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隔音减振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154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式隔音减振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式隔音减振墙体结构,其包括内层隔音墙(1)和所述内层隔音墙(1)与房间墙面之间的外层隔音墙(2);所述内层隔音墙(1)包括内层隔音墙龙骨(11)、连接于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11)的内层石膏板(12)和填充在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11)之间的内层隔音岩棉(13),所述外层隔音墙(2)包括外层隔音墙龙骨(21)、连接于所述外层隔音墙龙骨(21)的外层石膏板(22)和填充在所述外层隔音墙龙骨(21)之间的外层隔音岩棉(23);所述墙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层隔音墙(1)远离房间墙面一侧的饰面层(3),所述饰面层(3)与内层隔音墙(1)的距离为50mm,所述外层隔音墙(2)与房间墙面的距离为100mm。
【专利说明】一种复合式隔音减振墙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体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式的具有隔音减振效果的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娱乐专业化的追求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各类剧院、场馆、歌舞厅等专业设施以及与声学有关的录音室、演播室等专业用房本身就对声学技术指标有相应要求。而且,希望在家庭住房中营造音乐欣赏环境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多。
[0003]与此同时,噪音污染在城市生活中属于较为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大型城市中,由于其住宅区更加拥挤、夜生活更加丰富,如何处理好群众娱乐与安宁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目前亟待解决与改善的技术难题。
[0004]为此,目前主要采用各种材质的多孔性吸声材料(如玻璃棉、岩棉、矿渣棉、棉麻和人造纤维棉、特制的金属纤维棉等,以及空隙连通的泡沫塑料)和一般性平板状隔音材料,从而进行吸音、隔音处理。但是这些方式对低频声波的吸收能力较差,难以减轻或消除由低频声波导致的振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吸音、隔音,还能有效吸收低频声波并减轻相应振动的复合式隔音减振墙体结构,其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安装,适于推广使用。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式隔音减振墙体结构,所述墙体结构包括内层隔音墙I和设置在所述内层隔音墙I与房间墙面之间的外层隔音墙2 ;所述内层隔音墙I包括内层隔音墙龙骨11、连接于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11的内层石膏板12和填充在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11之间的内层隔音岩棉13,所述外层隔音墙2包括外层隔音墙龙骨21、连接于所述外层隔音墙龙骨21的外层石膏板22和填充在所述外层隔音墙龙骨21之间的外层隔音岩棉23 ;
[0007]所述墙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层隔音墙I远离房间墙面一侧的饰面层3,所述饰面层3与内层隔音墙I的距离为50mm,所述外层隔音墙2与房间墙面的距离为100mm。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结构,其中,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11和外层隔音墙龙骨21均是整根的,并且分别通过橡胶垫4同时与房间顶面和房间地面进行软连接。该设置使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结构能够“顶天立地”,可伸入吊顶中与建筑楼板连接。整根而非拼接的龙骨则可进一步确保隔音墙体的整体性。此外,所有龙骨与建筑楼板(即房间的顶面和地面)的接触面上均垫有例如3mm厚的橡胶垫作为缓冲处理,保证整个墙体结构与原建筑结构之间无任何硬连接,从而避免形成声桥导致声波外泄。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结构,其中,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11和/或外层隔音墙龙骨21为宽度75mm的龙骨。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结构,其中,所述内层隔音岩棉13和/或外层隔音岩棉23为50mm厚的低频减振岩棉。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结构,其中,所述50mm厚的低频减振岩棉的密度为80kg/m3。可根据行业习惯换算为“容重”,其单位为kN/m3。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结构,其中,所述内层石膏板12和/或外层石膏板22为双层石膏板。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结构,其中,所述双层石膏板中的一层为12mm厚或者两层均为12mm厚。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结构,其中,所述饰面层3包括穿孔板31。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结构,其中,在所述穿孔板31上设置有皮革软包32和石材踢脚线33,并且所述皮革软包32上设置有多个针孔。将皮革进行针孔处理,使声波能穿透饰面层3 (即穿透该皮革软包和穿孔板)进入墙体结构的内部,并在内层隔音墙I与饰面层3之间形成的空腔中被吸收,否则声波将在房间中来回反射,难以达到吸音的效果,对整体音效造成影响。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结构呈“顶天立地”设置,并且全部龙骨与建筑楼板(即房间的顶面和地面)的接触面上均垫有橡胶垫作为缓冲处理,保证整个墙体结构与原建筑结构之间无任何硬连接,避免形成声桥导致声波外泄。
[0018]2、本实用新型中的饰面层包括穿孔板。若使用皮革软包,则在皮革软包上设置多个真空,使声波能穿透饰面层3 (即穿透该皮革软包和穿孔板)进入墙体结构的内部并最终被吸收,避免声波在房间中来回反射影响吸音效果和整体音效。
[0019]3、本实用新型中的内、外两层石膏板也可获得较好的耐火、防火性能。
[0020]4、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结构清楚简洁,施工工艺简单方便,因此操作性强,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其中:
[002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结构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内层隔音墙;11、内层隔音墙龙骨;12、内层石膏板;13、内层隔音岩棉;
[0025]2、外层隔音墙;21、外层隔音墙龙骨;22、外层石膏板;23、外层隔音岩棉;
[0026]3、饰面层;31、穿孔板;32、皮革软包;33、石材踢脚线;
[0027]4、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仅是用于更详细具体地说明之用,而不应理解为用于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结构包括内层隔音墙I和设置在所述内层隔音墙I与房间墙面之间的外层隔音墙2 ;所述内层隔音墙I包括内层隔音墙龙骨11、连接于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11的内层石膏板12和填充在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11之间的内层隔音岩棉13,所述外层隔音墙2包括外层隔音墙龙骨21、连接于所述外层隔音墙龙骨21的外层石膏板22和填充在所述外层隔音墙龙骨21之间的外层隔音岩棉23 ;所述墙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层隔音墙I远离房间墙面一侧的饰面层3,所述饰面层3与内层隔音墙I的距离为50mm,所述外层隔音墙2与房间墙面的距离为100mm。
[0030]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11和外层隔音墙龙骨21均是整根的,并且分别通过橡胶垫4(例如3mm厚的橡胶垫)同时与房间顶面和房间地面进行软连接。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11和外层隔音墙龙骨21均为宽度75mm的轻钢龙骨。所述内层隔音岩棉13和外层隔音岩棉23均为50mm厚且密度为80kg/m3的低频减振岩棉。所述内层石膏板12和外层石膏板22均为双层石膏板,其两层均为12mm厚。所述饰面层3包括穿孔板31,在所述穿孔板31上设置有皮革软包32和石材踢脚线33,并且所述皮革软包32上设置有多个针孔。
[0031]经测试,本实用新型的吊顶结构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且符合设计需求,可通过所有专业隔音及音效测试,例如达到甚至超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建筑隔声测量规范》、《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等规范、标准所规定的指标。
[0032]尽管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描述,明显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进行各个条件的适当变化。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述实施方案,而归于权利要求的范围,其包括所述每个因素的等同替换。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式隔音减振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结构包括内层隔音墙(I)和设置在所述内层隔音墙(I)与房间墙面之间的外层隔音墙(2);所述内层隔音墙(I)包括内层隔音墙龙骨(11)、连接于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11)的内层石膏板(12)和填充在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11)之间的内层隔音岩棉(13),所述外层隔音墙(2)包括外层隔音墙龙骨(21)、连接于所述外层隔音墙龙骨(21)的外层石膏板(22)和填充在所述外层隔音墙龙骨(21)之间的外层隔音岩棉(23); 所述墙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层隔音墙(I)远离房间墙面一侧的饰面层(3),所述饰面层⑶与内层隔音墙⑴的距离为50mm,所述外层隔音墙⑵与房间墙面的距离为1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11)和外层隔音墙龙骨(21)均是整根的,并且分别通过橡胶垫(4)同时与房间顶面和房间地面进行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隔音墙龙骨(11)和/或外层隔音墙龙骨(21)为宽度75mm的龙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隔音岩棉(13)和/或外层隔音岩棉(23)为50mm厚的低频减振岩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50mm厚的低频减振岩棉的密度为 80kg/m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石膏板(12)和/或外层石膏板(22)为双层石膏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石膏板中的一层为12mm厚或者两层均为12mm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饰面层(3)包括穿孔板(3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穿孔板(31)上设置有皮革软包(32)和石材踢脚线(33),并且所述皮革软包(32)上设置有多个针孔。
【文档编号】E04B2/00GK204081130SQ201420518341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9日
【发明者】林育冰, 成伟, 陈晓芳 申请人:深圳市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深装(池州)产业园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