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坯体高压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116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陶瓷坯体高压成型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合模,控制合模机构带动模具移动部靠拢模具固定部;

步骤2:锁模,控制锁模机构到达锁模机位,并将模具固定部与模具移动部锁紧,锁模压力在5Mpa至30Mpa;

步骤3:慢速填充,控制模内注浆孔连接泥浆泵,打开模外排水排气孔,并关闭其他管路,泥浆泵通过模内注浆孔向模具型腔注浆,注浆压力保持在0.1Mpa至0.3Mpa,过程持续10秒至30秒;

步骤4:快速填充,保持步骤3中的管路连接方式,泥浆泵通过模内注浆孔向模具型腔注浆,注浆压力保持在0.4Mpa至0.6Mpa,过程持续100秒至200秒;

步骤5:高压注浆,控制模内注浆孔连接高压注浆罐,保持模外排水排气孔打开,并关闭其他管路,高压泥浆罐通过模内注浆孔向模具型腔注浆,注浆压力保持在1Mpa至1.5Mpa,过程持续300秒至500秒;

步骤6:排泥,控制模内注浆孔连接回浆罐,模具型腔中多余泥浆通过模内注浆孔排出至回浆罐,过程持续150秒至500秒;

步骤7:巩固,控制模内加压孔连接空压机,打开模外排水排气孔,并关闭其他管路,空压机通过模内加压孔向模具型腔注入压缩空气,空气压力保持在0.15Mpa至0.3Mpa,过程持续50秒至150秒;

步骤8:开模,控制锁模机构泄压并离开锁模机位;

步骤9:分模,控制模具移动部与模具固定部分离;

步骤10:翻转,控制模具移动部翻转,使其合模面从垂直翻转至水平;翻转时,保持真空泵对模具移动部持续地抽真空,使坯体吸附在模具移动部的表面;

步骤11:接坯车就位,控制接坯车运动至模具移动部下方;

步骤12:坯体托架就位,控制接坯车提升坯体托架至距离坯体0.1mm至5mm处;

步骤13:脱模,控制模具移动部的模外加压孔与空压机相连,同时保持关闭模具移动部的模外排水排气孔,空压机通过模具移动部的模外加压孔向模具移动部吹送压缩空气,使模具移动部的表面与坯体间形成水膜,坯体由于自身重力脱落至坯体托架上,压缩空气压力保持在0.01Mpa至0.2Mpa,时间持续5秒至15秒;

步骤14:坯体托架复位,控制接坯车降低坯体托架,使坯体托架复位;

步骤15:接坯车复位,控制接坯车离开模具移动部下方并返回其起始位置;

步骤16:模具复位,控制模具移动部翻转复位,使其合模面从水平翻转至垂直,模具回到合模前起始位;

步骤17:模具清洗,本步骤接着步骤16开始或与步骤16同时开始;对模具注水注气进行清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坏体高压成型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9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1:控制模具固定部的模外加压孔与空压机相连,并关闭模具固定部的模外排水排气孔,空压机通过模具固定部的模外加压孔向模具固定部吹送压缩空气,模具固定部的表面与坯体间形成水膜,使坯体易于脱离模具固定部,压缩空气压力保持在0.01Mpa至0.2Mpa,时间持续5秒至15秒;

步骤9.2:控制模具移动部的模外加压孔或模外排水排气孔与真空泵相连;当模具移动部的模外加压孔与真空泵相连时,关闭模具移动部的模外排水排气孔;当模具移动部的模外排水排气孔与真空泵相连时,关闭模具移动部的模外加压孔;真空泵通过模具移动部的模外加压孔或模外排水排气孔对模具移动部持续地抽真空,使坯体吸附在模具移动部的表面;

步骤9.3:控制合模机构带动模具移动部与模具固定部分离;

上述步骤可同时进行,或同时进行步骤9.1和步骤9.2再进行步骤9.3,或先进行步骤9.1,接着进行步骤9.2,再进行步骤9.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坯体高压成型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6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1:首次排泥,控制模内注浆孔连接回浆罐,控制模内加压孔连接空压机,并关闭其他管路,空压机通过模内加压孔向模具型腔注入压缩空气,使模具型腔中多余泥浆通过模内注浆孔排出至回浆罐,空气压力保持在0.15至0.3Mpa,过程持续150秒至250秒;

步骤6.2:排泥等待,保持模内注浆孔连接回浆罐,并关闭其他管路,模具型腔中多余泥浆通过模内注浆孔排出至回浆罐,过程持续50秒至100秒;

步骤6.3:二次排泥,控制模内注浆孔连接回浆罐,控制模内加压孔连接空压机,并关闭其他管路,空压机通过模内加压孔向模具型腔注入压缩空气,使模具型腔中多余泥浆通过模内注浆孔排出至回浆罐,空气压力保持在0.15至0.3Mpa,过程持续50秒至150秒。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陶瓷坯体高压成型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快速合模,在模具移动部距离模具固定部大于设定的距离时,控制合模机构带动模具移动部快速靠近模具固定部;

步骤1.2:慢速合模,在模具移动部距离模具固定部小于或等于设定的距离时,控制合模机构带动模具移动部缓慢靠近模具固定部,并使两者慢慢合拢无缝隙。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陶瓷坯体高压成型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锁模机构到位,控制锁模拉杆或锁模顶杆摆动到达锁模机位;

步骤2.2:锁模机构锁固,控制锁模拉杆抽回或锁模顶杆顶出;

步骤2.3:锁模机构加压,控制锁模油缸加压,锁模压力在5Mpa至30Mpa。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陶瓷坯体高压成型工艺,其特征是,在步骤2和步骤3之间还包括步骤A,泥浆循环,通过控制高压泥浆罐或低压注浆管连接泥浆泵和回浆罐,向高压泥浆罐或低压注浆管注入新泥浆并排出残留泥浆。

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陶瓷坯体高压成型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A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高压泥浆罐循环,控制泥浆泵连接高压泥浆罐和回浆罐,并关闭其他管路,泥浆泵向高压泥浆罐注浆并排出高压泥浆罐中残留泥浆至回浆罐,注浆压力保持在0.1Mpa至0.3Mpa,过程持续5秒至30秒;

步骤A-2:低压注浆管循环,控制泥浆泵连接低压注浆管和回浆罐,并关闭其他管路,泥浆泵向低压注浆管注浆并排出低压注浆管中残留泥浆至回浆罐,注浆压力保持在0.1Mpa至0.3Mpa,过程持续5秒至30秒。

8.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陶瓷坯体高压成型工艺,其特征是,步骤8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1:锁模机构泄压,控制锁模油缸泄压;

步骤8.2:锁模机构开锁,控制锁模拉杆顶出或锁模顶杆抽回;

步骤8.3:锁模机构离位,控制锁模拉杆或锁模顶杆摆动离开锁模机位。

9.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陶瓷坯体高压成型工艺,其特征是,步骤17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7.1:加压孔水清洗,在开模状态,控制模内加压孔与水泵连接,水泵将水注入模内加压孔,清洗模内加压孔中的残泥,水温40摄氏度至45摄氏度,时间持续5秒至10秒;

步骤17.2:加压孔气清洗,在开模状态,控制模内加压孔与空压机连接,空压机将压缩空气注入模内加压孔,使模内加压孔中的脏水排出,时间持续5秒至10秒;

步骤17.3:模具内部水清洗,在开模状态,控制模外加压孔与水泵连接,水泵将水通过模外加压孔注入模具,并通过模内微孔将残泥排出模具表面,水温40摄氏度至45摄氏度,时间持续20秒至25秒;

步骤17.4:模具内部气清洗,在开模状态,控制模外加压孔与空压机连接,空压机将压缩空气通过模外加压孔注入模具,并通过模内微孔将脏水排出模具表面,时间持续15秒至20秒;

步骤17.5:模具表面水清洗,在开模状态,控制水枪与水泵连接,水泵将水通过水枪喷射在模具表面,模具表面的脏水冲洗干净,时间持续10秒至15秒。

10.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陶瓷坯体高压成型工艺,其特征是,当日最后一次成型时,步骤17至少包括循环执行以下两个步骤,时间持续15分钟至25分钟:

步骤17.6:模具内部循环水清洗:在开模状态,控制模外加压孔与水泵连接,水泵将水通过模外加压孔注入模具,并通过模内微孔将残泥排出模具表面,水温40摄氏度至45摄氏度,时间持续10秒至25秒;

步骤17.7:模具内部循环气清洗,在开模状态,控制模外加压孔与空压机连接,空压机将压缩空气通过模外加压孔注入模具,并通过模内微孔将脏水排出模具表面,时间持续15秒至20秒。

11.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陶瓷坯体高压成型工艺,其特征是,所有步骤中涉及行程的,设有行程到位传感器,行程到位传感器感应到该步骤设定的行程已经到位,即向中心控制器发出信号,中心控制器收到信号后根据人为设定的程序判定自动执行下一步骤,或等待所有执行条件达成再自动执行下一步骤,或等待手动控制执行下一步骤。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