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装配式建筑节能保温墙体及墙体装饰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2150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AB装配式建筑节能保温墙体及墙体装饰一体化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保温墙体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ab装配式建筑节能保温墙体及墙体装饰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主要装配式保温墙体有两类装配形式,一类是建筑主体完成后采用粘接锚固或架设龙骨的方式将提前制作好保温板安装在墙体上,这一类只能是半装配形式,缺陷弊端很多,一是墙体结构要求很高,二是安装施工难度很大,三是安装后与主体结构一体化程度低,容易产生裂缝、脱落等缺陷,四是成本高不易推广;另一类是采用大规模内置的方式将保温板设置在模内侧,然后浇注混凝土,这一类施工难度极大、施工工序复杂、建造成本高,在施工过程中容易破坏保温板,对工程质量存在极大隐患和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量轻、强度高、节能环保、防火、抗震、防水、防潮、防霉、降噪音适用性广、安装便捷造价低的建筑节能保温墙体及墙体装饰一体化系统。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ab装配式建筑节能保温墙体,其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设置的内部保温板、增强钢筋网架和外部保温板,所述增强钢筋网架内填充有密封粘接固化剂层。

其中所述外部保温板包括保温板主体和位于所述保温板主体内、外侧上的钢丝网架,所述外部保温板外侧的钢丝网架连接有防水抗裂砂浆保护层,所述防水抗裂砂浆保护层厚度优选为25-50mm,所述外部保温板的钢丝网架钢丝直径优选为2-5mm,网格尺寸优选为30-60mm×150mm。

其中所述外部保温板的保温板主体内侧上设有结构连接插孔,用于与所述增强钢筋网架连接。

其中所述外部保温板的保温板主体采用a级竖丝聚合岩棉板或b级聚苯板,厚度为150-350mm。

其中所述内部保温板包括保温板主体和位于所述保温板主体内侧上的钢丝网架,所述内部保温板的钢丝网架连接有聚合物抗裂砂浆保护层,所述聚合物抗裂砂浆保护层厚度优选为30-50mm,所述内部保温板的钢丝网架钢丝直径优选为2mm,网格尺寸优选为50-100mm×150mm。

其中所述聚合物砂浆抗裂保护层上设有结构连接孔。

其中所述内部保温板的保温板主体外侧上设有结构连接插孔,用于与所述增强钢筋网架连接。

其中所述内部保温板的保温板主体为b级聚苯板或竖丝聚合岩棉板,厚度为30-100mm。

其中所述密封粘接固化剂采用无机材料或a级、b级有机材料。

一种包含所述ab装配式建筑节能保温墙体的腔体装饰一体化系统,所述外部保温板外侧设有防水抗裂砂浆层,所述防水抗裂砂浆层外部设有外部装饰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是一种真正意义上能完全装配式安装施工的建筑节能保温防火墙体系统,其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墙体重量轻、强度高,墙体整体重量根据不同地区要求每立方米小于400kg,抗压强度达到25mpa以上,抗冲击性能达到20j以上,抗折荷载大于3000n;

2、本发明墙体保温节能效果好,防火性能强,其密封粘接层为整体内浇注膨胀密封,不存在漏气跑风现象,保温材料为高强度、低导热绝热材料,墙体系统整体热阻不大于2.5(m2·k)/w,节能效果是现有墙体的数倍,防火等级达到a级不燃标准,符合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要求,耐火极限大于4h;

3、本发明墙体抗震性强,其设计合理,在墙体中设置有增强钢筋网架,并与梁、板、柱紧密连接,在浇注膨胀密封粘接固化剂后,使得ab墙体系与建筑结构形成整体连接结构,就像混凝土剪力墙构造,因此可提高整体建筑的抗震等级,抗震设防烈度可达8级;

4、本发明墙体适用面广,施工便捷,综合造价低,其适用于单层、多层、高层建筑结构和屋内隔断墙体以及倒置式保温屋面工程等,其容重小、强度高, 在使用中可减少整体建筑结构钢材使用量和墙体厚度,同时可以增加整体建筑的使用面积,其为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施工,人均日安装施工面积30-50㎡,可缩短工期三倍以上;

5、本发明墙体防水、防潮、防霉,能降低噪音,其使用的为防水材料和经防水处理过的材料,整个墙体系统在具有保温节能功能的同时也具备防水、防潮、防霉能力,ab墙体主要是轻质高强度保温材料构成,其隔音降噪功能也相当好,整体隔声指数大于60db;

6、本发明墙体耐久性好,环保性强,其外表材料均为高强度无机材料,耐老化、耐酸碱、耐风蚀、耐水性等极好,墙体安装施工后与主体结构形成整体紧密连接的构造,其使用年限与整体建筑同龄,其使用的材料无毒、无味、无挥发、无辐射物质,属绿色环保材料,对人体及环境都不会有影响。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ab装配式建筑节能保温墙体(墙体装饰一体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墙体外部保温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图4分别为本发明墙体内部保温板内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墙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部保温板;1-1-钢丝网架;1-2-防水抗裂砂浆层;1-3-外部装饰层;1-4-结构连接插孔;2-内部保温板;2-1-钢丝网架;2-2-聚合物抗裂砂浆保护层;2-3-结构连接孔;2-4-结构连接插孔;3-增强钢筋网架;4-密封粘接固化剂层;5-结构梁;6-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ab装配式建筑节能保温墙体,其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设置的内部保温板2、增强钢筋网架3和外部保温板1,所述增强 钢筋网架3内填充有密封粘接固化剂层4,密封粘接固化剂采用无机材料或a级、b级有机材料,有机密封粘接固化剂导热系数应小于0.025w/(m·k),容重大于50kg/m3;无机密封粘接固化剂导热系数应小于0.065w/(m·k),容重为150-200kg/m3

其中所述外部保温板1包括保温板主体和位于所述保温板主体内、外侧上的钢丝网架1-1(通过钢丝网架固定支架安装),所述外部保温板1外侧的钢丝网架1-1连接有防水抗裂砂浆保护层1-2,所述外部保温板1的保温板主体采用a级竖丝聚合岩棉板或b级聚苯板,保温板导热系数小于0.043w/(m·k),厚度为150-350mm,所述防水抗裂砂浆保护层1-2厚度为25-50mm,抗压强度20-30mpa,抗冲击性20-50j,透水压力0.3mpa下30分钟不透水;所述外部保温板的钢丝网架1-1钢丝直径为2-5mm,网格尺寸为30-60mm×150mm,所述外部保温板1的保温板主体内侧上设有结构连接插孔1-4,用于与所述增强钢筋网架3连接。

其中所述内部保温板2包括保温板主体和位于所述保温板主体内侧上的钢丝网架2-1(通过钢丝网架固定支架安装),所述内部保温板2的钢丝网架2-1连接有聚合物抗裂砂浆保护层2-2,所述内部保温板2的保温板主体为b级聚苯板或竖丝聚合岩棉板,保温板导热系数小于0.043w/(m·k),厚度为30-100mm;所述聚合物抗裂砂浆保护层2-2厚度为30-50mm,抗压强度大于15mpa,抗冲击性大于20j;所述内部保温板2的钢丝网架2-1钢丝直径为2mm,网格尺寸为50-100mm×150mm,所述聚合物砂浆保护层2-2上设有结构连接孔2-3,所述内部保温板2的保温板主体外侧上设有结构连接插孔2-4,用于与所述增强钢筋网架3连接。

本发明竖丝聚合岩棉板,包括竖丝岩棉基板,所述竖丝岩棉基板由岩棉块切割而成,所述岩棉块包括若干顺丝岩棉板,相邻所述顺丝岩棉板之间为粘接剂层,所述竖丝岩棉基板表面填充有粘接剂,粘接剂成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硅酸钠或硅酸钾70-100份,甲基硅酸钠10-30份,水20-50份,纤维素0.1-0.5份,白水泥50-100份,石英粉50-100份,所述顺丝岩棉板4板面涂刷粘接剂层的粘接剂用量为每平米0.8-1.2kg,所述竖丝岩棉基板1填充粘接剂的填充量为每平米4-8kg,填充深度为0.5-5mm。

粘接剂的制备工艺为:

将80kg的硅酸钠、20kg的甲基硅酸钠、40kg的水、0.3kg的纤维素、70kg 的白水泥、70kg的石英粉加入反应釜常温下搅拌混合30min制得。

竖丝聚合岩棉板的生产工艺如下:

1)岩棉板叠合

a、将顺丝岩棉板切割成同等规格的尺寸;

b、将粘接剂涂刷至顺丝岩棉板板面,涂刷粘接剂的量为每平米0.8-1.2kg,然后依次将岩棉板叠块合成要求规格的岩棉块;

c、将叠合好的岩棉块按每平米50吨的压力负载施压后送入烘干设备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80-100℃,烘干时间为48h;

2)竖丝岩棉基板制作

d、将烘干后的岩棉块凉至室温后将负载压力卸载;

e、将岩棉块放至切割平台并按规定切割成竖丝岩棉板;

3)竖丝岩棉板聚合

f、将竖丝岩棉基板两面或两面四边涂刷粘接剂,涂刷粘接剂的填充量为每平米4-8kg,渗透深度为0.5-5mm;

g、将涂刷粘接剂的竖丝岩棉基板用刮板器将板面刮平;

h、将刮平后的竖丝岩棉基板送入烘干设备进行烘干聚合,制得所述竖丝聚合岩棉板。

增强钢筋网架3与主体结构梁、柱、板相连结,是主体结构的一部分,主要起提高墙体抵抗外力应力变形的能力和主体结构的应力强度,增强钢筋网架的配筋构造满足主体建筑抗震设防烈度设计要求。

如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所述ab装配式建筑节能保温墙体的腔体装饰一体化系统,所述外部保温板1外侧设有防水抗裂砂浆层1-2,所述防水抗裂砂浆层1-2外部设有外部装饰层1-3,增强钢筋网架3与主体结构梁5连接。

安装施工程序为:定位放线-植设增强钢筋网架连接筋-外部保温板安装固定-增强钢筋网架连接-内部保温板安装固定-浇注密封粘接固化剂-窗口、门扣抹灰-检验验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