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式保温板。
背景技术:
当前技术下,保温板多采用单层的结构,由保温的材质以及结构组成,以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
但常用的保温板,由于结构单一,因此功能也单一,仅具有保温的功能,且保温效果往往达不到使用要求,并不具备防水、反射热辐射等功能,从而使得常用的保温板的耐久度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式保温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式保温板,包括:保护层1、冷热反射层2、防水层3以及保温层4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1为泡沫板、纸板、水泥板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冷热反射层2为金属薄膜或镀铝膜。
优选地,所述防水层3为塑料薄膜或树脂板。
优选地,所述保温层4为纸张、玻璃纤维板、挤塑板岩棉板、珍珠岩板、树脂发泡板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本新式保温板由内之外依次设置有所述保温层4、所述冷热反射层2、所述防水层3以及所述保护层1。
优选地,本新式保温板由内之外依次设置有所述保温层4、所述防水层3、所述冷热反射层2以及所述保护层1。
优选地,本新式保温板由内之外依次设置有所述防水层3、所述保护层1。
优选地,本新式保温板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所述冷热反射层2、所述保护层1。
优选地,本新式保温板由内之外依次设置有所述保护层1、所述冷热反射层2、所述防水层3以及所述保温层4。
本公开的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保护层用于维持本新式保温板的整体结构,一方面承载本新式保温板自身的重量,另一方面保护本新式保温板内部的结构;冷热反射层用于反射热辐射,避免本新式保温板内侧以及外侧进行热辐射;防水层赋予本新式保温板防水的功能,避免外部的水渗入到本新式保温板的内部;保温层作为保温的主要部件具有较强的保温功能;本新式保温板的结构简单,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组合,形式多样,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新式保温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新式保温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新式保温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新式保温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的新式保温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的新式保温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护层;2、冷热反射层;3、防水层;保温层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式保温板,包括:保护层1、冷热反射层2、防水层3以及保温层4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使用者可根据所需选用保护层1、冷热反射层2、防水层3以及保温层4中的一种或多种来组成本新式保温板,以达到使用者需要的效果;保护层1用于维持本新式保温板的整体结构,一方面承载本新式保温板自身的重量,另一方面保护本新式保温板内部的结构;冷热反射层2用于反射热辐射,阻隔温度,避免本新式保温板内侧以及外侧进行热辐射,与保温层4协同合作,加强保温的效果;防水层3用于赋予本新式保温板防水的功能,避免外部的水渗入到本新式保温板的内部;当使用者需要本新式保温板具有较强的保温功能时,则需要设置保温层4,保温层4作为保温的主要部件,以使得本新式保温板达到冷热反射层2无法达到的保温效果;必要时,可在本新式保温板的最外层设置包裹层,包裹住本新式保温板内部的保护层1、冷热反射层2、防水层3以及保温层4,包裹层由玻璃纤维布或聚丙烯网布组成,包裹层的具体制作流程为:首先在本新式保温板的外面用玻璃纤维布或聚丙烯网布包裹,然后将氯化镁溶于水中,加入适量氧化镁,用搅拌器调成粥状,均匀抹在包裹住本新式保温板的玻璃纤维布或聚丙烯网布的表面,静置足够时间,若日温较低,则适当延长静置时间,直到硬度达到要求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保护层1为泡沫板、纸板、水泥板中的一种。
其中,泡沫板、纸板、水泥板的强度以及韧性有所不同;纸板的硬度最弱,但质量轻;水泥板的硬度大,但相应的,质量重,并且并不具备良好的柔韧性;泡沫板质量轻,柔韧性好,成本低,但强度较弱,当本新式保温板的重量过重时,泡沫板难以承受压力;必要时,保护层1可以为渗入普通水泥或菱镁水泥聚苯乙烯板,还可在内部设置加强筋;必要时,还可在保温层1的内部加入金属网或塑料网,从而使得保温层1不仅具有较强的柔韧性,还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但缺点在于提高了成本;根据使用者对本新式保温板的需求以及使用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使用者可以选用最合适的类型的保护层1。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冷热反射层2为金属薄膜或镀铝膜。
其中,金属薄膜或镀铝膜质量轻,必要时还可在金属薄膜的表面涂有热反射涂料,能够使得冷热反射层2在能够进行反射热辐射,避免本新式保温板内侧以及外侧进行热辐射,同时,还具有质量轻的优点,不会过多增加本新式保温板自身的重量。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水层3为塑料薄膜或树脂板。
其中,塑料薄膜或树脂板的密封性好;塑料薄膜质量轻,但厚度较薄,且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形;树脂板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设定厚度,且树脂板的结构稳定,不易发生变形,但缺点在于质量比塑料薄膜重,且成本要比塑料薄膜高;使用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类型的防水层3。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保温层4为纸张、玻璃纤维板、挤塑板岩棉板、珍珠岩板、树脂发泡板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纸张、玻璃纤维板、挤塑板岩棉板、珍珠岩板、树脂发泡板均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但纸板、玻璃纤维板、挤塑板岩棉板、珍珠岩板、树脂发泡板的效果以及成本却不一样,纸板的成本最低,但效果相对较差,玻璃纤维板以及岩棉板的成本较高,但保温效果较好;因此使用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类型的保温层4。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新式保温板由内之外依次设置有保温层4、冷热反射层2、防水层3以及保护层1。
其中,此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保护层1用于维持本新式保温板的主体结构,承载本新式保温板的自身的重量;防水层3保护了内部的保温层4、冷热反射层2,避免保温层4、冷热反射层2遇到水,而受到损伤,甚至使得保温层4发生质变;冷热反射层2一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另一方面能够起到初步的隔绝热量传递的效果;保温层4处于本新式保温板的最内层,作为本新式保温板核心部件,被冷热反射层2、防水层3以及保护层1保护在内部,使得保温层4能够良好地发挥保温的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二的区别在于:本新式保温板由内之外依次设置有保温层4、防水层3、冷热反射层2以及保护层1。
其中,此结构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保护层1对内部的防水层3、冷热反射层2以及保温层4进行保护,主要用于承载本新式保温板的结构,用于维持本新式保温板,避免本新式保温板发生变形,避免外部的物质渗入本新式保温板的内部;而防水层3能够避免外部的水渍对冷热反射层2以及保温层4造成损伤;冷热反射层2一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另一方面能够起到初步的隔绝热量传递的效果;保温层4作为本新式保温板核心部件;而保护层1则。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三的区别在于:本新式保温板由内之外依次设置有防水层3、保护层1。
其中,此结构主要具有防水功能,仅由防水层3、保护层1组成,防水层3避免外部的水渗入,另外防水层3与保护层1结合使用,可以作为简易的保温板,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本新式保温板结构简单,质量轻,方便安装,而且成本低廉。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防水层3的内部由内至外再依次设置有冷热反射层2、保护层1。
其中,在防水层3的内部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冷热反射层2、保护层1,保护层1能在不影响本新式保温板的防水效果的前提下,能够使得本新式保温板的结构更加稳定;冷热反射层2可以为本新式保温板提供反射热辐射的功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温效果;同时,由于保护层1、冷热反射层2的成本较低,因此不会增加使用者的经济负担。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四的区别在于:本新式保温板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冷热反射层2、保护层1。
其中,本结构的新式保温板在能够很好的进行反射热辐射的同时具备轻便的优点,将保护层1设置在最外层,利用保护层1来保护内部的冷热反射层2,同时保护层1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用于承受本新式保温板的自重;另外在轻便的同时,本结构的新式保温板成本也较低,能够节省使用者的成本。
实施例六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五的区别在于:本新式保温板由内之外依次设置有保护层1、冷热反射层2、防水层3以及保温层4。
其中,本结构的新式保温板在具有保温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防火效果;将保护层1设置在最内层,一方面能够以支撑本新式保温板的结构,承载本新式保温板自身的重量,另一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冷热反射层2为金属薄膜,因此外部的水不会对冷热反射层2造成损伤,能够起到初步防水的作用,冷热反射层2能够反射热辐射,避免本新式保温板内侧以及外侧进行热辐射,还可以避免高温甚至外部的火对本新式保温板造成损伤;防水层3具有防水功能,用于防止外部的水渗入本新式保温板的内部甚至对本新式保温板的内部造成损伤;保温层4设置在最外层,能够起到防火防高温的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