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零件及外壁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125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定零件及外壁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配置于建筑物的结构躯体的前面的衬底用板材的前面固定装饰用外装材的固定零件、及使用它而构筑的外壁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有以下的外壁施工结构在配置于建筑物的结构躯体的前面的衬底材固定有固定零件,且由该固定零件卡止多个外壁板而形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如图14所示,有一种在配置于结构躯体93的前面的衬底用板材95的前面配置装饰用外装材96而形成的外壁施工结构97。
该外壁施工结构97,如图14所示,由以下部分构成,它们是配置在结构躯体93的前面的衬底用板材95、被固定在该衬底用板材95的前面的固定零件91、和卡止于该固定零件91的装饰用外装材96。
上述固定零件91具有基板部910和支承部913,在设置于基板部910的螺丝孔920中插通螺丝92,从而被固定于衬底用板材95。
并且,在上述外壁施工结构97中,由于可以使衬底用板材95具有防水性能等作为外壁施工结构的诸多功能,因此可以将装饰用外装材96的功能仅专门化于装饰功能。其结果是,可使装饰用外装材96轻量化,因此能够使用薄型化且低成本的固定零件91。
在此,在位于与衬底用板材95的端部950的上下位置大致同等的上下位置的固定零件91中插通有螺丝92时,由于在衬底用板材95中强度较小的部分即端部950拧入螺丝92,因此在端部950有可能产生裂缝或破损等。其结果是,存在很难得到具有足够的强度的外壁施工结构97的顾虑。
与此相对,考虑到这样地构成固定零件91,即为了充分地确保端部950和螺丝孔920之间的距离,而在上下方向隔离配置多个螺丝孔920,使得能够向离端部950较远的一方的螺丝孔920插通螺丝92。
但是,此时,由于基板部91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变长,因此若在离支承部913较远的一方的螺丝孔920中固定螺丝92,则成为支点的螺丝孔920部分、和成为作用点的支承部913之间的距离变长。由此,在对基板部910施加弯曲应力时有可能会变形。
尤其,由于固定零件91如上述那样实现了薄型化,因此基板部910的弯曲强度变小,在支承了装饰用外装材96时,存在基板部910的下端912向前方弯曲的顾虑。其结果是,由于装饰用外装材96也相对于衬底用板材95倾斜,因此存在上述装饰用外装材96的设计面960不一致,损害外观设计性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33504号公报发明内容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构筑装饰用外装材的固定强度良好、且外观设计性良好的外壁面的固定零件及外壁施工结构。
第一发明是一种固定零件,当在配置于建筑物的结构躯体的前面的多个衬底用板材的前面,配置多个装饰用外装材时,用于将上述装饰用外装材固定于上述衬底用板材,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零件具有基板部,其用于将后面抵接于上述衬底用板材;支承部,其从该基板部向前方立起设置,用于支承上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下边;上板卡止部,其从该支承部的前端向上方弯曲,用于卡止上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下边;和下板卡止部,其从上述支承部的前端向下方弯曲,用于卡止下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上边,上述基板部,在上述支承部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离该支承部的距离互不相同的第一螺丝孔及第二螺丝孔,上述基板部中的形成有离上述支承部较远的一方的上述第一螺丝孔的第一基板部、和形成有离上述支承部较近的一方的上述第二螺丝孔的第二基板部相互成钝角,上述第一基板部相对于上述第二基板部以越朝向上方越后退的方式倾斜(技术方案1)。
接着,对本发明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上述基板部设置有离上述支承部的距离互不相同的上述第一螺丝孔及上述第二螺丝孔。由此,在上述固定零件被配置在上述衬底用板材的上下接合部附近时,能够在上述第一螺丝孔或上述第二螺丝孔中的、离上述衬底用板材的端部较远的一方的螺丝孔中插通螺丝。即,根据上述固定零件,由于能够避免将螺丝拧入到上述衬底用板材的端部,因此在上述衬底用板材不会产生裂缝或破损,能够得到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固定强度良好的固定零件。
另外,上述第一基板部相对于上述第二基板部以越朝向上方越后退的方式倾斜。因此,在将螺丝插通于上述第一螺丝孔或上述第二螺丝孔中的任意一个,而将上述固定零件固定于上述衬底用板材时,可使上述第一基板部的上端和上述第二基板部的下端可靠地抵接于上述衬底用板材。由此,形成在上述第二基板部的上述上板卡止部及上述下板卡止部,可靠地被保持在上述衬底用板材的前面附近。
因此,能够将卡止于上述上板卡止部或上述下板卡止部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下边及上边可靠地保持于上述衬底用板材的前面附近。由此,能够防止在由多个上述装饰用外装材构成的外壁施工结构的设计面产生偏差,能够构筑外观设计性良好的外壁施工结构。
另外,在将螺丝插通于上述第一螺丝孔而将上述固定零件固定于衬底用板材的情况下,通过卡止于该固定零件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上边或下边作用有向前方拉引上述第二基板部的力。但是,上述基板部,如上所述,上述第一基板部相对于上述第二基板部以越朝向上方越后退的方式倾斜。换而言之,上述第二基板部相对于上述第一基板部以越朝向下方越后退的方式倾斜。
因此,如上所述,即使作用有向前方拉引上述第二基板部的力,上述第二基板部的下端也不会以向前方翘起的形式而弯曲。其结果是,即使在上述第一螺丝孔插通螺丝而将上述固定零件固定于衬底用板材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多个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设计面产生偏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以构筑装饰用外装材的固定强度良好、且外观设计性良好的外壁面的固定零件。
第二发明是一种固定零件,当在配置于建筑物的结构躯体的前面的多个衬底用板材的前面,配置多个装饰用外装材时,用于将上述装饰用外装材固定于上述衬底用板材,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零件具有基板部,其用于将后面抵接于上述衬底用板材;支承部,其从该基板部向前方立起设置,用于支承上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下边;上板卡止部,其从该支承部的前端向上方弯曲,用于卡止上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下边;和下板卡止部,其从上述支承部的前端向下方弯曲,用于卡止下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上边,上述基板部,在上述支承部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离该支承部的距离互不相同的第一螺丝孔及第二螺丝孔,且上述基板部的上端及下端在上下方向弯曲,而位于比其他部分更靠向后方的位置(技术方案2)。
在这种情况下,也与上述第一发明(技术方案1)相同,由于上述基板部具有上述第一螺丝孔和上述第二螺丝孔,因此在上述衬底用板材不会产生裂缝或破损,能够得到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固定强度良好的固定零件。
另外,上述基板部,通过如上述那样弯曲,与上述第一发明同样地,能够防止在由多个上述装饰用外装材构成的外壁施工结构的设计面产生偏差,能够构筑外观设计性良好的外壁施工结构。
另外,即使在将螺丝插通于上述第一螺丝孔而将上述固定零件固定于衬底用板材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多个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设计面产生偏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以构筑装饰用外装材的固定强度良好、且外观设计性良好的外壁面的固定零件。
第三发明是一种外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衬底用板材,其配置在建筑物的结构躯体的前面;多个固定零件,其固定在该衬底用板材的前面;和多个装饰用外装材,其被该固定零件固定于上述衬底用板材,
上述固定零件具有基板部,其将后面抵接于上述衬底用板材;支承部,其从该基板部向前方立起设置,支承上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下边;上板卡止部,其从该支承部的前端向上方弯曲,卡止上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下边;和下板卡止部,其从上述支承部的前端向下方弯曲,卡止下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上边,上述基板部,在上述支承部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离该支承部的距离互不相同的第一螺丝孔及第二螺丝孔,上述基板部中的形成有离上述支承部较远的一方的上述第一螺丝孔的第一基板部、和形成有离上述支承部较近的一方的上述第二螺丝孔的第二基板部相互成钝角,上述第一基板部相对于上述第二基板部以越朝向上方越后退的方式倾斜,上述固定零件,通过在上述第一螺丝孔和上述第二螺丝孔的任意一个中插通螺丝,且将该螺丝拧入上述衬底用板材,从而被固定于上述衬底用板材(技术方案5)。
上述外壁施工结构中的上述固定零件的上述基板部,设置有离上述支承部的距离互不相同的上述第一螺丝孔及上述第二螺丝孔。由此,如上所述,能够避免将螺丝拧入到上述衬底用板材的端部。因此,在上述衬底用板材不会产生裂缝或破损,能够得到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固定强度良好的上述外壁施工结构。
另外,上述第一基板部相对于上述第二基板部以越朝向上方越后退的方式倾斜。因此,能够使上述第一基板部的上端和上述第二基板部的下端可靠地抵接于上述衬底用板材。因此,可将卡止于上述上板卡止部或上述下板卡止部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下边及上边可靠地保持在上述衬底用板材的前面附近。由此,能够防止在由多个上述装饰用外装材构成的外壁施工结构的设计面产生偏差,能够得到外观设计性良好的上述外壁施工结构。
另外,由于上述第二基板部相对于上述第一基板部以越朝向下方越后退的方式倾斜,所以在将螺丝插通于上述第一螺丝孔而将固定零件固定于衬底用板材的情况下,即使作用有向前方拉引上述第二基板部的力,上述第二基板部的下端也不会以向前方翘起的形式而弯曲。其结果是,即使在上述第一螺丝孔插通螺丝而将上述固定零件固定于衬底用板材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多个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设计面产生偏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装饰用外装材的固定强度良好、且外观设计性良好的外壁施工结构。
第四发明是一种外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衬底用板材,其配置在建筑物的结构躯体的前面;多个固定零件,其固定在该衬底用板材的前面;和多个装饰用外装材,其被该固定零件固定于上述衬底用板材,上述固定零件具有基板部,其将后面抵接于上述衬底用板材;支承部,其从该基板部向前方立起设置,支承上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下边;上板卡止部,其从该支承部的前端向上方弯曲,卡止上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下边;和下板卡止部,其从上述支承部的前端向下方弯曲,卡止下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上边,上述基板部,在上述支承部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离该支承部的距离互不相同的第一螺丝孔及第二螺丝孔,且上述基板部的上端及下端在上下方向弯曲,而位于比其他部分更靠向后方的位置(技术方案6)。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与上述第三发明(技术方案5)相同,在上述衬底用板材不会产生裂缝或破损,而能够得到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固定强度良好的上述外壁施工结构。
另外,能够防止在由多个上述装饰用外装材构成的外壁施工结构的设计面产生偏差,能够得到外观设计性良好的上述外壁施工结构。
另外,即使在将螺丝插通于上述第一螺丝孔而将上述固定零件固定于衬底用板材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多个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设计面产生偏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装饰用外装材的固定强度良好、且外观设计性良好的外壁施工结构。


图1是实施例1中的外壁施工结构的剖面说明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的外壁施工结构的立体说明图;图3是实施例1中的固定零件的主视图;图4是实施例1中的固定零件的俯视图;图5是实施例1中的固定零件的侧视图;图6是实施例1中的基础部的外壁施工结构的剖面说明图;图7是实施例1中的基础部的外壁施工结构的立体说明图;图8(a)是实施例1中的、表示第一螺丝孔及第二螺丝孔离开衬底用板材的端部时的螺丝的固定方法的说明图,图8(b)是实施例1中的、表示第一螺丝孔被配置于衬底用板材的端部附近时的螺丝的固定方法的说明图,图8(c)是实施例1中的、表示第二螺丝孔被配置于衬底用板材的端部附近时的螺丝的固定方法的说明图,图8(d)是实施例1中的、表示固定零件被配置于衬底用板材的左右端部附近时的螺丝的固定方法的说明图;图9是实施例1中的、表示固定零件的形态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1中的、表示外壁施工结构的构成的说明图;图11是实施例2中的、表示固定零件的形态的剖面示意图;图12是比较例中的外壁施工结构的剖面说明图;图13是比较例中的固定零件的剖面说明图;图14是以往例中的外壁施工结构的剖面说明图。
图中1—固定零件;10—基板部;11—第一基板部;110—第一螺丝孔;12—第二基板部;120—第二螺丝孔;13—支承部;131—上板卡止部;132—下板卡止部;5—衬底用板材;6—装饰用外装材;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发明(技术方案1)及上述第三发明(技术方案5)中,可以使上述第一基板部和上述第二基板部相互倾斜,使得上述第一基板部的上端相对于包括上述第二基板部的平面,位于更靠向后方例如约为0.5~1.5mm的位置。
上述基板部,可以例如在上述第一基板部和上述第二基板部之间被局部弯曲,也可以弯曲为圆弧状。
另外,在上述第二发明(技术方案2)及上述第四发明(技术方案6)中,可以使上述基板部在上下方向弯曲,使得上述基板部的上端及下端相对于在上述基板部中位于最前方的部分,位于更靠向后方例如约为0.5mm~1.5mm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第一发明(技术方案1)、上述第二发明(技术方案2)、上述第三发明(技术方案5)及上述第四发明(技术方案6)中,上述第一螺丝孔和上述第二螺丝孔在上下方向可以相隔例如约为30~50mm的间隔而隔离配置。
另外,对于上述固定零件的材料,可使用例如不锈钢等。
另外,上述固定零件,在形成了上述基板部、上述支承部、上述上板卡止部、上述下板卡止部、上述第一螺丝孔、及上述第二螺丝孔之后,例如可以通过弯折加工来制作上述基板部。
另外,上述装饰用外装材,例如可使用由陶瓷系材料、水泥系材料等构成的材料。
另外,上述外壁施工结构,也可以在新筑用、翻新用的任意一个情况下构筑。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以建筑物的外侧作为前方,其相反侧作为后方进行了说明。另外,对于各部件,以配置于建筑物的结构躯体的状态为基准而作为前、后、左、右进行了说明。
另外,优选在上述第一发明(技术方案1)及上述第二发明(技术方案2)中,上述基板部被构成为,具有从该基板部向前方突出的弹簧部,能够抵接于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背侧面而向前方按压上述装饰用外装材(技术方案3)。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即使在上述装饰用外装材存在厚度偏差时,也能够将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设计面的前后位置对齐在规定的位置,因此能够构筑外观设计性更加良好的外壁施工结构。
另外,优选的是,上述基板部具有在上下方向形成的肋(技术方案4)。
此时,可以利用上述肋来提高上述基板部的上下方向的弯曲强度。
因此,能够抑制以下的情况上述第一发明(技术方案1)的上述第一基板部和上述第二基板部所成的角度发生变化,或上述第二发明(技术方案2)的上述基板部的弯曲形状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充分地防止上述基板部的下端以向前方翘起的形式弯曲,能够构筑外观设计性更加良好的外壁施工结构。
尤其优选的是,在第一发明的上述固定零件中,以跨过上述第一基板部和上述第二基板部之间的方式形成上述肋。
另外,优选的是,在上述第三发明(技术方案5)及上述第四发明(技术方案6)中,上述装饰用外装材在其上边及下边,具有用于与上述下板卡止部及上述上板卡止部卡合的卡合槽,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设计面和上述卡合槽的后面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在相邻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之间相同,上述固定零件具有从上述基板部向前方突出的弹簧部,该弹簧部通过以向前方施力的状态抵接于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背侧面,从而向前方按压上述装饰用外装材(技术方案7)。
此时,由于能够将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设计面的前后位置对齐在规定的位置,因此能够得到外观设计性更加良好的外壁施工结构。
即,通过利用上述弹簧部向前方按压上述装饰用外装材,从而上述卡合槽的后面抵接于上述固定零件的上述上板卡止部或上述下板卡止部。并且,由于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设计面和上述卡合槽的后面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在相邻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之间相同,因此在相邻的装饰用外装材彼此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设计面的前后位置一致。
在此,上述卡合槽的形成位置或上述设计面的形成位置,虽然能够以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背侧面为基准来确定,但是由于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翘曲变形或厚度偏差等,而在相邻的装饰用外装材彼此之间存在设计面的前后位置错位的可能性。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利用上述弹簧部使得卡合槽的后面成为基准,从而可使设计面的前后位置一致。
另外,由于上述弹簧部向前方施力,所以利用上述固定零件能够更可靠地卡止上述装饰用外装材。
(实施例1)参照图1~图10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固定零件及使用它而构筑的外壁施工结构7进行说明。
此外,本例的外壁施工结构7可作为新筑用而构筑,但是也可以作为翻新用而构筑。
本例的外壁施工结构7,如图1、图2所示,具有在建筑物的结构躯体3的前面配置的多个衬底用板材5;固定在该衬底用板材5的前面的多个固定零件1;和被该固定零件1固定于衬底用板材5的多个装饰用外装材6。
另外,固定零件1,如图1~图5所示,具有后面与衬底用板材5抵接的基板部10;从该基板部10向前方立起设置、支承上侧的装饰用外装材6的下边的支承部13;从该支承部13的前端向上方弯曲、卡止上侧的装饰用外装材6的下边的上板卡止部131;从支承部13的前端向下方弯曲、卡止下侧的装饰用外装材6的上边的下板卡止部132。
另外,基板部10,如图3所示,在支承部13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离该支承部13的距离互不相同的第一螺丝孔110及第二螺丝孔120。在本例中,第一螺丝孔110和第二螺丝孔120在上下方向上约以30~50mm的间隔而隔离配置。
另外,如图9所示,基板部10中形成有离支承部13较远的一方的第一螺丝孔110的第一基板部11、和形成有离支承部13较近的一方的第二螺丝孔120的第二基板部12相互呈约为176~178°的钝角。
另外,第一基板部11和第二基板部12,如图1、图5、图9所示,以第一基板部11相对于第二基板部12越朝向上方越后退的方式相互倾斜。在本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基板部11的上端111相对于包括第二基板部12的平面后退的距离d为0.5~2mm。
另外,通过在第一螺丝孔110或第二螺丝孔120的任一个中插通螺丝2,且将该螺丝2拧入衬底用板材5,从而固定零件1被固定于衬底用板材5。
另外,第一螺丝孔110及第二螺丝孔120分别在左右形成有三个。
另外,在第二基板部12的一部分,如图2、图3、图5所示,形成有向前方凸起的量为螺丝2的螺丝头的厚度量以上的前方凸起部122。并且,在该前方凸起部122上形成有向前方突起的弹簧部14。该弹簧部14,通过以向前方施力的状态抵接于装饰用外装材6的背侧面61,从而向前方按压装饰用外装材6。
另外,基板部10,如图3~图5所示,具有跨在第一基板部11和第二基板部12之间且在上下方向形成的肋15。在本例中,向前方突出地形成有四条肋15。
另外,在本例中,对于固定零件1的材料使用具有0.8mm的厚度的不锈钢板。
另外,衬底用板材5由陶瓷系材料构成,例如具有纵向为455mm、横向为3030mm、厚度为16mm的尺寸。
另外,装饰用外装材6由陶瓷系材料构成。并且,装饰用外装材6的纵横尺寸比衬底用板材5还小,例如,具有纵向为220mm、横向为455mm、厚度为35mm的尺寸。
另外,装饰用外装材6,如图1、图2所示,在除去上边部、下边部、左边部及右边部的中央部,在背侧面61形成有凹部610。
另外,装饰用外装材6,如图1所示,具有用于与上板卡止部131及下板卡止部132卡合的卡合槽600。并且,装饰用外装材6的设计面60和卡合槽600的后面601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构成为,在相邻的装饰用外装材6之间相同。
接着,对本例的外壁施工结构7的施工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6、图7、图10所示,在基础部72,以夹入基础滴水槽722和防水纸4的方式,将衬底用固定零件500从前方固定于由C形钢构成的结构躯体3。然后,使衬底用板材5的左右端部的下边卡合于衬底用固定零件500的上板卡止部501。之后,如图10所示,使衬底用固定零件500从上方滑动而配置到该衬底用板材5的上边,且使下板卡止部502卡合于衬底用板材5的上边。然后,在衬底用固定零件500的螺丝孔503中插通螺丝2,将衬底用板材5固定于结构躯体3。
进一步,如图1、图2、图10所示,使配置的衬底用板材5的下边卡合于衬底用固定零件500的上板卡止部501。之后,如图10所示,使衬底用固定零件500从上方滑动而配置到该衬底用板材5的上边,且使下板卡止部502卡合于衬底用板材5的上边。然后,在衬底用固定零件500的螺丝孔503中插通螺丝2,将衬底用板材5固定于结构躯体3。通过顺次反复进行上述作业,在中间部71能够将衬底用板材5固定于结构躯体3。
接着,在衬底用板材5的前面固定装饰用外装材6。即,首先,如图6、图7、图10所示,在最下段的衬底用板材5的下端51的前面固定启动(starter)零件721,使装饰用外装材6的左右端部的下边的卡合槽600卡合于启动零件721的卡止部720。接着,如图10所示,使固定零件1从上方滑动而配置于装饰用外装材6的上边的背侧面61的中央部,使固定零件1的下板卡止部132卡合于装饰用外装材6的上边的卡合槽600。进一步,在固定零件1的第一螺丝孔110或第二螺丝孔120的任一个中插通螺丝2,将装饰用外装材6固定于衬底用板材5。
此外,在本例中,如图6所示,最下段的装饰用外装材6的下端部62配置在衬底用板材5的下端部51的下方约为5mm的位置。由此,由于能使装饰用外装材6的下端部62具有作为滴水槽的功能,因此能够防止沿着上方的装饰用外装材6的设计面60而留下来的雨水进入装饰用外装材6的后方。
进一步,如图1、图2、图10所示,使卡止下方的装饰用外装材6的固定零件1的上板卡止部131,卡合于装饰用外装材6的左右端部的下边的卡合槽600。接着,如图10所示,使固定零件1从上方滑动而配置于装饰用外装材6的上边的背侧面61的中央部,使固定零件1的下板卡止部132卡合于装饰用外装材6的上边的卡合槽600。然后,在固定零件1的第一螺丝孔110或第二螺丝孔120的任一个中插通螺丝2,将装饰用外装材6固定于衬底用板材5。
通过顺次反复进行上述作业,能够将多个装饰用外装材6固定于衬底用板材5,从而能够构筑外壁施工结构7。
如上所述,若使用固定零件1将多个装饰用外装材6固定于衬底用板材5,则固定零件1被固定于衬底用板材5的各种位置。随此,在将固定零件1固定于衬底用板材5时,如图8所示,利用的螺丝孔因固定零件1相对于衬底用板材5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即,如图8(a)所示,在固定零件1的上下位置、和衬底用板材5的端部50的上下位置充分分开的情况下,虽然也可以将螺丝2插通于第一螺丝孔110,但从固定强度的观点出发,更加优选的是插通于第二螺丝孔120。
接着,如图8(b)所示,在第一螺丝孔110被配置于衬底用板材5的端部50的情况下,若从第一螺丝孔110拧入螺丝2,则在衬底用板材5的端部50有可能产生裂缝或破损。此时,通过从第二螺丝孔120拧入螺丝2,能够避免在衬底用板材5的端部50产生裂缝或破损的不良情况。
另一方面,如图8(c)所示,在第二螺丝孔120被配置于衬底用板材5的端部50的情况下,若从第一螺丝孔110拧入螺丝2,则能够避免在衬底用板材5的端部50产生裂缝或破损的不良情况。
另外,如图8(d)所示,在将固定零件1配置于衬底用板材5的左右端部附近的情况下,在离容易产生裂缝或破损的衬底用板材5的左右端部最远的第一螺丝孔110或第二螺丝孔120中插通螺丝2即可。在本例中,在右端的第二螺丝孔120中插通螺丝2。
此外,图8中的阴影线部分为衬底用板材5的端部50,表示容易产生裂缝或破损的范围。该端部50,例如被规定为以下这样的范围。即,如图1所示,以从前方观察时的在上下相邻的衬底用板材5的上下接合部52为基准,可以设为从下方10mm的位置到上方30mm的位置的范围。
接着,对本例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基板部10,如图1~图3所示,设置有离支承部13的距离互不相同的第一螺丝孔110及第二螺丝孔120。由此,在固定零件1被配置于衬底用板材5的上下接合部52附近的情况下,能够在第一螺丝孔110或第二螺丝孔120中的、离衬底用板材5的端部50较远的一方的螺丝孔中插通螺丝。即,由于利用固定零件1,能够避免将螺丝2拧入到衬底用板材5的端部50,因此在衬底用板材5不会产生裂缝或破损,能够得到装饰用外装材6的固定强度良好的外壁施工结构7。
另外,如图1所示,第一基板部11相对于第二基板部12以越朝向上方越后退的方式倾斜。因此,在第一螺丝孔110或第二螺丝孔120的任一个中插通螺丝,将固定零件1固定于衬底用板材5时,能够可靠地使第一基板部11的上端111和第二基板部12的下端121抵接于衬底用板材5。由此,在第二基板部12形成的上板卡止部131及下板卡止部132可靠地被保持在衬底用板材5的前面附近。
因此,如图1所示,能够将卡止于上板卡止部131或下板卡止部132的装饰用外装材6的下边及上边可靠地保持在衬底用板材5的前面附近。由此,能够防止在由多个装饰用外装材6构成的外壁施工结构7的设计面60上产生偏差,能够得到外观设计性良好的外壁施工结构7。
另外,在将螺丝2插通于第一螺丝孔110而将固定零件1固定于衬底用板材5时,通过卡止于该固定零件1的装饰用外装材6的上边或下边,作用有向前方拉引第二基板部12的力。但是,基板部10,如上所述,第一基板部11相对于第二基板部12以越朝向上方越后退的方式倾斜。换而言之,第二基板部12相对于第一基板部11以越朝向下方越后退的方式倾斜。
因此,如上所述,即使作用有向前方拉引第二基板部12的力,第二基板部12的下端121也不会以向前方翘起那样的形式弯曲。其结果是,即使在第一螺丝孔110中插通螺丝2而将固定零件1固定于衬底用板材5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在多个装饰用外装材6的设计面60产生偏差。
另外,基板部10,如图1~图5所示,由于具有跨过第一基板部11和第二基板部12之间而在上下方向形成了的肋15,因此能够得到外观设计性更加良好的外壁施工结构7。即,能够通过肋15来提高基板部10的上下方向的弯曲强度。由此,即使在利用固定零件1支承了装饰用外装材6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第一基板部11和第二基板部12所成的角度发生变化。因此,由于能够充分地防止第二基板部12的下端121以向前方翘起的形式弯曲,因此能够得到外观设计性更加良好的外壁施工结构7。
另外,固定零件1,如图1~图5所示,具有从基板部10向前方突出的弹簧部14,该弹簧部14,通过以向前方施力的状态抵接于装饰用外装材6的背侧面61,而向前方按压装饰用外装材6。由此,可使装饰用外装材6的设计面60的前后位置在规定的位置对齐,能够得到外观设计性更加良好的外壁施工结构7。
即,如图1所示,通过利用弹簧部14向前方按压装饰用外装材6,使得卡合槽600的后面601抵接于固定零件1的上板卡止部131或下板卡止部132。并且,由于装饰用外装材6的设计面60和卡合槽600的后面601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在相邻的装饰用外装材6之间相同,因此在相邻的装饰用外装材6彼此处,装饰用外装材6的设计面60的前后位置一致。
在此,卡合槽600的形成位置或设计面60的形成位置,虽然能够以装饰用外装材6的背侧面61为基准来确定,但是由于装饰用外装材6的翘曲变形或厚度偏差等,而在相邻的装饰用外装材6彼此之间存在设计面60的前后位置错位的可能性。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利用弹簧部14使得卡合槽600的后面601成为基准,从而可使设计面60的前后位置一致。
另外,由于弹簧部14向前方施力,所以能够更可靠地将装饰用外装材6卡止于固定零件1。
如上所述,根据本例,能够得到可以构筑装饰用外装材的固定强度良好、且外观设计性良好的外壁面的固定零件、及使用它的外壁施工结构。
(实施例2)本例是如下这样的固定零件1的例子,即如11所示,基板部10在上下方向弯曲为圆弧状,使得基板部10的上端111及下端121位于基板部10的其他部分的后方的位置。在本例中,基板部10的上端111及下端121位于比在基板部10中位于最前方的部分还要靠向后方约为0.5~1.5mm的位置。
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在本例的情况下,基板部10通过如上述那样弯曲,从而与实施例1相同地,能够防止在由多个装饰用外装材6构成的外壁施工结构7的设计面60产生偏差,从而能够构筑外观设计性良好的外壁施工结构7。
另外,即使在将螺丝2插通于第一螺丝孔110而将固定零件1固定于衬底用板材5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多个装饰用外装材6的设计面60产生偏差。
其他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作用效果。
(比较例)如图12、图13所示,比较例是如下这样的固定零件80的例子,设置了第一螺丝孔810的第一基板部81和设置了第二螺丝孔820的第二基板部82未相互倾斜,而形成为平板状。
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在使用本例的固定零件80将装饰用外装材6固定于衬底用板材5的情况下,由于施工的方法或衬底用板材5的状态,而有时不能使固定零件80的上端及下端可靠地抵接于衬底用板材5的前面。因此,存在卡止于上板卡止部831或下板卡止部832的装饰用外装材6的下边或上边从衬底用板材5的前面向前方翘起的顾虑。
尤其,如图12、图13所示,在将螺丝2插通于离支承部83较远的一方的第一螺丝孔810、而将固定零件80固定于衬底用板材5的情况下,若作用有向前方拉引固定零件80的上板卡止部831及下板卡止部832的力,则也要考虑第二基板部82的下端821成为向前方翘起的状态。其结果是,存在装饰用外装材6的上边或下边向前方翘起的顾虑。
由此,如图12所示,由于相邻的装饰用外装材6彼此的设计面60的前后位置不一致而产生偏差,因此存在外壁施工结构8的外观设计性降低的顾虑。
与此相对,根据本发明的外壁施工结构7,如上所述,能够防止装饰用外装材6的设计面60的前后位置错位,能够构筑外观设计性良好的外壁面。
权利要求
1.一种固定零件,当在配置于建筑物的结构躯体的前面的多个衬底用板材的前面,配置多个装饰用外装材时,用于将上述装饰用外装材固定于上述衬底用板材,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零件具有基板部,其用于将后面抵接于上述衬底用板材;支承部,其从该基板部向前方立起设置,用于支承上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下边;上板卡止部,其从该支承部的前端向上方弯曲,用于卡止上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下边;和下板卡止部,其从上述支承部的前端向下方弯曲,用于卡止下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上边,上述基板部,在上述支承部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离该支承部的距离互不相同的第一螺丝孔及第二螺丝孔,上述基板部中的形成有离上述支承部较远的一方的上述第一螺丝孔的第一基板部、和形成有离上述支承部较近的一方的上述第二螺丝孔的第二基板部相互成钝角,上述第一基板部相对于上述第二基板部以越朝向上方越后退的方式倾斜。
2.一种固定零件,当在配置于建筑物的结构躯体的前面的多个衬底用板材的前面,配置多个装饰用外装材时,用于将上述装饰用外装材固定于上述衬底用板材,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零件具有基板部,其用于将后面抵接于上述衬底用板材;支承部,其从该基板部向前方立起设置,用于支承上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下边;上板卡止部,其从该支承部的前端向上方弯曲,用于卡止上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下边;和下板卡止部,其从上述支承部的前端向下方弯曲,用于卡止下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上边,上述基板部,在上述支承部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离该支承部的距离互不相同的第一螺丝孔及第二螺丝孔,且上述基板部的上端及下端在上下方向弯曲,而位于比其他部分更靠向后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零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板部被构成为,具有从该基板部向前方突出的弹簧部,能够抵接于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背侧面而向前方按压上述装饰用外装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零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板部具有在上下方向形成的肋。
5.一种外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衬底用板材,其配置在建筑物的结构躯体的前面;多个固定零件,其固定在该衬底用板材的前面;和多个装饰用外装材,其被该固定零件固定于上述衬底用板材,上述固定零件具有基板部,其将后面抵接于上述衬底用板材;支承部,其从该基板部向前方立起设置,支承上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下边;上板卡止部,其从该支承部的前端向上方弯曲,卡止上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下边;和下板卡止部,其从上述支承部的前端向下方弯曲,卡止下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上边,上述基板部,在上述支承部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离该支承部的距离互不相同的第一螺丝孔及第二螺丝孔,上述基板部中的形成有离上述支承部较远的一方的上述第一螺丝孔的第一基板部、和形成有离上述支承部较近的一方的上述第二螺丝孔的第二基板部相互成钝角,上述第一基板部相对于上述第二基板部以越朝向上方越后退的方式倾斜,上述固定零件,通过在上述第一螺丝孔和上述第二螺丝孔的任意一个中插通螺丝,且将该螺丝拧入上述衬底用板材,从而被固定于上述衬底用板材。
6.一种外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衬底用板材,其配置在建筑物的结构躯体的前面;多个固定零件,其固定在该衬底用板材的前面;和多个装饰用外装材,其被该固定零件固定于上述衬底用板材,上述固定零件具有基板部,其将后面抵接于上述衬底用板材;支承部,其从该基板部向前方立起设置,支承上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下边;上板卡止部,其从该支承部的前端向上方弯曲,卡止上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下边;和下板卡止部,其从上述支承部的前端向下方弯曲,卡止下侧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上边,上述基板部,在上述支承部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离该支承部的距离互不相同的第一螺丝孔及第二螺丝孔,且上述基板部的上端及下端在上下方向弯曲,而位于比其他部分更靠向后方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外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装饰用外装材,在其上边及下边,具有用于与上述上板卡止部及上述下板卡止部卡合的卡合槽,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设计面和上述卡合槽的后面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在相邻的上述装饰用外装材之间相同,上述固定零件,具有从上述基板部向前方突出的弹簧部,该弹簧部通过以向前方施力的状态抵接于上述装饰用外装材的背侧面,从而向前方按压上述装饰用外装材。
全文摘要
提供可构筑装饰用外装材的固定强度良好且外观设计性良好的外壁面的固定零件及外壁施工结构。在配置于建筑物的结构躯体(3)的前面的多个衬底用板材(5)的前面,用于将装饰用外装材(6)固定于衬底用板材的固定零件(1),其具有基板部(11)、支承部(13)、上板卡止部(131)、和下板卡止部(132)。基板部(10)在支承部的上方的位置设置离该支承部的距离互不相同的第一螺丝孔(110)及第二螺丝孔(120)。基板部(10)中的形成有离支承部较远的一方的第一螺丝孔的第一基板部(11)、和形成有离支承部较近的一方的第二螺丝孔的第二基板部(12)相互成钝角。第一基板部相对第二基板部以越朝向上方越后退的方式倾斜。
文档编号E04F13/07GK1936230SQ200610154230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1日
发明者肥海聪芝 申请人:日吉华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