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夹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550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夹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夹子。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工程技术规范均对梁、柱、剪力墙或桥梁工程中钢筋应具有一定的保护层厚度做出规定。在施工中解决执行这一规范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利用水泥预制垫块或者石子等材料,直接垫设在钢筋与模板之间,以此来解决混凝土保护层厚的问题,但这种方式在施工中存在较大缺陷,随着混凝土夯实时的振动,往往使钢筋或钢筋笼、垫块等移位,钢筋滑落靠在模板上,混凝土固化后即出现露筋现象,而且保护层的厚度也难以统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工业化制造生产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夹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夹子,包括一外圆环和一通过连接筋与之粘连的内圆环,外圆环和内圆环间设有一)(形开口,其特征是内圆环相对外圆环偏心而设,使得外圆环变形后,钢筋能处在整个圆环正中心处,)(形开口处于内、外圆环相近处,一对弧形夹片一端与外圆环粘连并与内圆环粘连后另一端指向内圆环底部。钢筋从)(形开口切入时,依次撑开外圆环、内圆环及一弧形夹片,并被两弧形夹片挤压在内圆环底部,形成三点夹紧状,由于两弧形夹片籍自身的夹持力及内圆环和外圆环的变形力于一体作用于钢筋上,夹持力更大;另,被夹持的钢筋恰好处于外圆正中心处,使得夹子圆周的任一位置上均具有等厚垫起空间。
所述的内圆环及一对弧形夹片较外圆环和连接筋宽,不但有效增加夹片的夹持力,而且加宽的弧形夹片和内圆环与钢筋接触面增大,不易产生晃动;外圆环小于内圆环和弧形夹片形成一台阶,增大混凝土与夹子表面接触面,也使接触面更曲折,避免接缝渗水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适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成本低,施工操作方便,夹持力强,不易被振脱,确保保护层厚度标准统一,提高施工质量;夹子具有夹持力强,夹持稳定不易滑脱,而且具有曲折的接触面,增大表面爬水距离。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图1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夹子立体图图2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夹子主视图图3图2A-A剖面图其中1-外圆环 2-内圆环 3-连接筋4-)(形开口 5-弧形夹片 6-粘连板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夹子,包括一外圆环1和一通过连接筋3与之粘连的内圆环2,外圆环1和内圆环2间设有一)(形开口4,其中内圆环2相对外圆环1偏心而设,)(形开口4处于内、外圆环相近处,而保持外圆环1的圆心处于内圆环2之中,一对弧形夹片5一端与外圆环1粘连并与内圆环2粘连后另一端指向内圆环2底部,这样形成三点夹持钢筋之势,而保持钢筋正处于外圆环1圆心处,使得夹子全方位垫起的保护层厚度一致。两弧形夹片5与外圆环1粘连处也可倒成圆弧状,更易于钢筋对准切入。
所述的内圆环2及一对弧形夹片5较外圆环1和连接筋3宽,不但可增加对钢筋的夹持力和夹持的稳定性,同时也增加混凝土与夹子的附着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爬水距离,避免渗水或者空气进入,接触钢筋对其产生腐蚀和风化。
另,弧形夹片5指向的内圆环2底部与外圆环1间至少在两连接筋3间设有封闭的粘连板6,由于内圆环2偏心而引起该部分连接筋3变长,受力不均,通过粘连板6加强该部分的受力。夹子整体由塑料连体注塑而成。
权利要求1.一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夹子,包括一外圆环和一通过连接筋与之粘连的内圆环,外圆环和内圆环间设有一)(形开口,其特征是内圆环相对外圆环偏心而设,使得外圆环变形后,钢筋能处在整个圆环正中心处,)(形开口处于内、外圆环相近处,一对弧形夹片一端与外圆环粘连并与内圆环粘连后另一端指向内圆环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夹子,其特征是内圆环及一对弧形夹片较外圆环和连接筋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夹子,其特征是弧形夹片指向的内圆环底部与外圆环间至少在两连接筋间设有封闭的粘连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夹子,包括一外圆环和一通过连接筋与之粘连的内圆环,外圆环和内圆环间设有一 )( 形开口,其特征是内圆环相对外圆环偏心而设,)( 形开口处于内、外圆环相近处,一对弧形夹片一端与外圆环粘连并与内圆环粘连后另一端指向内圆环底部。钢筋从 )( 形切入时,依次撑开外圆环、内圆环及一弧形夹片,并被两弧形夹片挤压在内圆环底部,形成三点夹紧状,由于两弧形夹片藉自身的夹持力及内圆环和外圆环的变形力于一体作用于钢筋上,夹持力更大。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适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成本低,施工操作方便,夹持力强,不易被振脱,确保保护层厚度标准统一,提高施工质量。
文档编号E04C5/16GK2742066SQ200420076200
公开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30日
发明者潘金全 申请人:潘金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