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幕墙玻璃吊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722阅读:7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式幕墙玻璃吊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捷式幕墙玻璃吊装机。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外玻璃幕墙施工时,低层建筑外墙装饰、装修工程(建筑高度24m以下的建筑物外墙幕墙玻璃垂直运输)是采用双排脚手架作操作平台,幕墙玻璃首先运至各楼层窗口,再由工人从窗内抬至窗外双排脚手架作操作平台,最后由工人调整玻璃位置、就位、安装,幕墙玻璃的垂直运输非常麻烦,且在搬运过程中易造成玻璃破损;这种办法存在着安装运输耗时费力、玻璃易破损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在建筑物外墙幕墙玻璃垂直运输中存在的耗时费力、玻璃易破损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便捷式幕墙玻璃吊装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捷式幕墙玻璃吊装机,其中:由动力传动机构和可调节式幕墙玻璃吊具组成;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与可调节式幕墙吊具通过动力传动机构中的微形电动葫芦的吊钩与可调节式幕墙吊具中的吊环连接;

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由微形电动葫芦、脚手架小横杆组成;所述的脚手架小横杆设在微形电动葫芦的顶部,且与脚手架小横杆通过微形电动葫芦上的套环固定连接;所述的可调节式幕墙玻璃吊具由“U”形底座、第二吊杆、第一吊杆、卡盖、连接件、防震垫、2个支杆、吊环、套环组成;所述的第二吊杆的一端固定在“U”形底座的外表面且位于中央并延伸至“U”形底座的底边缘,所述的第二吊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吊杆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的第二吊杆比第一吊杆短,第一吊杆的另一端与吊环固定连接,所述的2个支杆的一端分别对称倾斜固定在第二吊杆的两侧,另一端固定在“U”形底座的外表面 并延伸至“U”形底座的底边缘,所述的套环套装在第一吊杆上,所述的卡盖设在套环的外表面上且与“U”形底座为同一侧且成水平线,所述的防震垫设在“U”形底座的内表面。

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的卡盖为铝合金制成的“U”形槽条。

所述的防震垫为橡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可将幕墙玻璃垂直运输、玻璃就位、微调固定工序一体化衔接,可有效缩减幕墙玻璃运输、就位、安装时间。其次,本实用新型装置装卸玻璃快捷,吊运平稳,就位准确,安全可靠性高。操作工人可根据幕墙安装位置,由两名工人将该装置在短时间内精准就位,幕墙玻璃吊装装置距幕墙水平距离500~600mm。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运输方便、省时省力、玻璃不易破损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可调节式幕墙玻璃吊具正面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图4是图1中动力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一种便捷式幕墙玻璃吊装机,其中:由动力传动机构和可调节式幕墙玻璃吊具组成;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与可调节式幕墙吊具通过动力传动机构中的微形电动葫芦1的吊钩与可调节式幕墙吊具中的吊环8连接;

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由微形电动葫芦1、脚手架小横杆10组成;所述的脚手架小横杆10设在微形电动葫芦1的顶部,且与脚手架小横杆10通过微形电动葫芦1上的套环固定连接;所述的可调节式幕墙玻璃吊具由“U”形底座2、第二吊杆11、第一吊杆3、卡盖4、连接件5、防震垫6、2个支杆7、吊环8、套环9组成;所述的第二吊杆11的一端固定在“U”形底座2的外表面且位于中央并延伸至“U”形底座2的底边缘,所述的第二吊杆1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5与第一吊杆3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的第二吊杆11比第一吊杆3短,第一吊杆3的另一端与吊环8固定连接,所述的2个支杆7的一端分别对称倾斜固定在第二吊杆11的两侧,另一端固定在“U”形底座2的外表面并延伸至“U”形底座 2的底边缘,所述的套环9套装在第一吊杆3上,所述的卡盖4设在套环9的外表面上且与“U”形底座2为同一侧且成水平线,所述的防震垫6设在“U”形底座2的内表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卡盖4为铝合金制成的“U”形槽条。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防震垫6为橡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将幕墙玻璃吊至安装部位后,操作工人调整卡盖,将玻璃12平移至幕墙骨龙卡槽后,再将玻璃微调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微型电动葫芦1为:北起双力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