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混凝土单侧滑框倒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173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壁混凝土单侧滑框倒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壁混凝土施工装置,特别是一种薄壁混凝土单侧滑框倒模装置。
在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滑模装置种类较多,传统的滑模装置有两个特点一是模板为“封闭式”结构;二是模板要随滑模提升机构一起滑升,同时滑模必须在混凝土尚未硬化时滑升,因此滑升必然对混凝土造成扰动影响,使其表面强度下降。此外,传统滑模易产生“搓衣板”现象,混凝土表面波浪现象不易消除。并且,使用传统的滑模装置进行较大跨度薄壁结构的单面混凝土浇筑,费工、费力、费时,且质量难以保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薄壁混凝土单侧滑框倒模装置,它采用滑升框架与模板分离的结构,只滑框架,不滑模板,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滑升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扰动影响,克服了“搓衣板”现象,用该装置对较大薄壁结构的单面混凝土浇筑,省工、省力、省时,且质量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薄壁混凝土单侧滑框倒模装置,它由模骨装置、下料平台装置和液压提升装置三部分组成,模骨装置包括模板和滑升框架,滑升框架由滑道2、围圈3、导轨11和提升架4组成,下料平台装置包括下料斗9、下料槽10、支承立柱12和下料平台8,液压提升装置包括液压控制台7、千斤顶、支承立柱12和操作平台6,操作平台支承排架5上设置操作平台6,混凝土下料平台8和液压提升装置设置在操作平台6上,滑升框架整体与液压提升装置连接,滑道2与提升架4之间通过围圈3连接,提升架4沿导轨11滑升,导轨11的下口与墙体预埋套筒相连,上口与高强锚杆相连,模板1紧贴滑道2,模板1与滑升框架分离,模板1由一块块钢模拼成,每块钢模间采用U型卡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滑升框架与模板分离的结构,并在围圈与模板之间设置滑道,模板紧贴滑道,滑升框架与操作平台连接,所以在滑升过程中,滑道与模板相对滑动,只滑框架,不滑模板,滑道与模板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平台提升时,千斤顶受力均匀,不易滑偏;又由于采用了导轨装置,所以能有效地克服在滑升过程中模板承受侧压力不平衡的问题,保证滑框倒模操作平台垂直滑升。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安装方便、成本低、安全可靠,横板可翻拆再使用等优点-用本实用新型还能灵活运用于大跨度薄壁结构的单面混凝土浇筑,可缩短工期、省力、质量安全可靠,由于模板与框架分离后,模板高度可调节,解决了滑升模板高度受限制,影响滑升速度的问题;克服传统滑模受砼性能影响,稍有不慎就滑不动的缺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兼作摘要附图。
图中1、模板,2、滑道,3、围圈,4、提升架,5、支承排架,6、操作平台,7、液压控制台,8、混凝土下料平台,9、下料斗,10、下料槽,1 1、导轨,12、支承立柱。
一种薄壁混凝土单侧滑框倒模装置,它由模骨装置、下料平台装置和液压提升装置三部分组成,模骨装置包括模板和滑升框架,滑升框架由滑道2、围圈3、导轨11和提升架4组成,下料平台装置包括下料斗9、下料槽10、支承立柱12和下料平台8,液压提升装置包括液压控制台7、千斤顶、支承立柱12和操作平台6,操作平台支承排架5上设置操作平台6,混凝土下料平台8和液压提升装置设置在操作平台6上,滑升框架整体与液压提升装置连接,滑道2与提升架4之间通过围圈3连接,提升架4沿导轨11滑升,导轨11的下口与墙体预埋套筒相连,上口与高强锚杆相连,模板1紧贴滑道2,模板1与滑升框架分离,模板1由一块块钢模拼成,每块钢模间采用U型卡连接。
模板1紧靠滑道2,滑升框架与操作平台6固定连接,利用支承排架5来支撑液压提升装置和下料平台装置,支承排架5可根据需要随升随搭,其间布双向剪刀撑,以增强其稳固性。导轨11的下口与墙体预埋套筒固定,上口与岩面的高强锚杆以特制的夹具连接,提升架4与导轨11接触,随滑升框架的滑升而上升。液压提升设备与滑升框架、操作平台6连接。所有连接均为刚性且具有可调性。模板1紧贴滑道2,滑道2随提升架4沿导轨11滑升,模板1不滑升,导轨11不滑升。
整个滑升框架的提升是靠内外两排支撑架通过液压系统来执行的,滑升采用GYD-60型千斤顶,支承排架5采用φ48×3.5mm的钢管,第一排支承爬杆布置在混凝土墙体内。另外混凝土墙外设置三排支承爬杆,共布置28个千斤顶,钢模板靠在滑道2上.千斤顶设置在操作平台6上,提升架4通过液压爬升,液压控制台7采用YKT-36型即可承担28个千斤顶的整体爬升。整个平台与模板1分离开,加固采用φ48钢管,将脱空滑升的爬杆用扣件组合成桁架式整体,在第二排与第三排、第三排与第四排爬杆之间增加一排立杆,并按1米间距增加水平连杆,以保证整体稳定。
为保证操作平台的水平上升,操作平台上安装有筒式调平器,千斤顶爬升每一个行程,都能准确地检查和校正平台平整度。模板面的垂直度采用吊锤控制。
我部在三峡永久船闸北二闸室Ⅱ北18块成功地进行了滑框倒模施工生产性试验Ⅱ北18块高35m,滑框倒模装置一次性安装到位,2000年9月8日凌晨1∶15分开始浇筑,下料平台8随滑升框架的上升而上升,滑升框架滑升前先将模板1与滑道2简易绑扎固定好,滑升时再将模板1拆除约束,沿固定在锚杆上的导轨1 1滑升,整个滑升过程利用吊锤检查滑升精度,滑升过程中,最底层模板(40cm)当砼浇筑时间达10至12小时后,拆除并翻立,以后正常滑升,日滑升速度控制在3.0-3.5米,滑升历时16天,混凝土垂直度偏差控制在6mm以内。
权利要求1.一种薄壁混凝土单侧滑框倒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模骨装置、下料平台装置和液压提升装置三部分组成,模骨装置包括模板和滑升框架,滑升框架由滑道(2)、围圈(3)、导轨(11)和提升架(4)组成,下料平台装置包括下料斗(9)、下料槽(10)、支承立柱(12)和下料平台(8),液压提升装置包括液压控制台(7)、千斤顶、支承立柱(12)和操作平台(6),操作平台支承排架(5)上设置操作平台(6),混凝土下料平台(8)和液压提升装置设置在操作平台(6)上,滑升框架整体与液压提升装置连接,滑道(2)与提升架(4)之间通过围圈(3)连接,提升架(4)沿导轨(11)滑升,导轨(11)的下口与墙体预埋套筒相连,上口与高强锚杆相连,模板(1)紧贴滑道(2),模板(1)与滑升框架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混凝土单侧滑框倒模装置,其特征是模板(1)由一块块钢模拼成,每块钢模间采用U型卡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薄壁混凝土单侧滑框倒模装置,由模骨装置、下料平台装置和液压提升装置组成,滑升框架由滑道、围圈、导轨和提升架组成,操作平台支承架上设操作平台,砼下料平台和液压提升装置设在操作平台上,滑升框架整体与操作平台连接,提升架沿导轨滑升。由于采用滑升框架与模板分离的结构,只滑框架,不滑模板,且模板可翻拆,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滑升过程中对砼的扰动影响,克服了“搓衣板”现象,对较大跨度薄壁结构的单面砼浇筑,省力、省工、省时,且质量可靠。
文档编号E04G11/00GK2445046SQ0023235
公开日2001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7日
发明者晏正根, 吴朝栋 申请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第二总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