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停靠墙及其停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4514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多用途停靠墙及其停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停车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员、车辆的不断增加,城市空地这个有限的资源越来越紧张,车辆停放与道路拥挤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占道停车、机动车开上了人行道等几乎成了城市的顽疾。在诸多公共场所开发的地下停车场提供的停车位仍然不能满足用户停车需要,于是向闲置的空中增加停车位,立体式复合车位设备应运而生,成为解决停车位不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

目前立体式复合车位设备大多都是双层无避让形式的,底层车位无载车台,由车辆直接自由进出,上层停车平台为立柱悬臂式结构,然后通过横移、升降机构完成上层停车平台上的车辆的驶入或驶出,市场上该结构方式的设备机械结构复杂、操作繁琐,需要在一块空地上需要大型钢结构,施工难度大,制造成本较高,占地空间大,噪音大。也出现了各种简易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他们大多是从上述升降横移式车库技术演变而来的。较常见的简易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每个停车设备能容量上下两层各一辆车辆,上层的车辆随载车板一起升降并停放在载车板上,下层的车辆停靠在下方,当下车位不停放车辆时,载车板可降落于地面上,停放在载车板上的车辆即可自由出入。上述简易式停车设备通常固定在地面上,也需要占用一定空间,而且技术人员需要人工或人工操作机械将停车设备搬运至车位所在区域,操作繁琐。

上述停车库在无车辆停放时占用了大量的固定面积,造成了对有限地面的浪费。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发展绿色泊车设施,让有限的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用途停靠墙及其停靠方法。多用途停靠墙的墙体上设置有多个停靠平台,所述停靠平台在未使用状态下能够在墙体上折叠,需要用于停靠时,可控制停靠平台在墙体上展开,如此,适当减少了有限的地面空间的浪费。

本发明的多用途停靠墙的停靠平台在展开后可作为停车设备但不限于停车设备,其还可以用于其他交通工具或载物工具的停靠,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比如可作为飞行器的停靠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用途停靠墙,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上设置有多个停靠平台,所述停靠平台在未使用状态下能够在墙体上折叠。

进一步,所述停靠平台在墙体上展开后,停靠平台作为车辆的载车台,停靠平台下方作为通行道路。

进一步,所述停靠平台展开后,在墙体上分割出上部停靠位和下部停靠位,停靠平台作为上部停靠位的载车台。

进一步,设置有升降横移机构,所述升降横移机构能够控制所述停靠平台在墙体上移动位置;所述墙体上预留有用于停靠平台升降的区域,该区域不作为车辆的存放区域。

进一步,所述升降横移机构包括安装在墙体上的竖向导轨和横向导轨、与所述竖向导轨匹配的升降机构,以及与横向导轨匹配的横移机构。

进一步,设置有升降机构和横移机构,所述横移机构能够控制所述停靠平台远离或靠近墙体,所述升降机构能够控制所述停靠平台远离或靠近地面。

进一步,所述横移机构安装在升降机构上,在所述横移机构伸出后,通过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横移机构升降。

进一步,所述升降机构的驱动装置为提升链轮、升降液压元件或升降丝杠。

进一步,所述横移机构的驱动装置为横移链轮、横移液压元件或涡轮蜗杆。

进一步,所述墙体上设置有至少两层停靠平台,所述停靠平台包括载车板和底座,所述载车板可相对底座横向移动以远离或靠近底座,所述停靠平台可相对相邻停靠平台上下错开。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用途停靠墙的停靠方法,包括步骤:

未使用状态下,停靠平台在墙体上呈折叠状态;

需要用于停靠时,控制停靠平台在墙体上展开进入使用状态。

进一步,存车的步骤包括:车辆运动至所述墙体所在位置;控制停靠平台相对墙体展开,并控制停靠平台从原始位置运动至地面;车辆运动至停靠平台上,控制停靠平台运动返回原始位置。

进一步,取车的步骤包括:控制载有车辆的停靠平台从原始位置运动至地面;车辆运动驶离所述停靠平台;控制停靠平台运动返回原始位置并相对墙体折叠。

进一步,设置有升降横移机构,通过升降横移机构控制所述停靠平台在墙体上移动位置,移动位置的具备步骤包括:停靠平台展开后,控制所述停靠平台沿墙体上升至墙体上部;控制停靠平台沿墙体横移至墙体上用于停靠平台升降的区域;控制停靠平台在所述区域下降至目标地面位置。

进一步,设置有升降机构和横移机构,通过横移机构控制所述停靠平台远离或靠近墙体,通过升降机构控制所述停靠平台远离或靠近地面,将停靠平台从墙体移动至地面的具备步骤包括:停靠平台展开后,横移机构控制所述停靠平台相对墙体伸出,所述停靠平台远离所述墙体;升降机构控制横移机构下降至地面,所述横移机构带动停靠平台下降至目标地面位置。

进一步,所述停靠平台包括载车板和底座,所述载车板可相对底座横向移动以远离或靠近底座,所述停靠平台可相对相邻停靠平台上下错开,将空置的停靠平台从墙体移动至地面的具备步骤包括:停靠平台展开后,控制所述停靠平台相对相邻停靠平台在墙体上运动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使得该停靠平台与相邻停靠平台上下错开;控制停靠平台沿墙体横移至墙体上用于停靠平台升降的区域;控制停靠平台在所述区域下降至目标地面位置。

进一步,将载有车辆的停靠平台从墙体移动至地面的具备步骤包括:控制载有车辆的停靠平台相对相邻停靠平台在墙体上运动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使得该停靠平台与相邻停靠平台上下错开;控制停靠平台的载车台相对于底座横移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容许停靠平台横移时车辆不碰触其他停靠平台和车辆;控制停靠平台的底座沿墙体横移至墙体上用于停靠平台升降的区域,控制载车台相对底座收回;控制停靠平台在所述区域下降至目标地面位置。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作为举例,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停靠物需要停靠时,多用途停靠墙的停靠平台才展开,适当减少了无停靠物停靠时停靠设备占用的固定面积;2)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已有建筑物的墙体,在无停靠物停靠时,停靠墙作为普通的墙体,可作为承重物、障壁物、屏蔽物或广告展示物等等,在需要时可展开作为停靠平台,使已有的场地能另作他用,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多用途停靠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多用途停靠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多用途停靠墙的工作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多用途停靠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7-8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多用途停靠墙的工作原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多用途停靠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10-11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多用途停靠墙的工作原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多用途停靠墙的停靠方法的流程图。

图13-14为利用上述多用途停靠墙进行存车、取车的方法流程图。

图中标号如下:

停靠墙100;停靠平台110,转轴安装孔111,底座112,载车板113;墙体120,伸缩式转轴121;升降专用区域130;车辆200;横移机构300;升降机构4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多用途停靠墙及其停靠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在下述实施例的附图中,各附图所出现的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的特征或者部件,可应用于不同实施例中。

需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另外,本发明中的“横向”是指水平或接近水平的方向的运动,本发明中所称“竖向”指垂直或接近垂直的方向。

本发明的多用途停靠墙的停靠平台在展开后可作为停车设备但不限于停车设备,为便于描述,在实施例中以其作为停车设备的方式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晓,其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显然,本发明的停靠墙还可以用于其他交通工具或载物工具的停靠。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多用途停靠墙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A所示,一种多用途停靠墙100,包括墙体120,所述墙体120上设置有多个停靠平台110,所述停靠平台110在未使用状态下能够在墙体120上折叠。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停靠墙,可以是已有建筑物的墙,也可以是新建的可用于目标物停靠的墙。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开发已有建筑物的新用途,优选的利用了已有的承重墙、障壁墙、屏蔽墙或广告展示墙等已有建筑物作为停靠墙。在无目标物停靠时,停靠墙作为普通的墙体,可作为承重物、障壁物、屏蔽物或广告展示物等等,在目标物需要停靠时,可控制墙体上的停靠平台展开供目标物停靠。

所述墙体,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可以是常规的建筑材料构筑的实心墙体;也可以是框架墙,比如钢梁构件构筑的墙体;或者是二者的混合结构墙。

本实施例中,停靠墙上设置有一层停靠平台,每层停靠平台根据墙体的宽度和目标物的尺寸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停靠平台在未使用状态下可完全折叠在墙体内,停靠墙外表看来与普通墙并无区别,待目标物停靠时,才控制停靠平台展开供目标物停靠。

以目标物为车辆为例,所述停靠平台在墙体上展开后,停靠平台作为车辆的载车台,而停靠平台下方即可以作为通行道路,此时停靠平台下方可容许正常的车辆、人群等行驶;也可以作为下部停靠位,此时停靠平台下方的地面作为车辆的载车平台。

本实施例中,所述停靠平台展开后,在墙体上分割出上部停靠位和下部停靠位,停靠平台作为上部停靠位的载车台。参见图1B所示,显示了停靠墙停满车辆和飞行器的情况。多用途停靠墙100的墙体120上设置有4个停靠平台110,该停靠墙可提供飞行器和/或车辆200的停车位。

车辆进入停靠平台的方式,可以是控制停靠平台运动至地面位置后,车辆行驶至停靠平台上,然后再控制停靠平台返回原始位置。还可以是,车辆依靠自身的动力直接运动至停靠平台上,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比如当飞行汽车通过自身的飞行结构停靠到停靠平台上。飞行器进入停靠平台的方式,可直接利用飞行器的动力机构飞至停靠平台上进行停靠。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多用途停靠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多用途停靠墙的工作原理图。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多用途停靠墙上设置了用于停靠平台升降和横移运动的机构。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多用途停靠墙100的墙体120上设置了4个停靠平台110,墙体120上还设置了用于停靠平台升降的升降专用区域130,所述升降专用区域130,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在本实施中可采用井道结构,其与现有技术中的塔式立体停车库中用于升降的井道结构类似。

在墙体120上还设置有升降横移机构(图中未示出),所述升降横移机构能够控制所述停靠平台在墙体上移动位置。为便于控制停靠平台在墙体上的升降运动、横移运动,本实施例的升降横移机构包括安装在墙体上的竖向导轨和横向导轨、与所述竖向导轨匹配的升降机构,以及与横向导轨匹配的横移机构。以此,可限制停靠平台在竖向导轨上进行升降运动,在横向导轨上进行横移运动。所述升降机构的驱动装置,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可以选择提升链轮、升降液压元件或升降丝杠;所述横移机构的驱动装置,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可以选择横移链轮、横移液压元件或涡轮蜗杆。

结合图3-5描述本实施例中多用途停靠墙的工作原理。停靠墙上的停靠平台,即可以采用车辆任意停靠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指定某停靠平台仅供指定车辆停靠的方式,以后者为例进行描述。

参见图3A所示,用户X的车辆需要停靠时,首先控制呈折叠状态的停靠平台110相对墙体120展开,该停靠平台110为指定给用户X使用的停车位。本实施例中,停靠平台110上设置有转轴安装孔111,墙体120上设置有伸缩式转轴121,转轴安装孔111与伸缩式转轴121相互配合。操作时,通过旋转驱动装置控制伸缩式转轴121旋转,带动停靠平台110相对墙体120折叠或展开。

参见图3B所示,停靠平台110完成展开操作后,控制伸缩式转轴121收回至墙体120内,伸缩式转轴121与转轴安装孔111脱离,墙体120上的升降横移机构控制所述停靠平台在墙体上移动位置至多用途停靠墙100顶部,此过程为升降运动,通过升降机构带动停靠平台在升降导轨(图中未示出)上竖向上升至目标位置。

参见图4A所示,停靠平台110移动位置至多用途停靠墙100顶部后,通过横移机构带动停靠平台在横向导轨(图中未示出)上横向移动至用于停靠平台110升降的升降专用区域130中。

参见图4B所示,停靠平台110移动位置至升降专用区域130中后,通过升降机构带动停靠平台110在竖向导轨(图中未示出)上下降至地面,此过程中,停靠平台110在升降专用区域130中做下降运动。

参见图5A所示,用户X的车辆200运动至地面上的停靠平台110上,升降机构再次启动,控制载有车辆200的停靠平台110在升降专用区域130中上升,直至到达多用途停靠墙100的顶部位置。

参见图5B所示,横移机构启动,带动载有车辆200的停靠平台110在横向导轨(图中未示出)上横向移动至多用途停靠墙100的右侧;升降机构启动,控制载有车辆200的停靠平台110竖向下降至目标位置。控制伸缩式转轴121伸出插入转轴安装孔111中,可将停靠平台固定在墙体120上。

上述升降横移的步骤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相应的功能均能实现停靠平台的升降、横移操作。

实施例三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多用途停靠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7-8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多用途停靠墙的工作原理图。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实现停靠平台升降、横移运动的结构不同。

参见图6所示,多用途停靠墙100的墙体120上也设置了4个停靠平台110。本实施例中,墙体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和横移机构,所述横移机构能够控制所述停靠平台远离或靠近墙体,所述升降机构能够控制所述停靠平台远离或靠近地面。所述升降机构的驱动装置,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可以选择提升链轮、升降液压元件或升降丝杠;所述横移机构的驱动装置,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可以选择横移链轮、横移液压元件或涡轮蜗杆。

结合图7-8描述本实施例中多用途停靠墙的工作原理。停靠墙上的停靠平台,即可以采用车辆任意停靠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指定某停靠平台仅供指定车辆停靠的方式,仍然以后者为例进行描述。

参见图7A所示,用户X的车辆需要停靠时,首先控制呈折叠状态的停靠平台110相对墙体120展开,该停靠平台110为指定给用户X使用的停车位。本实施例中,停靠平台110上设置有转轴安装孔111,墙体120上设置有伸缩式转轴121,转轴安装孔111与伸缩式转轴121相互配合。操作时,通过旋转驱动装置控制伸缩式转轴121旋转,带动停靠平台110相对墙体120折叠或展开。

停靠平台110完成展开操作后,控制伸缩式转轴121收回至墙体120内,伸缩式转轴121与转轴安装孔111脱离。若该停靠平台110下方无障碍物时,可直接通过升降机构400控制停靠平台下降至地面;若该停靠平台110下方有障碍物,比如有其他车辆停靠时,先通过横移机构300控制所述停靠平台110远离所述墙体120一定距离,参见图7B所示,所述距离至少可容许停靠平台在下降至地面过程中不碰触下方的障碍物(图中未示出);再通过升降机构400控制停靠平台下降至地面。

参见图8A所示,停靠平台110下降至地面后,用户X的车辆200运动至地面上的停靠平台110上。

参见图8B所示,升降机构再次启动,控制载有车辆200的停靠平台110相对墙体上升,直至到目标位置。控制伸缩式转轴121伸出插入转轴安装孔111中,可将停靠平台固定在墙体120上。

上述升降横移的步骤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相应的功能均能实现停靠平台的升降、横移操作。

实施例四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多用途停靠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10-11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多用途停靠墙的工作原理图。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停靠墙上设置了多层停靠平台,以两层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9所示,多用途停靠墙100的墙体120上设置有两层停靠平台110。由于停靠平台具有多层,最上层的停靠平台仍然可依照实施例二中的方式进行升降、横移运动,但对中间层的停靠平台而言,当上、下方具有阻碍时,其不能采用上述方式实现移动。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停靠平台包括载车板和底座,所述载车板可相对底座横向移动以远离或靠近底座,所述停靠平台可相对相邻停靠平台上下错开,通过上下错开的方式来避开横移运动时的阻碍物。

多用途停靠墙上设置了用于停靠平台升降和横移运动的机构。本实施例中,多用途停靠墙100的墙体120上设置了8个停靠平台110,墙体120上还设置了用于停靠平台升降的升降专用区域130,所述升降专用区域130,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在本实施中可采用井道结构,其与现有技术中的塔式立体停车库中用于升降的井道结构类似。

在墙体120上还设置有升降横移机构(图中未示出),所述升降横移机构能够控制所述停靠平台在墙体上移动位置。升降横移机构包括升降机构与横移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驱动装置,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可以选择提升链轮、升降液压元件或升降丝杠;所述横移机构的驱动装置,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可以选择横移链轮、横移液压元件或涡轮蜗杆。

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将本实施例中空置的停靠平台从墙体移动至地面的具备步骤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停靠平台展开后,控制所述停靠平台相对相邻停靠平台在墙体上运动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使得该停靠平台与相邻停靠平台上下错开;控制停靠平台沿墙体横移至墙体上用于停靠平台升降的区域;控制停靠平台在所述区域下降至目标地面位置。

结合图10-11描述本实施例中多用途停靠墙的工作原理。

参见图10A所示,载有车辆200的停靠平台需要从墙体上运动至地面,但其上方、左侧的停靠平台也处于使用状态,其下方也停靠有车辆(图中未示出)。停靠平台110包括载车板113和底座112,载车板113可相对底座112横向移动,为避免车辆在横移过程中碰触左侧停靠平台及其上的车辆,可先控制载车板相对底座112横向滑出一距离,所述距离容许停靠平台横移时车辆不碰触其他停靠平台和车辆。载车板与底座的滑动连接方式,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可采用滑轮、导轨的连接方式。

参见图10B所示,控制载有车辆的停靠平台110相对于左侧的停靠平台在墙体上下降另一距离,所述距离使得该停靠平台与相邻停靠平台上下错开。显然,图10A、图10B的操作顺序也可以调换,即先控制上下错开,在控制横向移出,上述操作步骤均作为举例而非限制。

参见图11A所示,墙体120上的横移机构(图中未示出)控制底座112在墙体120上横向移动,底座112带动载车台113以及载车台113上的车辆200一起横向移动,直至达到用于停靠平台升降的升降专用区域130。

参见图11B所示,墙体120上的升降机构(图中未示出)控制底座112在墙体120上下降至目标地面位置,底座112带动载车台113以及载车台113上的车辆200一起下降至目标地面位置,车辆即可驶离所述停靠平台110,控制停靠平台的载车台113相对底座112收回。显然,载车台相对底座收回的时机,也可以是在停靠平台进入升降专用区域130时,也可以是在停靠平台下降至地面时。

上述升降横移的步骤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相应的功能均能实现停靠平台的升降、横移操作。

实施例五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多用途停靠墙的停靠方法的流程图。

图13-14为利用上述多用途停靠墙进行存车、取车的方法流程图。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用途停靠墙的停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未使用状态下,停靠平台在墙体上呈折叠状态;

S110,需要用于停靠时,控制停靠平台在墙体上展开进入使用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停靠墙,可以是已有建筑物的墙,也可以是新建的可用于目标物停靠的墙。在无目标物停靠时,停靠墙作为普通的墙体,可作为承重物、障壁物、屏蔽物或广告展示物等等,在目标物需要停靠时,可控制墙体上的停靠平台展开供目标物停靠。

本实施例中,所述停靠平台在未使用状态下可完全折叠在墙体内,停靠墙外表看来与普通墙并无区别,待目标物停靠时,才控制停靠平台展开供目标物停靠。

用户存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0,车辆运动至所述墙体所在位置。

S210,控制停靠平台相对墙体展开,并控制停靠平台从原始位置运动至地面。

S220,车辆运动至停靠平台上,控制停靠平台运动返回原始位置。

用户取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00,控制载有车辆的停靠平台从原始位置运动至地面。

S310,车辆运动驶离所述停靠平台。

S320,控制停靠平台运动返回原始位置并相对墙体折叠。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升降横移机构控制所述停靠平台在墙体上移动位置。移动位置的具备步骤可包括:停靠平台展开后,控制所述停靠平台沿墙体上升至墙体上部;控制停靠平台沿墙体横移至墙体上用于停靠平台升降的区域;控制停靠平台在所述区域下降至目标地面位置。

或者,可以通过横移机构控制所述停靠平台远离或靠近墙体,通过升降机构控制所述停靠平台远离或靠近地面。将停靠平台从墙体移动至地面的具备步骤可包括:停靠平台展开后,横移机构控制所述停靠平台相对墙体伸出,所述停靠平台远离所述墙体;升降机构控制横移机构下降至地面,所述横移机构带动停靠平台下降至目标地面位置。

或者,当墙体上的停靠平台为多层时,进一步设置包括载车板和底座的停靠平台实现停靠平台的位置移动。所述载车板可相对底座横向移动以远离或靠近底座,所述停靠平台可相对相邻停靠平台上下错开。

此时,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将空置的停靠平台从墙体移动至地面的具备步骤可包括:停靠平台展开后,控制所述停靠平台相对相邻停靠平台在墙体上运动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使得该停靠平台与相邻停靠平台上下错开;控制停靠平台沿墙体横移至墙体上用于停靠平台升降的区域;控制停靠平台在所述区域下降至目标地面位置。

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将载有车辆的停靠平台从墙体移动至地面的具备步骤可包括:控制载有车辆的停靠平台相对相邻停靠平台在墙体上运动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使得该停靠平台与相邻停靠平台上下错开;控制停靠平台的载车台相对于底座横移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容许停靠平台横移时车辆不碰触其他停靠平台和车辆;控制停靠平台的底座沿墙体横移至墙体上用于停靠平台升降的区域,控制载车台相对底座收回;控制停靠平台在所述区域下降至目标地面位置。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