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液回流控制与节能熔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3322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玻璃液回流控制与节能熔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与节能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熔窑玻璃液回流控制与节 能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玻璃工业熔窑中,澄清玻璃液大量回流,造成二次加热,产生能量损耗问题。如图1所示,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等池深结构设计的玻璃工业熔窑。所述玻璃工业 熔窑包括初始液流区1、邻近所述初始液流区1的玻璃液回流区2、在所述初始液流区上方 的配合料区3和邻近所述配合料区的泡沫区4。所述配合料的高温分解产生的气 体和配合 料本身带来的气体形成邻近所述配合料区的泡沫区4。泡沫区4的形成是由于配合料的高 温分解会产生大量气体,同时配合料本身也会带入大量的气体。玻璃工业熔窑的初始液流 区1中形成初始液流A,所述玻璃液回流区2形成生产流C和玻璃液回流B。从上述图1可知,由于玻璃液大量回流,也即玻璃液回流B的流量大的时候会造成 二次加热,产生能量损耗问题。特别是在能源紧张的现状下,解决流向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降低能量损耗,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例如,设计采用各种池底 结构;或者各种技术措施手段。由于现有技术的生产实践中大量采用的都是等池深结构设计。如果对这些玻璃熔 窑进行节能改造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现有技术采用的各种节能手段较为复杂,有些需 要对熔窑的结构进行大幅度变更,有些需要建造新的炉窑,或是需要复杂的附属设备。因 此,本领域缺乏一种改变熔窑工况,使之有利于熔化和澄清,达到最佳工况下,生产高质量 的玻璃液和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目的的熔窑。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一种改变熔窑工况,使之有利于熔化和澄清,达到最佳工况 下,生产高质量的玻璃液和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目的的熔窑。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变熔窑工况,使之有利于熔化和澄清,达到最 佳工况下,生产高质量的玻璃液和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目的的熔窑。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液回流控制与节能熔窑,包括初始液流区、邻近所述初 始液流区的玻璃液回流区、在所述初始液流区上方的配合料区和邻近所述配合料区的泡沫 区,所述初始液流区的池底具有第一平面池底结构;所述玻璃液回流区的池底由邻近所述第一平面池底结构的斜坡结构、和邻近所述 斜坡结构的第二平面池底结构组成。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斜坡结构与所述池底呈一锐角。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第一平面池底结构的长度a、斜坡结构的长度b、第二平面池底结构的长度c的比例为a :b:c=(3 50) (1 30) (2 50);其中所述各长度是指各个结构在池底上的投影距离。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斜坡结构中,其高度d与长度b的比例在(1 1.2) (1 30)之间;所述长度b是指其在池底上的投影距离;所述高度d是指其在池高上的投影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第一平面池底结构的长度a为3000 50000mm ;所述斜坡结构的长度b为1000 30000mm ;所述斜坡结构的高度d为100-800mm ;所述第二平面池底结构的长度c为2000 50000mm。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斜坡结构的池底处设置优质铺面砖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铺面砖结构采用有利地减少玻璃液回流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①该种熔窑改变了玻璃液对流,提高了玻璃液质量、回流量减少30% -60% ;和传 统熔制技术比较可节能10% ;更优选地采用优质池底铺面砖,澄清池变浅,提高该区玻璃液 的温度,减少深度上的玻璃液的静压,有利于气泡的排除。②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采取斜坡抬高澄清部,池底高度100-800mm,更好的通过 变浅澄清池深,减少玻璃液的回流,达到节能的目的。

图1为现有技术的熔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玻璃液回流控制与节能熔窑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 构示意图;图上标出了第一平面池底结构11的长度a、斜坡结构21的长度b、第二平面池底 结构22的长度c和斜坡结构21的高度d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设计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通过改进制备工艺,获得了一种在现 有技术熔窑进行斜坡改造,使得可以方便地对现有技术熔窑工况进行改造,使之有利于熔 化和澄清,达到最佳工况下,生产高质量的玻璃液和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目的。在此基础 上完成了本实用新型。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进行详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玻璃液回流控制与节能熔窑包括初始液流区、邻近所述初始液 流区的玻璃液回流区、在所述初始液流区上方的配合料区和邻近所述配合料区的泡沫区, 所述初始液流区的池底具有第一平面池底结构;所述玻璃液回流区的池底由邻近所述第一 平面池底结构的斜坡结构、和邻近所述斜坡结构的第二平面池底结构组成。[0038]通常,玻璃工业熔窑的初始液流区1中形成初始液流A,所述玻璃液回流区形成生 产流C和玻璃液回流B。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发现,当采用如上的池底设计(也即在所述初始液流区的池底 具有第一平面池底结构;所述玻璃液回流区的池底由邻近所述第一平面池底结构的斜坡结 构、和邻近所述斜坡结构的第二平面池底结构组成),可以改变玻璃液对流,降低玻璃液回 流B,并达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可以提高玻璃液质量、同时回流量减少20% -30%;和传统 熔制技术比较可节能10%。同时这种改造对于现有技术的熔窑是非常方便可行的。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斜坡结构与所述池底呈一锐角。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平面池底结构的长度a、斜坡结构的长度b、第二平面池 底结构的长度c的比例为a b C = (3 50) (1 30) (2 50); 其中所述各长度是指各个结构在池底上的投影距离。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斜坡结构(21)中,其高度d与长度b的比例在(1 1. 2) (1 30)之间;所述长度b是指其在池底上的投影距离;所述高度d是指其在池高上的投影距离。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平面池底结构的长度a为3000 50000mm (单位);所述斜坡结构的长度b为1000 30000mm ;所述斜坡结构的高度d —般为100-800mm ;所述第二平面池底结构的长度c为2000 50000mm。本实用新型设计人还发现,采用优质池底铺面砖,澄清池变浅,提高该区玻璃液的 温度,减少深度上的玻璃液的静压,有利于气泡的排除。同时也能变浅澄清池深,减少玻璃 液的回流。基于此,还提供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平面池底结构、斜坡结构、第二平面池底结构的池底处设置优质铺面砖 结构。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平面池底结构的池底的高度为所述普通池深浅10-40%。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由于本文的公开内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 见的。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 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 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比例和百分比基于重量,除非特别说明。除非另有定义或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技术熟练人 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实用 新型中。实施例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玻璃液回流控制与节能熔窑,包括初始液流区 1、邻近所述初始液流区1的玻璃液回流区2、在所述初始液流区上方的配合料区3和邻近所 述配合料区的泡沫区4,[0060]所述初始液流区1的池底具有第一平面池底结构11 ;所述玻璃液回流区2的池底由邻近所述第一平面池底结构11的斜坡结构21、和邻 近所述斜坡结构21的第二平面池底结构22组成。所述斜坡结构21与所述池底呈一锐角。所述第一平面池底结构11的长度a、斜坡结构21的长度b、第二平面池底结构22 的长度c的比例为a :b:c=(3 50) (1 30) (2 50);其中所述各长度是指各个结构在池底上的投影距离。所述斜坡结构21中,其高度d与长度b的比例在(1 1.2) (1 30)之间;所述长度b是指其在池底上的投影距离;所述高度d是指其在池高上的投影距离。所述第一平面池底结构11的长度a为3000 50000mm ;所述斜坡结构21的长度b为1000 30000mm ;所述斜坡结构(21)的高度d为100-800mm ;所述第一平面池底结构、斜坡结构、第二平面池底结构的池底处设置优质铺面砖 结构。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平面池底结构的池底的高度为所述普通池深浅10-40%。本实用新型的熔窑是这样达到节能的所述配合料的高温分解产生的气体和配合料本身带来的气体形成邻近所述配合 料区的泡沫区。泡沫区的形成是由于配合料的高温分解会产生大量气体,同时配合料本身 也会带入大量的气体。玻璃工业熔窑的初始液流区1中形成初始液流A,所述玻璃液回流区 2形成生产流C和玻璃液回流B。当采用如上的池底设计,可以改变玻璃液对流,降低玻璃液回流B,并达到了出乎 意料的效果,可以提高玻璃液质量、同时回流量减少20% -30% ;和传统熔制技术比较可节 能10%。同时这种改造对于现有技术的熔窑是非常方便可行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 术内容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内容是广义地定义于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中,任何他 人完成的技术实体或方法,若是与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定义的完全相同,也或是一种等 效的变更,均将被视为涵盖于该权利要求范围之中。在本实用新型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 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 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玻璃液回流控制与节能熔窑,包括初始液流区(1)、邻近所述初始液流区(1)的玻璃液回流区(2)、在所述初始液流区上方的配合料区(3)和邻近所述配合料区的泡沫区(4),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液流区(1)的池底具有第一平面池底结构(11);所述玻璃液回流区(2)的池底由邻近所述第一平面池底结构(11)的斜坡结构(21)、和邻近所述斜坡结构(21)的第二平面池底结构(22)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液回流控制与节能熔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池底结构(11)的长度a、斜坡结构(21)的长度b、第二平面池底结构 (22)的长度c的比例为a b c = (3 50) (1 30) (2 50); 其中所述各长度是指各个结构在池底上的投影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液回流控制与节能熔窑,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结构(21)中,其高度d与长度b的比例在(1 1.2) (1 30)之间; 所述长度b是指其在池底上的投影距离; 所述高度d是指其在池高上的投影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液回流控制与节能熔窑,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平面池底结构(11)的长度a为3000 50000mm ; 所述斜坡结构(21)的长度b为1000 30000mm ;所述斜坡结构(21)的高度d为100-800mm ; 所述第二平面池底结构(22)的长度c为2000 5000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液回流控制与节能熔窑,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坡结构(21)的池底处设置铺面砖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液回流控制与节能熔窑,其特征在于, 所述铺面砖结构采用减少玻璃液回流的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液回流控制与节能熔窑,包括初始液流区、邻近所述初始液流区的玻璃液回流区、在所述初始液流区上方的配合料区和邻近所述配合料区的泡沫区,所述初始液流区的池底具有第一平面池底结构;所述玻璃液回流区的池底由邻近所述第一平面池底结构的斜坡结构、和邻近所述斜坡结构的第二平面池底结构组成。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变熔窑工况,使之有利于熔化和澄清,达到最佳工况下,生产高质量的玻璃液和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目的的熔窑。
文档编号C03B5/18GK201598227SQ200920212438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4日
发明者孙兴银, 张有新, 施占国, 李绍丰 申请人:上海吉驰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