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057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停车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层停车库,尤其涉及一种每个车位互不影响单独进出车的多层立体停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小汽车的增加,城市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小区内停车和闹市区的街区停车更是一位难求。汽车停车库立体化是城市建设中的发展方向,然而现有技术的多层立体停车库均需有一块相对规则的大面积空地,无法解决已建好楼房的小区或街区内利用现有的车位搭建立体停车库,因而影响其广泛地推广。为此有人设计出了一种双层立体停车库,如中国专利所提供的一种双层独立进出立体车库(其授权公告号为Cm00587209C),该立体车库包括上层车位和下层车位,车辆在进入上层车位时,车辆先停放在升降托架上,首先由曳引机通过钢缆拉动升降托架上升至上层,再换平移丝杠带动平移托架水平运动,平移托架运动的同时依靠一个挂钩将升降托架拽进上层车位内。而在出车位时,反过来先由平移托架水平运动,将升降托架挤出上层车位,再靠曳引机通过钢缆将升降托架放下。可以看出,车辆在进出上层车位的过程中,需要经过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这两种运动分别由两种不同的驱动装置来驱动,这就需要这两个驱动装置配合较为紧密。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却很不理想,车辆进库后,若钢缆还保持在拉紧状态,就会大大缩短曳引机的使用寿命;若车辆进库后,钢缆选择放松,那么在车辆出库的时候,当平移托架将升降托架推出上层车位的瞬间,就需要钢缆立刻进入拉紧状态,一旦拉紧不及时就会造成车辆出库过程的不平稳,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发生坠落事故。另外,该种结构的停车库只能是双层车位结构,更多层的就无法实现,从而不能充分地利用有限的停车场地资源。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多层立体停车库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了一种进出车位比较平稳的多层立体停车库。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包括控制电路和分为上层车位和底层车位两部分的支架,底层车位内设有底层载车台和底层驱动机构,所述的底层驱动机构可驱动底层载车台做出入底层车位的运动,所述的上层车位内设有上层载车台和可驱动上层载车台升降且出入上层车位的上层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驱动机构包括牵引链、与牵引链连接的上层驱动装置以及在车辆进出口的两侧支架内侧开设的槽形导轨网,槽型导轨网具有一段与车辆进出上层车位的运动轨迹相配合的 “F”形出入库导轨,所述的出入库导轨包括垂直导轨和两条平行的平移导轨,所述的上层载车台包括上层载车板和对称分设在上层载车板两边的两根竖立臂,每根竖立臂的外侧间隔设有两个与上述平移导轨一一对应的滑轮,滑轮卡设在上述槽型导轨网内并可沿出入库导轨运动,牵引链分设在车辆进出口两侧的支架内侧,其端部与上层载车台相应侧的竖立臂固连,所述的牵引链可在上层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出入库导轨拽拉上层载车台运动,上述控制电路可控制上层驱动机构和底层驱动机构的工作状态。底层驱动机构驱动底层载车台伸出底层车位时可完成接车或车辆出库动作,反向驱动底层载车台收回至底层车位内可完成收车入库或出车后回收底层载车台动作。上层载车台上的滑轮卡设在相应侧的槽型导轨网内,并只能沿槽型导轨网的一段出入库导轨来回运动,车辆停放在上层载车板上,上层载车台沿该段出入库导轨运动的话就可实现从下往上升再进入上层车位内,又或是从上层车位内移出再下放至地面上的动作。上层载车台的上述整个运动循环均由牵引链的牵引来实现,只需简单控制好牵引链的牵引速度,车辆的出库入库动作就能很平稳地完成。在上述的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中,所述牵引链的两端分别从平移导轨和垂直导轨伸入出入库导轨中并与上层载车台相应侧的竖立臂固连。在上述的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中,上述牵引链与上层载车台竖立臂的连接处刚好位于滑轮的轴心位置。在上述的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中,所述的上层驱动装置包括上层电机、牵引轮和变向轮,上层电机驱动牵引轮转动,牵引轮与牵引链连接。牵引轮转动通过牵引链拽拉上层载车台上升入库,反转时从牵引链的另一头拽拉上层载车台出库下降,牵引链可通过变向轮改变方向,便于布局。在上述的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中,所述的垂直导轨和平移导轨之间还设有一段圆弧形的弯导轨,所述的垂直导轨、弯导轨和平移导轨依次连接在一起。弯导轨可方便滑轮顺利平稳过渡进入下一段导轨。在上述的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中,所述的支架上位于每一个弯导轨处均设有一组圆弧状分布设置的小滚轮。牵引链搭在小滚轮上,可以减少牵引链在弯导轨处的摩擦。在上述的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中,所述的上层载车台上还设有卡位轮,支架上位于该卡位轮的上升路径上还设有卡位挡板,卡位挡板面向卡位轮的一侧设有弧形导向面, 上述滑轮滚动至平移导轨和垂直导轨的交界处时,卡位轮刚好位于弧形导向面的边沿且被卡位挡板所挡。被挡时,卡位轮位于弧形导向面的边沿,卡位轮顺着弧形导向面运动可促使上层载车台上的滑轮进入平移导轨内,卡位轮和卡位挡板能起到导向和平衡上层载车台的作用。在上述的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中,所述的底层驱动机构包括分设在底层车辆进出口两侧支架内侧的两条链条以及可驱动链条运动的底层驱动装置,所述的底层驱动装置包括底层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与底层电机输出轴相连接的传动杆,传动杆与主动齿轮轴向连接并可带动主动齿轮转动,所述的链条啮合绕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上并与底层载车台固定连接。在上述的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中,所述的底层驱动机构与上层驱动机构相同,底层载车台与上层载车台相同。上下两层的结构原理相同,这样一来,可以将底层悬空架设在路边的草坪、花坛上,减少路面占地。在上述的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中,所述底层载车台的底部设有一组导向轮,支架上沿底层载车台的运动方向开设有导向滑轨,所述的导向轮位于导向滑轨内并可沿导向滑轨来回运动。[0018]在上述的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中,所述的底层电机和传动杆之间通过传动齿轮的啮合连接在一起。在上述的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中,所述的底层载车台的底部设有承重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多层立体停车库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上述构造的路边多层立体停车库,每个车位在无碍其它车位的情况下可进行独自外接式进出车,互不干扰。2、可利用路边原有的地面纵向划定车位搭建上述的路边多层立体停车库,不用破坏地面,具有更好的实用性。3、车辆进出上层车位的过程稳定可靠。4、可向上多层搭建,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停车场资源。5、每个车位对应一个电机,简单方便。

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多层立体停车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底层载车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上层载车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中上层载车台在升降过程中与一侧支架配合的示意图。图5是图4中上层载车台进入上层车位后的示意图。图中,1、支架;la、上层车位;lb、底层车位;101、立柱;101a、竖直导轨;101b、垂直导轨;102、水平构架;102a、平移导轨;102b、弯导轨;103、支撑架;1031、支撑板;2、底层载车台;201、移动载车架;202、底层载车板;202a、内置板;202b、伸出板;203、导向轮;3、 链条;4、主动齿轮;5、从动齿轮;6、底层电机;7、传动杆;8、传动齿轮;9、上层载车台;91、 上层载车板;92、侧臂组;921、竖立臂;922、水平臂;922a、短臂段;922b、长臂段;93、滑轮; 94、卡位轮;10、导向滑轨;11、承重轮;12、卡位挡板;12a、弧形导向面;13、牵引轮;14、变向轮;15、牵引链;16、上层电机;17、小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多层立体停车库包括钢构支架1和控制电路,钢构支架1分为上层车位Ia和底层车位Ib两部分,上层车位Ia和底层车位Ib之间由一个方框形的支撑架103 隔开。底层车位Ib内设有底层载车台2,在底层车辆进出口两侧支架1的内侧分设有两条水平链条3,每根链条3均套接在一个主动齿轮4和一个从动齿轮5上并与底层载车台2 固定连接,主动齿轮4和从动齿轮5设置在底层支架1的内侧。底层支架1上还设有底层电机6和传动杆7,底层电机6的输出轴与传动杆7之间通过传动齿轮8啮合连接在一起, 传动杆7与主动齿轮4轴向连接并可驱动主动齿轮4转动。支架1的底部沿底层载车台2 的运动方向开设有两条导向滑轨10。说明书
4/6页上层车位Ia内则设有上层载车台9,在上层及底层车辆进出口两侧支架1的内侧则开设有槽形导轨网,上层载车台9可沿该槽形导轨网在地面和上层车位Ia内来回运动。如图2所示,底层载车台2包括移动载车架201和设置在移动载车架201上的“T” 形底层载车板202,底层载车板202分为伸出板202b和内置板202a两部分,内置板202a始终位于底层车位Ib内,移动载车架201上设有一组承重轮11。移动载车架201的两侧底部还设有若干导向轮203,导向轮203位于内置板202a的下方,并卡设在上述的导向滑轨10 内。如图3所示,上层载车台9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倒“T”型侧臂组92和上层载车板 91,侧臂组92均由竖立臂921和水平臂922组成,竖立臂921垂直与水平臂922设置且间隔设有两个滑轮93,两根竖立臂921上的滑轮93位于上层载车台9的外侧且一一对应反向设置。水平臂922的短臂段922a外侧设有卡位轮94,上层载车板91架设在水平臂922的长臂段922b上,水平臂922的底部还设有一组承重轮11。如图4所示,支架1的立柱101内侧面上开设有竖直导轨101a,两根平行立柱101 之间连接有若干水平构架102,中间两根水平构架102的下方设有一卡位挡板12,卡位挡板 12的底面设有弧形导向面12a,这两根水平构架102、卡位挡板12和一侧立柱101形成了 “E”形框架。水平构架102上开设有与两边的竖直导轨IOla连通的平移导轨102a,平移导轨102a和竖直导轨IOla组成了槽形导轨网。槽型导轨网中有一段作为上层载车台9运动路径的出入库导轨,该出入库导轨由平移导轨102a和竖直导轨IOla内的一段垂直导轨IOlb构成,平移导轨102a和垂直导轨 IOlb之间则通过弧形的弯导轨102b进行连接,此时出入库导轨呈“F”形,上层载车台9 一侧的两个滑轮93刚好卡设在相应侧的出入库导轨内。每一侧的槽形导轨网内均设有一个牵引轮13和若干变向轮14,一根牵引链15啮合在上述的牵引轮13和变向轮14上,牵引轮13通过传动杆7和传动齿轮8等与上层电机 16连接,由上层电机16来驱动牵引轮13的转动,牵引链15的两端分别通过平移导轨102a 和垂直导轨IOlb与上层载车台9的竖立臂921连接。本实施例中,滑轮93与竖立臂921之间存在间隙,两者之间通过连接轴进行连接,滑轮93可相对于连接轴自由转动,而牵引链 15与竖立臂921的连接处刚好位于滑轮93与竖立臂921之间的连接轴上。每一个弯导轨 102b处均设有一组圆弧状分布设置的小滚轮17,牵引链15的端部与连接轴连接,且经过弯导轨102b处的牵引链15刚好可以搭在这组小滚轮17上。上述结构的描述均是针对上层载车台9和车辆进出口两侧支架1的其中一侧之间所进行的,上层载车台9与另一侧支架 1之间的结构对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以及与车位一一对应的控制开关,各个控制开关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还与整个停车库中的上层电机16和底层电机6电连接,其中的控制开关可以是按钮式、插卡式或是遥控式。底层车辆的入库过程如下操作与底层某车位相对应的控制开关,控制器根据控制开关的具体操作命令控制底层电机6工作,底层电机6通过传动齿轮8、传动杆7和主动齿轮4来带动链条3转动,再由链条3拉动底层载车台2沿导向滑轨10水平运动,底层载车台2向外平移,其中伸出板202b完全伸出底层车位lb。车辆驶上底层载车板202并停好后,驾驶员再次操作控制开关,使底层电机6反转,链条3将底层载车台2拽回至底层车位Ib内,完成车辆入库。底层车辆的出库过程如下同样通过操作控制开关使底层电机6正转,与入库过程原理相同,底层载车台2向外平移,其中停放有车辆的底层载车板202伸出底层车位lb, 车辆驶离底层载车板202。之后可以由驾驶员再次操作控制开关让底层载车台2回位,也可以利用自动感应装置实现自动控制,自动感应的方法同样也适用与底层入库以及下面所要叙述的上层入库、出库过程。上层车辆的入库过程如下操作与上层某车位相对应的控制开关,控制器根据控制开关的具体操作命令控制上层电机16工作,如图5所示,牵引轮13顺时针转动,带动牵引链15顺时针运动,通过变向轮14变向后,使连接在下滑轮93处的牵引链15向右拽拉上层载车台9,上层载车台9通过卡设在平移导轨102a内的滑轮93向右水平运动,连接在上滑轮93处的牵引链15缓慢放链,整条牵引链15长度保持不变。滑轮93运动至平移导轨 102a最右端,到达弯导轨102b处时,由于此时上层载车台9已具有下落的趋势,此时下侧牵引链15不再向下拽拉,转而由上方牵引链15提住上层载车台9,并缓慢放链,使滑轮93经过弯导轨102b进入垂直导轨IOlb向下运动,直至整个上层载车台9触地,整个过程牵引轮 13始终保持固有速率转动。此时,车辆驶上上层载车板91并停好后,驾驶员下车操作控制开关控制上层电机16工作,使牵引轮13如图4所示逆时针转动,带动牵引链15逆时针运动,使连接在上滑轮93处的牵引链15向上拽拉上层载车台9,滑轮93沿垂直导轨IOlb向上运动,上升至卡位轮94被卡位挡板12所挡位置时,卡位轮94刚好位于弧形导向面12a 的边沿,卡位轮94顺着弧形导向面12a运动可促使上层载车台9上的滑轮93进入平移导轨102a内,上层载车台9顺利进入到上层车位Ia内,上层载车台9上的承重轮11落在了支撑架103两边的支撑板1031上。上层车辆的出库过程如下同样通过操作控制开关使上层电机16带动牵引轮13 顺时针转动,与入库过程原理相同,上层载车台9沿出入库导轨向外运动,直至被放置到地面上为止,车辆驶离上层载车板91,之后可以由驾驶员再次操作控制开关让上层载车台9 上升回位。上述实施例仅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作为双层停车库使用时的结构及工作过程,但是在该双层停车库的构思基础上进行改进的话,还可实现三层、四层甚至更多层停车库的目的。具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更高层的车位内,负责起到卡位作用的高层卡位挡板12较于下一层的向内侧突出,相应的高层载车台上的卡位轮94距水平构架102所在平面更远, 但是还是能被高层卡位挡板12所挡。例如三层停车库,三层载车台上升过程中,由于其上的卡位轮94距离水平构架102所在平面较远,因此不会被二层的卡位挡板12所挡,但在上升至三层时却仍旧会被三层的卡位挡板12所挡,从而顺利滑入到三层车位内,依次类推, 即可实现四层或更多层停车库。另一种方法是让卡位挡板12与车辆进出口侧的立柱101之间有间隙,二层卡位挡板12与立柱101之间的间隙最大,越高层间距越小,各载车台上的卡位轮94位置也各不相同,越高层载车台上的卡位轮94距竖立臂921越近。例如三层停车库,由于三层载车台上的卡位轮94距竖立臂921较近,二层卡位挡板12与立柱101之间的间距较大,因此三层载车台在上升过程中,其上的卡位轮94不会被二层的卡位挡板12所挡,通过二层卡位挡板12 与立柱101之间的间隙而升至第三层,最后被三层的卡位挡板12所挡,顺利滑入三层车位内,依次类推,即可实现四层或更多层停车库。实施例二实施例一中的多层立体停车库可利用路边或小区内原有的地面纵向划定车位直接进行搭建,不用破坏地面。而在某些地方,路面宽度有限,不具备直接搭建本立体停车库的条件,为此我们可以将本多层立体停车库搭建在路边的草坪或花坛上,停车库的底层车位Ib悬空在草坪或花坛上。此时,由于草坪或花坛的缘故,底层无法实现平移进出车辆,因此本实施例对底层的驱动机构和载车台进行了调整,将底层的驱动机构和载车台均设计成与上层的相同,各层的车辆进出方式都相同,这样一来可减少路面占地。此外,为了保证草坪或花坛的光照,特将载车台上的载车板设计成栅格状。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包括控制电路和分为上层车位(Ia)和底层车位(Ib)两部分的支架(1),底层车位(Ib)内设有底层载车台(2)和底层驱动机构,所述的底层驱动机构可驱动底层载车台(2)做出入底层车位(Ib)的运动,所述的上层车位(Ia)内设有上层载车台(9)和可驱动上层载车台(9)升降且出入上层车位(Ia)的上层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驱动机构包括牵引链(15)、与牵引链(15)连接的上层驱动装置以及在车辆进出口的两侧支架(1)内侧开设的槽形导轨网,槽型导轨网具有一段与车辆进出上层车位 (Ia)的运动轨迹相配合的“F”形出入库导轨,所述的出入库导轨包括垂直导轨(IOlb)和两条平行的平移导轨(102a),所述的上层载车台(9)包括上层载车板(91)和对称分设在上层载车板(91)两边的两根竖立臂(921),每根竖立臂(921)的外侧间隔设有两个与上述平移导轨(102a) —一对应的滑轮(93),滑轮(93)卡设在上述槽型导轨网内并可沿出入库导轨运动,牵引链(15)分设在车辆进出口两侧的支架⑴内侧,其端部与上层载车台(9)相应侧的竖立臂(921)固连,所述的牵引链(15)可在上层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出入库导轨拽拉上层载车台(9)运动,上述控制电路可控制上层驱动机构和底层驱动机构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链(15)的两端分别从平移导轨(102a)和垂直导轨(IOlb)伸入出入库导轨中并与上层载车台(9)相应侧的竖立臂(921)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上述牵引链(15)与上层载车台(9)竖立臂(921)的连接处刚好位于滑轮(93)的轴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驱动装置包括上层电机(16)、牵引轮(13)和变向轮(14),上层电机(16)驱动牵引轮(13)转动,牵引轮(13)与牵引链(1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直导轨(IOlb)和平移导轨(102a)之间还设有一段圆弧形的弯导轨(102b),所述的垂直导轨 (101b)、弯导轨(102b)和平移导轨(102a)依次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1)上位于每一个弯导轨(102b)处均设有一组圆弧状分布设置的小滚轮(17)。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载车台(9)上还设有卡位轮(94),支架(1)上位于该卡位轮(94)的上升路径上还设有卡位挡板 (12),卡位挡板(12)面向卡位轮(94)的一侧设有弧形导向面(12a),上述滑轮(93)滚动至平移导轨(102a)和垂直导轨(IOlb)的交界处时,卡位轮(94)刚好位于弧形导向面(12a) 的边沿且被卡位挡板(12)所挡。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层驱动机构包括分设在底层车辆进出口两侧支架(1)内侧的两条链条(3)以及可驱动链条(3) 运动的底层驱动装置,所述的底层驱动装置包括底层电机(6)、主动齿轮(4)、从动齿轮(5) 和与底层电机(6)输出轴相连接的传动杆(7),传动杆(7)与主动齿轮(4)轴向连接并可带动主动齿轮(4)转动,所述的链条(3)啮合绕在主动齿轮(4)和从动齿轮(5)上并与底层载车台⑵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层驱动机构与上层驱动机构相同,底层载车台(2)与上层载车台(9)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载车台(2)的底部设有一组导向轮(203),支架(1)上沿底层载车台(2)的运动方向开设有导向滑轨(10),所述的导向轮(203)位于导向滑轨(10)内并可沿导向滑轨(10)来回运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属于停车库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立体停车库搭建不易且车辆出入库不平稳的问题。本多层立体停车库包括控制电路和分为上层车位和底层车位两部分的支架,上层车位内设有上层载车台和上层驱动机构,上层驱动机构包括牵引链、与牵引链连接的上层驱动装置以及槽形导轨网,上层载车台上设有滑轮,滑轮卡设在上述槽型导轨网内,牵引链分设在车辆进出口两侧的支架内侧,其端部与上层载车台相应侧的竖立臂固连,所述的牵引链可在上层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出入库导轨拽拉上层载车台运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搭建简单,实用性好;车辆进出车位稳定可靠;可向上多层搭建,充分利用有限的停车场资源。
文档编号E04H6/06GK202249029SQ20112039088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4日
发明者郑俭余 申请人:郑俭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