步骤二:将聚乙烯和吸附剂混合均匀,加热熔融,挤出成型,制得塑料制品;步骤三:对所述塑料制品外部进行上色。所述上色处理中采用色料至少含有所述粘结剂。具体地,色料包括质量比为50:3的丙烯酸酯粘结剂和颜料粉末。实施例2一种用于pe新型塑料制品外部上色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生产塑料制品的原料,所述原料包括质量比为100:2的聚乙烯和吸附剂;所述吸附剂为沸石。步骤二:将聚乙烯和吸附剂混合均匀,加热熔融,挤出成型,制得塑料制品;步骤三:对所述塑料制品外部进行上色。所述上色处理中采用色料至少含有所述粘结剂。具体地,色料包括质量比为50:3的丙烯酸酯粘结剂和颜料粉末。实施例3一种用于pe新型塑料制品外部上色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生产塑料制品的原料,所述原料包括质量比为100:5的聚乙烯和吸附剂;所述吸附剂为凹土。步骤二:将聚乙烯和吸附剂混合均匀,加热熔融,挤出成型,制得塑料制品;步骤三:对所述塑料制品外部进行上色。所述上色处理中采用色料至少含有所述粘结剂。具体地,色料包括质量比为50:3的丙烯酸酯粘结剂和颜料粉末。实施例4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具体是先将塑料制品在40℃下进行预热30s,预热后进行上色工艺。实施例5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具体是先将塑料制品在50℃下进行预热10s,预热后进行上色工艺。实施例6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具体是所述步骤一中,还需要对吸附剂进行预处理,具体为:先将吸附剂放入粘结剂溶液中超声浸渍。粘结剂为丙烯酸酯粘结剂。实施例7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具体是所述吸附剂为质量比为3:5的纳米级颗粒活性炭和微米级颗粒活性炭的混合物。实施例8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具体是所述吸附剂还包括无机纳米球和高分子微米球的混合物,所述无机纳米球的直径小于所述高分子微球的直径,具体地,无机纳米球为25nm,高分子微球为5μm。所述的高分子微球为聚丙烯酸微球,所述无机纳米球为纳米级的活性炭。所述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所述高分子微球分散于所述改性聚四氟乙烯蜡乳液中,50℃超声处理5min;继续添加无机纳米球,800r/min转速下分散20min。对比例1(无吸附剂)一种用于pe新型塑料制品外部上色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准备生产塑料制品的原料,所述原料聚乙烯;步骤二:将聚乙烯加热熔融,挤出成型,制得塑料制品;对所述塑料制品外部进行上色。所述上色处理中采用色料至少含有所述粘结剂。具体地,色料包括质量比为50:3的丙烯酸酯粘结剂和颜料粉末。对实施例和对比例进行附着力测试;测试方法参考gb/t5210-85,该方法所测定的附着力是指在规定的速度下,在试样的胶结面上施垂直、均匀的拉力,以测定涂层间或涂层与底材间附着破坏时所需的力,以mpa表示。测试值见表1。表1为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测试值试样附着力(mpa)实施例15.21实施例26.14实施例36.11实施例46.25实施例56.21实施例67.11实施例77.65实施例88.14对比例13.48从上表可知,实施例试样的附着力大于对比例1的附着力,主要是由于实施例中添加了吸附剂,吸附剂一方面增加了塑料制品的粗糙度,另一方面其能够将色料吸附进去,这两者结合提高了其附着力;另实施例4优于实施例2,主要是进行了预热,吸附剂内的粘结剂先进行熔化,便于和上色中粘结剂更好地熔融,进一步提高附着力;实施例8试样的效果最优,其主要是由于采用无机纳米球和高分子微米球,高速混合时,形成树莓粒子结构,即具有纳米和微米的二次层结构,该结构与单一结构(纳米球或是微米球)相比,其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粗糙程度高的特点,再结合无机纳米球的吸附性能和高分子微球与上色用色料的熔融性,均能够进一步提高色料的附着力。同时采用吸附的粘结剂和色料采用粘结剂相同,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附着力更好。在不出现冲突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上述附加技术特征自由组合以及叠加使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和“~”表示的是两个数值之同的范围,并且该范围包括端点。例如:“a-b”表示大于或等于a,且小于或等于b的范围。“a~b”表示大于或等于a,且小于或等于b的范围。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