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阳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312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阳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阳篷,用于安装于门窗、空调机、庭院等处遮阳挡雨,它包括顶篷板(1)、左堵头支撑板(2)、右堵头支撑板(3);左堵头支撑板(2)位于顶篷板(1)的左侧,左堵头支撑板(2)与顶篷板(1)固定,左堵头支撑板(2)的纵向后端部上设有用于固定的孔;右堵头支撑板(3)位于顶篷板(1)的右侧,右堵头支撑板(3)与顶篷板(1)固定,右堵头支撑板(3)的纵向后端部上设有用于固定的孔。具有结构简单、强度高的特点,还具有隔音、隔热,美观,拼装简单,安装方便,节约人力物力,批量生产等优点。
【专利说明】—种雨阳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阳篷,用于安装于门窗、空调机、庭院等处遮阳挡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雨阳篷的结构复杂、强度不高,也没有隔音、隔热的功能;下雨时噪音大,雨阳篷经太阳烤晒,雨阳篷下温度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阳篷,具有结构简单、强度高的特点。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雨阳篷,它包括顶篷板、左堵头支撑板、右堵头支撑板;左堵头支撑板位于顶篷板的左侧,左堵头支撑板与顶篷板固定,左堵头支撑板的纵向后端部上设有用于固定的孔;右堵头支撑板位于顶篷板的右侦U,右堵头支撑板与顶篷板固定,右堵头支撑板的纵向后端部上设有用于固定的孔;
[0005]其特征在于:顶篷板的纵向中部为弧形,顶篷板的横截面为梯形或波浪形,顶篷板的纵向的后端部与水平面成直角,后端部的后端向前向上折起,后端部的后端向前向上折起内固定有铁片,后端部上设有用于固定的孔,铁片对应的部位也设有用于固定的孔;顶篷板的纵向的前端部的前端向下竖折,再向后向上折起,再向后水平折起,再向前水平折起,所述再向后向上折起内固定有铁棒。
[0006]顶篷板由上层金属板、轻质材料填充层、下层金属板组成,上层金属板、下层金属板的纵向中部均为弧形,下层金属板的横截面为直线,上层金属板位于下层金属板的上方,上层金属板的横截面为梯形,上层金属板与下层金属板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轻质材料填充层,上层金属板与下层金属板的四周固定连接。
[0007]轻质材料填充层的材料为泡沫、海绵或塑料等轻质材料(起隔音,隔热作用)。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强度高的特点,还具有隔音、隔热,美观,拼装简单,安装方便,节约人力物力,批量生产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顶篷板的俯视图。
[0011]图3是图1右视图。
[0012]图4是图1左视图。
[0013]图5是图2中顶篷板的右视图。
[0014]图6是图2沿A-A线剖视放大图(第一个实施例)。
[0015]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放大图。
[0016]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剖视放大图。
[0017]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剖视放大图。[0018]图10是图5中B部放大图。
[0019]图11是图5中C部放大图。
[0020]图中:1_顶篷板,2-左堵头支撑板,3-右堵头支撑板,4-前端部,5-后端部,6-小间隔,7-轻质材料填充层,8-下层金属板,9-铁棒,10-铁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6、图10、图11所示,一种雨阳篷,它包括顶篷板1、左堵头支撑板2、右堵头支撑板3 ;左堵头支撑板2位于顶篷板I的左侧,左堵头支撑板2与顶篷板I固定(焊接,或由铆钉固定),左堵头支撑板2的纵向后端部上设有用于固定的孔(孔径Φ8πιπι-Φ12πιπι,用于与建筑物固定);右堵头支撑板3位于顶篷板I的右侧,右堵头支撑板3与顶篷板I固定(焊接,或由铆钉固定),右堵头支撑板3的纵向后端部上设有用于固定的孔(孔径Φ8ι?πι-Φ 12mm,用于与建筑物固定);
[0023]顶篷板I的纵向中部为弧形(即除后端部和前端部外的部分,如图5所示,顶篷板I的后端高、前端低),顶篷板I的横截面为梯形[如图6所示;凸起梯形之间留小间隔6 (小间隔6的宽度为20mm-50mm)],顶篷板I的纵向的后端部5与水平面成直角(如图5、图11所示),后端部5的后端向前向上折起[即,后端部5为下折20mm-60mm边,然后再向前(或称为“向内”),向上折边,成压实双层边,成重叠边,四边无锋利边,不伤手],后端部5的后端向前向上折起内固定有铁片10(如图11所示,增加强度),后端部5上设有用于固定的孔(孔径Φ8ι?πι-Φ12πιπι),铁片10对应的部位也设有用于固定的孔;顶篷板I的纵向的前端部4的前端向下竖折,再向后向上折起(折起成30-60°角,自然形成滴水沿),再向后水平折起,再向前水平折起(如图5、图10所示,成重叠边,四边无锋利边,不伤手),所述再向后向上折起内固定有铁棒9 (增加强度)。
[0024]如图3、图4所示,左堵头支撑板2、右堵头支撑板3的纵向弧形与顶篷板I的纵向中部弧形一致(纵向中部与水平直线形成30—70°弧形夹角),左堵头支撑板2、右堵头支撑板3的四周折10mm-30mm边,然后再折回,成压实双层边。
[0025]实施例2:
[0026]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顶篷板I的横截面为波浪形。
[0027]实施例3:
[0028]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0029]顶篷板I由上层金属板、轻质材料填充层7、下层金属板8组成,上层金属板、下层金属板8的纵向中部均为弧形,下层金属板8的横截面为直线(如图8所示),上层金属板位于下层金属板8的上方,上层金属板的横截面为梯形[如图8所示;凸起的梯形之间留小间隔9 (小间隔9的宽度为20mm-50mm)],上层金属板6与下层金属板8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轻质材料填充层7,上层金属板6与下层金属板8的四周固定连接(焊接,或由铆钉固定)。
[0030]轻质材料填充层的材料为泡沫、海绵或塑料等轻质材料(起隔音,隔热作用)。
[0031]实施例4:
[0032]如图9所示,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顶篷板I的横截面为波浪形。
[0033]本实用新型的雨阳篷可压制阳角或阴角转角,同样采用单层或多层(波浪形或梯形)夹芯隔音、隔热前后折边的顶篷板。转角由上向下投影成正方形。阳角转角与结合墙体角对应的对角线为脊线凸起,阴角转角与结合墙体角对应的对角线为脊线凹下。转角与两边雨篷相结合处的下层板比上层板出20mm-60mm的双层边,以托接住两边与之相结合的雨篷。可制成宽600mm、800mm、1200mm等多个成型尺寸,长度可制成6米一截或定制尺寸,以方便施工和运输,发货。
【权利要求】
1.一种雨阳篷,它包括顶篷板(I)、左堵头支撑板(2)、右堵头支撑板(3);左堵头支撑板(2)位于顶篷板(I)的左侧,左堵头支撑板(2)与顶篷板(I)固定,左堵头支撑板(2)的纵向后端部上设有用于固定的孔;右堵头支撑板(3)位于顶篷板(I)的右侧,右堵头支撑板(3)与顶篷板(I)固定,右堵头支撑板(3)的纵向后端部上设有用于固定的孔; 其特征在于:顶篷板(I)的纵向中部为弧形,顶篷板(I)的横截面为梯形或波浪形,顶篷板(I)的纵向的后端部(5)与水平面成直角,后端部(5)的后端向前向上折起,后端部(5)的后端向前向上折起内固定有铁片(10),后端部(5)上设有用于固定的孔,铁片(10)对应的部位也设有用于 固定的孔;顶篷板(I)的纵向的前端部(4)的前端向下竖折,再向后向上折起,再向后水平折起,再向前水平折起,所述再向后向上折起内固定有铁棒(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阳篷,其特征在于:顶篷板(I)由上层金属板、轻质材料填充层(7)、下层金属板(8)组成,上层金属板、下层金属板(8)的纵向中部均为弧形,下层金属板(8)的横截面为直线,上层金属板位于下层金属板(8)的上方,上层金属板的横截面为梯形,上层金属板(6)与下层金属板(8)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轻质材料填充层(7),上层金属板(6)与下层金属板(8)的四周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E04F10/08GK203531279SQ201320680381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1日
【发明者】魏科峰 申请人:魏科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