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丝烧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966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绢丝烧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关于绢纺生产的绢丝烧毛装置。
绢纺生产中的绢丝烧毛就是将合股后绢丝上的毛屑杂质通过煤气燃烧来除去,并通过钉帽的摩擦,进一步除去绢丝表面的毛茸小糙,以提高绢丝的洁净度、增加光泽。为实现上述要求,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是瑞士GSM-KBK型万能纱线烧毛机,其结构如


图1所示,绢丝1从筒子2退绕出来,通过有槽搁板3、导辊4、压片式张力器5,然后绕过下钉帽区6,经燃烧器火口8等零件,再绕过上钉帽区12、超喂装置15、门式张力器16,最后绕到烧毛筒子20卷绕成形。图2为GSM-KBK机上绢丝通过钉帽的绕法,绢丝先绕过下钉帽区6,经过燃烧器火口8烧毛之后,再绕过上钉帽区12进行摩擦,然后至超喂装置15经槽筒到筒子20卷绕成形。从上述可见,该机型的烧毛机构决定了绢丝只能单循环单根经过燃烧器8,绢丝与钉帽的绕法变化不多。由于绢丝是蛋白质纤维,它是可燃的,但与纤维素纤维相比,它的燃烧温度较高,燃烧速度较慢,绢丝的烧毛较为困难,绢丝通过火口时,相当多的毛茸实际上并未烧掉,所以该机的烧毛装置结构满足不了提高绢丝洁净度指标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绢丝烧毛装置,以克服上述例举的缺陷,满足绢丝生产的多次烧多次擦的要求,使产品质量达到优质水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将若干钉帽一分为二固定在机架上,构成下钉帽区和上钉帽区,火焰燃烧器设于两钉帽区之间,三者设置在同一轴线上,在紧邻燃烧口两侧各设置三只转向导轮,以实现单循环三次通过燃烧口,而不产生绢丝在来回穿绕过程与导轮旋向相反的矛盾现象,在烧毛装置的结构上提供保证--即绢丝可以三次经过火口,达到多次烧多次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是通过结构的改进,绢丝能循环三次来回烧毛和环绕钉帽摩擦,不但有绢丝和钉帽之间的相互摩擦作用,而且绢丝与绢丝之间也产生相互摩擦,使绢丝的洁净度指标提高,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部标准(FJ406-84)--洁净度80分以上。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绢丝通过钉帽绕法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3,改进后的烧毛装置结构,主要有钉帽,燃烧器,导轮及辅助零部件组成。对照
图1烧毛装置结构,取消了转向导盘10,再在原下钉帽区6增加两只钉帽21和一只导轮23,然后在原转向导轮7和转向导轮9处分别各增加两只导轮,并把上、下钉帽区6,12和燃烧口8放在同一轴线平面位置,目的使绢丝1能上下通过燃烧器绕过各个钉帽21、22来回三次穿绕,另外在上钉帽区12增加一只钉帽22和导轮11,以增加摩擦作用与换向作用。
参照图4,绢丝1从退绕筒子2退绕出来,通过有槽搁板3,导辊4和压片式张力器5,进入下钉帽区6,绢丝1依次绕过钉帽21,首次通过燃烧口8,经上钉帽区12及导轮11的换向,第二次经燃烧口8返回下钉帽区6,再由钉帽21和导轮23换向,第三次穿过燃烧口8,然后由导轮11换向,依次穿过上钉帽区12的各钉帽22最后经槽筒19至筒子20卷绕成形。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绢纺生产的绢丝烧毛装置,主要由下钉帽区、火焰燃烧口、上钉帽区及导轮等零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下钉帽区6、燃烧口8、上钉帽区12位于同一轴线,燃烧口8介于下钉帽区6与上钉帽区1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绢丝烧毛装置,其特征在于下钉帽区6由5只钉帽21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绢丝烧毛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钉帽区1.2由6只钉帽22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绢丝烧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为两组7、9,分别设于燃烧口8的上、下方,每组各有3只导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绢纺工业的绢丝烧毛装置,它的特点是绢丝能单循环三次来回烧毛并环绕钉帽摩擦,不仅有绢丝和钉帽之间的相互摩擦作用,而且还有绢丝与绢丝之间的相互摩擦作用,达到绢丝多次烧毛多次摩擦的目的,使烧毛后绢丝的洁净度指标得到提高。
文档编号D06C9/00GK2138659SQ92221229
公开日1993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1992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1992年8月26日
发明者邱锦龙 申请人:上海第四纺织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