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切割非金属材料的金刚石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26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切割非金属材料的金刚石锯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刚石刀具,特别涉及一种切割各种非金属脆性材料的金刚石锯片。
背景技术
金刚石圆锯片广泛用于金属和非金属脆性材料的加工,包括玻璃、石材及混凝土等脆 性材料的切割。这种锯片一般由刀体和基体两部分组成,其中刀体是由金刚石颗粒和金属 粉末混合均匀后经热压烧结成型。这种锯片的缺陷是在使用时,锯片由于承受着周期载 荷、热应力及热传导,因而会产生强烈的周期振动和刺耳的噪音,这种强烈的周期振动又 使得锯片的基体和非金属材料之间发生摩擦,影响锯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降噪减振且寿命长、加工质 量高的非金属材料切割用金刚石锯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刀体和基体,在基体两侧表面径向上呈圆环状间 隔分布凹坑,在圆环状复合塑料层上设有与凹坑相配合的凸起,该复合塑料层通过凹坑和 凸起固定在基体两侧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在基体两侧表面上固定复合塑料层,使锯片呈阻尼材料一基体一阻尼材料 的结构,在切割过程中当基体产生振动时,基体表面的复合塑料层与所切割的非金属材料 相接触,用复合塑料与非金属材料之间的摩擦取代了现有技术中锯片基体与非金属材料之 间的摩擦,由于塑料较金属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因此可以减少振动而产生的非金属材料与 基体间的摩擦磨损,降低振动产生的噪声,提高锯片的寿命和加工质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歩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刀体1固定在基体2的周边缘上,刀体1是金刚石颗 粒和金属粉末混合均匀后经热压烧结成。在基体2两侧外表面的径向上呈圆环状间隔分布凹坑4,凹坑4的最大直径为40//m、深度为15/w、在基体2上的径向直线分布的间距
为2mm、在基体2上呈圆环状分布的总数量为100 200个。
圆环状复合塑料层3的环宽为基体2半径的2/3、厚度为0. 3 0. 4mm,复合塑料层3 与基体2的两侧外表面相对应配合安装。如图3,在圆环状复合塑料层3上设有与凹坑4 相配合的凸起5,该复合塑料层3通过凹坑4和凸起5的配合固定在基体2的外表面上。 通过凹坑4和凸起5可增加基体2与复合材料层3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其接触粘结力, 满足切削要求。
基体2上的凹坑4采用激光加工的方法加工,在此凹坑4基础上采用喷塑成型方法将 高分子阻尼塑料复合在基体2外表面上形成复合塑料层3。
本实用新型根据阻尼减振理论,通过在基体2表面喷涂的环状塑料阻尼层,在使用 时可将机械振动及声振的能量转变为热能或其他可以消耗的能量,从而达到减小共振的目 的。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切割非金属材料的金刚石锯片,包括刀体(1)和基体(2),其特征在于在基体(2)两侧表面径向上呈圆环状间隔分布凹坑(4),在圆环状复合塑料层(3)上设有与凹坑(4)相配合的凸起(5),该复合塑料层(3)通过凹坑(4)和凸起(5)固定在基体(2)两侧表面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切割非金属材料的金刚石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塑 料层(3)的环宽为基体(2)半径的2/3,厚度为0. 3 0. 4m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切割非金属材料的金刚石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4) 的最大直径为40//w、深度为15//m、在基体(2)上的径向分布间距为2mm、在基体(2) 上环形分布的总数量为100 200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切割非金属材料的金刚石锯片,包括刀体和基体,在基体两侧表面径向上呈圆环状间隔分布凹坑,在圆环状复合塑料层上设有与凹坑相配合的凸起,该复合塑料层通过凹坑和凸起固定在基体两侧表面上。本实用新型在基体两侧表面上固定复合塑料层,使锯片呈阻尼材料—基体—阻尼材料的结构,在切割过程中当基体产生振动时,基体表面的复合塑料层与所切割的非金属材料相接触,用复合塑料与非金属材料之间的摩擦取代了现有技术中锯片基体与非金属材料之间的摩擦,由于塑料较金属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因此可以减少振动而产生的非金属材料与基体间的摩擦磨损,降低振动产生的噪声,提高锯片的寿命和加工质量。
文档编号B28D1/02GK201304687SQ20082003876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0日
发明者骆志高 申请人:骆志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