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附着式脚手架升降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在楼体外侧搭设脚手架,以方便施工人员至高层施工面作业。现有的脚手架大多采用钢管搭建。搭建脚手架时,将钢管纵横交错设置,钢管间采用扣件固定连接。此种设备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耗费钢材多,由于钢管纵横交错设置,而脚手架所用钢管间连接均采用扣件固定,需耗费大量钢材;2、脚手架无法按需升降,工人在楼体外立面施工时,需要攀爬脚手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3、一般的脚手架不具有防坠、防倾覆装置,一旦发生故障,脚手架易发生坠落或倾覆事故;4搭设脚手架时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且在搭设时搭设人员处于高空高危状态下作业,危险性极大。因此,设计一种能够自动控制升降、具有防坠防倾功能,且简单实用、安全可靠、省时省工、操作简便,耗费钢材少的脚手架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由于脚手架是高空建筑作业中重要的施工设备,合理的脚手架结构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更好地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专利CN202611221U公开了一种吊拉式电动升降脚手架,它通过在导轨轨道上安装起吊装置来实现脚手架的升降,使用方便。这种脚手架是独立式的,不固定在墙体上,而且结构有些复杂,施工用到时需要重新组合比较麻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施工人员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安装、操作简单的特点的附着式脚手架升降控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附着式脚手架升降控制系统,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底座上表面设有水平桁架,水平桁架通过钢钉与支撑底座连接,水平桁架上表面靠近两侧处均连接有支撑竖杆,支撑竖杆底部均固定在水平桁架上,两支撑竖杆外侧均设有数个副梯板,副梯板一端固定在支撑竖杆上,其另一端与一拉手连接,其与支撑竖杆之间还设有加强连接板,加强连接板一端固定在支撑竖杆上,其另一端固定在副梯板上,两支撑竖杆之间连接有数个主梯板,主梯板两端与支撑竖杆之间采用卡接方式连接,两支撑竖杆之间还连接有斜撑,斜撑设置在两两主梯板之间,其与主梯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有螺栓。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平桁架不止一个。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拉手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主梯板及斜撑上均开有与加固螺栓匹配的孔。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主梯板及副梯板均采用不锈钢结构。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每个斜撑顶端与底端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附着式脚手架升降控制系统具有安装、操作简单的特点,自身结构强度高,且周转部件要求精度低、运转更加方便,同时承载力度更大,安全系数高,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底座;2.水平桁架;3.支撑竖杆;4.主梯板;5.斜撑;6.副梯板;7.拉手;8.加强连接板;9.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附着式脚手架升降控制系统的优选实施例,包括支撑底座1,支撑底座1上表面设有水平桁架2,水平桁架2通过钢钉与支撑底座1连接,水平桁架2上表面靠近两侧处均连接有支撑竖杆3,支撑竖杆3底部均固定在水平桁架2上,两支撑竖杆3外侧均设有数个副梯板6,副梯板6一端固定在支撑竖杆3上,其另一端与一拉手7连接,其与支撑竖杆3之间还设有加强连接板8,加强连接板8一端固定在支撑竖杆3上,其另一端固定在副梯板6上,两支撑竖杆3之间连接有数个主梯板4,主梯板4两端与支撑竖杆3之间采用卡接方式连接,两支撑竖杆3之间还连接有斜撑5,斜撑5设置在两两主梯板4之间,其与主梯板4之间可拆卸连接有螺栓9。
所述水平桁架2不止一个。支撑水平力度更大。
所述拉手7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方便抓取,使用灵活。
所述主梯板4及斜撑5上均开有与螺栓9匹配的孔。便于进行连接。
所述主梯板4及副梯板6均采用不锈钢结构。自身强度高,使用寿命更长。
所述每个斜撑5顶端与底端固定连接。设计非常合理,实际使用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附着式脚手架升降控制系统具有安装、操作简单的特点,自身结构强度高,且周转部件要求精度低、运转更加方便,同时承载力度更大,安全系数高,使用更加方便。支撑底座1上表面设有水平桁架2,水平桁架2通过钢钉与支撑底座1连接,水平桁架2上表面靠近两侧处均连接有支撑竖杆3,支撑竖杆3底部均固定在水平桁架2上,大大提高了支撑平稳性,固定连接可靠性高;两支撑竖杆3外侧均设有数个副梯板6,副梯板6一端固定在支撑竖杆3上,其另一端与一拉手7连接,其与支撑竖杆3之间还设有加强连接板8,加强连接板8一端固定在支撑竖杆3上,其另一端固定在副梯板6上,两支撑竖杆3之间连接有数个主梯板4,主梯板4两端与支撑竖杆3之间采用卡接方式连接,两支撑竖杆3之间还连接有斜撑5,斜撑5设置在两两主梯板4之间,其与主梯板4之间可拆卸连接有螺栓,使用方便,可以利用主梯板4及副梯板6的作用,在不同位置进行施工,施工安全性高。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