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用的遮热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0885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住宅用的遮热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改善住宅的隔热构造,涉及用于屏蔽、抑制与外部的热传导的遮热部件,属于房屋建筑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平成14年6月1日,财团法人建筑环境·节能机构发行,[住宅的节能基准的说明]第192-193页(6)顶棚隔热项[专利文献1]专利第3251000号公报(特开2000-355989号)[以往例1]在非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技术如图8所示,是住宅顶棚隔热的典型例子。
即,将椽子打钉固定在屋架的脊檩、檩条、檐檩等上,用钉子将胶合板等的屋顶裱糊衬底材料预先固定在椽子上,如图8(A)所示,将通气衬底材料打钉固定在椽子上部侧面,如图8(B)所示,用钉子将透湿防水薄片或胶合板等的防风层留在通气衬底材料上,在屋顶裱糊衬底材料和防风层的间隙,形成通气层。
接着,如图8(C)所示,将切割为椽子之间的尺寸的隔热部件从室内侧嵌入椽子之间,用钉子固定在椽子上,使之不至滑落,进一步,通过平头钉等,从隔热部件的下侧将氯乙烯等的防湿层固定在椽子上。
图9是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遮热部件,本发明的申请人作为特愿2000-271335号提出申请,在平成12年12月26日,作为特开2000-355989号被公开,作为专利第3251000号获得专利。
即,如图9所示,该遮热部件通过各可自由倒伏的起立片组,连结在各个上面都具有辐射热反射层的各上面层、中间层以及下面层,在各层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用的空气层空间,在小屋里内部隔热时,如图9(A)所示,载置于在顶棚装饰材料上配置的隔热部件上,将遮热部件上面层的端缘固定在构造材料等上,保持遮热部件的起立状态。
另外,在顶棚隔热时,如图9(B)所示,从上方将遮热部件嵌入椽子之间,通过平头钉等将上面层的两侧部固定在椽子上面,使隔热部件与遮热部件下面接触,通过钉子等固定在椽子上,在隔热部件的下面,通过平头钉等,将防湿层固定在椽子上,接着,在遮热部件的上面,配置屋顶裱糊衬底材料,打钉固定在椽子上,在屋顶裱糊衬底材料上布设防水层以及屋顶装饰材料。
在以往例1(图8)中,相对于来自屋顶面的高温加热,可以形成有效地排热的通气层,通过选定椽子高度,也可以附设所期望厚度的隔热部件,但是由于来自屋顶的加热,使隔热部件成为大容量的蓄热体,在夜间,即使室外气温降低,因为隔热部件依然持续放热,所以室内环境恶化,需要冷却空调设备长时间运转。
另外,在以往例2(图9)中,是改善了以往例1的隔热构造,因为通过遮热部件覆盖保护隔热部件,所以可以大幅地抑制隔热部件的蓄热量,但是因为遮热部件缺乏独立性,所以为了保持在所定的位置,需要对周围的构造材料进行安装上面层的施工,如图9(B)所示,在适用于顶棚隔热时,需要在将遮热部件安装到椽子上后,铺设屋顶裱糊衬底材料,遮热部件的赋予不可能从室内侧施工,从而成为从屋顶上开始的复杂、困难且危险的高空作业。
而且,因为遮热部件的附设作业是铺设屋顶裱糊衬底材料以及防水层前的作业,所以在雨天无法作业,若在布设遮热部件中被雨浸湿,则在住宅的使用中会产生发生真菌或腐蚀等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改善或者解决这些以往例1、2的问题点,能提供一种可以抑制隔热部件的蓄热,且可以容易地进行布设施工的遮热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例如如图1所示,是一种住宅用的遮热部件,至少具备包括上面层1A和底面层1C的多层1A、1B、1C,该上面层1A包括保形上面薄片12,该底面层1C由下面薄片15构成,各层之间由起立片16、17组连结,具有可使空气流通的,在长度方向开口的空气层空间S1、S2,规定各空气层空间S1、S2的底面的层1B、1C,以及上面层1A的上面具有辐射热反射层Re,且保形上面薄片12其两侧具有弯曲脚部12L、12R,该弯曲脚部12L、12R具有基于弯曲部12S的回复性。
另外,多层可以是上面层1A和底面层1C两层,也可以如图1所示,是上面层1A、中间层1B、底面层1C三层,或者是具有多个中间层的4层以上。
另外,在各层1A、1B、1C之间形成的空气层空间S1、S2,只要是能够产生空气的自然对流即可,也可以赋予10-20mm的层间隔Sh。
另外,保形上面薄片12只要是在使用中,可以保持上面层1A的平坦,且具有用于阻止介于弯曲部12S的两侧的弯曲脚部12L、12R与遮热部件的侧方部件接触所引起的遮热部件的变形、倒伏的强度以及回复性的薄片即可,也可以是塑料薄片、厚的牛皮纸等,典型的是3mm厚的瓦楞纸(corrugated paper)。
另外,下面薄片15,或根据需要所配置的中间层用薄片,以及起立片16、17等,可以由使用中可以保持平坦形态的薄片材料构成,典型的是牛皮纸。
另外,辐射热反射层Re希望是热反射性优异的金属蒸镀膜、金属箔,典型的是铝箔粘贴层。
另外,[回复性]意味着从弯曲状态回到平坦状态的这一性质,若具有回复性,则如图2的弯曲脚部12L、12R可以发挥以弯曲部12S为起点的回复应力F0。
另外,弯曲脚部12L、12R只要能在使用遮热部件1时,通过回复力F0达到支撑支持的作用,使遮热部件1不会变形、倒伏即可,其长度根据需要选择即可。
另外,底面薄片15的宽度可以如图1,设置延伸部15L、15R,也可以如图5,与上面层1A的弯曲部12S之间的宽度W2相同。
因此,本发明的遮热部件1,因为介于弯曲部12S,配置在保形上面薄片12的两侧上的弯曲脚部12L、12R具有保形强度以及回复性,所以在适用于嵌入例如如图2的屋顶椽子3之间的情况下,具有保形强度的弯曲脚部12L、12R,通过以弯曲部12S为起点的回复力F0,呈支撑状与作为两侧的构造部件的椽子3的侧面3F接触,如图6(A),在适用于嵌入外壁纵框30之间的情况下,弯曲脚部12L、12R通过回复力F0,呈支撑状与作为两侧的构造部件的纵框30的侧面30F接触,弯曲脚部12L、12R阻止遮热部件1的变形或倒伏,同时阻止上面层1A的空气(空气层空间S0的空气)流入到遮热部件侧面的空气层空间S3,完全确保上面层1A、中间层1B、底面层1C的辐射热反射作用,以及在各层之间的空气层空间S1、S2、上面层1A上的空气层空间S0、起立片外方的空气层空间S3中的空气流通。
这样,从来自屋外侧的加热而高温化的屋顶裱糊衬底材料4或外壁裱糊衬底材料40向遮热部件1上施加的热量,通过上面层1A的辐射热反射作用,阻止传递到遮热部件内部,从上面层1A向内部透过的少量的热也由于中间层1B以及/或者底面层1C的辐射热反射作用,通过平稳的空气流,分别从空气层空间S0、S1、S2排出,可以阻止上面层1A的上部(外部)的热向底面层1C下部(内部)的传递。
因此,如图2或图6(B)的所适用的遮热部件1,提供了一种不存在蓄热功能的隔热构造。
另外,如图3或图6(B),在将遮热部件1重叠设置在隔热部件2的上面(外侧面)的情况下,遮热部件1大幅减轻了向隔热部件2的加热负荷,与可以使隔热部件2的壁厚减薄相辅,可以大幅降低隔热部件2的蓄热量。
另外,在本发明的遮热部件1中,两端部的起立片16的外侧面16F,以及下面薄片15的上下两面具有辐射热反射层Re,且希望透湿用的气孔ho分散配置在构成中间层1B的中间薄片14以及下面薄片15的整面上。
该情况下,气孔ho的形成,只要在赋予了铝箔等的辐射热反射层Re的薄片材料上进行针刺处理即可。
于是,由于透湿用气孔ho的存在,遮热部件1内的空气层空间S1、S2具有连通透湿性,可以抑制遮热部件内部的结露或产生真菌,可以抑制辐射热反射层Re在使用中的污染,提高反射功能的耐久性。
另外,由于端部起立片16外面16F的反射层Re,如图2,在弯曲脚部12L、12R和端部起立片16之间所形成的空气层空间S3内的辐射热也可以通过空间S3内的通气,恰当地被排出。
另外,下面薄片底面15B的辐射热反射层Re在冬季等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的情况下,可以抑制室内热排出到外部的损失,有利于降低室内的暖气能。
另外,在本发明的遮热部件1中,上面层1A由上面薄片13和层叠于上面薄片13上的保形上面薄片12构成,希望起立片16、17组可自由倒伏地连结固定于下面薄片15和上面薄片13上。
还有,上面薄片13可以通过粘接等,将起立片16、17组固定保持,且因为只要通过粘接等在保形上面薄片12的下面可以叠层即可,所以上面薄片的宽度13W(W2)以可以固定两端部的起立片16,且不干扰弯曲脚部12L、12R的弯曲的尺寸为宜。
该情况下,遮热部件1预先作成遮热部件主体10,该遮热部件主体10通过可自由倒伏的起立片16、17组,连结薄的上面薄片13和下面薄片15,根据需要,在遮热部件主体10的上面薄片13上,因为通过层叠具有强度以及回复性的厚的保形上面薄片12就可以制造,或者因为在制成遮热部件主体10时,可以将所期望的中间薄片14如图4所示,配置在各起立片16、17之间,所以制作、保管遮热部件1变得容易。
另外,遮热部件1,希望上面薄片13的两端缘13E规定保形上面薄片12的弯曲脚部12L、12R的弯曲部12S,下面薄片15与上面薄片13为相同宽度W2。
该情况下,因为保形上面薄片12的两侧弯曲部12S之间的平坦面的宽度W1,通过上面薄片13的层叠而被加强,所以增加了选择保形上面薄片12的材料的自由度。
而且,遮热部件1的宽度也成为向上面层宽度W1+弯曲脚部12L、12R的侧方倾斜突出的宽度W0,因为宽度W0是由遮热部件1的使用形态而确定的,所以如图5所示,遮热部件1可以嵌入与平坦面宽度W1相同,或其以上的间隔的尺寸内,对于将隔热部件2粘接在下面薄片15的底面15B上来使用是有利的,另外,对于在小屋里内部等,将遮热部件1并列载置于隔热部件上的形态下使用是有利的。
另外,遮热部件1,希望上面层1A是保形上面薄片12,起立片16、17组可自由倒伏地固定在下面薄片15和保形上面薄片12之间。
该情况下,若恰当地选择保形上面薄片12的材质,则可以对具有必要的弯曲强度以及回复性的厚的保形上面薄片12,和薄的下面薄片15以及薄的起立片16、17进行粘接制作,因为省略了上面薄片13,所以构造简单化,可以降低遮热部件1的成本。
另外,遮热部件1希望下面薄片15其两侧具有延伸部15L、15R。
该情况下,延伸部15L、15R如图2所示,利用向椽子3等的构造材料的固定,不使用隔热部件2,仅通过遮热部件1,不仅可以形成隔热构造,而且如图3所示,在将隔热部件2配置在下面薄片15的底面15B上时,因为将延伸部15L、15R弯曲,可以与隔热部件2一同嵌入构造材料(椽子)之间,所以扩大了遮热部件1的利用范围。
另外,遮热部件1希望保形上面薄片12在两侧的弯曲部12S之间,规定上面层1A的平坦面宽度W1,具有与从弯曲部12S至下面薄片15的高度h1略同尺寸的弯曲脚部12L、12R。
该情况下,弯曲脚部12L、12R在推压嵌入遮热部件1时,达到起立片16、17的加强材料的功能,使遮热部件1的推压作业变得容易,最小限度地抑制由于起立片16、17的变形而引起的遮热部件1的变形,使遮热部件1的安装施工变得容易。
另外,遮热部件1希望保形上面薄片12是瓦楞纸,其他的薄片13、14、15以及起立片16、17是牛皮纸,且辐射热反射层Re是铝箔粘贴层。
该情况下,瓦楞纸典型的是将正反面牛皮纸在波形中心叠层至3mm的厚度。
这样,因为遮热部件1的各构成部件是牛皮纸,所以相互的粘接性良好,纸制的遮热部件1的粘接制造容易。
另外,铝箔粘接层具有平滑反射面,能以低成本提供高性能的辐射热反射层Re。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2的遮热部件的正视图。
图2是仅安装图1的遮热部件后的隔热构造的正视图。
图3是将隔热部件附设在图1的遮热部件上的安装作业说明正视图,(A)是表示按压后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安装完成后的状态的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1的遮热部件的说明正视图,(A)是表示从叠层形态的拉开状态的图,(B)是表示起立片的竖起状态的图,(C)是表示遮热部件主体和上面层的分离状态的图。
图5是在图4的遮热部件上,并用隔热部件的说明正视图,(A)是表示按压后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安装完成后的状态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3的遮热部件的说明正视图,(A)是表示仅有遮热部件的隔热构造的图,(B)是表示将隔热部件附设于遮热部件上的状态的图。
图7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3的遮热部件适用于顶棚隔热的立体图,(A)是切掉一部分的整体图,(B)是(A)的B部扩大图。
图8是以往例1的说明正视图,(A)是表示通气衬底材料安装状态的图,(B)是表示通气层形成状态的图,(C)是表示隔热构造形成状态的图。
图9是以往例2的说明立体图,(A)是表示顶棚装饰材料上的隔热构造的图,(B)是表示顶棚隔热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例1.下面薄片15和上面薄片13为同幅型(图4、图5)]图4所示的遮热部件1是由上面薄片13、中间薄片14以及下面薄片15构成的,且下面薄片15形成3层形态的遮热部件主体10,该遮热部件主体10具有与上面薄片13尺寸相同的宽度W2,将保形上面薄片12层叠粘接于该主体10的上面薄片13的上面,使之一体化。
构成材料为中间的起立片17以及上面薄片13是165g/m2的牛皮纸(纸1),下面薄片15是在165g/m2的牛皮纸的正反两面上,层叠粘接具有6.3μm的铝箔的聚乙烯膜(纸2),中间薄片14是在70.8g/m2的牛皮纸的单面上,层叠粘接具有6.3μm的铝箔的聚乙烯膜(纸3)。
另外,两端的起立片16是在165g/m2的牛皮纸的单面上,层叠粘接具有6.3μm的铝箔的聚乙烯膜(纸4),保形上面薄片12是在3mm厚的瓦楞纸(正反面纸180g/m2,中心纸120g/m2)的表面上,层叠粘接具有6.3μm的铝箔的聚乙烯膜(纸5)。
这样,通过针刺处理,在中间薄片14以及下面薄片15上,分散配置气孔(微细孔)Ho。
遮热部件1的尺寸,其长度尺寸是作为长大物品预先制作,在使用时,根据适用位置,切割为适当的尺寸来使用。
另外,宽度尺寸是根据适用位置确定的,作为顶棚隔热用的遮热部件1,若如图1所示,椽子宽度3W为38mm,椽子高度3H为89mm,椽子中心之间的尺寸3M为500mm,则两侧的椽子间隔L3为462mm,设定遮热部件1的上面层1A的平坦宽度W1为425mm,使遮热部件上面层1A的两侧和各椽子侧面3F之间的间隔G1可以形成为7.5mm左右,上面薄片13的宽度W2,设定W2为420mm左右,以确保两侧缘13E在保形上面薄片12的弯曲部12S的直角弯曲,下面薄片15的宽度也是W2。
另外,高度h1为遮热部件主体10的有效高度35mm+保形上面薄片(瓦楞纸)的厚度3mm,为38mm。
遮热部件主体10,如图4(C)所示,两端起立片16以及中间起立片17通过上下端的宽度为10mm的弯曲片16’、17’,与上面薄片13以及下面薄片15粘接固定,保持遮热部件主体10的实际高度h2(标准35mm),中间薄片14通过两端的宽度为10mm的弯曲片14’,与各起立片16、17粘接一体化,形成空气层空间S1、S2,该空气层空间S1、S2可使空气在各薄片13、14、15之间自然对流,通过辊组装置(无图示),经过中间薄片14以及起立片16、17的各弯曲片14’、16’、17’的弯曲→粘接剂的赋予→按压粘接的工程的行走处理,以叠层形态制造。
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手工制作。
接着,在由薄的牛皮纸(纸1、纸2、纸3、纸4)制造的遮热部件主体10的上面薄片13上,以铝箔面作为上面,且以中心纸的波状突起的方向为宽度方向,载置由厚的瓦楞纸(纸5)所构成的保形上面薄片12,在两侧的弯曲部12S之间的平坦面进行粘接。
该情况下,保形上面薄片12的宽度,在宽度方向的两侧,赋予弯曲脚部12L、12R用的延长部并粘接,该弯曲脚部12L、12R的长度是从弯曲部12S至下面薄片15的高度h1(标准38mm),在将弯曲脚部12L、12R弯曲为直角时,弯曲脚部12L、12R为覆盖遮热部件主体10的侧面的形态。
如图1所示,在嵌入于屋顶椽子3之间的遮热部件1中,下面薄片15为有向宽度方向两侧的延伸部15L、15R型,在例1(图4)的型的制造过程中,作为下面薄片15,在同一纸(纸2)的宽度方向两侧,只要适用具有作为向椽子底面3B的粘接部的延伸部15L、15R的东西即可,若各延伸部15L、15R的尺寸在43mm左右,则可以得到向底面3B的足够的固定边。
图6所示的遮热部件1,在图1(例2)的遮热部件1中,为除去上面薄片13的构成。
这样,在制作时,进行弯曲中间薄片14、下面薄片15以及起立片16、17→粘接剂赋予→按压粘接后,只要将没有弯曲过弯曲脚部12L、12R的平坦状态的保形上面薄片(瓦楞纸)12粘接处理到起立片的弯曲片16’17’上即可。
[适用于屋顶][例1的遮热部件的使用(图5)]例1的遮热部件(下面薄片15和上面薄片13为同幅型),如图5,将屋顶裱糊衬底材料4铺设在屋顶椽子3上,将惯用的防水层5布设在裱糊衬底材料4上,防止雨水浸入屋顶裱糊衬底材料的下方,进行屋顶装饰材料的施工后,或者与屋顶装饰材料施工同时并行,通过粘接剂Ad,以椽子3间隔尺寸L3,使所定厚度的隔热部件2与遮热部件下面薄片15的底面15B一体化,使保形上面薄片12与上面薄片两端缘13E相符合,将在弯曲脚部12L、12R的弯曲部12S上赋予了折痕的遮热部件1,从室内侧推送嵌入到椽子3之间。
该情况下,弯曲脚部12L、12R通过在弯曲部12S的折痕的回复性,其前端12T接触嵌入到椽子侧面3F。
这样,弯曲脚部12L、12R,由于上面层1A的平端部宽度W1和椽子间隔L3的尺寸差W0而呈倾斜形态,在按压遮热部件1的过程中,弯曲脚部12L、12R为略低于从弯曲部12S至下面薄片15的高度h1的高度h3,且因为负担了按压应力,所以在按压完成位置,如图5(A)所示,各起立片16、17产生若干的挠曲,但是通过稍微向下拉拽隔热部件2,使之与椽子底面3B同面,如图5(B)所示,可以正确地竖起各起立片16、17,具有瓦楞纸的保形性以及回复性的各弯曲脚部12L、12R的前端12T,通过箭头F0的回复力,以支撑状态与椽子侧面3F接触,可以正确且稳定地保持遮热部件的上面层1A、中间层1B、底面层1C。
在所得到的顶棚隔热构造(图5(B))中,在遮热部件上面层1A和屋顶裱糊衬底材料4的底面4B之间,在上面层1A和中间层1B之间,在中间层1B和底面层1C之间,在弯曲脚部12L、12R和外侧起立片16之间,可以分别稳定地确保空气层空间S0、空气层空间S1、空气层空间S2、空气层空间S3,通过各层的辐射热反射层Re,各层之间的辐射热可以通过各空间S0、S1、S2、S3排出。
因此,可以抑制从屋顶裱糊衬底材料4所传递的高温热负荷向下面薄片15的下方(内方)的传递,可以大幅降低下方的隔热部件2的蓄热量。
另外,弯曲脚部12L、12R也在表面(外面)具有辐射热反射层Re,且因为通过回复力F0,其脚部前端12T与椽子侧面3F接触,所以抑制了成为高温的空气层空间S0内的空气流入到起立片16侧面的空间S3内,抑制了向遮热部件下方的隔热部件2的热负荷。
该情况下,在各空气层空间S0、S1、S2、S3中,因为产生了外气的平稳流入,所以可以通过各层的辐射热反射层Re,向外方放热,可以抑制各层向下方的热传递。
另外,在下面薄片15的两侧部,隔热部件2稍许露出,与空气层空间S3内的空气接触,但还在热故障可以允许的程度内。
例2的遮热部件(下面薄片15有延伸部15L、15R的型),如图2,在铺设有屋顶裱糊衬底材料4以及防水层5的椽子3之间,将遮热部件1从室内侧嵌入,按压下面薄片延伸部15L、15R,直至与椽子底面3B接触,该遮热部件1通过弯曲部12S的折痕,在上面层1A(保形上面薄片)上,弯曲形成弯曲脚部12L、12R,在1根椽子底面3B上,若以重叠两侧的遮热部件1的各延伸部15L、15R的状态接触固定,则可以形成仅基于遮热部件1的顶棚隔热构造。
该情况下,因为弯曲脚部12L、12R的长度与从弯曲部12S至下面薄片15的高度h1略相同,所以遮热部件1的嵌入配置可以是弯曲脚部12L、12R负担按压应力,在空气层空间S1、S2上,以作用上无障碍的状态来实施。
另外,延伸部15L、15R的尺寸,即使在椽子底面3B的半宽度以下也可以安装,但是若如例2的型,等同或稍小于椽子底面3B的宽度3W,则成为呈叠层状态向椽子底面3B的安装,使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这样,所得到的顶棚隔热构造(图2),通过基于回复力F0的与弯曲脚部12L、12R的椽子侧面3F的接触,阻止上面层1A的空气层空间S0的高温空气流入到空气层空间S3,通过各层的辐射热反射层Re,阻止屋顶裱糊衬底材料下面的高温空气热向下面薄片15下方(内方)的辐射热传递。
当然,即使相对于例2的遮热部件1,也可以附设隔热部件2,该情况下,如图3所示,通过粘接剂Ad,使隔热部件2与下面薄片15一体化,下面薄片15的两侧的延伸部15L、15R与隔热部件2的侧面弯曲接触,在椽子3之间,如图3(A)所示,或是按压嵌入,或是在与隔热部件2的侧面粘接的状态下,也按压嵌入弯曲的延伸部后,如图3(B)所示,稍拉回隔热部件2,在起立片16、17为竖立状态的情况下,使隔热部件底面2B和椽子底面3B为同一平面,用钉子N将隔热部件2固定在椽子3上,也可以根据需要,在隔热部件底面2B上布设惯用的防湿层。
[例3的遮热部件的使用(图6)]图6是将例3(上面层1A仅有保形上面薄片12的型)的遮热部件1适用于外壁隔热的例图。
即,图6(A)是仅通过遮热部件1形成外壁隔热构造的图,是在遮热部件1的保形上面薄片12上,预先在弯曲部12S对弯曲脚部12L、12R赋予折痕,该遮热部件1使其保形上面薄片12的上面宽度W1(图1)比铺设有外壁的壁裱糊衬底材料40的各纵框30之间的尺寸L30略小(10-20mm),从室内侧将该遮热部件1嵌入纵框30之间,一边使弯曲脚部的端部12T滑动接触纵框侧面30F,一边进行压入,直至下面薄片延伸部15L、15R与纵框底面30B接触,使下面薄片延伸部15L、15R与纵框底面30B接触,用粘接剂等固定即可。
遮热部件1在壁裱糊衬底材料40和上面层1A之间形成空气层空间S0,弯曲脚部12L、12R其前端12T在纵框30侧面,通过在瓦楞纸的弯曲部12S的回复力F0,以支撑状态接触,在与端部起立片16之间,形成空气层空间S3,通过两侧的弯曲脚部12L、12R,使遮热部件1保持恰当的姿势,保持各层间的空气层空间S1、S2,同时成为阻止空气层空间S0与空气层空间S3的连通的构造。
另外,图6(B)是将隔热部件2与遮热部件1同时使用的例图,是使用例3的遮热部件1,将隔热部件2粘接固定在下面薄片15上,嵌入纵框30之间使用的式样图。
隔热部件2符合纵框间隔L30的宽度尺寸,通过预先在弯曲部12S上的折痕,弯曲保形上面薄片12的弯曲脚部12L、12R,下面薄片15的延伸部15L、15R也弯曲到隔热部件2的侧面。
这样,通过使上面层1A在外面,将遮热部件1按压嵌入纵框30之间,保形上面薄片弯曲脚部12L、12R的前端12T支撑在纵框侧面30F上,将遮热部件1保持在恰当的位置,在上面层1A和壁裱糊衬底材料40之间,形成小间隔的空气层空间S0,在弯曲脚部12L、12R与端部起立片16之间,形成空气层空间S3,遮热部件1可以保持恰当的姿势,保持各层间的空气层空间S1、S2。
当然,例2(图1)的遮热部件1也与例3(图6)的遮热部件1相同,可以适用于外壁隔热。
图7是例3式样的遮热部件1适用于顶棚隔热的例,将遮热部件1延展配置在铺设于顶棚装饰材料上的隔热部件2的层上,使各遮热部件侧面接触,且使空气层空间的端部与通气用小口0连通,抑制向隔热部件2的加热以及蓄热。
在顶棚装饰材料上,不存在如椽子3或纵框30等的间隔狭小的中间分隔材料,如图7(B)所示,遮热部件1是将下面薄片15的一方的延伸部15L弯曲为直立形态,将另一方的延伸部15R作为延展形态配置。
该情况下,由端部遮热部件1的一方的弯曲脚部12L负担向外壁的接触保持,在遮热部件1相互的接触部中,通过夹住平衡直立延伸部15L的弯曲脚部12L、12R的保形回复力,可以保持独立位置。
当然,即使下面薄片15不具有延伸部15L、15R,通过保形上面薄片的弯曲脚部12L、12R的保形回复力,也可以保持遮热部件1的独立位置。
即使在顶棚隔热时,如图7所明示,在遮热部件1的恰当位置的独立形态保持,可通过具备保形上面薄片12的保形性以及回复性的弯曲脚部12L、12R进行。
因此,顶棚隔热的适用不仅是例3(图6)型的遮热部件1,例1(图4)型的遮热部件1的适用、例2(图1)的遮热部件1的适用也可以,对于保持具有回复性的弯曲脚部12L、12R的遮热部件1的位置,不需要使用钉子、平头钉等。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遮热部件1中,构成薄片的材料全部是纸(纸1、纸2、纸3、纸4、纸5),因为折痕赋予性、粘接性良好,所以在制作上花费工时的中间薄片14向起立片16、17的安装,以及起立片16、17的向下面薄片15,以及向上面薄片13或者向保形上面薄片12的安装可以通过基于辊组装置的行走工程,正确且容易地制作。
而且,在起立片16、17的倒伏形态(叠层形态)下的保管是可能的,使成品的保管以及运输变得容易。
遮热部件1因为构成薄片材料均为纸,所以轻量,在施工使用时,因为只要仅将厚度小的叠层形态物切割为所需的长度,在平坦状态的保形上面薄片12的两侧赋予弯曲部12S的折痕,且竖起起立片16、17即可使用,所以向施工现场的搬运、使用准备以及施工都容易。
在适用于屋顶椽子3之间的顶棚隔热施工中,是铺设屋顶裱糊衬底材料后的施工,在适用于纵框30之间的外壁隔热施工中,是从室内侧开始的施工,遮热部件即使在雨天也可以施工,可以缩短隔热施工的工期。
而且,因为是在室内侧使用梯凳的施工,由于不是原来的如图8或图9(B)所示的从屋顶上进行的危险的高空作业,所以隔热施工作业安全,作业性良好。
遮热部件1是轻量物,弯曲脚部12L、12R因为在保形性的大瓦楞纸上,在弯曲部12S处带有折痕,通过折痕的回复性,施加向侧方的支撑力进行保持,所以仅通过嵌入椽子3之间或纵框30之间,即可临时保持遮热部件1的位置,使遮热部件1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因为遮热部件1,上面层1A的辐射热反射层Re反射来自外部的辐射热,通过空气层空间S0排出,中间层1B以及底面层1C也通过空气层空间S1、S2,反射排出透过的辐射热,两端部的起立片16和弯曲脚部12L、12R间的空气层空间S3也反射排出辐射热,所以抑制热向室内侧的传递。
另外,对上面层1A、中间层1B、底面层1C同时在表面所具有辐射热反射层Re的例1(图4)的遮热部件(3层形态,且h1为40mm)单体的热传递阻力,热传递率,热阻力经财团法人建材试验中心进行的测定,确认为可发挥与遮热部件1的厚度相同的玻璃棉垫大致相同的热传递阻力(0.92m2·k/w)。
即,遮热部件1即使在无日照的条件下,也发挥遮热功能。
遮热部件1,因为下面薄片15在上下两面具有辐射热反射层Re,所以在夏季等的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的情况下,下面薄片表面反射辐射热,通过空气层空间S2排出,减轻了对室内的热负荷。
另外,在保持冬季等的室内温度高于外气温度的情况下,可以抑制室内热向外部的透过排出,具有室内暖气节能的效果。
另外,遮热部件1,因为中间薄片14以及下面薄片15具有多个气孔ho,所以呈透湿性,可以防止在遮热部件内部的结露,可以抑制因辐射热反射层Re的结露,产生真菌所带来的污染,提高遮热功能的耐久性,在附设使用隔热部件2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由于隔热部件的吸湿而产生的隔热功能低下。
例2的遮热部件(下面薄片15具有延伸部15L、15R的型)在预先嵌入按压至椽子之间、壁的纵框之间、顶棚衬底材料之间等的木材间的状态下,通过平头钉或钉子,将下面薄片15的延伸部15L、15R固定在木材侧面3F(30F)上,可以将隔热部件2插入由下面薄片15的底面15B以及两侧延伸部15L、15R形成的空间内,该情况下,不仅可以进行嵌入发泡成型塑料等的固态隔热部件的施工,也可以进行填充玻璃棉等的纤维类的隔热部件的施工,若采用纤维类填充隔热部件,则在室内侧赋予防湿层即可。
另外,在例3的型(图6)中,也可以除去下面薄片15的延伸部15L、15R。
该情况下,与例1的遮热部件相同,在适用于椽子3之间或纵框30之间时,只要将隔热部件固定在下面薄片的底面即可。
另外,嵌入遮热部件1的施工,也可以适用于钢筋制的薄板轻量型钢等的型钢内,钢材向下面薄片15的安装,可以通过双面胶或自攻螺丝等。
另外,作为保形上面薄片12,若弯曲部12S的折痕可以发挥必要的回复应力F0,则称量大的厚纸、塑料薄片也可以,在塑料薄片的情况下,希望穿孔气孔,使其具有透湿性。
本发明的遮热部件1因为可以从上面层1A侧嵌入适于安装的椽子、纵框等的木材之间,所以基于来自室内侧的梯凳等,可以安全且容易地进行施工。
因此,成为不会被进行屋顶裱糊衬底材料4或壁裱糊衬底材料40的施工后的雨水浸湿状态下的施工,可以在雨天作业,在可以使工期缩短的同时,在未被雨水浸湿的状态下安装的遮热部件1,提供了一种在使用中不会产生真菌或吸水腐蚀的具有耐久性的隔热构造。
而且,因为在基于具有回复性的弯曲脚部12L、12R的向椽子3等的木材侧面的支撑状态下的位置保持固定,所以在遮热部件1嵌入木材之间的状态下,遮热部件1为临时固定状态,使遮热部件1向椽子3等的木材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通过弯曲脚部12L、12R,遮热部件1在安装施工后的使用中,也能以恰当的姿势保持在恰当的位置上,可以发挥按设计值的遮热功能。
另外,仅安装遮热部件1所得到的隔热构造,其安装作业容易,提供了不会产生蓄热的隔热构造,为覆盖保护隔热部件2而安装了遮热部件1的隔热构造,可以使隔热部件2的壁变薄,而且,由于遮热部件1可以减轻、抑制向隔热部件2的加热负荷,所以可以大幅抑制隔热部件2的蓄热量。
进一步,若将遮热部件1适用于屋顶椽子或壁纵框等的木材之间,则在表面(外面)具有辐射热反射层Re的弯曲脚部12L、12R,通过回复力F0,与木材侧面3F(30F)接触,由于可以使遮热部件1保持在恰当的位置,所以弯曲脚部12L、12R阻止上面层1A上的高温空气侵入到遮热部件侧面(空气层空间S3),与遮热部件各层1A、1B、1C的上面以及起立片16的外侧面具有辐射热反射层Re相辅,遮热部件1可以恰当地抑制室外侧的热传递到室内侧。
另外,通过将气孔ho分散配置在遮热部件1的中间薄片14以及下面薄片15上,可以防止在遮热部件内部的结露,可以防止由于产生结露或真菌所带来的辐射热反射层Re的污染,可以抑制遮热部件的辐射热反射功能的低下。
进一步,通过在遮热部件1的下面薄片15的两面上设置辐射热反射层Re,遮热部件1不仅在夏季可以抑制来自室外侧的高温热传递到室内侧,达到降低室内冷气能量的效果,而且在冬季可以抑制室内暖气的热通过遮热部件传递到室外的损失,达到降低室内暖气能量的效果,可以提供节能住宅。
另外,在遮热部件的下面薄片15上,通过在两侧形成作为固定边的延伸部15L、15R,仅将遮热部件1嵌入木材(椽子、纵框)之间,通过延伸部固定在木材底面,即可形成只有遮热部件1的隔热构造,同时,通过将延伸部15L、15R弯曲到隔热部件2的侧面,与遮热部件1共同嵌入木材之间,也可以形成由遮热部件1覆盖保护隔热部件2的隔热构造,可以对住宅的适当位置赋予适当的隔热构造,可以提供隔热构造合理的住宅。
权利要求
1.一种住宅用的遮热部件,其特征在于,至少具备包括上面层(1A)和底面层(1C)的多层(1A、1B、1C),该上面层(1A)包括保形上面薄片(12),该底面层(1C)由下面薄片(15)构成,各层之间由起立片(16、17)组连结,具有可使空气流通的、在长度方向开口的空气层空间(S1、S2),规定各空气层空间(S1、S2)的底面的层(1B、1C)、以及上面层(1A)的上面具有辐射热反射层(Re),且保形上面薄片(12)其两侧具有弯曲脚部(12L、12R),该弯曲脚部(12L、12R)具有基于弯曲部(12S)的回复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用的遮热部件,其特征在于,两端部起立片(16)的外侧面(16F)、以及下面薄片(15)的上下两面具有辐射热反射层(Re),且透湿用的气孔(ho)分散配置在构成中间层(1B)的中间薄片(14)以及下面薄片(15)的整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住宅用的遮热部件,其特征在于,上面层(1A)由上面薄片(13)和层叠于上面薄片(13)上的保形上面薄片(12)构成,起立片(16、17)组可自由倒伏地连结固定于下面薄片(15)和上面薄片(13)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住宅用的遮热部件,其特征在于,上面薄片(13)的两端缘(13E)规定保形上面薄片(12)的弯曲脚部(12L、12R)的弯曲部(12S),下面薄片(15)与上面薄片(13)的宽度(W2)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住宅用的遮热部件,其特征在于,上面层(1A)是保形上面薄片(12),起立片(16、17)组可自由倒伏地固定在下面薄片(15)和保形上面薄片(12)之间。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住宅用的遮热部件,其特征在于,下面薄片(15)在两侧具有延伸部(15L、15R)。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住宅用的遮热部件,其特征在于,保形上面薄片(12)在两侧的弯曲部(12S)之间,规定上面层(1A)的平坦面宽度(W1),具有与从弯曲部(12S)至下面薄片(15)的高度(h1)略同尺寸的弯曲脚部(12L、12R)。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住宅用的遮热部件,其特征在于,保形上面薄片(12)是瓦楞纸,其他的薄片(13、14、15)以及起立片(16、17)是牛皮纸,且辐射热反射层(Re)是铝箔粘贴层。
全文摘要
通过上面层(1A)、中间层(1B)、底面层(1C),在各层之间形成空气层空间(S1、S2),同时在各层的上面,具有辐射热反射层(Re),进而通过保形上面薄片(12),构成上面层(1A),在该薄片(12)的两侧,作成遮热部件(1),该遮热部件(1)介于弯曲部(12S),配置具有回复性的弯曲脚部(12L、12R),将遮热部件(1)嵌入安装于椽子(3)等的木材间隔之间,通过基于弯曲脚部(12L、12R)的回复力(F0),而向两侧的木材面的支撑支持,将遮热部件(1)保持在恰当的姿势。
文档编号E04C2/36GK1572988SQ200310118818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2日
发明者松本节也, 松本圭二 申请人:松本建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