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71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框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具装饰的连接机构,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框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现代办公场所大多是开阔的大统间,但每个员工则各有一个被分隔成相对独立的活动区域。分隔时,可用预制成型的立柱构成框架,再在框架上安置装饰板,即可随机地按需间隔成所需大小的空间,供集体办公之用。构成框架的立柱与立柱之间,或是框架与框架之间的连接,传统的大多是采用螺钉、螺母来连接,钉头和螺母则裸露在外,既不美观,操作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构成框架的立柱内部空间进行便捷的连接结构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构思来加以实现的由包括构成框架的立柱,以及由包括连接杆、二个压片和一个圆柱形的外壳所构成的连接件所组成。所述连接杆具有螺旋方向相反的双头螺纹,在连接杆的两端头处各设有一呈内三角或内正方或内六角形的凹坑。所述压片中央设有与连接杆上螺纹相匹配的螺孔,在压片的同一轴线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对称的延长凸块,二个压片则分别拧于连接杆两头的螺纹上。所述圆柱形外壳的壳面上则设有二组相互垂直和对穿的,并分别设于外壳两端的槽口,拧有压片的连接杆置于圆柱形外壳内,但设在压片上的延长凸块伸出于槽口,并可在槽口内滑动。所述立柱的侧边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外径与外壳直径相匹配的孔,而在所述孔的同一轴线的两端则分别设有一个与延长凸块的长度和宽度都相匹配的延长孔。将连接件穿过相对而并列的二根立柱上的通孔,并让二个压片则分置于二根立柱的两侧,然后,利用设于连接杆两端的内六角形凹坑拧动连接杆,此时拧于连接杆两端的压片因受螺旋方向相反的双头螺纹的作用,朝相向或相反方向运动,从而可将两立柱夹紧或松开,分别实现并接或解开的目的。
所述外壳可由两个半瓣壳来合成,在半瓣壳上设有扣槽和扣台。相互匹配的扣槽和扣台经过扣合,可将两个半瓣壳合成一个完整的外壳。在所述半瓣壳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内径大于连接杆的半周长的圆环,此时合成的外壳成为除连接杆的两端头和延长凸块伸出其外的整个连接件的包容体。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很明显的,由于如上所述的整个连接件被置于一个外壳之中,不但外观完整美观,更是可利用设在外壳上两组孔的孔边,它对设在压片上的延长凸块起到阻挡作用,即限制压片只能在外壳内沿其轴向作滑动,但不能对外壳作相对的转动;又由于连接杆具有螺旋方向相反的双头螺纹,因此,当转动连接杆时,拧于其两头的二个压片受到方向相反的扭转力矩,这二个反向的力矩则因受外壳的阻挡而抵消,迫使二个压片既不能随连接杆一起转动而无所作为,也不能带动外壳一起转动而阻挡实现预期目的。此时,二个压片在连接杆两端的双头螺纹作用下,只能随着连接杆的转动而沿着设于外壳上的两组槽口相向或相背的移动。当二个压片朝相向的方向运动时,则可将置于二个压片之间并列的立柱紧紧地固定在一起;当二个压片朝相反方向运动时,则可将紧夹子二个压片之间并列的立柱松开,直至于被拆除,从而实现预定的目的。使用本实用新型,不论是紧固时,或是松开时,都是十分方便和有效的,并可反复多次的应用,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预期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连接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立体结构图。
图4是变换例中组成外壳的半瓣壳结构示意图。
图5是改进例中组成外壳的半瓣壳结构示意图。
图6是带圆环端连接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7是图6的立体分解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先将连接件插入一立柱的示意图。
图8B是所述连接件已插入一立柱孔中的示意图。
图8C是将另一立柱插套于连接件上的示意图。
图8D是调整连接件将两立柱组合为一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加以描述,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细节、特点、目的和优点更加明确,但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现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如图1和2所示,一种框架连接结构,由包括构成框架的立柱4,以及连接件所组成。所述连接件如图2所示,则由包括连接杆2、二个压片1和一个圆柱形的外壳3所组成。所述连接杆2系具有螺旋方向相反的双头螺纹21和22,在的两端头处各设有一呈内三角或内正方或内六角形的凹坑23。所述压片1中央设有与连接杆上螺纹相匹配的螺孔11,在压片1的同一轴线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对称的延长凸块12。二个压片1则分别拧于连接杆2两头的螺纹21和22上。所述圆柱形外壳3的壳面上则设有二组相互垂直和对穿的,并分别设于外壳两端的槽口31和32,拧有压片1的连接杆2置于圆柱形外壳3内,但设在压片1上的延长凸块12伸出于槽口31或32,并可在槽口31或32内滑动。如图1所示,所述立柱4的侧边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外径与外壳直径相匹配的孔41,而在所述孔41的同一轴线的两端则分别设有一个与延长凸块12的长度和宽度都相匹配的延长孔42。
按图2所示组成的连接件,由于整个连接件被置于一个外壳之中,外观具有完整美观的形象。如图8A所示,将整个连接件先插入立柱4上的孔41中,并略加转动连接件,利用与延长凸块12的长度和宽度都相匹配的延长孔42的存在,让组成连接件中靠近立柱4一侧的压片1通过延长孔42穿过立柱4。其后,如图8B所示,由于连接件中另一压片1上的延长凸块12,其与所述延长孔42处于回转90°的位置上,因此,整个连接件受阻,不能继续穿越立柱4,停留于如图8B所示的位置处,此时可再将需要与上述立柱4相并接的另一立柱4′,如图8B所示套于连接件上,形成如图8C所示状态,即组成连接件中的二片压片1分别置于二根并列立柱4和4′的两侧。继后,在90°的范围内,再略加转动连接件,最佳状态为转动45°,使连接件中二片压片1上延长凸块12的轴线,都与立柱4和4′上延长孔42的轴线不处于同一平面,即立柱4和4′被置于两压片1之中不可脱落。此时,只需利用凹坑23来转动连接杆2,那么连接杆2的扭转力通过螺孔11传递给压片1,压片1则依次通过设于其上的延长凸块12和设于外壳3上槽口边311或321,再将扭转力传递给外壳3,即连接杆2可带动压片1和外壳3一起转动。但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于连接杆2两端的螺纹21和22的螺旋方向是相反的,因此外壳3所受到的二个反向的扭转力将被相互抵消,所述外壳3不能转动,并阻止二个压片1的转动。从而在压片1不能转动的前提下,连接杆2的转动则迫使二个压片1分别在设于外壳3上的槽口31或32内平移滑动。同样设于连接杆2两端的螺纹21和22的螺旋方向是相反的,因此二个压片1将在两组槽口31或32内相向或相背的移动。当二个压片1朝相向的方向移动时,则可将置于它们之间并列的二根相邻立柱4紧紧地固定在一起,如图8D所示。当二个压片1朝相反方向运动时,则可将紧夹于它们之间的两立柱4松开,直至于被拆除,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预定的目的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换实施例,参见图4所示,所述外壳3由两个半瓣壳33和34所合成,其中一个半瓣壳33一端的两侧边处各设有一个扣槽331,另一个半瓣壳34同一端的两侧边处则各设有一个延伸的扣台341,所述扣槽331和扣台341相互匹配。当将两个半瓣壳33和34相合时,由于扣槽331和扣台341相互匹配,它们将如图6所示相互紧扣,即由两个半瓣壳33和34紧合成一个完整的外壳3。作为变换方案,其中二个扣槽331可设于半瓣壳33两侧边的延伸部位上,而二个扣台341则设于半瓣壳34同一端的两侧边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改进实施例,参见图5所示,所述外壳3由两个外形完全相同的半瓣壳35所合成,所述半瓣壳35一端的一侧边处设有一扣台341或扣槽331,同端另一侧边处则设有一个延伸的扣槽331或扣台341,所述扣槽331和扣台341相互匹配,并且在所述的扣槽331或扣台341两者之中,始终有一是半圆弧的部位上,因此,二个半瓣壳35可以获得一个完整的外壳3。本改进实施例在保持上述变换实施例的效果前提下,仅需使用一个品种的零件就可达到相同的目的,减少了备件品种,就可相应减少制备零件的模具品种,也便于制品的管理和装配操作,从而可进一步地节省成本。
为了进一步改善外观和保证质量起见,如图4和5所示,在所述半瓣壳33、34和35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内径大于连接杆2的半周长的圆环36,使半瓣壳上设有扣台341和扣槽331一端的那组槽口成为处于半瓣壳33、34或35中央壳面上的闭合槽口37,而设在半瓣壳33、34或35上另一端的那组槽口则成为处于半瓣壳33、34或35两侧处上的一对称的缺口38。如图6所示,当半瓣壳33和34或是二个半瓣壳35合成一个完整的外壳3时,二个对应的所述缺口38也将构成一个完整的闭合槽口37。所述闭合槽口37可容纳设于压片1上的延长凸块12在其内移动,但阻挡了压片1随连接杆2转动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定的目的。
为了保证延长凸块12在外壳3内的正常滑动,如图4至图7所示,所述闭合槽口37(包括由二个缺口38合成的闭合槽口37)的宽度,都与设于压片1上的延长凸块12的宽度相匹配。
为了确保本实施例夹紧的效果起见,如图4至图7所示,所述闭合槽口37远离半瓣壳35轴向端面的那一端边所在的截面371,伸入缺口38之中。此时,限位于闭合槽口37范围内移动的二片压片1,可在连接件2的带动下滑动,且其相向滑动时的范围不受外壳3的阻挡,直至将夹于其两者之间组成相邻两框架的两立柱4紧紧夹住为止。
为了便于操作,特别是在光线不明,甚至于是不能直视的情况下,同样能方便地操作起见,所述连接杆2两端的螺纹21和22将是不等长的,即是一长一短的。届时操作者可凭手感,触摸连接杆2伸出外壳之长短来辨别和决定如何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框架连接结构,由包括构成框架的立柱,以及连接件所组成,所述连接件则由包括连接杆、二个压片和一个圆柱形的外壳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具有螺旋方向相反的双头螺纹,在连接杆的两端头处各设有一呈内三角或内正方或内六角形的凹坑;所述压片中央设有与连接杆上螺纹相匹配的螺孔,在压片的同一轴线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对称的延长凸块,二个压片则分别拧于连接杆两头的螺纹上;所述圆柱形外壳的壳面上则设有二组相互垂直和对穿的,并分别设于外壳两端的槽口,拧有压片的连接杆置于圆柱形外壳内,但设在压片上的延长凸块伸出于槽口,并可在槽口内滑动;所述立柱的侧边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外径与外壳直径相匹配的孔,而在所述孔的同一轴线的两端则分别设有一个与延长凸块的长度和宽度都相匹配的延长孔。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两个半瓣壳所合成,其中一个半瓣壳一端的两侧边处各设有一个扣槽或扣台,另一个半瓣壳同一端的两侧边处则各设有一个延伸的扣台或扣槽,所述扣槽和扣台相互匹配。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两个外形完全相同的半瓣壳所合成,所述半瓣壳一端的一侧边处设有一扣台或扣槽,同端另一侧边处则设有一个延伸的扣槽或扣台,所述扣槽和扣台相互匹配。
4.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半瓣壳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内径大于连接杆的半周长的圆环,使半瓣壳上设有扣台和扣槽一端的那组槽口成为处于半瓣壳中央壳面上的闭合槽口,而设在半瓣壳上另一端的那组槽口则成为处于半瓣壳两侧处上的一对称的缺口。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的宽度或由两个缺口合成的宽度,都与延长凸块的宽度相匹配。
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远离半瓣壳轴向端面的那一端边所在的截面,伸入缺口之中。
7.按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6所述的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两端的螺纹一长一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框架连接结构。由包括立柱和连接件所组成。组成连接件的连接杆具有螺旋方向相反的双头螺纹,连接杆的两端各拧一片压片。所述连接杆和二个压片都置于一个圆柱形的外壳内,外壳两端相通,在外壳的壳体表面上,于外壳的两端处各设一组相互轴线平面呈十字相交的对通的槽口。在所述压片一轴线的两侧延长部位处设有一对相对称的延长凸块,所述对称的延长凸块分别伸出于所在一端外壳上的槽口外,并可在槽口内滑动。在立柱上则设有与连接件相匹配的孔,可供连接件通过。当拧动连接杆,在双头螺纹的作用下,二个压片朝相向或相反方向运动,从而可将两立柱夹紧或松开,实现本实用新型预定的夹紧并接或松动解开的目的。
文档编号E04B2/76GK2844538SQ20052004350
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8日
发明者吴炳洲 申请人:特乐家具(上海)有限公司, 吴炳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