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的生产设备及成型工艺方法

文档序号:1809144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玻璃的生产设备及成型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的生产装置及成型工艺方法,可以用于制造玻璃材料性质的析晶温度高于传统成型温度103_°帕.秒的高析晶温度玻璃制品,包括用于制造:浮法平板玻璃制品,超薄电子TFT玻璃制品,高耐刮划耐磨电子玻璃制品,格法平板玻璃制品,溢流下拉法平板玻璃制品,压延法平板玻璃制品,玻璃纤维制品,拉管玻璃制品,压制玻璃制品,吹制玻璃制品。
背景技术
1、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玻璃生产线工艺装置技术方案的缺陷和成型工艺制度的缺陷和技术偏见,造成了一些技术难题,如,现有技术认为:玻璃的析晶温度高于传统成型温度IO3帕.秒时,由于易产生玻璃失透,不可在生产线上生产;所以常规玻璃制品生产线,尤其浮法生产线的熔化装置和冷却工作部装置的玻璃液均化、澄清步骤,只会上层部安装喷枪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的装置,从来不会在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安装有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2、例如先有技术CN101357819A,是一种贵金属料道加热装置,在冷却区设间接的外部缠绕加热板或丝,其是为了再升温加热,从而再澄清,其实大多数这种装置是为了升高温度来再次排出气泡,而不是真正的为了均化和冷却的装置。3、由于现有技术的玻璃材料不易析晶,所以:在常规一切玻璃制品生产线,尤其浮法生产线,其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都没有安装精确的加温和控制测定温度装置(常规浮法生产线只有电溶炉或个别为加拉引量的熔化装置,才在熔化装置玻璃液的中下部安装电加温装置;也从来不会在玻璃液的中下部安装测定温度的装置;更从来不会在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安装精确的加温和控制测定温度装置);而常规一切玻璃制品生产线,尤其浮法生产线许多区域的上层玻璃液的和中下层玻璃液(中下层是指从底部向上计量的达40%或40%至80%深度的玻 璃液区域)温度差别达150-250度左右。4、由于现有技术的玻璃材料不易析晶,所以:在常规玻璃制品生产线,尤其浮法生产线,从来不会在玻璃液从锡窑进入冷却工作部装置的导流槽的夹口的横向出口处的纵向0.5m距离内,设置横向排列有2-10个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5、由于现有技术的玻璃材料不易析晶,所以:现有技术的玻璃液流入锡窑相应的粘度温度都定为IO3帕 秒;现有技术的浮法工艺技术制度中,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都定为6.3mm或6至7_ ;现有技术的有关浮法工艺制度技术中,都定为玻璃带摊平的粘度温度就限于103_7帕.秒至104_2帕.秒。6、对大多数超薄型电子浮法玻璃企业而言,生产厚度为0.5mm的超薄型电子级超薄浮法玻璃的波纹度品质不稳定,不能稳定在20mm距离波纹度不超过0.15微米的水平内。7、对一切超薄型浮法玻璃电子玻璃企业而言,根本就从来做不出0.05mm至0.3mm以内厚度的超薄型电子浮法玻璃。8、在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玻璃制造工艺” 一书中之玻璃成型章节之156页10至12行指出:“浮法成型的关键之一在于厚度控制,当重力与表面张力达到平衡时,在拉力作用下玻璃厚度约为6.3mm,称为平衡厚度。……生产大于6mm厚度的产品时,……加堆石墨边……反相布置拉边相……来生产……;生产小于6_厚度的产品时,……利用拉边机之间和拉边机与拉引机之间的速度差来生产……。”9、在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浮法玻璃生产技术与设备”一书中的浮法玻璃成型工艺章节之第92页I至2行指出:“玻璃浮法工艺……玻璃液流入锡窑……相应的粘度为IO3帕.秒。”10、在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浮法玻璃生产操作问答》一书中第85页中4至5行指出:“玻璃成型摊平必须适应平整化温度范围,……相对应的粘度范围为IO3.7帕.秒至IO4.2帕.秒。”以上传统的技术问题存在于现有玻璃生产之中,包括超薄型电子浮法玻璃产品。而上述技术难题, 制约了技术发展。介于此,现有技术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玻璃生产线工艺装置技术方案的缺陷和成型工艺制度的缺陷,尤其浮法玻璃工艺装置技术方案和成型工艺制度的缺陷,本发明克服了上述技术偏见,开创了玻璃生产线系统的新工艺装置技术方案,尤其新浮法玻璃的系统的工艺装置技术方案和成型工艺的制度技术方案,从而解决了多种技术的难题,并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构造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玻璃的生产设备,包括:(I)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用于混合玻璃原料;(2)熔化装置、所述熔化装置用于熔化混合后的玻璃原料,并排出玻璃液的气泡;(3)冷却工作部装置、所述冷却工作部装置用于对玻璃液进行均化和澄清及冷却,所述冷却工作部装置的特征在于:其中下层安装有2个至100个相互距离为0.2m至6m的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4)成型装置、用于将冷却的玻璃液制成玻璃制品;其中,所述中下层是指冷却工作部玻璃液腔体从底部向上计量O至80%的部分。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安装有6个至100个或20个至100个相互距离为0.2m至4m的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的靠成型装置方向的左或右边的拐角处的0.1m至1.5m内的范围位置,安装有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所述熔化装置的中下层安装有2个至100个相互距离为0.2m至4m的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其中,所述中下层是指熔化装置玻璃液腔体从底部向上计量O至80%的部分。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工作部装置有如下几种选择:选择1、平板玻璃生产用的冷却工作部装置;选择2、玻璃纤维生产用的冷却工作部或冷却大流道装置;选择3、拉管玻璃制品生产用的冷却工作部或冷却流大道装置;选择4、压制玻璃制品生产用的冷却工作部或冷却大流道装置;选择5、吹制玻璃制品生产用的冷却工作部或冷却大流道装置;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装置有如下几种选择:
选择1、浮法平板玻璃生产用的锡窑浮法成型装置;选择2、格法平板玻璃生产用的格法成型装置;选择3、溢流下拉法平板玻璃生产用的溢流下拉成型装置;选择4、压延法平板玻璃生产用的压延成型装置;选择5、玻璃纤维生产用的多孔的耐高温金属板和高速拉伸成型装置;选择6、拉管玻璃制品生产用的模口及拉伸系统拉管成型装置;选择7、压制玻璃制品生产用的压制模具成型系统装置;选择8、吹制玻璃制品生产用的吹制模具成型系统装置;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一种玻璃的浮法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混合玻璃原料;熔化装置,所述熔化装置熔化混合后的玻璃原料,并排出玻璃液的气泡;冷却工作部,所述冷却工作部对玻璃液进行均化和澄清及冷却,所述冷却工作部的中下层安装有2个至100个相互距离为0.2m至4m的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所述冷却工作部的中下层的靠近所述 锡窑一侧的左或右边的拐角处的0.1m至1.5m内的范围位置,安装有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锡窑,所述锡窑将玻璃液摊平、抛光,并拉薄制成玻璃带;其中,所述中下层是指冷却工作部玻璃液腔体从底部向上计量O至80%的部分。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锡窑通过一导流槽连接至所述冷却工作部装置,该导流槽的夹口的横向出口处的纵向0.5m距离内,横向排列有2-10个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导流槽的夹口的撗向出口处的宽度为l-3m。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锡窑浮法成型装置前方的安全闸扳和节流闸扳边上,还各设置有2-10个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所述锡窑浮法成型装置中,在拉边机以前的两个侧边有由石墨制成的装置,又有3-5个降温水包装置。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的成型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玻璃液进入成型系统装置前的0.5至9m距离时的温度,要高于玻璃材料的析晶温度20°C至150°C ;玻璃液从冷却工作部装置进入成型系统装置的温度粘度为102_°帕.秒至IO2 9帕.秒。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的成型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锡窑浮法成型装置中,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为1-5MM ;玻璃带摊平的温度粘度为IO2 2帕 秒至IO3.9帕.秒。实施本发明的这种玻璃制品生产线的新工艺装置技术方案和成型工艺的制度技术方案;尤其新浮法玻璃的系统的工艺装置技术方案和成型工艺的制度技术方案,产生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部新的电加热装置和温度测量装置,控制玻璃液中下层的温度粘度;和导流槽的夹口的横向出口处的玻璃液温度粘度,和控制玻璃液在冷却工作部装置的靠成形装置方向的方向的左右边的拐角处的0.1m至1.5m的范围位置的玻璃液温度粘度,能有效防止玻璃液失透与析晶,进而控制玻璃成型的品质。具体的:使析晶温度高于常规IO3帕.秒成型温度的玻璃材料,尤其是那些析晶温度高于常规IO3帕.秒成型温度的具有粘度温度低,强度高,热膨胀系数性质优秀的玻璃材料,由于创新的玻璃生产装置的技术保障,可以稳定的生产具有粘度温度低,热膨胀系数低,强度高的高性能的玻璃材料;又可以稳定的生产具有不会失透与析晶的高光透过率品质的玻璃材料,如:浮法平板玻璃制品、格法平板玻璃制品、溢流下拉法平板玻璃制品、压延法平板玻璃制品、玻璃纤维制品、拉管玻璃制品、压制玻璃制品、吹制玻璃制品。2、解决了现有浮法玻璃技术的电子玻璃工艺,更根本做不出仅为0.05mm至0.3mm厚度的,其品貭又能稳定在20mm距离波纹度不超过0.15微米的水平内的浮法电子玻璃的技术难题;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代表了超薄的电子玻璃轻薄化的技术发展之未来浮法技术的工艺趋势。3、因为在浮法玻璃技术的同一种成份的玻璃液流入锡窑、摊平、抛光、拉薄的4个成型工艺阶段中,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工艺制度比现有技术浮法工艺制度粘度低很多,可以在拉边机之间和拉边机与拉引机之间的速度差,更好地控制拉引量,达到同样的设备条件下增加拉引量,达到高品质的前提下增加浮法玻璃的产量的目标。4、现有技术的电子玻璃,仅只有个别电子玻璃企业,能用浮法工艺生产厚度为
0.5mm的电子级超薄电子浮法玻璃产品,但其波纹度品质也很不稳定;尤其浮法工艺生产的TFT电子玻璃,由于品貭不能稳定在20mm距离波纹度不超过
0.10至0.15微米的水平内,所以一定要对TFT电子浮法玻璃产品,再作抛光磨薄加工,有费工时,又易破损,又生产效率很低,成本很高的技术难题。5、由于本发明在浮法玻璃技术的进入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为比传统的6mm-7mm,本发明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要薄6至7倍;例如:按传统的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拉薄为0.7mm的10倍拉薄率比较,本发明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
的10倍拉薄率计,综合其它措施,更有利于拉薄得到所述的0.1mm至0.2mm超薄型电子领域的浮法玻璃。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浮法生产设备生产出的浮法玻璃I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浮法生产设备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熔化装置的中下部的局部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示意图;和冷却工作部装置同样可以具有类似的结构;图4图2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现有技术认为:玻璃的析晶温度高于传统成型温度IO3帕.秒时,由于易产生玻璃失透,不可生产;所以,例如常规浮法生产线的熔化装置和冷却工作部装置的玻璃液均化、澄清步骤,只会上层部安装喷枪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的装置。由于现有技术的玻璃材料不易析晶,所以:在常规玻璃制品生产线,尤其浮法生产线的熔化装置和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都没有安装精确的加温和控制测定温度装置(常规浮法生产线只有电溶炉或个别为加拉引量的熔化装置,才在熔化装置玻璃液的中下部安装电加温装置;也从来不会在玻璃液的中下部安装测定温度的装置;更从来不会在均化、澄清的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安装精确的加温和控制测定温度装置;也从来不会在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的靠锡窑方向的左右边的拐角处的0.1m至l、5m的范围位置安装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的装置);而常规浮法生产线许多区域的上层玻璃液的和中下层玻璃液(中下层是指从底部向上计量的达40%或40%至80%深度的玻璃液区域)温度差别达150-250度左右;由于现有技术的玻璃材料不易析晶,所以:在常规玻璃制品生产线,尤其浮法生产线,从来不会在玻璃液从锡窑进入冷却工作部装置的导流槽的夹口的横向出口处的纵向
0.5m距离内,设置横向排列有2-10个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由于现有技术的玻璃材料不易析晶,所以:现有技术的玻璃液流入锡窑相应的粘度温度都定为IO3帕 秒;现有技术的浮法工艺技术制度中,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都定为6.3mm或6至7_ ;现有技术的有关浮法工艺制度技术中,都定为玻璃带摊平的粘度温度就限于103_7帕.秒至104_2帕.秒。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浮法生产设备生产出的浮法玻璃12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浮法生产设备的示意图。参照图1,本发明的这种浮法玻璃的生产设备包括:料仓2、混合装·置3、熔化装置4、导流槽5、冷却工作部装置6、锡窑7、过渡辊台
8、退火窑9、切割分装台10。这些部分均安装于浮法线基体11上。玻璃的原料I按比例混合倒入料仓2,进入混合装置3。混合装置3中可以具有搅拌机,该搅拌机可以提高原料I的混合程度。熔化装置4将混合后的原料熔化。熔化装置4的中下层安装有3个至200个距离为0.2m至4m的电加温装置41和3个至200个测定温度装置42。熔化后的玻璃液进入冷却工作部装置5,在冷却工作部装置5中进行排气泡、均化、澄清等工序。冷却工作部装置5的中下层安装有3个至200个距离为0.2m至4m的电加温装置和3个至200个距离为0.2m至2m的测定温度装置,在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的靠锡窑方向的左右边的拐角处的0.1m至l、5m的范围位置安装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的装置。从冷却工作部装置5流出的液体又经过导流槽6,进入锡窑7,所述锡窑7前具有一导流槽6,该导流槽6的夹口的横向出口处的纵向0.5m距离内,横向排列有2-10个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在锡窑7中形成的玻璃带,经过渡辊台8和退火窑9退火,退火后的玻璃板进入切割分装台10,进行分切和包装。图3、腔体4,仅显示了熔化装置和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中更为具体的结构的局部示意图;41表示电加热装置一42表示测定温度装置;实际在熔化装置和冷却工作部装置中,会设置有多个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中下层是指从熔化装置和冷却工作部装置的腔体的底部,向上计量O至80%的区域。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所述的浮法生产设备,提供以下三个实施例。实施例一SlOl:将原料氧化钠、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镁以及氧化钙混合,放入料仓2,随料
仓进入混合装置3,混合装置3对其搅拌。其中,按重量百分率计,氧化钠的含量为6%,氧化铝含量为25%,氧化硅的含量是氧化钙含量的3倍,氧化钙的含量是氧化镁的含量的1.4倍。S102:在熔化装置4的中下层安装40个距离为1.5m的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冷却工作部装置5的中下层安装有40个距离为1.5m的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和在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的靠锡窑方向的左右边的二个拐角处的0.6m的范围位置安装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的装置。S103:将充分混合后的原料倒入熔化装置,形成预定的粘度的玻璃液。然后在冷却工作部装置中排出气泡,再均化、澄清。S104:锡窑7的两个侧边安装石墨材料装置,又有5个降温水包装置;所述锡窑7前具有一导流槽6,该导流槽6的夹口的横向出口处的纵向0.5m距离内,横向排列有6个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在锡窑前的安全闸扳和节流闸扳边上,还各有4个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导流槽的夹口的撗向出口处的宽度为2M。玻璃液从冷却工作部装置5进入锡窑的温度粘度为IO2 6帕.秒,进入锡窑7前的
0.5m距离时的温度,要高于玻璃材料的析晶温度60°C。S105:玻璃液入锡窑7进行摊平、抛光,并拉薄制成玻璃带,其中,所述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为3_ ;玻璃带摊平的温度粘度为102 9。S106:所述玻璃带经拉边机的导拉和牵引机的牵引,拉出锡窑7,并经降温、退火,待冷却后,经切割,即可制得所述浮法玻璃。通过上述是实施例制造出来的玻璃具有下列参数:玻璃材料的析晶温度比成型温度IO3帕.秒高60°C ;该玻璃的厚度为0.3mm ;该玻璃在20mm距离波纹度不超过0.10微米的水平内;该玻璃的厚薄差小于0.0lmm;其吸水率在0.1 %的范围内;其抗折强度达150Mpa。实施例二S201:将氧化钠、氧化铝、氧化硅以及氧化钙混合,放入料仓2,随料仓进入混合装置3,混合装置3对其搅拌。其中,按重量百分率计,氧化钠的含量为0.1 %,氧化铝含量为15%,氧化硅的含量是氧化钙含量的4倍,氧化钙的含量是氧化镁的含量的至1.8倍。S202:在熔化装置4的中下层安装160个距离为0.5m的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冷却工作部装置5的中下层安装有160个距离为0.5m的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和在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的靠锡窑方向的左右边的二个拐角处的0.3m的范围位置安装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的装置。S203:将充分混合后的原料倒入熔化 装置4,形成预定的粘度的玻璃液。然后在冷却工作部装置5中排出气泡,再均化、澄清。
S204:锡窑7的两个侧边安装石墨材料装置,又有3个降温水包装;所述锡窑7前具有一导流槽6,该导流槽6的夹口的横向出口处的纵向0.5m距离内,横向排列有5个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在锡窑前的安全闸扳和节流闸扳边上,还各有3个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导流槽的夹口的撗向出口处的宽度为2.3m。玻璃液从冷却工作部装置5进入锡窑的温度粘度为102.6帕.秒,进入锡窑7前的0.5m距离时的温度,要高于玻璃材料的析晶温度50°C。S205:进行摊平、抛光,并拉薄制成玻璃带,其中,所述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为
1.8mm ;玻璃带摊平的温度粘度为IO2'5'。S206:所述玻璃带经拉边机的导拉和牵引机的牵引,拉出锡窑7,并经降温、退火,待冷却后,经切割,即可制得所述浮法玻璃。通过上述是实施例制造出来的玻璃具有下列参数:玻璃材料的析晶温度比成型温度IO3帕.秒高50°C ;该玻璃的厚度为0.16mm ;该玻璃在20mm距离波纹度不超过0.10微米的水平内;该玻璃的厚薄差小于0.013mm;其吸水率在0.05%的范围内;其抗折强度达120Mpa。
`
实施例三S301:将氧化钠、氧化铝、氧化硅以及氧化钙混合,放入料仓2,随料仓2进入混合装置3,混合装置3对其搅拌。其中,按重量百分率计,氧化钠的含量为至14%,氧化铝含量为至10%,氧化硅的含量是氧化钙含量的至7倍,氧化钙的含量是氧化镁的含量的至I倍。S302:在熔化装置4的中下层安装110个距离为至Im的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冷却工作部装置5的中下层安装有110个距离为至Im的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和在冷却工作部装置的靠锡窑方向的左右边的二个拐角处的Im的范围位置安装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的装置。S303:将充分混合后的原料倒入熔化装置4,形成预定的粘度的玻璃液。然后在冷却工作部装置5中排出气泡,再均化、澄清。S304:锡窑7的两个侧边安装石墨材料装置,又有5个降温水包装;所述锡窑7前具有一导流槽6,该导流槽6的夹口的横向出口处的纵向0.5m距离内,横向排列有7个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在锡窑前的安全闸扳和节流闸扳边上,还各有3个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导流槽的夹口的撗向出口处的宽度为1.5M。玻璃液从冷却工作部装置5进入锡窑的温度粘度为102.6帕.秒,进入锡窑7前的0.5m距离时的温度,要高于玻璃材料的析晶温度70°C。S305:进行摊平、抛光,并拉薄制成玻璃带,其中,所述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为
3.6mm ;玻璃带摊平的温度粘度为103_°帕秒。S306:所述玻璃带经拉边机的导拉和牵引机的牵引,拉出锡窑7,并经降温、退火,待冷却后,经切割,即可制得所述浮法玻璃。通过上述是实施例制造出来的玻璃具有下列参数:玻璃材料的析晶温度比成型温度IO3帕.秒高40°C ;
该玻璃的厚度为3mm ;该玻璃的厚薄差小于0.05mm;其吸水率在至0.1 %的范围内;其抗折强度达至lOOMpa。本发明解决的最主要的技术问题是:1、使析晶温度高于常规IO3帕.秒成型温度的玻璃材料,尤其是那些析晶温度高于常规IO3帕.秒成型温度的具有粘度温度低,强度高,热膨胀系数性质优秀的玻璃材料,由于创新的玻璃生产装置的技术保障,可以稳定的生产具有粘度温度低,强度高,热膨胀系数低的高性能的玻璃材料,又可以稳定的生产具有不会失透与析晶的高光透过率品质的的玻璃材料,如:浮法平板玻璃制品、格法平板玻璃制品、溢流下拉法平板玻璃制品、压延法平板玻璃制品、玻璃纤维制品、拉管玻璃制品、压制玻璃制品、吹制玻璃制品。2、本发明尤其能解决的最主要的传统的浮法工艺技术制度的偏见是:A、玻璃材料性质的析晶温度高于传统成型温度103_°帕.秒时,由于易产生玻璃失透,从来不可在浮法线上生产;B、根本做不出仅为0.05mm至0.3mm至0.2mm厚度的,其品貭又能稳定在20mm距离波纹度不超过0.15微米的水平内的浮法电子玻璃的技术难题;C、浮法电子玻璃品貭,不能高合格率地稳定在20mm距离波纹度不超过0.15微米的水平内的技术难题;(一 )本发明能使析晶温度高于常规103_°帕.秒成型温度的玻璃材料,尤其是那些析晶温度高于常规103_°帕.秒成型温度的具有粘度温度低,强度高,热膨胀系数性质优秀的玻璃材料,既可以稳定的在浮法平扳玻璃工艺中生产高性能产品,又可得到不会失透与析晶的高光透过率品质。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之一是:A、本发明为保障高析晶温度玻璃的材料,尤其是那些析晶温度高于常规103_°帕.秒成型温度的具有粘度温度低,强度高,热膨胀系数性质优秀的玻璃材料,进行浮法玻璃工艺生产调试,提供新发明的在浮法玻璃工艺的熔化装置和均化、澄清的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上中下层的所有部位,都有玻璃液温度加温和测定温度的装置,使所有玻璃液在成型之前,完全的高于玻璃材料析晶温度,能提供可靠的工艺装备保障。B、由于现有技术的玻璃材料不易析晶,所以:现有技术的玻璃液流入锡窑相应的粘度温度都定为IO3帕 秒;现有技术的浮法工艺技术制度中,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都定为6.3mm或6至7_ ;现有技术的有关浮法工艺制度技术中,都定为玻璃带摊平的粘度温度就限于103_7帕.秒至104_2帕.秒。C、由于常规浮法生产线的熔化装置和均化、澄清的冷却工作部装置的玻璃液的上层部,有一定的喷抢加温的装置和测定温度的装置;又由于现有技术的玻璃材料不易析晶,所以在常规浮法生产线熔化装置和均化、澄清的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都没有安装精确的加温和控制测定温度装置,常规浮法生产线只有电溶炉或个别为加拉引量的熔化装置,才在熔化装置玻璃液的某些中下部安装电加温装置,但从来不会在熔化装置玻璃液的中下部安装测定温度的装置;更从来不会在均化、澄清和排气泡的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安装精确的电加温和测定控制温度的装置和在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的靠锡窑方向的左右边的二个拐角处的0.1m至1.5m的范围内的位置,安装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的装置,而常规浮法生产线许多区域的上层玻璃液和中下层玻璃液温度差别达150°C _250°C左右中下层是指从底部向上 计量的达O至40%或40%至80%深度的玻璃液区域;
D、由于现有技术的玻璃材料不易析晶,所以:在常规浮法生产线,从来不会在玻璃液从锡窑进入冷却工作部装置的导流槽的夹口的横向出口处的纵向0.5m距离内,设置横向排列有2-10个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从来不会在在锡窑前的安全闸扳和节流闸扳边上,有数个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 所以本发明要创新,要在生产析晶温度高于常规103_°帕 秒成型温度的玻璃材料时,为保障熔化装置和均化、澄清的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部的温度必须高于析晶温度,确保玻璃液不析晶失透,以使几乎所有玻璃液中下部能通过加温使其流动,又可对玻璃液中下部温度精确测定,就必须在玻璃制品生产线,尤其制作浮法玻璃的工艺装置保障上有系统的创新:[I]由于玻璃液从熔化装置中人流入冷却工作部装置后,温度已明显下降,所以本发明在浮法生产线的均化、澄清的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中下层是指玻璃液从底部向上计量的O至80 %的区域中下层是指从底部向上计量的达40 %及40 %至80 %深度的放置玻璃液区域),安装有2个-100个或6个-100个或20个-100个之间的距离为0.5至6m的电加温的装置和安装有2个-100个或6个-100个或20个-100个之间的距离为0.5至4m的精确的测定温度装置;可克服中现有技术下层与上层温差150°C -250°C的问题;可确保玻璃液在进入浮法工艺的成型锡窑前,防止因为对玻璃液温度精确测定和控制升温的滞后,而产生玻璃液降温到析晶点之下,玻璃液析晶失透。[2]本发明在浮法生产线的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中下层是指玻璃液从底部向上计量的O至80%的区域),安装有2个-100个或6个-100个或20个-100个之间的距离为0.5至4m的电加温的装置和安装有2个-100个或6个-100个或20个-100个之间的距离为0.5M至6M精确的测定温度装置,在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的靠锡窑的离左右边的拐角处为0.1m至1.5m的位置,安装有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可克服拐角处,尤其中下层与上层温差150°C -25(TC的问题,确保玻璃液在进入浮法工艺的成型锡窑前,防止因为对玻璃液温度精确测定和控制升温的滞后,而产生玻璃液降温到析晶点之下,玻璃液析晶失透。再因为:其一,由于本发明尤其适用的有较高析晶温度和低粘度温度特征的玻璃材料,其气泡更易于在前高温工艺期,特别重视控制温度而最大限度的排干净气泡;其二,由于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不只安装电加温的装置,还安装了测定温度装置,所以完全可以精准的控制在仅高于析晶点之上30°C —50°C ( 一般为1230°C -1280°C )的恒定温度状态,所以也完全不会出现因第二次大幅升温使已冷却的微气泡再次变大而产生的产品气泡品质问题。[3]本发明在玻璃液从锡窑进入冷却工作部装置的导流槽的夹口的横向出口处的纵向0.5m距离内,设置横向排列有2-10个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在锡窑前的安全闸扳和节流闸扳边上,还各有2-6个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可克服导流槽的夹口的横向出口处边沿上和安全闸扳和节流闸扳边沿上,粘积的玻璃液降温析晶而流入锡窑,产生产品质量的缺陷,确保玻璃液在进入浮法工艺的成型锡窑前,防止因为对玻璃液温度精确测定和控制升温的滞后,而产生玻璃液降温到析晶点之下,玻璃液析晶失透;[4]本发明锡窑中在拉边机以前的两个侧边有由石墨制成的装置,又有3-5个降温水包装置,是为了防止每次不同的(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为Imm至2mm或2mm至5mm)工艺调整的的技术方案开始阶段时,出现在趟平的阶段的玻璃液粘度太低,而防止玻璃液粘在锡窑边部,就不好清理;而又具有比常规设置更多的创新3-5个降温度的水包装置,是为了对本发明进入锡窑时已经比常规工艺的温度高很多的玻璃液的装备控制力,有利于对趟平的阶段的玻璃液粘度温度的精确工艺控制;因玻璃液有进入成型锡窑后的创新3-5个降温度的水包装置的可大幅降温的装置保障,才可确保玻璃液在进入锡窑前在工艺上,敢于大幅的升温调控,才可完全防止因为对玻璃液温度精确测定和控制升温的滞后,而产生玻璃液降温到析晶点之下,玻璃液析晶失透;[5]又在锡窑前的安全闸扳和节流闸扳边上,有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才能达到确保玻璃液进入成型锡窑之前,导流槽的夹口的撗向出口处的边部,也不因玻璃液降温产生折晶失透;如果为了达到形成1-5MM的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还可以加宽导流槽的总宽度(现有技术为I—1、5M ;本发明可为1、5—3M),又使节流闸扳下降(以控制比先有技术工艺的高很多温度的玻璃液的流量),或加宽导流槽的总宽度为1.53m,能达到因很高的温玻璃液而产生的加宽的玻璃带摊平宽度,保障比普通的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6mm更薄的本发明1-5mm的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的目的。概述之,以上之5点,是本发明在制作析晶温度高于常规103_°帕.秒成型温度的玻璃材料时,对玻璃制品生产线,尤其浮法玻璃的工艺装置保障上的系统创新。(二)本发明能使析晶温度高于常规103_°帕 秒成型温度的玻璃材料,可以稳定的在浮法平扳玻璃工艺中生产的高性能产品,又可得到不会失透与析晶的高光透过率品质,又打破了传统的浮法工艺技术制度中,玻璃液流入锡窑相应的粘度为IO3帕.秒的技术偏见,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之二: 本发明在浮法工艺技术制度成型工艺阶段中,对析晶温度高于常规103_°帕.秒成型温度的玻璃材料,为了控制玻璃液的温度在成型工艺之前的溶化、排气泡、澄清工艺阶段高于析晶温度的范围,前述技术解决方案之一为通过在熔化装置和均化、澄清的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安装充足分布的加温和精确的控制测定温度装置,达到了确保玻璃液不析晶失透的必要的硬件装置目的。但在具体操作上尤其要确保澄清和排气泡的冷却工作部装置的尾部,在进入浮法工艺的成型锡窑前.0.5m至6m的距离,必须控制玻璃液的温度高于析晶温度IO3帕.秒以上30°C至150°C度,也就是温度粘度应为102_°帕.秒至IO2 5帕.秒102_9帕 秒,才能防止对玻璃液温度精确测定和控制升温的迟后,才能达到确保玻璃液进入成型锡窑之前不析晶失透的目的。这就打破了传统的浮法工艺技术制度中,玻璃液流入锡窑相应的粘度为IO3帕.秒的技术偏见:[在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浮法玻璃生产技术与设备”一书中的浮法玻璃成型工艺章节之第92页I至2行指出:玻璃浮法工艺……玻璃液流入锡窑……相应的粘度为IO3帕 秒。]而创新了浮法工艺制度,使本发明的玻璃液进入锡窑的温度粘度为102_°帕.秒至IlO2 5帕.秒IO2 9帕.秒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而且为后述的技术效果:有利于更好平整度、波纹度品质和在技术特征性质上为生产更合乎电子玻璃轻薄化发展趋势打下工艺基础。(三)本发明还打破了传统的浮法成型工艺技术制度中,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就是为6.3mm或约6至7mm的技术偏见;2、打破了传统的浮法成型工艺技术制度的玻璃带摊平的粘度温度就限于IO3 7帕.秒至IO4 2帕.秒的技术偏见的技术解决方案之三:由于上述本技术解决方案之第二部分指出,在玻璃液入成型工艺的锡窑前,为防止对玻璃液温度精确测定和控制升温的迟后,而产生玻璃液析晶失透,所以必须控制玻璃液的温度高于析晶温度IO3帕.秒,的30至150°C的温度,也就是温度粘度为102_°帕.秒至IO2 5帕.秒IO2 9帕.秒,采用了比较现有技术浮法工艺技术制度成型工艺阶段,要温度高很多而粘度又低很多的工艺制度;所以能使进入成型锡窑工艺阶段前的本发明温度粘度为102_°帕.秒至IO2 5帕.秒至IO2 9帕.秒,逐步降温到入锡窑后玻璃带摊平的温度粘度为创新的IO2 4帕.秒至IO3 9帕.秒,也才可打破了传统的浮法成型工艺技术制度中,玻璃带摊平的粘度温度就限于IO3 7帕 秒至IO4 2帕 秒的技术偏见:[在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浮法玻璃生产操作问答” 一书中第85页中4至5行指出:玻璃成型摊平必须适应平整化温度范围,……相对应的粘度范围为IO3 7帕 秒至IO4 2帕 秒];而且才能为后述的有利于更好平整度、波纹度品质和在技术特征性质提升上,为生产更合乎电子玻璃更轻更薄的产品,打下工艺基础。又因为逐步降温到入锡窑后玻璃带摊平的温度粘度为创新的IO2 4帕.秒至IO3 9帕.秒,比传统的浮法工艺技术制度中入锡窑后玻璃带的IO3 7帕.秒至IO4 2帕.秒粘度的技术偏见低很多,其张力变很小,而在同样的重力作用下必然产生的更薄的平衡厚度的技术方案;所以打破了传统的浮法成型工艺技术制度中,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就是为
6.3mm或约6至7mm的技术偏见:[在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玻璃制造工艺”一书中之玻璃成型章节之156页10至12行指出:浮法成型的关键之一在于厚度控制,当重力与表面张力达到平衡时,在拉力作用下玻璃厚度约为6.3mm,称为平衡厚度];使本发明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为Imm至2mm或2mm至5mm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从而创新了浮法成型工艺制度;概括而论,以上创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玻璃制品生产线装置的技术偏见,尤其常规浮法生产线装置的技术偏见和多种的成型工艺制度的技术偏见:克服了现有玻璃线的熔化装置,尤其均化、澄清的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都没有充分布局安装加温和精确的控制测定温度装置等装备上的技术偏见;和克服在冷却工作部装置的靠锡窑的离左右边的拐角处为0.1m至1.5m的位置,不设置安装有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的技术偏见;和克服在锡窑进入冷却工作部装置的导流槽的夹口的横向出口处的纵向0.5m距离内,不设置横向排列有2-10个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的技术偏见;在锡窑前的安全闸扳和节流闸扳边上,不设置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的技术偏见;和克服在超薄玻璃工艺中导流槽的夹口的撗向出口处的宽度也只为1-1.5M的技术偏见;克服了现有浮法玻璃线的仅设1-3个降温水包装置,又基本不使用的技术偏见;并可实现了为保障新的玻璃成型工艺制度能得到精确控制,而进行的多个玻璃的浮法生产设备装置的组合平台的创新。从而保障了新的玻璃成型工艺制度的制定:控制玻璃液在进入锡窑前的温度要高于析晶温度30至150°C的温度的创新浮法工艺制度技术方案;和玻璃液进入锡窑的温度粘度为102_°帕.秒至IO2 5帕.秒IO2 9帕.秒的创新浮法工艺制度技术方案;及浮法工艺制度玻璃带摊平的温度粘度为IO2 4帕.秒至IO3 9帕.秒的创新浮法工艺制度技术方案;及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为Imm至2_或2_至5_的创新浮法工艺制度技术方案;而且通过前面的表述,业内人士应明白,这些玻璃制品生产线的工艺装置保障上的系统创新,尤其浮法 玻璃的工艺装置保障上的系统创新和浮法玻璃成型工艺制度创新技术方案,可以使技术效果完美地实现:
1、由于玻璃液从熔化装置中人流入冷却工作部装置后,温度已明显下降,所以本发明在浮法生产线的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中下层是指玻璃液从底部向上计量的O至80%的区域),安装有2个-100个或6个-100或20个一100个之间的距离为0.5至4m的电加温的装置和安装有2个-100个或6个-100或20个一100个之间的距离为0.5至4m的精确的测定温度装置,可克服中下层与上层温差150°C -25(TC的问题,可确保玻璃液在进入各种玻璃制品成型工艺尤老浮法工艺的成型锡窑前,防止因为对玻璃液温度精确测定和控制升温的滞后,而产生玻璃液降温到析晶点之下,玻璃液析晶失透。2、本发明的工艺制度的摊平工艺阶段的粘度温度为IO2 4帕 秒至IO3 6帕 秒,所以使玻璃液的张力与传统的平衡厚度时的张力产生了大的变化,使张力和重力之间产生新的淌平的平衡厚度;3、本发明在工艺装置保障上,可以为流入锡窑中已经很高的玻璃液温度的精确的工艺控制,提供了工艺平台,可使玻璃液温度高而粘度很低,进入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可为;比传统的本发明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要薄6至7倍;例如:按传统的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拉薄为0.7mm的10倍拉薄率比较,本发明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为2mm,的的10倍拉薄率比较,更有利于拉薄得到所述的0、l--2mm的超薄型电子领域的浮法玻璃;4、如果以本发明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为2mm,的5倍拉薄率比较,因为拉薄率比较现有技术少了 5倍,显然有利于能稳定在20mm距离内波纹度不超过0.15微米的技术品质。5、也可解决现有技术电子浮法玻璃拉薄工艺阶段中,由于前期的成型、摊平、抛光等几个阶段中受制于传统的技术偏见,现有技术的玻璃带工艺阶段比本发明玻璃带工艺阶段中实际的温度低很多的难题,解决在抛光和拉薄工艺阶段都采用了大大加强锡窑上部电热装置的发热方式。 这本质上是一种再加热过程。其缺陷在于:加热装置主要作用于上表面部,所以下部平板面比较温度较多的低于上表面平面,在仅I至2分钟的拉薄几倍到十几倍的工艺过程中,下表面由于比较粘度高,会产生较多的大的波纹度缺陷,这是现有技术的一个重要难题。其本想把拉薄的粘度温度控制在较好的范围,但因现有技术的上工序玻璃带的温度低又厚度大,而现有技术都通过加大对玻璃带面的温度必然带来上下温度差较大,下部的玻璃液工艺上不可能急加热从而使产品出现波纹度大的品质难题;而由于本发明的工艺中玻璃带从进入锡面、到摊平、到抛光的工艺阶段,温度比现有技术在同样的产品时高出几十到上百度,又因本发明技术方案由于前面的成型、淌平、抛光工序时玻璃带自身温度就比现有技术玻璃带要高很多,而且锡液的导热率是玻璃的上百倍,所以,在进入拉薄工艺时,会不需要特别的上部加温;又由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玻璃带上、下表平面温差均衡,玻璃带面的自身温度高,上下面温差小,厚度又小,拉薄差更小,正可克服现有技术的工艺难题。6、由于本发明进入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为Imm-至5mm ;比传统的本发明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要薄6至7倍;例如:按传统的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拉薄为0.7mm的10倍拉薄率比较,本发明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0.的10倍拉薄率计,综合其它措施,更有利于拉薄得到所述的0.1mm至0.2MM超薄型电子浮法玻璃。解决了先有浮法技术的电子玻璃工艺,更根本做不出仅为0.1mm至0.2mm厚度的,其品貭又能稳定在20mm距离波纹度不超过0.15微米的水平内的浮法电子玻璃的技术难题;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代表了超薄的电子玻璃轻薄化的技术发展之未来浮法技术的工艺趋势。7、因为在同一种成份的玻璃液流入锡窑、摊平、抛光、拉薄的4个工艺阶段中,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工艺制度比现有技术浮法工艺制度粘度低很多,可以在拉边机之间和拉边机与拉引机之间的速度差,更好地控制拉引量,达到同样的设备条件下增加拉引量,达到高品质的前提下增加浮法玻璃的产量的目标。概述之,现有技术从来没有揭示和公开过本发明上述玻璃制品生产线的工艺装置技术方案和新的玻璃成型工艺的制度;尤其新浮法玻璃的创新的系统的工艺装置技术方案和新的浮法玻璃成型工艺的制度;现有技术从来没有揭示和公开过,本发明的的创新的玻璃制品生产线的工艺装置技术方案和新的玻璃成型工艺的制度,尤其新浮法玻璃系统的工艺装置技术方案和浮法玻璃成型工艺的制度,克服了前述的各种现有技术偏见所产生的予料不到的技术效果;而这些技术方案,克服的各种现有技术偏见,所产生的予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尤其是也代表了在玻璃制品生产线的工艺装置技术方案,尤其新浮法玻璃中,对那些析晶温度高于常规103_°帕.秒成型温度又具有粘度温度低,强度高,热膨胀系数性质好的玻璃材料的浮法工艺的系统的工艺装置和玻璃的成型工艺的制度发展的新趋势。本发明解决的最主要的技术问题是,使析晶温度高于常规IO3帕 秒成型温度的玻璃材料,尤其是那些析晶温度高于常规IO3帕 秒成型温度的具有粘度温度低,强度高,热膨胀系数性质优秀的玻璃材料,由于创新的玻璃生产装置的技术保障,既可以稳定的生产具有粘度温度低,强度高,热膨胀系数低的高性能的玻璃材料,又可以稳定的生产具有不会失透与析晶的高光透过率品质 的玻璃材料,如:浮法平板玻璃制品、格法平板玻璃制品、溢流下拉法平板玻璃制品、压延法平板玻璃制品、玻璃纤维制品、拉管玻璃制品、压制玻璃制品、吹制玻璃制品。所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代表了上述各种高性能玻璃制品的工艺装置和成型工艺制度的发展新趋势。而尤其新浮法玻璃的工艺装置技术方案和浮法玻璃的成型工艺的制度技术方案,也代表了超薄的电子玻璃向更加轻薄化高品质的工艺装置和成型工艺的制度发展的新趋势;所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尤其是打破了传统的技术偏见和这种技术方案产生的预料不到的技术进步效果,也不是业内人士显而易见的;本发明揭示了从来没有被现有技术公开或揭示的一种新的玻璃制品生产线的工艺装置技术方案,尤其新浮法玻璃的系统的工艺装置技术方案和浮法玻璃的成型工艺制度的技术方案,并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也不是一种事后认为的用简单的逻辑推理或者简单试验就可以得出的;都是人们渴望解决而又一直没有解决的技术难题的解决;预料不到的效果产生了的“质”和“量”的变化,本发明方案是非显而易见的,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玻璃的生产设备,包括:(I)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用于混合玻璃原料;(2)熔化装置、所述熔化装置用于熔化混合后的玻璃原料,并排出玻璃液的气泡;(3)冷却工作部装置、所述冷却工作部装置用于对玻璃液进行均化和澄清及冷却,所述冷却工作部装置的特征在于:其中下层安装有2个至100个相互距离为0.2m至6m的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4)成型装置、用于将冷却的玻璃液制成玻璃制品。
其中,所述中下层是指冷却工作部玻璃液腔体从底部向上计量O至80%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安装有6个至100个或20个至100个相互距离为0.2m至4m的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j-U ρ α装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的靠成型装置方向的左或右边的拐角处的0.1m至1.5m内的范围位置,安装有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所述熔化装置的中下层安装有2个至100个相互距离为0.2m至4m的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
其中,所述中下层是指熔化装置玻璃液腔体从底部向上计量O至80%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工作部装置有如下几种选择: 选择1、平板玻璃生产用的冷却工作部装置; 选择2、玻璃纤维生产用的冷却工作部或冷却大流道装置; 选择3、拉管玻璃制品生产用的冷却工作部 或冷却流大道装置; 选择4、压制玻璃制品生产用的冷却工作部或冷却大流道装置; 选择5、吹制玻璃制品生产用的冷却工作部或冷却大流道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装置有如下几种选择: 选择1、浮法平板玻璃生产用的锡窑浮法成型装置; 选择2、格法平板玻璃生产用的格法成型装置; 选择3、溢流下拉法平板玻璃生产用的溢流下拉成型装置; 选择4、压延法平板玻璃生产用的压延成型装置; 选择5、玻璃纤维生产用的多孔的耐高温金属板和高速拉伸成型装置; 选择6、拉管玻璃制品生产用的模口及拉伸系统拉管成型装置; 选择7、压制玻璃制品生产用的压制模具成型系统装置; 选择8、吹制玻璃制品生产用的吹制模具成型系统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一种玻璃的浮法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混合玻璃原料; 熔化装置,所述熔化装置熔化混合后的玻璃原料,并排出玻璃液的气泡; 冷却工作部,所述冷却工作部对玻璃液进行均化和澄清及冷却,所述冷却工作部的中下层安装有2个至100个相互距离为0.2m至4m的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所述冷却工作部的中下层的靠近所述锡窑一侧的左或右边的拐角处的0.1m至1.5m内的范围位置,安装有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锡窑,所述锡窑将玻璃液摊平、抛光,并拉薄制成玻璃带; 其中,所述中下层是指冷却工作部玻璃液腔体从底部向上计量O至80%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锡窑通过一导流槽连接至所述冷却工作部装置,该导流槽的夹口的横向出口处的纵向0.5m距离内,横向排列有2-10个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导流槽的夹口的撗向出口处的宽度为l-3m。
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锡窑浮法成型装置前方的安全闸扳和节流闸扳边上,还各设置有2-10个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所述锡窑浮法成型装置中,在拉边机以前的两个侧边有由石墨制成的装置,又有3-5个降温水包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的成型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玻璃液进入成型系统装置前的0.5至9m距离时的温度,要高于玻璃材料的析晶温度20°C至150°C ;玻璃液从冷却工作部装置进入成型系统装置的温度粘度为102_°帕.秒至IO2 9帕.秒。
1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的成型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锡窑浮法成型装置中,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为1-5丽;玻璃带摊平的温度粘度为IO2 2帕 秒至IO3.9帕.秒。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玻璃的生产设备及成型工艺方法,包括(1)混合装置、(2)熔化装置、(3)冷却工作部装置、(4)以及成型装置。所述混合装置用于混合玻璃原料;所述熔化装置用于熔化混合后的玻璃原料,并排出玻璃液的气泡;所述冷却工作部装置用于对玻璃液进行均化和澄清及冷却,其中下层安装有2个至100个相互距离为0.2m至6m的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在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的靠成型装置方向的左或右边的拐角处的0.1m至1.5m内的范围位置,安装有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成型装置用于将冷却的玻璃液制成玻璃制品。
文档编号C03B5/16GK103232151SQ20131016160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5日
发明者杨德宁 申请人:杨德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