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车积极输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8246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台车积极输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台车上的积极输纱装置。
针织台车是历史比较悠久的一种针织机,它因生产效率高、投产成本低等特点,至今仍为针织行业所广泛应用。目前,多种类型的针织机都用了积极输纱方案,但台车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至今仍然普遍采用消极送纱,从而使纱线张力及张力波动较大,且易产生编织过程中纱圈脱套而严重影响布面质量,使台车织物质量难上档次。美国汤姆金(TOMPKins)公司曾生产采用积极输纱的台车,但其结构复杂,造价昂贵,用户难以接受。中国专利89215372.5所公开的台车积极送纱装置所披露的技术内容是由齿轮机构引出送纱传动,由于多组齿轮啮合的间隙形成很大的累积误差,使要求较高的积极同步送纱难以实现,所谓积极同步送纱就是织机针筒的运转抽纱的速度与输纱系统积极供给纱线的速度保持相对一致,由于同步输纱难以实现,故上述技术未能在台车上得到实际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能精确提供积极同步送纱的台车积极输纱装置,以结束针织台车一直采用消极送纱的历史,从本质上提高台车织物的质量档次。
按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是包括设在台车工作面上的导轨,位于导轨上方的台车针筒,设置在导轨上的支撑机构,由支撑机构支承的传动机构,由传动机构驱动的变速盘与传动带II接触传动,传动带II环绕在安装圆环上的多路输纱器上,其特点是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直接设在台车针筒下沿的传动带I与紧配在传动轴上的传动轮同步啮合输出,而传动轴支承在变速盘底座和变速盘轴中,变速盘传动连接在传动轴上。
所述的圆环呈开口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结构由于直接由针筒下沿同步引出实现多路同步送纱,不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且同步啮合的传动精度高,精度损失少,这是齿轮传动所无法比拟的,再加上安装积极式输纱器的圆环呈开口式结构,使针织台车的落布和更换针筒都带来许多方便,克服了消极送纱纱圈脱套所引起的布面质量差的缺陷,使台车织物质量得以提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再作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台车积极输纱装置包括设在台车工作面(9)上的导轨(8),位于导轨上方的台车针筒(5),设置在导轨上用来支承积极输纱系统的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包括沿针筒四周固定在导轨上的一个左固定板(10)和右固定板(7),螺钉固定在左固定板上的变速盘底座(13),中空的变速盘轴(16)又焊固在变速盘底座上。3个均布的右固定板具有调节长槽(18),3个固定柱(4)用螺钉连接在右固定板长槽(18)中,并可在长槽内作径向调节,由于变速盘轴距离台车工作面达500~900毫米,故支撑机构的变速盘轴由抱箍和锁定机构(19)抱合固定在台车立柱(20)上,以提高刚性,使整个输纱系统的稳固性得到了加强。变速盘轴和3个固定柱同时支撑上方的变速盘(1)和安装输纱器(17)的圆环(3)。台车工作台面至用于安装输纱器的圆环的高度以700~900毫米为佳。
所述的变速盘(1)为阿基米德螺旋线变径式结构,通过调节变速盘的径向尺寸,能改变其线速度,达到输纱速度的变化,可作无级调速,确保精确的送纱量。
所述的圆环(3)呈开口式结构,开口宽度必须便于针织台车落布和更换针筒。
由支撑机构支承的传动机构包括直接环绕在台车针筒下沿(6)的传动带I(11)与键连接在传动轴(15)上的传动轮(14)同步啮合输出,同步啮合可以是齿孔啮合或齿槽啮合,即在同步传动带I上设有等距等径孔或槽,而同步传动轮上设置圆周均布的等径齿销,该齿销与传动带I的孔或槽互相插接形成传动关系,本实用新型采用齿孔同步啮合。为了调节传动带I的松紧度,在变速盘底座上还设有调节传动带I松紧的张紧轮(12)。传动轴下端支承在变速盘底座、上端支承在变速盘轴之轴孔轴承中,其上方外伸端设置键连接的变速盘,与传动轴形成传动关系,而变速盘与传动带II(2)接触传动,靠摩擦力传递动力,而传动带II环绕在安装圆环上的多路输纱器(17)上,驱动输纱器不断供给纱线,其供给纱线的速度与织机针筒的抽纱速度同步,实现多路积极同步送纱,将纱线送入台车编织区。
一般来说,一台台车由两个针筒组成,因此,每台台车安装两套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台车积极输纱装置,包括设在台车工作面(9)上的导轨(8),位于导轨上方的台车针筒(5),设置在导轨上的支撑机构,由支撑机构支承的传动机构,由传动机构驱动的变速盘(1)与传动带II(2)接触传动,传动带II环绕在安装圆环(3)上的多路输纱器(17)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直接设在台车针筒下沿(6)的传动带I(11)与紧配在传动轴(15)上的传动轮(14)同步啮合输出,而传动轴支承在变速盘底座(13)和变速盘轴(16)中,变速盘(1)传动连接在传动轴(15)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积极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环(3)呈开口式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积极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带I(11)与传动轮(14)的同步啮合可以是齿孔啮合或齿槽啮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积极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在导轨(8)上的左固定板(10)和右固定板(7),固定在左固定板上的变速盘底座(13),变速盘轴(16)又固定在变速盘底座上;连接在右固定板上的固定柱(4);变速盘轴由抱箍和锁定机构(19)抱合固定在台车立柱(20)上,它和固定柱同时支撑上方的变速盘和圆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台车积极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固定板(7)有3个均布并具有调节长槽(18),3个固定柱(4)连接在3个右固定板的长槽(18)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积极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带I(11)上还设有固定在变速盘底座上的张紧轮(12)。
7.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台车积极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速盘(1)为阿基米德螺旋线变径式结构。
专利摘要台车积极输纱装置,包括位于导轨上方的台车针筒,设在导轨上的支撑机构,由其支承的传动机构直接由针筒下沿的传动带Ⅰ与紧配在传动轴上的传动轮同步啮合输出,与传动轴固定的变速盘和开口式结构的圆环,该变速盘与传动带Ⅱ接触传动,驱动环绕在安装圆环上的输纱器实现多路同步送纱。本设计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齿孔啮合传动精度高,开口式结构的圆环便于针织台车落布和更换针筒,克服了消极送纱纱圈脱套所引起的布面质量差的缺陷,使台车织物质量得以提高。
文档编号D04B13/00GK2357020SQ99203220
公开日2000年1月5日 申请日期1999年2月9日 优先权日1999年2月9日
发明者马信棣 申请人:慈溪市太阳纺织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