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悬挑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564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层悬挑脚手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辅助设备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层悬挑脚手架。



背景技术:

脚手架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必要设备构造,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脚手架底层硬防护传统做法为铺竹笆板或胶合板制防护板,防护存在不严密部位,造成像石子坠落类似安全隐患,且竹笆板易被人为移动,造成更大安全隐患,本身耐用强度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层悬挑脚手架。

一种高层悬挑脚手架,包括承重结构部分、架体底层防护结构部分、首层脚手架和至少一个上部脚手架,所述架体底层防护结构部分包括工具式金属压行防护板、挡脚板和组合式定位桩,所述工具式金属压行防护板通过组合式定位桩进行固定,所述挡脚板位于承重结构部分的正下方并与工具式金属压行防护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结构部分包括型钢悬挑梁、转角型钢梁组合件、可拆卸锚固螺栓和直角连接件,所述型钢悬挑梁通过转角型钢梁组合件和直角连接件连接成框架,所述型钢悬挑梁的竖直部分通过可拆卸锚固螺栓与架体底层防护结构部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可拆卸锚固螺栓包括底座、上紧固端、下紧固端、 连接中心轴、木桩和紧固螺钉,所述底座位于上紧固端和下紧固端的中间位置并通过紧固螺钉进行紧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中心轴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紧固端和底座相连接,所述木桩位于上紧固端和底座之间的位置,所述木桩与上紧固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木桩与底座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角型钢梁组合件包括工形钢和拐角连接件,所述工形钢和拐角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工形钢和与拐角连接件相连接的型钢悬挑梁呈45°角。

进一步的,所述直角连接件包括连接件,通过连接件将垂直设置的型钢悬挑梁进行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工具式金属压型防护板作为防护板,结构严实,防护效果好,不容易发生物料掉落砸伤的情况,并且该防护板铺设方便,简洁安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拆卸锚固螺栓实现了可周转化,拆卸方便,结构牢固。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型钢挑梁上一般常用的固定式定位桩优化为可拆卸式定位桩,减小了挑梁穿外墙时所需预留洞的高度,减小了对结构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锚固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角型钢梁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直角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看图1-图5,本具体实施方式披露了一种高层悬挑脚手架,包括承重结构部分1、架体底层防护结构部分2、首层脚手架3和至少一个上部脚手架4,所述架体底层防护结构部分2包括工具式金属压行防护板21、挡脚板22和组合式定位桩23,所述工具式金属压行防护板21通过组合式定位桩23进行固定,所述挡脚板22位于承重结构部分1的正下方并与工具式金属压行防护板21固定连接。采用工具式金属压型防护板21作为防护板,结构严实,防护效果好,不容易发生物料掉落砸伤的情况,并且该防护板铺设方便,简洁安全。

所述承重结构部分1包括型钢悬挑梁11、转角型钢梁组合件12、可拆卸锚固螺栓13和直角连接件14,所述型钢悬挑梁11通过转角型钢梁组合件12和直角连接件14连接成框架,所述型钢悬挑梁11的竖直部分通过可拆卸锚固螺栓13与架体底层防护结构部分2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实现了周转化,拆卸方便,结构牢固。

6.所述可拆卸锚固螺栓13包括底座131、上紧固端132、下紧固端133、连接中心轴134、木桩135和紧固螺钉136,所述底座131位于 上紧固端132和下紧固端133的中间位置并通过紧固螺钉136进行紧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中心轴13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紧固端132和底座131相连接,所述木桩135位于上紧固端132和底座131之间的位置,所述木桩135与上紧固端132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木桩135与底座131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转角型钢梁组合件12包括工形钢121和拐角连接件122,所述工形钢121和拐角连接件122固定连接,所述工形钢121和与拐角连接件122相连接的型钢悬挑梁11呈45°角。

所述直角连接件14包括连接件141,通过连接件141将垂直设置的型钢悬挑梁11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的,型钢悬挑梁11需要在墙体上进行固定时,可通过穿墙固定来实现。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中,型钢悬挑梁11与墙体的固定可通过固定在墙体上的预埋螺栓和内连接件进行固定,从而避免了穿墙固定对墙体带来的损伤。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