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建筑物表面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632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制建筑物表面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在建筑物表面的预制建筑物表面构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建筑施工首先是建筑主体施工,主体完工后再进行内外装修和铺设各种管线,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物的安装配套工程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水、电、暖,建筑里的宽带、有线电视、电话、消防、门禁、楼宇自控、安全报警等智能化安装工程也越来越多,建筑施工后期的内外装修和安装工程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工期越来越长。各类管线的增加使施工变得更为复杂,同时大量管线的穿墙穿柱也给结构造成很大的破坏。建筑物的装修是建筑工程中的大工程,施工时间长、难度大、要求高。有时建筑物的装修时间往往占用建筑工程工期的一半以上。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建筑物表面构件,以彻底解决各类管线的增多和建筑结构与水、电、暖等安装工程的分离所导致的施工困难,以及大量管线的穿墙穿柱导致的建筑结构破坏;使建筑物内外装修和大量水、电、暖等设备安装的工厂化生产缩短建筑周期,解决装修和水、电、暖等安装工程施工时间长、难度大的问题,保证装修和水、电、暖等安装工程的质量、同时各类管线暗装且便于检修,既增加了美观又便于了使用是今后发展的大趋势.而且结构与墙面和安装工程的分离更有利于建筑结构的快速发展。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制建筑物表面构件包括可以安装在建筑物外墙面的外墙板、可以安装在建筑物屋面的屋面板、可以安装在建筑物内墙面的内墙板、可以安装在建筑物顶棚上的顶棚板、以及可以安装在建筑物地面上的地面板;外墙板内侧带有沟槽,四周带有可以与另近的其他构件插接的承接部分;屋面板的四周带有可以与其他构件插接的承接部分;内墙板内侧带有沟槽,内墙板的上端带有可以与顶棚板插接的承接部分,下端带有可以与地面板插接的承接部分,两侧带有与其他内墙板插接的承接部分;顶棚板的四周带有可以与另近的其他构件插接的承接部分,顶棚板内侧带有沟槽;地面板的四周带有可以与另近的其他构件插接的承接部分,地面板内侧带有沟槽。
上述预制建筑物表面构件还包括楼梯板,楼梯板内侧带有沟槽。
上述外墙板包括可以与建筑物屋面连接的顶层外墙板,其上端带有截面为“L”形、可以与屋面承插连接的承接部分。
上述内墙板、顶棚板、地面板内侧设有沟槽,沟槽上设有盖,盖上带锁,沟槽内设有可固定管线的固定卡。
上述内外墙面和顶棚板、屋面在相关部位设有插座、开关、灯具底座、散热器、空调风口、避雷带、避雷针、断接卡子箱、门框窗框等附件。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建筑物主体施工之前、在工厂里按照标准生产预制建筑物表面构件,并在主体建筑完成后将其固定安装好,施工时间短、标准化程度高,而且各表面构件中已预留有各种管线通道,不需要为安装各种管线而在建筑物主体上打孔,保护了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增强了美观性、有利于加快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可适用于多种用途的建筑房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外墙板的侧立面图;图2是外墙板的正立面图;图3是与屋面连接的外墙板的侧立体图;图4是屋面板的侧视图;图5是屋面板的背正立面图;图6是内墙板的侧立面图;图7是内墙板的正立面图;图8是与门连接的内墙板的侧立面图;图9是与门连接的内墙板的正立面图;图10是与窗连接的内墙板的侧立面图;图11是与窗连接的内墙板的正立面图;图12是顶棚板的侧立面图;图13是顶棚板的正立面图;图14是地面板的侧立面图;图15是地面板的正立面图;图16是楼梯板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预制建筑物表面构件,包括建筑物的外墙面、屋面、内墙面、顶棚、地面等。该建筑物表面构件分为表面部分、综合管道和设备部分。表面部分为钢制或木制或其他复合材料,通过承插方式或咬合方式组装连接。屋面、地面的表面部分应具有承重性;内外墙面、顶棚的表面部分应具有抗撞击性;内外墙面、顶棚和屋面、地面、楼梯面等表面部分均带有装置性面层,并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装饰面层。外墙面、屋面、卫生间、厨房等的地面的表面部分具有防水和保温的作用。预制建筑物表面构件通过表面部分的连接点与墙体、顶棚、地面连接。连接点采用钉挂接、膨胀螺栓连接等方式,连接点部分设在管线槽处或专用连接点盒中,连接点盒中可以是各种形状,设有盖和锁,方便拆卸、检修。综合管线通道是电力、有线、电话、宽带、监控等各种强弱电管线以及水管、采暖管道、空调管道、风管、燃气管、排水管等管道的管线槽,截面可以采用长方形,也可以采用半圆形或其他形状,槽内设置管线固定装置。为方便检修,还可以在管线槽上设置开关锁。地面管道槽还应具有承重的作用。设备部分包括根据需要设置在构件上的各种接线盒、插座、开关、空调散热器、空调风口、避雷带(针)、等电位连线、断接卡子箱、门框、窗框等。
如图1--图3,外墙面表面部分材料采用外表面为浮印大理石装饰板的水泥刨花板,厚度为20mm。外墙板的尺寸为高3.0米、宽3.6米,以适应建筑物的实际尺寸要求。外墙板上设置管道槽和管线槽,包括雨水管道槽2、装置照明管线槽3、监控线路管线槽4、断接卡子箱5。管道槽和管线槽均为长方形硬质复合塑料板槽,雨水管道槽2的尺寸宽×高为120mm×120mm,装饰照明管线槽3和监控管线槽4的尺寸宽×高均为50mm×25mm,断接卡子箱5的尺寸宽×高为100mm×250mm。雨水管道槽2内每隔1米设固定卡子10,装饰照明管线槽3和监控线路管线槽4内每隔1米设固定卡子11,管道和管线槽均设线槽锁6。管道和管线槽内每隔1米设连接点7,位置与固定卡子错开,连接点采用Z85自攻螺钉与墙体连接。外墙面上部和一侧设置插入部分8,外墙面下部和另一侧为其它外墙板插入部分连接的承槽9。
如图3与屋面连接的外墙板图,除与屋面承槽连接的插入部分12与其它外墙板不同外,其它均同。
如图4、图5,屋面表面部分材料采用外表面为浮印大理石装饰板的水泥刨花板。屋面板尺寸长度按屋面的宽度,宽按3.6m。设备部分包括支撑卡12、避雷带13、避雷带连接点14、连接点盒15、与外墙板板插入部分连接的承槽16、连接点17。连接点17采用自攻螺钉与屋面板连接。
如图6--图11内墙面表面部分材料采用水泥刨花板,外表面均涂有乳白色涂料,厚度为15mm。内墙板的尺寸为2.8m高×3.12m宽。内墙的综合管线和设备部分包括线槽锁6、连接点7、风口19、照明开关20、强电线槽21、弱电线槽22、风管管槽23、管道槽24、强电插座25、弱电插座26,内墙表面部分与地板插入部分连接的承槽27、与顶棚板承槽连接的插入部分28、承槽29、插入部分30、门框37、窗框38。风口的尺寸均为86mm×86mm。开关和插座均为86系列。
如图12、图13顶棚表面部分材料采用水泥刨花板,厚度为15mm,顶棚的外表面均涂有乳白色涂料。顶棚的尺寸为2.8m高×3.12m宽。顶棚的综合管线和设备部分包括线槽锁6、连接点7、风口19、强电线槽21、弱电线槽22、风管管槽23、管道槽24、灯具底座31、垂直承槽32、水平插入部分33、管线槽垂直插入部分36。
如图14、图15地面表面部分材料采用水泥刨花板,地面的厚度为20mm。地面的综合管线和设备部分包括线槽锁6、连接点7、强电线槽21、弱电线槽22、风管管槽23、管道槽24、水平插入部分33、垂直插入部分35、管线槽垂直插入部分36。强电线槽21、弱电线槽22、风管管槽23、管道槽24,均为长方形硬质韧性木板管线槽,强电线路、弱电线路的管线槽尺寸均为50mm×25mm。管线槽面板设有锁,各类管道和风管的管线槽尺寸均为120mm×120mm。管道槽内每隔1米设固定卡子10,管线槽内每隔1米设固定卡子11。板与板的连接采用插入式连接,将板插入部分插入另一板的承槽中。
如图16,楼梯板采用水泥刨花板材料,下面设置连接点7和管线槽。
权利要求1.预制建筑物表面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以安装在建筑物外墙面的外墙板、可以安装在建筑物屋面的屋面板、可以安装在建筑物内墙面的内墙板、可以安装在建筑物顶棚上的顶棚板、以及可以安装在建筑物地面上的地面板;外墙板内侧带有沟槽,四周带有可以与临近的其他构件插接的承接部分;屋面板的四周带有可以与其他构件插接的承接部分;内墙板的上端带有可以与顶棚板插接的承接部分,下端带有可以与地面板插接的承接部分,两侧带有与其他内墙板插接的承接部分,内墙板内侧带有的沟槽;顶棚板的四周带有可以与临近的其他构件插接的承接部分,顶棚板内侧带有的沟槽;地面板的四周带有可以与临近的其他构件插接的承接部分,地面板内侧带有的沟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建筑物表面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屋面板、外墙板、内墙板、顶棚板、地面板的沟槽上设有盖,盖上带锁,沟槽内设有可固定管线的固定卡,沟槽通过承接部分连成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制建筑物表面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楼梯板,楼梯板中带有沟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制建筑物表面构件,其特征在于外墙板包括可以与建筑物屋面连接的顶层外墙板,其上端带有截面为“L”形、可以与屋面承插连接的承接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制建筑物表面构件,其特征在于内外墙面和顶棚板、屋面在相关部位设有插座、开关、灯具底座、散热器、空调风口、避雷带、避雷针、断接卡子箱、门框窗框等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在建筑物表面的预制建筑物表面构件。包括外墙板、屋面板、内墙板、顶棚板、以及地面板;各板块上带有可以设置管道和电线的管道槽和管线槽,根据需要好预留有各种线卡、连接点、插座、开关等附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建筑物表面构件可以在建筑物主体施工之前、在工厂里按照标准生产预制建筑物表面构件,并在主体建筑完成后将其固定安装好,施工时间短、标准化程度高。
文档编号E04F15/02GK2634005SQ0326885
公开日2004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1日
发明者王京光 申请人:王京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