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操控器位置调整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93325阅读:来源:国知局
由于第1销的端面是朝向第1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凸而弯曲的曲面,所以抑制了针操控板的前端部通过振动等而在第1销的端面上偏移,防止针操控板的挠曲在缝制时意外地变动。
[0031]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针操控板的前端部是朝向第1销的端面凸而弯曲的曲面,所以能够使针操控板的前端部在接触在第1销的端面上的状态下平滑地移动,并且能够抑制针操控板的前端部通过振动等在第1销的端面上偏移,防止针操控板的挠曲的意外的变动。
[0032]本发明的目的、特色及优点根据下述详细的说明和附图会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表示设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针操控器位置调整装置的水平全旋转釜的剖视图。
[0034]图2是将水平全旋转釜的针操控器位置调整装置附近从图1的上方观察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35]图3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水平全旋转釜中收容有内釜18的状态的平面图。
[0036]图4是内釜18的侧视图。
[0037]图5是从图3的切断面线V — V观察的剖视图。
[0038]图6是从图2的切断面线V1- VI观察的放大剖视图。
[0039]图7是表示第2销22的移动量δ y与第I销21的移动量δ χ的关系的曲线图。
[0040]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针操控器位置调整装置1A的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0041]图9是表示典型的以往技术的针操控器位置调整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图1是设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针操控器位置调整装置10的水平全旋转釜11的剖视图,图2是将水平全旋转釜11的针操控器位置调整装置10附近从图1的上方观察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水平全旋转釜11中收容着内釜18的状态的平面图,图4是内釜18的侧视图,图5是从图3的切断面线V — V观察的剖视图。
[0043]在本缝缝纫机中,设有可拆装地安装缝针12的针棒13、和绕与针棒13的轴线LI平行的旋转轴线L2被向旋转方向A旋转驱动的下轴14。在下轴14上,在旋转方向A下游侧具有朝向前端部为尖细状的剑尖部15,在比剑尖部15靠旋转方向A下游侧,设有具备在该旋转方向A上游侧配置有朝向前端部为尖细状的针操控板16的外釜17、和收容在外釜17中的内釜18的水平全旋转釜11,在该水平全旋转釜11上设置本实施方式的针操控器位置调整装置10。
[0044]针操控器位置调整装置10包括:第I销21,在与旋转轴线L2垂直的假想一平面上能够在与以旋转轴线L2为中心的一半径线交叉的第I轴线Lll方向上变位地被保持在外釜17上;第2销22,能够在与第I轴线Lll正交的第2轴线L12方向上变位地螺装在外釜17上。
[0045]第2销22的第2轴线L12在包括外釜17的旋转轴线L2及第I销21的第I轴线Lll的假想一平面上,从第I轴线Lll向外釜开放端侧、即朝向图5的上方,与从旋转轴线L2背离的方向成角度Θ而倾斜。该角度Θ例如在30°?45°中选择。
[0046]外釜17具有:安装部31,与旋转轴线L2同轴地形成有下轴14的上端部插入的插入孔30 ;周壁部34,在安装部31的上方隔开间隔配置,在安装部31上与旋转轴线L2方向一侧相连,在内周部形成有沿着圆环状延伸的轨槽33,并在外周部设有剑尖部15。
[0047]在被外釜17的安装部31和周壁部34包围的空间中,收容内釜18。内釜18被连结在缝纫机的机体上的未图示的转动阻止部件阻止转动,以使其不追随于外釜17向旋转方向A的旋转而旋转。
[0048]针操控板16是形成为弧状、一端被螺钉固定在外釜17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的零件,进行定位,以使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运动的缝针12的移动路径位于其外周侧。
[0049]内釜18具有接近于安装部31而配置的底部32、和从底部32的周缘部连接在旋转轴线L2方向一侧的周壁部40。在周壁部40的外周部,形成与外釜17的轨槽33嵌合的沿着圆环状延伸的轨条41。
[0050]在底部32上,与旋转轴线L2同轴地以大致圆筒状立设有柱状螺栓35,在柱状螺栓35内,设有导引轴36、和将导引轴36朝向柱状螺栓35的开口端即图1的上方弹性地推压的闩锁弹簧37。闩锁弹簧37由圆筒状的压缩线圈弹簧实现。
[0051]在柱状螺栓35的配置在外釜开口端侧的自由端部设有闩锁销38,该闩锁销38将闩锁片39的基端部插通,将闩锁片39可角变位地连结到柱状螺栓35的自由端部上。闩锁弹簧37的一端部弹性地抵接在闩锁片39的基端部上,闩锁弹簧37的另一端部被形成在内周部的圆环状的阶差面支承在柱状螺栓35上,构成为,在将闩锁片39能够绕闩锁销38的轴线进行角变位的状态下,在与柱状螺栓35大致平行的开放位置和与从柱状螺栓35到周壁部34的一半径线大致平行的闭锁位置的两个位置稳定。
[0052]在柱状螺栓35上,装接从底部32朝向开口端侧扩径的大致圆锥台状的推压弹簧42。构成为,该推压弹簧42将收容在内釜18中的筒管43向开放端侧弹性地推压,由此抑制筒管43的内釜18内的轴线L2方向的晃动,通过该晃动防止卷绕在该筒管43上的下线的张力变化。
[0053]图6是从图2的切断面线V1- VI观察的放大剖视图。第1销21在第1轴线L11方向一端部21a上形成支承针操控板16的前端部16a的端面23,在第1轴线L11方向另一端部21b上形成圆锥状的第1接触面24。第1销21的端面23是与第1轴线L11垂直的平面。这样,由于端面23是平面,所以能够将针操控板16的前端部16a在端面23上平滑地移动,由此,能够使针操控板16的挠曲对应于第1销21的移动而平滑地变化,能够将针操控板16的挠曲量以高精度平滑地微调。
[0054]第2销22在第2轴线L12方向一端部22a上形成有与第1销21的第1接触面24接触的圆锥状的第2接触面25,在第2轴线L12方向另一端部22b上设有形成有六角柱状的嵌合孔26a的工具嵌合部26,所述嵌合孔26a用来使作为用来使该第2销22在第2轴线L12方向上螺进及螺退的紧固工具的例如六角扳手嵌合。
[0055]第1销21的端面23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与第1轴线L11垂直的平面,而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朝向第1轴线L11方向另一端部21b凸而弯曲的曲面。由此,防止针操控板16的前端部16a通过缝制时的振动等在端面23上偏移,能够稳定地将针操控板16的前端部16a支承。
[0056]此外,针操控板16的前端部16a是朝向第1销21的端面23凸而弯曲的曲面。这样的曲面例如也可以由球面的一部分实现。由此,防止针操控板16的前端部16a通过缝制时的振动等在上述平面状或曲面状的端面23上偏移,能够稳定地支承针操控板16的前端部 16a。
[0057]与第1销21的第1接触面24的圆锥的顶角对应的角度(以下记作“顶角”)α在60°?120°中选择,优选的是在80°?100°中选择。此外,第2销22的第2接触面25的顶角β是第1接触面24的顶角α的补角,在120°?60°中选择,优选的是在100°?80°中选择。
[0058]第I销21具有直径Dl例如为3mm?6mm的直圆筒状的外周面。在外釜17的与安装部31及周壁部34相连的部分上,形成有沿着第I轴线Lll将第I销21可移动地导引的插通孔46。该插通孔46的内周面由比第I销21的外周面在公差的范围中稍大的内径的圆筒面构成。
[0059]此外,在第2销22的外周部上刻设有外螺纹,直径(公称直径)D2在例如2mm?4mm中选择。在外釜17的与安装部31及周壁部34相连的部分上,形成有沿着第2轴线L12刻设有与第2销22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的螺孔47。
[0060]图7是表示第2销22的移动量δ y与第I销21的移动量δ χ的关系的曲线图。使上述扳手等的紧固工具的卡合部与第2销22的工具嵌合部26的嵌合孔26a嵌合,如果使第2销22沿着第2轴线L12向将第I销21的另一端部21b推压的方向Cl螺进,则第I销21如用线ml表示那样,向第I轴线Lll方向的一侧Cll移动与第2销22的向第2轴线L12方向的移动量δ χ对应的移动量3y(= δ χ.tan(P/2)) ο
[0061]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因将使用的缝针12从较粗者变更为较细者而缝针12与针操控板16之间的间隔变大的情况下、或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