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砌筑马牙槎用模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6258阅读:1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砌筑马牙槎用模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砌筑马牙槎用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马牙槎是砖墙留槎处的一种砌筑方法。当砌体不能同时砌筑的时候,在交接处一般要预留马牙搓,以保持砌体的整体性与稳定性,常用在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中,是指构造柱上凸出的部分。施工时,在砌体与构造柱连接面上砌筑马牙槎,先绑扎设置构造柱钢筋笼后砌墙,再在马牙槎里浇注混凝土形成构造柱,保证两者同时受力工作。目前,马牙槎大多靠人工预留,即砌筑工人在砌砖时遇到需要留设马牙槎处凭经验和目测将砖伸出规定距离,再用钢卷尺或钢板尺测量马牙槎尺寸大小是否合格,存在着如下缺陷:

1)人为影响因素大,预留马牙槎的尺寸误差大,直接影响砌体的砌筑质量;

2)每个马牙槎都要测量,多一道工序,且马牙槎数量越多测量的次数越多,出现测量误差的几率就多,耗时长、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砌筑马牙槎用模具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预留马牙槎变得更方便、快捷、定位准确且大小尺寸整齐划一、质量高,可省略检测工序、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人工留设马牙槎误差大问题,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提高砌筑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砌筑马牙槎用模具装置,包括模板、堵板、把手、支撑杆Ⅰ和支撑杆Ⅱ,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为两块呈上凹下凸结构,凹面朝外设置,一端部通过堵板固定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用支撑杆Ⅰ和支撑杆Ⅱ支住,把手固定设置在堵板的中间位置。

所述模板凹进部分的深度(a-b)/2为马牙槎的齿深、高度c为马牙槎的齿高,模板凸出部分的高度h为两马牙槎之间的间隔距离。

所述支撑杆Ⅰ和支撑杆Ⅱ的长度分别比两模板之间距离减去板壁厚即(b-2d)和(a-2d)大0.5-1.0mm,上、下紧贴模板边沿布置,可手动自如安装、拆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从地基开始将模具插入构造柱钢筋笼,用支撑杆Ⅰ和支撑杆Ⅱ支住模具开口,开始砌筑一槎完毕后,卸下支撑杆Ⅰ和支撑杆Ⅱ,抽出模具再插入构造柱钢筋笼,垂直坐在刚砌筑好的墙体上,安装好支撑杆Ⅰ和支撑杆Ⅱ,接着砌筑,重复操作直至整个立面墙体砌筑完毕,方便、快捷,留设的马牙槎大小尺寸整齐划一、质量高;

2)可省略检测工序,同时工人只要按模具砌筑即可,不用再考虑啥时候要留马牙槎、留多少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3)可解决人工留设马牙槎误差大问题,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提高砌筑质量;

4)模具可重复使用,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板 2-堵板 3-把手 4-支撑杆Ⅰ 5-支撑杆Ⅱ 6-钢筋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砌筑马牙槎用模具装置,包括模板1、堵板2、把手3、支撑杆Ⅰ4和支撑杆Ⅱ5,所述模板1为两块呈上凹下凸结构,凹面朝外设置,一端部通过堵板2固定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用支撑杆Ⅰ4和支撑杆Ⅱ5支住,把手3固定设置在堵板2的中间位置。

所述模板1凹进部分的深度(a-b)/2为马牙槎的齿深(一般标准设计为60-120mm)、高度c为马牙槎的齿高(一般标准设计为300mm);模板1凸出部分的高度h为两马牙槎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般标准设计为500mm左右,也可按现场设计图纸要求设定。

所述支撑杆Ⅰ4和支撑杆Ⅱ5的长度分别比两模板1之间距离减去板壁厚d即(b-2d)和(a-2d)大0.5-1.0mm,以便将模具口顶住防止其向里凹陷,方便砌筑施工;支撑杆Ⅰ4和支撑杆Ⅱ5上、下紧贴模板1边沿布置,可手动自如安装、拆卸。

砌筑时,从地基开始将该实用新型模具插入构造柱钢筋笼6,用支撑杆Ⅰ4和支撑杆Ⅱ5支住模具开口,开始砌筑一槎完毕后,卸下支撑杆Ⅰ4和支撑杆Ⅱ5,抽出模具再插入构造柱钢筋笼6,垂直坐在刚砌筑好的墙体上,安装好支撑杆Ⅰ4和支撑杆Ⅱ5,接着砌筑,重复操作直至整个立面墙体砌筑完毕,方便、快捷,留设的马牙槎大小尺寸整齐划一、质量高,还省去检测工序,同时工人只要按模具砌筑即可,不用再考虑啥时候要留马牙槎、留多少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