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空心楼板的角钢加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919808阅读:2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空心楼板的角钢加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空心楼板的角钢加固装置,包括砌体墙和置于砌体墙顶部的预制空心楼板,砌体墙与预制空心楼板交接处形成一个以上的L型拐角,所述每个L型拐角处各设置有一块L型的通长的角钢,每块角钢的两个边长上以角钢角部交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有若干个螺栓孔,每块角钢分别通过若干个对穿螺栓与预制空心楼板和砌体墙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对穿螺栓将角钢与砌体墙及预制空心楼板固定连接,预制空心楼板端部的支承条件介于铰接和连续之间,使得预制空心楼板本身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也得到提高。另外,本加固装置结构简单、自重小,施工简便、安装工期短、经济、易推广。
【专利说明】—种预制空心楼板的角钢加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空心楼板的加固装置,特别是一种预制空心楼板的角钢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2008年汶川地震中,大量采用预制空心楼板的结构,出现预制空心楼板被重物砸断,甚至发生连续性坍塌,引起了广泛关注。虽然国家对中小学校舍等建筑进行了抗震加固,但是农村仍然有大量的空斗墙加预制空心楼板的民居存在,这样的建筑急需一种简单有效而又经济易推广的加固装置来进行加固。
[0003]2010年4月7日公开的第200910144562.2号中国发明专利,其包括两个以上由连墙板和上承板连接后形成的直角形的承托钢架和一根以上的工字刚带,上承板上又设置有矩形长孔,该矩形长孔两侧又设置有加劲板及挡簧板、弹簧轴等,连墙板上设置有4行以上的螺栓孔,通过若干个膨胀螺栓将连墙板固定在圈梁内,这其中就有以下几个缺点:
[0004]其一,并未考虑到农村建筑施工条件差、造价低廉等客观原因,大量农村民居为空斗墙,同时楼板下并没有圈梁,或者圈梁浇筑高度较小等实际情况,无法将连墙板通过膨胀螺栓锚固在其中,达到预定的目标。
[0005]其二,即使楼板下有足够高的圈梁能够满足膨胀螺栓锚固的条件,但是该装置只增大了预制空心楼板的支承长度,预制空心楼板的端部支承条件仍然为铰接,地震时预制空心楼板水平移动,上部砌体易倒塌的情况并未改变。
[0006]其三,膨胀螺栓锚固在地震时,容易松动脱落。
[0007]其四,整个装置较复杂,施工难度大,成本投入高,安装工期长,不利于在农村的施工与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自重小,承重能力高、施工简便、安装工期短、经济、易推广的预制空心楼板的角钢加固装置。[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预制空心楼板的角钢加固装置,包括砌体墙和置于砌体墙顶部的预制空心楼板,砌体墙与预制空心楼板交接处形成一个以上的L型拐角,所述每个L型拐角处各设置有一块L型的通长的角钢,每块角钢的两个边长上以角钢角部交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有若干个螺栓孔,每块角钢分别通过若干个对穿螺栓与预制空心楼板和砌体墙固定连接。
[0011]所述每块角钢的每个边长上的若干个螺栓孔均呈一直线排列,相邻两个螺栓孔之间的间距均为600-800mm。
[0012]所述每块角钢的每个边长均为100mm,厚度为6mm。
[0013]所述每个对穿螺栓的直径为14mm。[0014]所述对穿螺栓的一端套装有钢垫板。
[0015]所述钢垫板的长度和宽度为100mm,厚度为5mm。
[0016]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上述对穿螺栓将角钢与砌体墙及预制空心楼板固定连接,预制空心楼板端部的支承条件由铰接变为了介于铰接和连续之间,使得预制空心楼板本身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也得到提高,可以避免地震时由单块预制空心楼板坠落引发连锁坍塌的情况;增大了预制空心楼板的支撑长度,可以大大减少大震时由于砌体墙变形而出现预制空心楼板坠落的情况。另外,本加固装置结构简单、自重小,对原结构几乎没有影响,空斗墙的承重负荷小;施工简便、安装工期短、经济、易推广,贴合实际,适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农村量大面广、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的空斗墙等建筑。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角钢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角钢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角钢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有:1.内墙体;2.外墙体;3.L型拐角;4.角钢;5.砌体墙;6.对穿螺栓;
7.钢垫板;8.预制空心楼板;9.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预制空心楼板的角钢加固装置,包括砌体墙5和置于砌体墙5顶部的预制空心楼板8,砌体墙5可以是空斗墙、实心墙,也可以是圈梁等。砌体墙5与预制空心楼板8交接处形成一个以上的L型拐角3,每个L型拐角3处各设置有一块L型的通长的角钢4,每块角钢4的两个边长上以角钢4角部交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有若干个螺栓孔9,每块角钢4分别通过若干个对穿螺栓6与预制空心楼板8和砌体墙5固定连接。
[0023]上述每块角钢4的两个边长上的螺栓孔9以角钢4角部交线为中心对称设置,这样,角钢4将能通用,不必考虑转向及两块角钢4的配对安装问题,便于后续对穿螺栓6的安装,减少对穿螺栓6的使用数量,使本加固装置的自重变小。
[0024]上述每块角钢4的每个边长上的若干个螺栓孔9均呈一直线排列,相邻两个螺栓孔9之间的间距为600-800mm,优选为600mm。这样,在保证角钢4与砌体墙5或预制空心楼板8稳固连接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穿螺栓6的使用数量,从而减小本装置的自重。
[0025]上述每块角钢4的每个边长均优选为100mm,厚度为6mm。这样,可直接采用市面上通用的型号为L100*6的角钢,自重小,量大,价格低,易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0026]上述每个对穿螺栓6的直径优选为14mm,也即市面上的M14型号的对穿螺栓,采购及使用方面,自重小,且本身刚度大韧性好,连接稳固可靠,不会脱落。
[0027]上述对穿螺栓6的一端套装有钢垫板7。这样,对于砌体墙5是外墙体2或预制空心楼板8的顶部裸露(即是顶层房屋),可以避免对穿螺栓6的螺母直接与砌体墙5或预制空心楼板8接触,而出现紧固不良的现象。钢垫板7的长度和宽度均优选为100_,厚度为5mm。这样,钢垫板7与角钢4的长度和宽度相同,整齐美观,且自重小,便于加工和安装。
[0028]本实用新型加固装置的制作及安装有如下三个实施例。[0029]实施例一:需加固的墙体是房屋中层,即内墙体I。
[0030]1.角钢4及钢垫板7的选择:角钢4选择市面上常用的型号为L100*6 (mm)的角钢,角钢4的长度可以根据需加固的房屋的长度进行确定,钢垫板7选择100*100*5mm的钢板。
[0031]2.螺栓孔9的设置:角钢4的两个边长的长度方向上分别加工出一排呈直线排列的螺栓孔9,且两个边长上的若干个螺栓孔9以角钢4角部交线为中心对称设置,相邻两个螺栓孔9之间的间距为600mm,每块钢垫板7上加工一个螺栓孔9,该螺栓孔9与角钢4的螺栓孔9的位置需对应,这样,便于后续对穿螺栓6的安装,而且能减少对穿螺栓6的使用数量。
[0032]3.对穿螺栓6的选择:均选择型号为M14的对穿螺栓。
[0033]4.安装:砌体墙5与预制空心楼板8交接处形成有四个L型拐角3,将角钢4分别放置在四个L型拐角3上,后使用对穿螺栓6按图1所示进行固定即可。
[0034]上述实施例中,角钢4、钢垫板7及对穿螺栓6也可选择其他型号或尺寸,对穿螺栓6及螺栓孔9的数量也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若干个螺栓孔9可交错设置等,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5]实施例二:需加固的墙体是外墙体2,第1-3步骤相同,在第4步中,砌体墙5与预制空心楼板8交接处形成有2个L型拐角3,将角钢4分别放置在2个L型拐角3上,后使用对穿螺栓6及钢垫板7按图2所示进行固定。
[0036]实施例三:需加固的墙体是房屋顶层,预制空心楼板8顶部裸露,第1-3步骤相同,在第4步中,砌体墙5与预制空心楼板8交接处形成有2个L型拐角3,将角钢4分别放置在2个L型拐角3上,后使用对穿螺栓6及钢垫板7按图3所示进行固定。
[0037]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加固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房屋顶部外墙加固时,仅有一个需要加固的L型拐角3,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预制空心楼板的角钢加固装置,包括砌体墙(5)和置于砌体墙(5)顶部的预制空心楼板(8),砌体墙(5)与预制空心楼板(8)交接处形成一个以上的L型拐角(3),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L型拐角(3)处各设置有一块L型的通长的角钢(4),每块角钢(4)的两个边长上以角钢(4)角部交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有若干个螺栓孔(9),每块角钢(4)分别通过若干个对穿螺栓(6)与预制空心楼板(8)和砌体墙(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空心楼板的角钢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块角钢(4)的每个边长上的若干个螺栓孔(9)均呈一直线排列,相邻两个螺栓孔(9)之间的间距均为 600-8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空心楼板的角钢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对穿螺栓(6)的直径为14_。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制空心楼板的角钢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块角钢(4)的每个边长均为IOOmm,厚度为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预制空心楼板的角钢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穿螺栓(6)的一端套装有钢垫板(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空心楼板的角钢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垫板(7)的长度和宽度均为100mm,厚度为5mm。
【文档编号】E04B1/61GK203808542SQ201420118477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7日
【发明者】邱一峰, 都磊, 张永胜, 张林晨, 任伟滨, 陈蕾, 叶瑛 申请人: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