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陶瓷墙地砖的布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56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产陶瓷墙地砖的布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机设备,特别是一种生产陶瓷墙地砖的布料设备。
背景技术
垂直布料方式,是现有的陶瓷布料技术之一。该技术常用方案是将不同颜色的粉料依次落在一个纵向料腔内,之后再将纵向料腔内的粉料转到水平方向,再送入压机模腔成型。申请号为200810088848. 9的专利,公开了该技术方案,如图5所示,该纵向料腔由转角90度的三角形平面皮带18和与之相对的后盖板19组成,该后盖板的底端以转轴形成同心转角,粉料填入纵向接料腔后,经后盖板下端的转角翻转90度后到水平方向的活动底板20上。该方案是由传动皮带和静止的后盖板组成,所以只有传动皮带面有动力,整个后盖板包括圆弧转角是没有动力的,因此料层在料腔两侧受到的摩擦力是不一致的。这样导致料层在料腔内部发生左右错位,影响到图案的稳定性。另外,料层在纵向料腔内向下移动时,料腔两侧内壁的摩擦力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力,而实际上它总是在不断变化,当内壁摩擦力大过重力时,粉料被夹住,当重力大过内壁摩擦力时,粉料下滑。两种结果相互交替,导致料层向下移动不够平稳,会有突然崩塌的现象,影响到图案的稳定性。还有,料腔底端靠圆弧转角将垂直方向的料层转化90度为水平方向的料层,转角内圆与外圆圆周不一致,过渡的时候图案也会发生变化。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行业内陶瓷墙地砖采用的垂直布料设备的不足, 提供一种可保证图案的形成稳定及可控的陶瓷墙地砖布料设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产陶瓷墙地砖的布料设备,包括下料装置、设置于机架上的循环输送装置,在下料装置与循环输送装置之间设有立式布料装置,所述立式布料装置由内传动机构和外传动机构构成,所述内、外传动机构相互间为对向传动,在内、 外传动机构之间设有柔性的粉料通道,所述粉料通道的入口位于下料装置输出端的下方。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上述外传动机构包括由外皮带轮、外传动带组成的弯角输送带组构成,所述弯角输送带组内侧的外传送带面设有粉料输入的陡面和粉料输出的缓坡面;所述内传动机构包括由内皮带轮及内传动带组成的输送带组,上述内传送带的内侧带面与外传动带带面的陡坡面的结合部在未工作时呈吻合状态。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也可以是,上述外传动机构包括由外皮带轮、外传动带组成的弯角输送带组构成,所述弯角输送带组内侧的外传送带面设有粉料输入的陡面和粉料输出的缓坡面;上述内传送机构由传动滚筒及护板构成, 所述传动滚筒设置于上述外传动机构弯角输送带组的弯角处,上述护板安装在与靠近外传送带带面一侧,所述护板与传动滚筒相切,其上段设有外斜的料导入段。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由可实现对向传动的内、外传动机构组成的立式布料装置,特别是在内外传动机构之间设置的呈柔性结构的粉料通道,使进入通道的粉料连续、均勻、流畅,确保了陶瓷墙地砖图案形成的稳定性及可控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式布料装置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式布料装置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
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生产陶瓷墙地砖的布料设备,包括下料装置1、设置于机架2上的循环输送装置3,在下料装置1与循环输送装置3之间设有立式布料装置,所述立式布料装置由内传动机构4和外传动机构5构成,所述内、外传动机构 4,5相互间为对向传动,在内、外传动机构4、5之间设有柔性的粉料通道9,所述粉料通道9 的入口位于下料装置1输出端的下方。为实现上述总体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上述外传动机构5包括由外皮带轮 51、外传动带52组成的弯角输送带组构成,所述弯角输送带组内侧的外传送带52面设有粉料输入的陡面5 和粉料输出的缓坡面52b ;所述内传动机构4包括由内皮带轮41及内传动带42组成的输送带组,上述内传送带42的内侧带面与外传动带52带面的陡坡面52a的结合部在常态下呈吻合状态。为实现上述总体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也可采用上述外传动机构5包括由外皮带轮51、外传动带52组成的弯角输送带组构成,所述弯角输送带组内侧的外传送带52面设有粉料输入的陡面5 和粉料输出的缓坡面52b ;上述内传送机构4由传动滚筒43及护板44 构成,所述传动滚筒43设置于上述外传动机构5弯角输送带组的弯角处,上述护板44安装在与靠近外传送带52带面一侧,所述护板44与传动滚筒43相切,其上段设有外斜的料导入段。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该方案是,上述内、外传动机构 4、5之间的粉料通道两侧设有可防粉料侧出的挡条53。在上述外传动机构5弯角输送带组陡坡面5 带面内侧安装有限位挡板M,所述皮带限位挡板M对应陡坡面(52a)的带面之间设有略小于砖体厚度的间隙。上述陡坡面52a与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为45-90度,上述缓坡面52b与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为0-35度。上述内传动机构4与外传动机构5之间的传动线速度为等速或差速。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如
图1、图2所示,当内外传动机构均由输送带组组成的结构时,弯角输送带组中的外传送带52受对向传动的内传动带42的作用形成拐弯,被分为上部分陡坡面5 和下部分缓坡面52b。陡坡面5 两侧安装有挡条53,陡坡面52a的外传动带52 的背面装有限位挡板M,在未工作时,外传送带52拐弯处与内传动带42下端贴紧,陡坡面5 离开限位挡板M,当启动下料装置1有足够的粉料进入后,弯角传动带被撑开并贴住限位挡板M,粉料通道9张开,粉料经此通道形成一个粉料层由末端输出,并被略微压紧,到达弯角处的缓坡面52b,再向前通过导料板8到达下方传动的接料托板6,并由循环输送装置3将分布有粉料的接料托板6输送到布料系统的前端送料装置7处,由送料装置7带动, 将粉料送入压机模腔成型。弯角输送带上部分陡坡面与水平方向夹角通常设定为75度,下部分缓坡面与水平方向夹角为20度,通道宽度张开时为12mm。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如图3、图4所示,当内外传动机构由输送带组与传动滚筒43、护板44 构成时,输送带组中的外传送带52受传动滚筒43的作用形成拐弯,被分为上部分陡坡面 5 和下部分缓坡面52b,陡坡面5 两侧安装有挡条53。在陡坡面的皮带背面装有限位挡板M。未工作时,外传送带52拐弯处与传动滚筒43下端贴紧,陡坡面离开限位挡板M 启动下料装置1时,当有足够的粉料进入后,外传送带被撑开并贴住限位挡板M,传动滚筒 43和护板44与外传动带52的陡坡面形成一条粉料通道9,粉料经此通道形成一个粉料层从未端输出,并被略微压紧,到达弯角下端的缓坡面,再向前通过导料板8,到达下方传动的接料托板6,经循环输送装置3将分布有粉料的托板6输送到布料系统的前端送料装置7 处,由送料装置7带动,将粉料送入压机模腔成型。弯角输送带上部分陡坡面与水平方向夹角通常为80度,下部分缓坡面与水平方向夹角为15度,通道宽度为10mm。
权利要求1.一种生产陶瓷墙地砖的布料设备,包括下料装置(1)、设置于机架( 上的循环输送装置(3),在下料装置(1)与循环输送装置C3)之间设有立式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布料装置由内传动机构(4)和外传动机构(5)构成,所述内、外传动机构(4,5)相互间为对向传动,在内、外传动机构(4、5)之间设有柔性的粉料通道(9),所述粉料通道(9)的入口位于下料装置(1)输出端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陶瓷墙地砖的布料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外传动机构 (5)包括由外皮带轮(51)、外传动带(5 组成的弯角输送带组构成,所述弯角输送带组内侧的外传送带(5 面设有粉料输入的陡面(52a)和粉料输出的缓坡面(52b);所述内传动机构(4)包括由内皮带轮Gl)及内传动带0 组成的输送带组,上述内传送带0 的内侧带面与外传动带(52)带面的陡坡面(52a)结合部在未工作时呈吻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陶瓷墙地砖的布料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外传动机构 (5)包括由外皮带轮(51)、外传动带(5 组成的弯角输送带组构成,所述弯角输送带组内侧的外传送带(5 面设有粉料输入的陡面(52a)和粉料输出的缓坡面(52b);上述内传送机构由传动滚筒G3)及护板04)构成,所述传动滚筒G3)设置于上述外传动机构 (5)弯角输送带组的弯角处,上述护板G4)安装在与靠近外传送带(5 带面一侧,所述护板G4)与传动滚筒相切,其上段设有外斜的料导入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陶瓷墙地砖的布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外传动机构(4、幻之间的粉料通道两侧设有可防粉料侧出的挡条(53)。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生产陶瓷墙地砖的布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传动机构( 弯角输送带组陡坡面(52a)带面内侧安装有限位挡板(54)。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生产陶瓷墙地砖的布料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陡坡面 (52a)与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为45-90度,上述缓坡面(52b)与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为 0-35 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陶瓷墙地砖的布料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内传动机构 (4)与外传动机构(5)之间的传动线速度为等速或差速。
专利摘要一种生产陶瓷墙地砖的布料设备,包括下料装置、设置于机架上的循环输送装置,在下料装置与循环输送装置之间设有立式布料装置,所述立式布料装置由内传动机构和外传动机构构成,所述内、外传动机构相互间为对向传动,在内、外传动机构之间设有柔性的粉料通道,所述粉料通道的入口位于下料装置输出端的下方。由于采用了由可实现对向传动的内、外传动机构组成的立式布料装置,特别是在内外传动机构之间设置的呈柔性结构的粉料通道,使进入通道的粉料连续、均匀、流畅,确保了陶瓷墙地砖图案形成的稳定性及可控性。
文档编号B28B13/02GK202079676SQ201120001108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4日
发明者杨晓东 申请人:杨晓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