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梁人行防护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92604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钢梁人行防护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梁人行防护装置,包括爬梯机构和护笼机构;所述爬梯机构包括爬梯本体、顶部平台和回勾部,所述爬梯本体平行于所述回勾部,所述爬梯本体和所述回勾部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顶部平台的两端,所述顶部平台长度与钢梁宽度相同;所述护笼机构包括护笼本体和安装竖梁,所述安装竖梁为两个且分别固设于所述爬梯本体两侧,所述护笼本体具有C字形截面结构,且所述护笼本体两侧边分别固设于两个所述安装竖梁上。所述的钢梁人行防护装置,使用时只需将爬梯本体、顶部平台和回勾部构成一个整体钩状部钩挂于钢梁上即可,安装方便快捷,且作业人员攀爬安全性高。
【专利说明】钢梁人行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梁人行防护装置,属于钢构建设施工用设备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钢梁在搭建过程中,为了到达钢梁作业的高度,通常需要采用升降设备输送作业人员。但是升降设备体积较大,使用不够灵活,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需要作业人员进行攀爬作业,现有的攀爬作业过程中缺乏一种安装快捷、使用方便且能够保障作业人员攀爬安全性的装置,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钢梁结构的钢梁人行防护装置,以满足上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钢梁人行防护装置,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钢梁人行防护装置,包括:爬梯机构和护笼机构;
[0006]所述爬梯机构包括爬梯本体、顶部平台和回勾部,所述爬梯本体平行于所述回勾部,所述爬梯本体和所述回勾部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顶部平台的两端,所述顶部平台长度与钢梁宽度相同;
[0007]所述护笼机构包括护笼本体和安装竖梁,所述安装竖梁为两个且分别固设于所述爬梯本体两侧,所述护笼本体具有C字形截面结构,且所述护笼本体两侧边分别固设于两个所述安装竖梁上。
[0008]使用时只需将爬梯本体、顶部平台和回勾部构成一个整体钩状部钩挂于钢梁上即可,安装方便快捷,且作业人员攀爬安全性高。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爬梯机构还包括扶手,所述扶手设置于所述顶部平台的两侧,所述护笼机构的高度等于或高于所述扶手顶部的高度。所述结构能够使作业人员登顶时更加方便和安全。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护笼本体包括弧形框和固定肋,所述固定肋设置有供所述弧形框穿过的固定槽,所述弧形框的两端固设于所述安装竖梁。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弧形框的两端通过螺栓固设于所述安装竖梁,且所述弧形框的两端均设置有配合所述螺栓的若干个螺孔。所述结构可以调节所述弧形框的长度,从而便于根据作业人员的携带物品的体积增加所述护笼机构内的截面积,也可以根据安全性的需要缩小所述护笼机构内的截面积。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弧形框的两端通过螺栓固设于所述安装竖梁,且所述弧形框的两端均设置有配合所述螺栓的调节槽。取得的技术效果与上一段所述结构基本相同,但是本段具有无限多个调节的幅度,但是同时也容易存在所有弧形框调节幅度不一致,导致所述固定肋变形的问题,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两种结构来实现所述弧形框长度的调节。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肋为三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护笼本体的两侧和所述弧形框的中部。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肋为两块条状刚性板材构成,两块所述板材之间通过若干销栓固定连接,相邻两个销栓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固定槽。所述结构具有加工方便、快捷、成本低的优点。
[00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00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梁人行防护装置,使用时只需将爬梯本体、顶部平台和回勾部构成一个整体钩状部钩挂于钢梁上即可,安装方便快捷,且作业人员攀爬安全性高、登顶既方便又安全;此外,通过进一步地改进从而可以调节所述弧形框的长度,便于根据作业人员的携带物品的体积增加所述护笼机构内的截面积,也可以根据安全性的需要缩小所述护笼机构内的截面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梁人行防护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梁人行防护装置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梁人行防护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肋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具体实施例一的弧形框的两端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具体实施例二的弧形框的两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0024]具体实施例一
[0025]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所述的钢梁人行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述钢梁人行防护装置,包括:爬梯机构和护笼机构;所述爬梯机构包括爬梯本体1、顶部平台2和回勾部3,所述爬梯本体I平行于所述回勾部3,所述爬梯本体I和所述回勾部3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顶部平台2的两端,所述顶部平台2长度与钢梁宽度相同;所述护笼机构包括护笼本体和安装竖梁4,所述安装竖梁4为两个且分别固设于所述爬梯本体I两侧,所述护笼本体具有C字形截面结构,且所述护笼本体两侧边分别固设于两个所述安装竖梁4上。具体地,所述爬梯机构还包括扶手5,所述扶手5设置于所述顶部平台2的两侧,所述护笼机构的高度等于或高于所述扶手5顶部的高度。
[0026]具体地,所述护笼本体包括弧形框6和固定肋7,所述固定肋7设置有供所述弧形框6穿过的固定槽71,所述弧形框6的两端固设于所述安装竖梁4。所述弧形框6的两端通过螺栓62固设于所述安装竖梁4,且所述弧形框6的两端均设置有配合所述螺栓62的若干个螺孔63。所述固定肋7为三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护笼本体的两侧和所述弧形框6的中部。所述固定肋7为两块条状刚性板材73构成,两块所述板材73之间通过若干销栓72固定连接,相邻两个销栓72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固定槽71。
[0027]具体实施例二
[0028]如图1至图4和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所述的钢梁人行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述钢梁人行防护装置,包括:爬梯机构和护笼机构;所述爬梯机构包括爬梯本体
1、顶部平台2和回勾部3,所述爬梯本体I平行于所述回勾部3,所述爬梯本体I和所述回勾部3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顶部平台2的两端,所述顶部平台2长度与钢梁宽度相同;所述护笼机构包括护笼本体和安装竖梁4,所述安装竖梁4为两个且分别固设于所述爬梯本体I两侧,所述护笼本体具有C字形截面结构,且所述护笼本体两侧边分别固设于两个所述安装竖梁4上。具体地,所述爬梯机构还包括扶手5,所述扶手5设置于所述顶部平台2的两侦U,所述护笼机构的高度等于或高于所述扶手5顶部的高度。
[0029]具体地,所述护笼本体包括弧形框6和固定肋7,所述固定肋7设置有供所述弧形框6穿过的固定槽71,所述弧形框6的两端固设于所述安装竖梁4。所述弧形框6的两端通过螺栓62固设于所述安装竖梁4,且所述弧形框6的两端均设置有配合所述螺栓62的调节槽61。所述固定肋7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护笼本体的两侧。所述固定肋7为两块条状刚性板材73构成,两块所述板材73之间通过若干销栓72固定连接,相邻两个销栓72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固定槽71。
[0030]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钢梁人行防护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爬梯机构和护笼机构; 所述爬梯机构包括爬梯本体(1)、顶部平台(2)和回勾部(3),所述爬梯本体(1)平行于所述回勾部(3),所述爬梯本体(1)和所述回勾部(3)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顶部平台(2)的两端,所述顶部平台(2)长度与钢梁宽度相同; 所述护笼机构包括护笼本体和安装竖梁(4),所述安装竖梁(4)为两个且分别固设于所述爬梯本体(1)两侧,所述护笼本体具有C字形截面结构,且所述护笼本体两侧边分别固设于两个所述安装竖梁(4 )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梁人行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爬梯机构还包括扶手(5),所述扶手(5)设置于所述顶部平台(2)的两侧,所述护笼机构的高度等于或高于所述扶手(5)顶部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梁人行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护笼本体包括弧形框(6)和固定肋(7),所述固定肋(7)设置有供所述弧形框(6)穿过的固定槽(71),所述弧形框(6)的两端固设于所述安装竖梁(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梁人行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弧形框(6)的两端通过螺栓(62)固设于所述安装竖梁(4),且所述弧形框(6)的两端均设置有配合所述螺栓(62)的若干个螺孔(63)。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梁人行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弧形框(6)的两端通过螺栓(62)固设于所述安装竖梁(4),且所述弧形框(6)的两端均设置有配合所述螺栓(62)的调节槽(61)。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梁人行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肋(7)为三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护笼本体的两侧和所述弧形框(6)的中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梁人行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肋(7)为两块条状刚性板材(73)构成,两块所述板材(73)之间通过若干销栓(72)固定连接,相邻两个销栓(72)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固定槽(71)。
【文档编号】E04G27/00GK204040507SQ201420335578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3日
【发明者】黄也文, 秦珍 申请人:铜陵有色建安钢构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