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绳带编织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63931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改进的绳带编织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绳带编织机结构,包含:一基座;至少一传动机构组,各设于该基座处;多个线筒架,各装设于各传动机构组处,而各线筒架则供一线筒设置;一收线机构,设置于该基座处;至少一驱动装置,选自伺服马达,其分别设置于该基座且耦接于各传动机构组与该收线机构;而带动各传动机构组与该收线机构呈作动状态;及一微电脑控制单元,装设于该基座处,其耦接于各驱动装置;利用该微电脑控制单元分别控制于该驱动装置整体开启或关闭且调整其运转速度快与慢设定,而带动各传动机构组、各线筒架与该收线机构其作动状态,达到具有多样混合变化运用,使各线筒架的线筒的线条通过该收线机构进行汇集编织成多样化型态的绳带。
【专利说明】
改进的绳带编织机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改进的绳带编织机结构,尤指一种于整体进行编织时具有稳定精准与多样混合变化运用效果的编织机。
【背景技术】
[0002]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的最重要标志,可谓蒸汽机及编织机的发明。自从这两项机械问世以来,机械动力几乎取代了传统人力的使用,不但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克服人力使用上的各种限制,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跨时代的进步,例如编织机的演进,更是直接地影响发展中的国家产业结构以及人民的生活质量,所述编织物可使用在多种领域上,例如,可用作为电线、软管、系紧细绳等。
[0003]而一般常见编织带机大体上是由机台、放线机构、收线机构、多数线筒架及传动机构等构件所组成,传动机构设置于机台的台面,包含多数啮合的传动齿轮及设于传动齿轮上方的叶片轮,各叶片轮之间分别嵌置可分离的线筒架。借此,当各传动齿轮运转而使叶片轮旋转时,各线筒架可被传递至不同叶片轮而沿预定轨道循环移动,进而可使各线筒架上的纱线通过收线机构进行汇集编织成织带的动作。
[0004]依上述常见结构,就控制传动机构运转的方式而言,常见编织机是以马达驱动传动机构,使传动机构的传动齿轮与叶片轮可同步运转,受到传动齿轮与叶片轮需呈环状排列设计的限制(因线筒架需沿预定轨道循环移动),无法编织出多层次的织带;甚至,由于马达其运转速度较快而无法调整,导致所编织的绳带整体形状也相较为细的状态,实为一大弊端问题,而亟待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于整体进行编织时具有稳定与精准效果的编织机。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绳带编织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0007]—基座,具有一框架单元以及一工作台,其位于该框架单元上方处;
[0008]至少一传动机构组,分别设于该基座的工作台处,各传动机构组具有多个传动齿轮以及多个叶片轮;该多个传动齿轮间呈啮合状态,而该多个叶片轮则设置于该多个传动齿轮其上方处;
[0009]多个线筒架,位于该基座的工作台且各装设于各传动机构组的各叶片轮其上方处呈固定,而各线筒架与各传动机构组的各叶片轮间呈可拆式的组合结构,其中各线筒架则供一线筒设置;
[0010]—收线机构,设置于该基座的工作台处,该收线机构设有至少一集线器,而各集线器则设有一夹持收缩装置,其整体呈收缩状态而用以夹持收束各线筒架的线筒的线条以汇集编织成绳带的动作;
[0011 ]至少一驱动装置,选自伺服马达,其分别设置于该基座的工作台处,各驱动装置耦接于各传动机构组与该收线机构且作电性连结;而各驱动装置则带动各传动机构组与该收线机构呈作动状态;及
[0012]—微电脑控制单元,装设于该基座的框架单元处,该微电脑控制单元与各驱动装置耦接且作电性连结;
[0013]借此,利用该微电脑控制单元分别控制于该驱动装置整体开启或关闭其运转状态,且用以调整该驱动装置整体其运转速度快与慢的设定,进而带动各该传动机构组的各传动齿轮及各叶片轮其转动状态与该收线机构其作动状态,当各传动机构组的各传动齿轮其转动而使各该叶片轮于旋转时,位于各叶片轮处的线筒架的线筒呈现运转状态,使各线筒架的线筒的线条通过该收线机构进行汇集编织成绳带的动作,使该绳带整体呈现粗细交错多层次或立体等多样化型态。
[0014]由于本实用新型改进的绳带编织机结构,利用该微电脑控制单元分别控制于该驱动装置整体开启或关闭其运转状态,且用以调整该驱动装置整体其运转速度快与慢的设定,进而带动各传动机构组的各传动齿轮及各叶片轮其转动状态与该收线机构其作动状态,当各传动机构组的各传动齿轮其转动而使各该叶片轮于旋转时,位于各叶片轮处的线筒架的线筒呈现运转状态,由于各叶片轮其旋转速度的快与慢可调整因素,以达到具有多样混合变化运用,使各线筒架的线筒的线条通过该收线机构汇集编织成绳带的动作,使该绳带整体呈现粗细交错、多层次或立体等多样化型态;借此,进而提供一种于整体进行编织时具有稳定精准与多样混合变化运用效果的编织机。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方块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微电脑控制单元的方块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绳带编织机结构;包括:一基座1、至少一传动机构组2、多个线筒架3、一收线机构4、至少一驱动装置5及一微电脑控制单元6;其中:
[0020]该基座I,具有一框架单元11以及一工作台12,该工作台12位于该框架单元11上方处;
[0021 ]各传动机构组2,分别设于该基座I的工作台12处,各传动机构组2具有多个传动齿轮21以及多个叶片轮22;该多个传动齿轮21间呈啮合状态,而该多个叶片轮22则设置于该多个传动齿轮21其上方处,且各叶片轮22受到各传动齿轮21作动时而呈转动状态;
[0022]各线筒架3,位于该基座I的工作台12且各装设于各传动机构组2的各叶片轮22其上方处呈固定,而各线筒架3与各传动机构组2的各叶片轮22间呈可拆式的组合结构,其中各线筒架3则供一线筒31设置;且各线筒架3受到各传动机构组2的各叶片轮22作动时而呈转动状态;
[0023]该收线机构4,设置于该基座I的工作台12处,该收线机构4设有至少一集线器43,而各该集线器43则设有一夹持收缩装置431,其整体呈收缩状态而用以夹持收束各线筒架3的线筒31的线条而汇集编织成绳带的动作;
[0024]各驱动装置5,选自伺服马达,其分别设置于该基座I的工作台12处,各驱动装置5耦接于各传动机构组2与该收线机构4且作电性连结;而各驱动装置5则带动各传动机构组2与该收线机构4呈作动状态;其中各驱动装置5更选自步进马达或变频马达的任一者来替换伺服马达;及
[0025]该微电脑控制单元6,装设于该基座I的框架单元11处,该微电脑控制单元6与各驱动装置5耦接且作电性连结;
[0026]针对以上结构所述,更进一步说明如下:
[0027]其中该基座I的框架单元11是由各分离器7对应于各传动机构组2,多个杆体111所焊接而成;又该基座I的工作台12设有多个组装孔121,各组装孔121则供各传动机构组2的各传动齿轮21设置;并于该框架单元11增设有至少一分离器7,该分离器7其数量与该传动机构组2其数量为相同一致;
[0028]其中该收线机构4更具有一支架杆41,供前述该些集线器43设置;及至少一卷收轮装置42,设置于该支架杆41处且分别对应于各传动机构组2所设置的各线筒架3其上方处,各卷收轮装置42设有多个沟槽421,而各卷收轮装置42分别位于前述各集线器43其上方处;供各集线器43用来将各线筒架3的线筒31的线条集中而导引至各卷收轮装置42的各沟槽421处进行编织作业而成绳带,特别一提,利用各集线器43的夹持收缩装置431其整体呈收缩状态而达到导引各线筒架3的线筒31的线条至各卷收轮装置42的各沟槽421处更加顺畅,以及使线条外观呈现粗细交错型态;而该卷收轮装置42其数量与该传动机构组2其数量为相同一致;
[0029]再者,该收线机构4更增设有至少一导线架44,各位于该卷收轮装置42其后方处,各导线架44是用来将各卷收轮装置42编织而成的绳带拉引至编织机后侧而进行整齐卷收作业;而该导线架44其数量与该卷收轮装置42其数量为相同一致;
[°03°]其中该微电脑控制单元6具有一壳体61; —IC电路板62,设置于该壳体61内部;一控制面板63,设于该壳体61外侧,该控制面板63与该IC电路板62呈耦接且作电性连结,而该控制面板63处设有一电源灯631,其用来显示其整体呈电性0N/0FF其使用状态;多个按钮键632,其用来操作该微电脑控制单元6呈电性0N/0FF或输入相关数值资料;及一显示荧幕633,其用来显示其整体使用状态讯息数值显示;
[0031]借此,本实用新型编织机于进行编织之前,使用者可利用该微电脑控制单元6的控制面板63的各按钮键632分别控制于该驱动装置5整体开启或关闭其运转状态,当该驱动装置5启动时,该微电脑控制单元6的控制面板63的电源灯631则呈现显示状态而供使用者得知,使用者并于该控制面板63的各按钮键632进行输入相关数值资料,而用以调整该驱动装置5整体其运转速度快与慢的设定,进而带动各传动机构组2的各传动齿轮21及各叶片轮22其转动状态与该收线机构4其作动状态,其整体使用状态讯息数值则会显示于该控制面板63的显示荧幕633处而供使用者得知与确认;因此,当各传动机构组2的各传动齿轮21其转动而使各叶片轮22于旋转时,位于各叶片轮22处的线筒架3的线筒31呈现运转状态,由于各叶片轮22其旋转速度的快与慢可调整因素,以达到具有多样混合变化运用,使各线筒架3的线筒21的线条通过该收线机构4的集线器43的夹持收缩装置431进行汇集中而导引至各卷收轮装置42的各沟槽421处进行编织成绳带的动作,使该绳带整体呈现粗细交错、多层次或立体等多样化型态的任一者,借由本新型编织机所使用的各驱动装置5选自伺服马达,并搭该微电脑控制单元6分别对各驱动装置5进行其运转或不运转的控制作业,不但于整体编织时能达到更稳定与精准效果;以及,利用该微电脑控制单元6的输入相关数值资料及操作,更能编织出多样化型态的绳带,以改善传统编织机所使用机械式的马达时,只能编织出单一型态而无法编织出多样化型态的绳带其缺点;借此,进而提供一种于整体进行编织时具有稳定精准与多样混合变化运用效果的编织机。
[0032]综合以上所述,一种改进的绳带编织机结构又未曾见于诸书刊或公开使用,诚符合新型专利申请要件。以上所述乃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主权项】
1.一种改进的绳带编织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座,具有一框架单元以及一工作台,其位于该框架单元上方处; 至少一传动机构组,分别设于该基座的工作台处,各传动机构组具有多个传动齿轮以及多个叶片轮;该多个传动齿轮间呈啮合状态,而该多个叶片轮则设置于该多个传动齿轮其上方处; 多个线筒架,位于该基座的工作台且各装设于各传动机构组的各叶片轮其上方处呈固定,而各线筒架与各传动机构组的各叶片轮间呈可拆式的组合结构,其中各线筒架则供一线筒设置; 一收线机构,设置于该基座的工作台处,该收线机构设有至少一集线器,而各集线器则设有一夹持收缩装置,其整体呈收缩状态而用以夹持收束各线筒架的线筒的线条以汇集编织成绳带的动作; 至少一驱动装置,选自伺服马达,其分别设置于该基座的工作台处,各驱动装置耦接于各传动机构组与该收线机构且作电性连结;而各驱动装置则带动各传动机构组与该收线机构呈作动状态;及 一微电脑控制单元,装设于该基座的框架单元处,该微电脑控制单元与各驱动装置耦接且作电性连结; 借此,利用该微电脑控制单元分别控制于该驱动装置整体开启或关闭其运转状态,且用以调整该驱动装置整体其运转速度快与慢的设定,进而带动各该传动机构组的各传动齿轮及各叶片轮其转动状态与该收线机构其作动状态,当各传动机构组的各传动齿轮其转动而使各该叶片轮于旋转时,位于各叶片轮处的线筒架的线筒呈现运转状态,使各线筒架的线筒的线条通过该收线机构进行汇集编织成绳带的动作,使该绳带整体呈现粗细交错多层次或立体等多样化型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绳带编织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座的框架单元是由多个杆体所焊接而成;又该基座的工作台设有多个组装孔,各组装孔则供各传动机构组的各传动齿轮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改进的绳带编织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框架单元增设有至少一分离器,各分离器对应于各传动机构组。4.如权利要求3所述改进的绳带编织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分离器其数量与该传动机构组其数量为相同一致。5.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绳带编织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收线机构更具有一支架杆,供前述该些集线器设置;及至少一卷收轮装置,设置于该支架杆处且分别对应于各传动机构组所设置的各线筒架其上方处,各卷收轮装置设有多个沟槽,而各卷收轮装置分别位于前述各集线器其上方处,供各集线器用来将各线筒架的线筒的线条集中而导引至各卷收轮装置的各沟槽处进行编织作业而成绳带。6.如权利要求5所述改进的绳带编织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卷收轮装置其数量与该传动机构组其数量为相同一致。7.如权利要求5所述改进的绳带编织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收线机构更增设有至少一导线架,各位于各卷收轮装置其后方处,各导线架用来将各卷收轮装置编织而成的绳带拉引至编织机后侧而进行整齐卷收作业。8.如权利要求7所述改进的绳带编织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线架其数量与该卷收轮装置其数量为相同一致。9.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绳带编织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驱动装置更选自步进马达或变频马达的任一者来替换伺服马达。10.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绳带编织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微电脑控制单元具有一壳体;一1C电路板,设置于该壳体内部;一控制面板,设于该壳体外侧,该控制面板与该IC电路板呈耦接且作电性连结,而该控制面板处设有一电源灯,其用来显示其整体呈电性ON/OFF其使用状态;多个按钮键,其用来操作该微电脑控制单元呈电性ON/OFF或输入相关数值资料;及一显示荧幕,其用来显示其整体使用状态讯息数值显示。
【文档编号】D04C3/48GK205653563SQ201620341555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1日 公开号201620341555.7, CN 201620341555, CN 205653563 U, CN 205653563U, CN-U-205653563, CN201620341555, CN201620341555.7, CN205653563 U, CN205653563U
【发明人】刘彩贞
【申请人】凯圣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