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制品一次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748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玻璃制品一次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制品一次成型模具,尤其是一种带上下开口的玻璃制品 的一次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的果汁机、豆浆机、搅拌器所用的杯体为带上下开口的玻璃杯,这 种玻璃杯生产时,是先将熔融的玻璃液浇入成型模具内,将冲头压入成型模具内,在成型模 具内冲压成型出带上开口的半成品杯体,待半成品冷却后,再对杯体的底部采用切底技术, 在底部形成一个贯通的下开口,最终获得上下开口的成品杯体。采用这样的切底技术生产的杯体,由于生产工序多,生产周期长,不仅影响生产效 率,所耗费的人工也较多。特别是切底后的玻璃制品底部都会留下加工痕迹,不仅不美观, 而且无论再经后续怎样的精细加工,也会留下细小裂纹。顾客在购买后使用的过程中,特别 是在需加热的情况下,增加了破裂损坏的可能,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玻璃制品一次成型模具, 采用本技术方案,一次压制成型带上下开口的玻璃制品,玻璃制品不用切底,底部光滑平 整,无破损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玻璃制品一次成型模具技术方案如下其包括模具体和冲头, 所述模具体具有带上开口的空腔,所述模具体下部设置有下开口,所述下开口与空腔贯通; 在模具体下开口内套接有形状相适配的中空套筒,所述套筒的中空腔体下部设置有实心模 具底,模具底的下部与模具体的下部水平;所述套筒中空腔体的顶端与套筒的上端面形成 一开口向上的U型槽,U型槽与中空腔体的顶端部形成环形刃口 ;所述冲头的下端面能与套 筒的环形刃口形成密闭接触;所述冲头与模具体的空腔、套筒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成型区,所 述成型区的形状与成型玻璃制品形状相适配。所述套筒的中空腔体与模具底上端面组成了 余料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当把玻璃液浇入模具内,模具体的空腔和余料 仓内充满玻璃液。冲头从上部压入,冲头下端面下行至其与环形刃口密闭相接,此时由于刃 口的切分作用,将成型区的玻璃液与余料仓的玻璃液切断。特别是采用在套筒和模具体对 应处开有卸料孔的结构,卸料孔一端连通余料仓,另一端延伸至模具体外部。当冲头下压 时,多余的料从卸料孔排除,避免了冲头下压时,底部的料往上升产生的压制阻力,造成半 成品废品。成型完成,待产品冷却定型,取出产品,略对切口火焰抛光,即可一次成型完成带 上下开口的玻璃制品。所制成的玻璃制品不用切底,底部光滑平整。且由于模具一次成型, 尺寸控制精准,精度高,每个成品玻璃制品料重一致,保证了容积的一致和统一。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槽为圆弧槽。采用这样的结构,玻璃制品底端触手圆润,且易于脱模。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冲头固定在压机上。压制腔体较深、异型的特殊产品时, 通过压机(如液压缸或气缸或弹簧装置)带动冲头和排料孔塞,可达到调整压制压力和卸料 压力的作用,保证产品的成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模具底和模具体放置在底座上,模具底与底座固连。套筒的中 空腔体下部为台阶孔,模具底在台阶孔内径向和轴向定位。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进,分别将模 具底定位。不会在浇筑玻璃液时,由于配合不好,造成漏液。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卸料孔位于套筒下部。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模具体由两个半模扣合组成。这样的结构,便于模具从内 到外的逐一装配。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余料仓上小下大。可以方便余料仓的余料取出,不至影响
正常生产。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玻璃制品的成型模具模具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玻璃制品的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具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模具(不含冲头)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套筒与模具底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模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图1是现有技术中生产带上下开口的玻璃制品的成型模具的模具体示意图,图中 模具体1内有一个带上开口的空腔2。其下部是封闭的。图2为冲头10压入模具体成型的 结构示意图。采用这样的模具生产出来的玻璃制品只有上部有开口,还需要对产品进行切 底,形成下部的开口。图3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模具体示意图。与图1所示不同的是,模具体 1下部设置有与空腔2贯通的下开口 3,与下开口对应的模具体上开有卸料孔4。图4所示的模具装配图中,模具体1下开口内套接有形状相适配的中空套筒5,模 具体的空腔2与套筒的中空腔体相通。套筒中空腔体下部设置有实心模具底6,模具底的下 部与模具体的下部水平;如图5所示套筒5中空腔体的顶端与套筒的上端面形成一开口向 上的圆弧槽8,圆弧槽与中空腔体的顶端相接部形成环形刃口 9 ;套筒的中空腔体与模具底 上端面组成了余料仓7。套筒还开设有卸料孔4,卸料孔一端连通余料仓,另一端与模具体 的卸料孔相通并延伸至模具体外部。如图6所示,当冲头10压入模具体内,冲头的下端面能与套筒的环形刃口形成密闭接触;此时冲头与模具体的空腔、套筒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成 型区,成型区的形状设计与成型玻璃制品形状相适配。从图4、图5中可看出,余料仓上小下 大。套筒的中空腔体下部为台阶孔,模具底在台阶孔内径向和轴向定位。模具底和模具体可 以放置在底座上(图中未示出),模具底下部可以设置一个凸块,卡固在底座的对应凹槽内。本实施例中介绍的模具体可以由两个半模扣合组成。这样的结构,便于模具从内 到外的逐一装配。整个装模顺序为先将模具底固定在底座上,然后将套筒的中空腔体的台 阶孔卡固在模具底上。最后将两个半模组成的模具体扣合在套筒上。完成模具的组装配合。本实用新型的玻璃一次成型模具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成型 产品质量好,是一种理想的玻璃制品成型工具。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玻璃制品一次成型模具,包括模具体和冲头,所述模具体具有带上开口的空腔, 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体下部设置有下开口,所述下开口与空腔贯通;在模具体下开口内套接有形 状相适配的中空套筒,所述套筒的中空腔体下部设置有实心模具底,模具底的下部与模具 体的下部水平;所述套筒中空腔体的顶端与套筒的上端面形成一开口向上的U型槽,U型槽 与中空腔体的顶端部形成环形刃口;所述冲头的下端面能与套筒的环形刃口形成密闭接触;所述冲头与模具体的空腔、套筒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成型区,所述成型区的形状与成型 玻璃制品形状相适配;所述套筒的中空腔体与模具底上端面组成了余料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制品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为圆弧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制品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固定在压机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制品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底和模具体放 置在底座上,模具底与底座固连。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制品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和 模具体对应处开有卸料孔,所述卸料孔一端连通余料仓,另一端延伸至模具体外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制品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孔位于套筒下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制品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体由两个半模 扣合组成。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制品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中空腔体下 部为台阶孔,模具底在台阶孔内径向和轴向定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玻璃制品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余料仓上小下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上下开口的玻璃制品一次成型模具。其包括模具体和冲头,所述模具体具有带上下开口的空腔,在模具体下开口内套接有形状相适配的中空套筒,所述套筒的中空腔体下部设置有模具底;所述套筒中空腔体的顶端与套筒的上端面形成一开口向上的U型槽,U型槽与中空腔体的顶端部形成环形刃口;所述冲头的下端面能与套筒的环形刃口形成密闭接触;所述冲头与模具体的空腔、套筒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成型区,所述成型区的形状与成型玻璃制品形状相适配。将玻璃液浇入模具内,冲头下压即可实现一次成型。模具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成型产品质量好,是一种理想的玻璃制品成型工具。
文档编号C03B11/06GK201883017SQ20102062762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7日
发明者郑罗三 申请人:郑罗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