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单面毛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80426发布日期:2021-03-23 11:14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新型单面毛绒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毛绒针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单面毛绒机。



背景技术:

纺织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其消费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种服装、织物面料的需求快速增长。我国自古就是纺织大国,棉花、蚕桑等资源丰富,丝绸、棉布等纺织产品种类繁多。

现有毛绒机在纱线成型过程中,通常都是采用舌针拉成毛圈再通过刀针进行割绒,该刀针结构主要由针体上部的针勾、设于针勾下方的刃口及下部的针脚构成,需要配合上盘织针、下山角轨道、压毛轮等结构来固定毛绒面的拉毛和割绒动作,由于勾和刀一体式结构设计,只能对同一编织面的纱线进行割断操作,只能编织常规毛绒割圈或不割圈布料,且通常只是编织一层底布和毛绒的结合布料,这种布料的底布较为粗糙,毛绒的连接结构强度一般,在不断更新的产品要求上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单面毛绒机,解决现有毛绒机编织结构复杂,其生产的单层底布毛绒布料背面粗糙、毛绒易脱落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新型单面毛绒机,应用于单面毛绒机上,包括喂纱组件,所述喂纱组件下方设有下盘组件,所述下盘组件顶部一侧设有中盘组件,所述下盘组件上方远离所述中盘组件一侧设有上盘组件;

所述下盘组件设有大盘,所述大盘内侧活动连接大盘齿轮,所述大盘齿轮上端固设有下针筒,所述下针筒外侧设有下盘插片,相邻所述下盘插片之间装设有下织针和毛绒割刀,所述下针筒外侧还设有鞍座,所述鞍座下端通过鞍座底圈与所述大盘连接,所述鞍座内侧设有鞍座滑块,所述鞍座滑块内侧装设有下山角,所述下山角上的轨道槽能够驱动所述下织针和所述毛绒割刀做纵向往复运动;

所述中盘组件设有中盘底圈,所述中盘底圈底部通过中盘支架与所述大盘连接,所述中盘底圈上设有中盘切块,所述中盘切块上设有中盘山角,所述中盘山角下方设有生克圈,所述生克圈固设于所述下盘插片顶部,所述生克圈上装设有生克片,所述中盘山角上的轨道槽能够驱动所述生克片做横向往复运动;

所述上盘组件设有上针盘座,所述上针盘座上端固设有上针盘,所述上针盘上设有上盘插片,相邻所述上盘插片之间装设有上织针,所述上针盘上方设有上山角座,所述上山角座底部设有上盘滑块,所述上盘滑块下端设有上山角,所述上山角上的轨道槽能够驱动所述上织针做横向往复运动。

优选的,所述毛绒割刀包括割刀针体,所述割刀针体底部外侧设有割刀针脚,所述割刀针体中部内侧设有若干个凸块,相邻所述凸块之间形成凹腔,所述割刀针体顶部设有割刀部,所述割刀部具有挡杆部和刃口。

优选的,所述挡杆部设于所述割刀部顶部,倾斜朝外设置,端部具有倒圆角处理;所述刃口位于所述挡杆部下端外侧,所述刃口倾斜朝上设置。

优选的,所述凸块的内侧边缘与所述割刀针体、所述割刀部的内侧边缘齐平设置。

优选的,所述生克片一侧设有成圈槽,所述成圈槽下方设有勾纱槽,所述生克片上还设生克片针脚。

优选的,3个所述下织针和2个所述毛绒割刀组成一组,所述下山角包括3段下织针轨道和2段割刀轨道,分别用来控制所述下织针和所述毛绒割刀运动。

有益效果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上盘组件利用上山角和上织针、下盘组件利用下织针与下山角的配合,能够分别单独进行底布的纬编编织,同步的,下织针搭配毛绒割刀、生克片能够进行毛绒纱线的连结、勾纱和割绒动作,最后上织针和下织针做出半针配合能够将上盘组件编织后的布料和下盘编织后的布料进行连接形成正面为毛绒布,背面为底布的新型布料,使得单面毛绒布的背面纹理更加美观,毛绒结构的连接强度得到提升;本实用新型采用新型毛绒割刀,将刃口设置在割刀部顶部一侧,并在割刀部顶部内侧设有挡杆部,所述挡杆部能够将第一个编织面上的纱线规避一引导到毛绒割刀的内侧,而刃口在上升后能够对第二编织面处的毛绒进行隔断,解决了传统割刀结构不能满足新型编织成型结构割绒需求;在割刀针体内侧设计成多个凸块及凹槽的结构,减轻了割刀整体质量,减少了割刀与下针筒的接触面积,使得摩擦力下降,有助于提高使用寿命,且凹槽的存在能够有助于散热效果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单面毛绒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单面毛绒编织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割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生克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底布纱线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毛绒纱线的割绒示意图。

图中标注:1-下盘组件;11-大盘;12-大盘齿轮;13-下针筒;14-鞍座;141-鞍座底圈;142-鞍座滑块;15-下山角;16-下盘插片;2-中盘组件;21-中盘底圈;22-中盘切块;23-生克圈;24-中盘山角;25-中盘支架;3-上盘组件;31-上针盘座;32-上针盘;33-上山角座;34-上盘滑块;35-上山角;36-上盘插片;4-下织针;5-毛绒割刀;51-割刀针体;52-割刀针脚;53-凸块;54-凹腔;55-割刀部;551-挡杆部;552-刃口;6-生克片;61-成圈槽;62-勾纱槽;63-生克片针脚;7-上织针;8-喂纱组件;10-底布纱线;20-毛绒纱线;100-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两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新型单面毛绒机,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100上设有用来驱动各部件运作的驱动件,以及用来送纱处理的喂纱组件8,所述机架100上还设有下盘组件1、中盘组件2和上盘组件3,所述中盘组件2设于所述下盘组件1顶部外侧,所述上盘组件3设于所述下盘组件1顶部内侧,所述下盘组件1上方设有喂纱组件8。

所述下盘组件1设有大盘11,所述大盘11固设于毛绒机机架上,所述大盘11内侧活动连接大盘齿轮12,所述大盘齿轮12上端固设有下针筒13,所述下针筒13外侧设有下盘插片槽,用来装设下盘插片16,相邻所述下盘插片16之间装设有下织针4和毛绒割刀5,所述下针筒13外侧还设有鞍座14,所述鞍座14下端通过鞍座底圈141与所述大盘11连接,所述鞍座14内侧设有鞍座滑块142,所述鞍座滑块142内侧装设有下山角15,所述下山角15上具有下织针轨道和割刀轨道,具体的,本实施例中3个所述下织针4和2个所述毛绒割刀5组成一组,所述下山角15包括3段下织针轨道和2段割刀轨道,分别用来控制所述下织针4和所述毛绒割刀5做上下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大盘齿轮12受驱动件影响进行转动,带动上方的所述下针筒1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下织针4和所述毛绒割刀5转动,而所述下织针4和所述毛绒割刀5的针脚装设在所述下山角15的轨道内,在这一过程中沿着轨道路径的高低变化来实现所述下织针4和所述毛绒割刀5的上下运动。

所述中盘组件2设有中盘底圈21,所述中盘底圈21底部通过中盘支架25与所述大盘11固定连接,所述中盘底圈21上设有中盘切块22,所述中盘切块22上设有中盘山角24,所述中盘山角24下方设有生克圈23,所述生克圈23固设于所述下盘插片16顶部,所述生克圈23上装设有生克片6,所述中盘山角24上的轨道槽能够驱动所述生克片6做横向往复运动。

所述上盘组件3设有上针盘座31,所述上针盘座31固设于毛绒机驱动件连接,所述上针盘座31上端固设有上针盘32,所述上针盘32上设有上盘插片槽,用来装设上盘插片36,相邻所述上盘插片36之间装设有上织针7,所述上针盘32上方设有上山角座33,所述上山角座33底部设有上盘滑块34,所述上盘滑块34下端设有上山角35,所述上山角35上的轨道槽能够驱动所述上织针7做横向往复运动。

如图3所示,所述毛绒割刀5包括割刀针体51,所述割刀针体51底部外侧设有割刀针脚52,所述割刀针体51中部内侧设有若干个凸块53,所述凸块53用来与所述下针筒13相抵接触,相邻所述凸块53之间形成凹腔54,所述空腔54有助于散热,并减少所述毛绒割刀5与所述下针筒13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少摩擦阻力,减少发热程度及降低磨损,所述割刀针体52顶部设有割刀部55,所述割刀部55具有挡杆部551和刃口552。

具体的,所述挡杆部551设于所述割刀部55顶部,倾斜朝外设置,端部具有倒圆角处理;所述刃口552位于所述挡杆部551下端外侧,所述刃口552倾斜朝上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凸块53的内侧边缘与所述割刀针体51、所述割刀部55的内侧边缘齐平设置。

如图4所示,所述生克片6一侧设有成圈槽61,所述成圈槽61用来供所述下织针4在该处完成编织单面底布的成型,所述成圈槽61下方设有勾纱槽62,所述勾纱槽62在所述生克片6水平向内侧移动过程中,能够将毛绒纱线进行钩拉,所述生克片6上还设生克片针脚63,用于与所述中盘山角24的轨道相抵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上盘组件3利用所述上山角35和上织针7的配合,单独编织第一底布;如图5所示,图中展示两个所述下织针4在编织底布纱线10时与所述生克片6之间的位置关系,该底布纱线10经编织后形成第二底布,作为与所述毛绒纱线20接合的底布;如图6所示,图中展示的是所述毛绒割刀5在割绒时与所述生克片6之间的位置关系,两个所述勾纱槽62与所述挡杆部551形成三角位置关系,将毛绒纱线20勾拉成一个w型结构,随着所述毛绒割刀5的继续爬升,所述挡杆部551能够将位于其内侧的所述底布纱线10导引至所述毛绒割刀5的内侧,远离所述刃口552,而原本勾拉在所述挡杆部551外侧的所述毛绒纱线20会被所述刃口552隔断,形成毛绒,结合所述下织针4的运动,能够将所述毛绒纱线20与所述底布纱线10编织结合在一起,最后,所述上织针7和所述下织针4协同工作,各走半针轨迹,即均出半针状态,将第一底布和第二底布进行连接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单面毛绒布料,其背面纹理受所述上织针7的排布影响,可以编织出多种纹理图案,提高产品美观。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