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4266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钢筋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筋连接装置台。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业化施工中,预制板之间的连接技术是最为关键的施工技术,其中,钢筋与钢筋的连接通常采用焊接、螺纹连接以及灌浆套筒连接等方式。这几种连接方式各有优缺点:螺纹连接方式简单,成本低,但其连接强度和可靠性均较低;焊接的方式也较简单,但焊接容易产生缺陷,给结构带来一定安全隐患;灌浆套筒连接方式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方式,其利用灌浆料在套筒内的微膨胀应力束缚住钢筋,完成钢筋的连接,而灌浆套筒的连接方式仍然存在缺点即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或施工人员本身原因造成灌浆套筒内浆料灌注不充分,达不到钢筋束缚的强度,给节点的强度增加了隐患,也给工程带来了一定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简单、可靠的钢筋连接装置。

一种钢筋连接装置,包括电源、压接器和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连接于所述电源,用于在通电后对需要连接的工件进行加热,所述压接器包括机身和连接于所述机身的压接钳,用于对加热后的工件进行钳压。

本钢筋连接装置利用感应线圈将工件加热至熔融状态,再用压接器进行钳压,方法简单,且不存在焊渣、孔隙、裂纹等结构缺陷,连接牢固、可靠。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压接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机身的液压泵,所述压接钳为液压钳。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线圈至少部分为具有开口的环绕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线圈包括第一环绕部和第二环绕部,所述第一环绕部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环绕部包括第二主体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间隔一定距离而设,且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上均设有所述开口;或者,所述感应线圈包括第一环绕部和第二环绕部,所述第一环绕部包括第一主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的两端,并均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环绕部包括第二主体、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的两端,并均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间隔一定距离而设,且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上均设有所述开口;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朝所述第二环绕部弯曲,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朝所述第一环绕部弯曲。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钢筋连接装置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用于套设于所述工件外。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套管的材料的强度高于所述工件的材料的强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钢筋连接装置还包括水冷装置,所述水冷装置通过水冷管道连接到所述感应线圈。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钢筋连接装置还包括保护气装置,所述保护气装置包括气源和气管。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钢筋连接装置还包括水冷装置和保护气装置,所述水冷装置通过水冷管道连接到所述感应线圈,所述保护气装置包括所述气源和所述气管;所述钢筋连接装置还包括支座,所述气管包括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供气管连接于所述气源和所述支座之间,所述出气管连接于所述支座;所述电源与所述支座连接,所述感应线圈电连接于所述支座;所述水冷管道连接于所述水冷装置和所述支座之间,所述支座与所述感应线圈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压接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机身的液压泵,所述钢筋连接装置还包括水冷装置和保护气装置,所述水冷装置通过水冷管道连接到所述感应线圈,所述保护气装置包括气源和气管;所述钢筋连接装置还包括主机,所述电源、所述液压泵、所述水冷装置和所述气源均设置于所述主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筋连接装置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钢筋连接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钢筋连接装置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及

图4为图1所示的钢筋连接装置的感应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两者之间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两者之间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钢筋连接装置包括电源20、压接器30和感应线圈40。感应线圈40连接于电源20,用于在通电后对需要连接的工件进行加热。压接器30包括机身302和连接于机身302的压接钳304,用于对加热后的工件进行钳压,从而对工件进行牢固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工件包括两个钢筋10,感应线圈40设置于钢筋10附近对钢筋进行加热到熔融状态,压接钳304钳压钢筋10使熔融状态的钢筋紧固连接。

本钢筋连接装置利用感应线圈40将工件加热至熔融状态,再用压接器30进行钳压,方法简单,且不存在焊渣、孔隙、裂纹等结构缺陷,连接牢固、可靠。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电源20为高频电源,感应线圈40为电磁感应线圈。电源20通过电源线202连接到感应线圈40。高频电源对感应线圈进行加热的方式,效率高,一般高频电磁线圈仅需半分钟即可将直径20毫米的钢筋加热至熔融状体。

在本实施例中,压接器30还包括连接于机身302的液压泵306,压接钳304为液压钳。通过液压钳对工件进行钳压。具体地,机身302上设有把手3022以方便握持压接器30。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线圈40至少部分为具有开口的环绕状。这样,感应线圈40可通过开口轻松地套设到工件上,对工件均匀加热,也可方便地将感应线圈40从工件脱离。需要说明的是,环绕状并不限于圆环状,方形等其他形状均可,只要感应线圈40能对工件形成环绕。

具体地,感应线圈40包括第一环绕部402和第二环绕部404,第一环绕部402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一连接部,第二环绕部404包括第二主体和第二连接部,第一主体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主体的一端连接,第二主体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部与电源20连接,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间隔一定距离而设,且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上均设有开口。

请参阅图4,在另一实施例中,感应线圈40包括第一环绕部402’和第二环绕部404’,第一环绕部402’包括第一主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第一主体的两端,并均与电源20连接,第二环绕部404’包括第二主体、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分别连接于第二主体的两端,并均匀电源20连接,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间隔一定距离而设,且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上均设有开口;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朝第二环绕部404’弯曲,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朝第一环绕部402’弯曲。

在本实施例中,钢筋连接装置还包括套管50,套管50套设于工件外。连接时,套管50和工件一起被加热和钳压,并与工件连接到一起。由于套管50套设于工件外,因此,即使工件错开或并未连接,也可被连接,钢筋连接装置应用广泛。具体地,套管50的材料的强度高于工件的材料的强度,这样,只要观察到套管50到达熔融状态,位于套管50内的工件必然达到熔融状态,确保工件被加热到位,进一步保证连接的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钢筋连接装置还包括水冷装置60,水冷装置60通过水冷管道602连接到感应线圈40,以对感应线圈40冷却,从而有效提高钢筋连接装置连续操作的效率和感应线圈40的寿命。具体地,感应线圈40为中空管,其内部空腔与水冷管道602连通,以使冷却介质可进入感应线圈40内对其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钢筋连接装置还包括保护气装置,保护气装置包括气源702和气管704,气管704对准工件而设。在加热时,气源702通过气管704将惰性气体喷吹于工件,可有效环节工件加热时的氧化问题,提高了连接强度。具体地,保护气装置还包括喷气管706,喷气管706与气管704连接,且喷气管706对准工件。

在本实施例中,钢筋连接装置还包括支座80,气管704包括供气管和出气管,供气管连接于气源702和支座80之间,出气管连接于支座80;电源线202连接于电源20和支座80之间,感应线圈40电连接于支座80;水冷管道602连接于水冷装置60和支座80之间,支座80与感应线圈4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钢筋连接装置还包括主机90,上述电源20、液压泵306、水冷装置60和气源702均设置于主机90。可以理解,电源20、液压泵306、水冷装置60和气源702也可分开设置,而不设置于主机90。具体地,气管704和电源线202均连接于机身302,机身302通过管线308连接于主机90,气管704、电源线202和连接液压钳与液压泵306的液压管均收容于管线308内。

具体地,主机90的底部设有滚轮,这样可方便主机90移动,方便钢筋连接装置的使用。

利用本钢筋连接装置连接钢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套管50套设两根钢筋10外,套管50覆盖两根钢筋10的连接节点;

将感应线圈40套设于套管50外,并保证感应线圈40的加热区域覆盖两根钢筋10的连接节点;

开启电源20、水冷装置60和气源70,感应线圈40对套管50、钢筋10进行加热,同时水冷装置60对感应线圈40冷却,气源70为被加热的套管50和钢筋10提供惰性气体,避免其氧化,直至套管50和钢筋10达到熔融状态后关闭电源20、水冷装置60和气源70,并取下感应线圈40及气管704;

用压接器30的压接钳304对套管50和钢筋10进行钳压,使得处于熔融状体的套管50与钢筋紧密相连。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