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建筑顶层房间的减振隔音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1551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建筑顶层房间的减振隔音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建筑顶层房间的减振隔音系统,该减振隔音系统包括隔音减振地板结构(1)和复合式隔音减振墙体结构(2)。该减振隔音系统不仅可吸音、隔音,还能有效吸收低频声波并减轻相应振动,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安装,尤其适用于建筑顶层房间,属于一体式的解决方案。
【专利说明】适用于建筑顶层房间的减振隔音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隔音设施,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建筑顶层房间的减振隔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娱乐专业化的追求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各类剧院、场馆、歌舞厅等专业设施以及与声学有关的录音室、演播室等专业用房本身就对声学技术指标有相应要求。而且,希望在家庭住房中营造音乐欣赏环境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多。
[0003]与此同时,噪音污染在城市生活中属于较为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大型城市中,由于其住宅区更加拥挤、夜生活更加丰富,如何处理好群众娱乐与安宁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目前亟待解决与改善的技术难题。
[0004]为此,目前主要采用各种材质的多孔性吸声材料(如玻璃棉、岩棉、矿渣棉、棉麻和人造纤维棉、特制的金属纤维棉等,以及空隙连通的泡沫塑料)和一般性平板状隔音材料,从而进行吸音、隔音处理。但是这些方式对低频声波的吸收能力较差,难以减轻或消除由低频声波导致的振动。
[0005]另外,由于建筑声学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前市场上还缺少一体化式的隔音减振解决方案和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0006]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吸音、隔音,还能有效吸收低频声波并减轻相应振动的减震隔音系统,其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安装,尤其适用于建筑顶层房间,属于一体式的解决方案。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振隔音系统,该减振隔音系统包括隔音减振地板结构1和复合式隔音减振墙体结构2 ;
[0008]所述地板结构1包括从房间地面向上依次设置的橡胶减振块11、地板龙骨12、夹板13、内含钢筋19的混凝土层14、水泥砂浆层15和石材地板层16,所述地板龙骨12之间还填充有隔音岩棉17 ;
[0009]所述墙体结构2包括内层隔音墙21和设置在所述内层隔音墙21与房间墙面之间的外层隔音墙22 ;所述内层隔音墙21包括内层隔音墙龙骨211、连接于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211的内层石膏板212和填充在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211之间的内层隔音岩棉213,所述外层隔音墙22包括外层隔音墙龙骨221、连接于所述外层隔音墙龙骨221的外层石膏板222和填充在所述外层隔音墙龙骨221之间的外层隔音岩棉223;所述墙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层隔音墙21远离房间墙面一侧的饰面层23,所述饰面层23与内层隔音墙21的距离为50mm,所述外层隔音墙22与房间墙面的距离为100mm。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隔音系统,其中,所述橡胶减振块11通过衬板条18与所述地板龙骨12连接,并且所述衬板条18的宽度与所述地板龙骨12的内宽相同,从而使所述衬板条18嵌入所述地板龙骨12内而固定。该结构可使每个橡胶减振块均匀受力,保证整体的稳定性及减振效果。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隔音系统,其中,所述地板结构1与房间各墙面之间均设置有50mm厚的阻燃聚苯板110,所述橡胶减振块11的厚度为50mm,所述夹板13为木夹板或竹夹板。由于地板结构通过橡胶减振块与房间地面之间软连接,并且通过阻燃聚苯板与房间墙面之间软连接,避免了与建筑结构发生任何硬连接的现象,从而几乎杜绝了低频振动及中高频声波在地面的固体介质中传导。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隔音系统,其中,所述橡胶减振块11之间的距离为400mm,所述钢筋19之间的距离为300mm ;所述混凝土层14的厚度为170?180mm,所述水泥砂浆层15和石材地板层16总厚度为50mm,并且所述地板结构的总厚度为300mm。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隔音系统,其中,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211和外层隔音墙龙骨221均是整根的,并且分别通过橡胶垫24与房间顶面和所述地板结构1进行软连接。该设置使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结构能够“顶天立地”,可伸入吊顶中与建筑楼板连接。整根而非拼接的龙骨则可进一步确保隔音墙体的整体性。此外,所有龙骨与建筑楼板(包括房间顶面)的接触面上均垫有例如3mm厚的橡胶垫作为缓冲处理,保证整个墙体结构与原建筑结构之间无任何硬连接,从而避免形成声桥导致声波外泄。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隔音系统,其中,所述饰面层23包括穿孔板231,在所述穿孔板231上设置有皮革软包232和石材踢脚线233,并且所述皮革软包232上设置有多个针孔。将皮革进行针孔处理,使声波能穿透饰面层23 (即穿透该皮革软包和穿孔板)进入墙体结构的内部,并在内层隔音墙21与饰面层23之间形成的空腔中被吸收,否则声波将在房间中来回反射,难以达到吸音的效果,对整体音效造成影响。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隔音系统,其中,所述内层隔音岩棉213和外层隔音岩棉223均为50mm厚且密度为80kg/m3的低频减振岩棉,所述隔音岩棉17为50mm厚且密度为120kg/m3的低频减振岩棉。密度可根据行业习惯换算为“容重”,其单位为kN/m3。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隔音系统,其中,所述内层石膏板212和外层石膏板222均为双层石膏板,且每层均为12mm厚。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隔音系统,其中,所述地板龙骨12、内层隔音墙龙骨211和外层隔音墙龙骨221均为宽度75mm的龙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实用新型中的地板结构通过橡胶减振块与房间地面之间软连接,同时通过阻燃聚苯板与房间墙面之间软连接,避免了与建筑结构进行任何硬连接的情况,从而大幅减少了低频振动及中高频声波在地面的固体介质中传导。
[0020]2、本实用新型中的地板结构的橡胶减振块固定在衬板条上,并且该衬板条恰好嵌入地板龙骨内而固定,可使每个橡胶减振块均匀受力,以确保地板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减振效果。
[0021]3、本实用新型中的墙体结构呈“顶天立地”设置,并且全部龙骨与建筑楼板(即房间顶面和地板结构)的接触面上均垫有橡胶垫作为缓冲处理,保证整个墙体结构与原建筑结构之间无任何硬连接,避免形成声桥导致声波外泄。
[0022]4、本实用新型中的墙体结构的饰面层包括穿孔板。若使用皮革软包,则在皮革软包上设置多个真空,使声波能穿透饰面层(即穿透该皮革软包和穿孔板)进入墙体结构的内部并最终被吸收,避免声波在房间中来回反射影响吸音效果和整体音效。
[0023]5、本实用新型中各个石膏板的运用均可获得较好的耐火、防火性能。
[0024]6、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隔音系统的各组成结构清楚简洁,施工工艺简单方便,因此操作性强,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其中:
[0026]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隔音系统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地板结构;11、橡胶减振块;12、地板龙骨;13、夹板;14、混凝土层;15、水泥砂浆层;16、石材地板层;17、隔音岩棉;18、衬板条;19、钢筋;110、阻燃聚苯板;
[0029]2、墙体结构;21、内层隔音墙;211、内层隔音墙龙骨;212、内层石膏板;213、内层隔音岩棉;22、外层隔音墙;221、外层隔音墙龙骨;222、外层石膏板;223、外层隔音岩棉;23、饰面层;231、穿孔板;232、皮革软包;233、石材踢脚线;24、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仅是用于更详细具体地说明之用,而不应理解为用于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隔音系统包括包括隔音减振地板结构1和复合式隔音减振墙体结构2 ;
[0032]所述隔音减振地板结构1包括从房间地面向上依次设置的橡胶减振块11、地板龙骨12、夹板13、内含钢筋19的混凝土层14、水泥砂浆层15和石材地板层16,所述地板龙骨12之间还填充有隔音岩棉17。
[0033]所述橡胶减振块11通过衬板条18与所述地板龙骨12连接,并且所述衬板条18的宽度与所述地板龙骨12的内宽相同,从而使所述衬板条18嵌入所述地板龙骨12内而固定。所述地板结构与房间各墙面之间均设置有50_厚的阻燃聚苯板110。所述夹板13为木夹板或竹夹板。所述地板龙骨12为宽度75mm的龙骨。所述橡胶减振块11的厚度为50mm。所述隔音岩棉17为50mm厚且密度为120kg/m3的低频减振岩棉。所述橡胶减振块11之间的距离为400mm,所述钢筋之间的距离为300mm。所述混凝土层14的厚度为170?180mm,所述水泥砂衆层15和石材地板层16总厚度为50mm,并且所述地板结构的总厚度为300mmo
[0034]所述复合式隔音减振墙体结构2包括内层隔音墙21和设置在所述内层隔音墙21与房间墙面之间的外层隔音墙22 ;所述内层隔音墙21包括内层隔音墙龙骨211、连接于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211的内层石膏板212和填充在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211之间的内层隔音岩棉213,所述外层隔音墙22包括外层隔音墙龙骨221、连接于所述外层隔音墙龙骨221的外层石膏板222和填充在所述外层隔音墙龙骨221之间的外层隔音岩棉223 ;所述墙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层隔音墙21远离房间墙面一侧的饰面层23,所述饰面层23与内层隔音墙21的距离为50mm,所述外层隔音墙22与房间墙面的距离为100mm。
[0035]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211和外层隔音墙龙骨221均是整根的,并且分别通过橡胶垫24 (例如3mm厚的橡胶垫)同时与房间顶面和所述地板结构1进行软连接。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211和外层隔音墙龙骨221均为宽度75mm的轻钢龙骨。所述内层隔音岩棉213和外层隔音岩棉223均为50mm厚且密度为80kg/m3的低频减振岩棉。所述内层石膏板212和外层石膏板222均为双层石膏板,其两层均为12mm厚。所述饰面层23包括穿孔板231,在所述穿孔板231上设置有皮革软包232和石材踢脚线233,并且所述皮革软包232上设置有多个针孔。
[0036]经测试,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隔音系统完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且符合设计需求,可通过所有专业隔音及音效测试,例如达到甚至超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建筑隔声测量规范》、《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等规范、标准所规定的指标。
[0037]尽管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描述,明显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进行各个条件的适当变化。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述实施方案,而归于权利要求的范围,其包括所述每个因素的等同替换。
【权利要求】
1.一种减振隔音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减振隔音系统包括隔音减振地板结构(1)和复合式隔音减振墙体结构(2); 所述地板结构(1)包括从房间地面向上依次设置的橡胶减振块(11)、地板龙骨(12)、夹板(13)、内含钢筋(19)的混凝土层(14)、水泥砂浆层(15)和石材地板层(16),所述地板龙骨(12)之间还填充有隔音岩棉(17); 所述墙体结构(2)包括内层隔音墙(21)和设置在所述内层隔音墙(21)与房间墙面之间的外层隔音墙(22);所述内层隔音墙(21)包括内层隔音墙龙骨(211)、连接于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211)的内层石膏板(212)和填充在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211)之间的内层隔音岩棉(213),所述外层隔音墙(22)包括外层隔音墙龙骨(221)、连接于所述外层隔音墙龙骨(221)的外层石膏板(222)和填充在所述外层隔音墙龙骨(221)之间的外层隔音岩棉(223);所述墙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层隔音墙(21)远离房间墙面一侧的饰面层(23),所述饰面层(23)与内层隔音墙(21)的距离为50mm,所述外层隔音墙(22)与房间墙面的距离为1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隔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减振块(11)通过衬板条(18)与所述地板龙骨(12)连接,并且所述衬板条(18)的宽度与所述地板龙骨(12)的内宽相同,从而使所述衬板条(18)嵌入所述地板龙骨(12)内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隔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结构(1)与房间各墙面之间均设置有50mm厚的阻燃聚苯板(110),所述橡胶减振块(11)的厚度为50mm,所述夹板(13)为木夹板或竹夹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隔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减振块(11)之间的距离为400mm,所述钢筋(19)之间的距离为300mm ;所述混凝土层(14)的厚度为170?180mm,所述水泥砂衆层(15)和石材地板层(16)总厚度为50mm,并且所述地板结构的总厚度为3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隔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211)和外层隔音墙龙骨(221)均是整根的,并且分别通过橡胶垫(24)与房间顶面和所述地板结构(1)进行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隔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饰面层(23)包括穿孔板(231),在所述穿孔板(231)上设置有皮革软包(232)和石材踢脚线(233),并且所述皮革软包(232)上设置有多个针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隔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隔音岩棉(213)和外层隔音岩棉(223)均为50mm厚且密度为80kg/m3的低频减振岩棉,所述隔音岩棉(17)为50mm厚且密度为120kg/m3的低频减振岩棉。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隔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石膏板(212)和外层石膏板(222)均为双层石膏板,且每层均为12mm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隔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龙骨(12)、内层隔音墙龙骨(211)和外层隔音墙龙骨(221)均为宽度75mm的龙骨。
【文档编号】E04B2/00GK204059867SQ201420518374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9日
【发明者】沈杰, 王爱民, 展卫, 裘斌, 吴剑 申请人:深圳市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深装(池州)产业园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