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设备构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脚手架可调节杆。
背景技术:
脚手架是建筑施工、装饰工程和维修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施工装备,主要用来提供人行通道和少量堆物放料及安全防护使用。随着中国建筑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完善,竹木式脚手架已逐步淘汰出建筑市场,只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仍在使用;而门式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等只在市政、桥梁等少量工程中使用,普通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因其维修简单和使用寿命长以及投入成本低等多种优点,占据中国国内70%以上的市场,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主体结构一般由各类杆件和扣件搭接而成。而脚手架的杆件出自工厂预制话后,成为定型、定尺的标准杆件,无法进行长短方向上的收缩。当需要的杆件较短时,只能通过切除多余部分来满足要求,浪费资源;当需要的杆件较长时,则根本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脚手架杆件存在的无法进行长短方向上的收缩,不能满足使用时的需要等缺点,提供一种脚手架可调节杆。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两段脚手架钢管可移动地套装在连接杆的两端,采用限位件限定脚手架钢管向连接杆的内侧轴向移动,则可实现该可调节杆总体长度的调节,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通用性强,且便于安装和拆卸。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脚手架可调节杆,包括两段脚手架钢管、连接杆和能够在连接杆上调节位置并固定的限位件,两段脚手架钢管分别与连接杆的两端连接,所述的脚手架钢管套装在连接杆上,每段脚手架钢管向连接杆的内侧轴向移动各由一处限位件限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杆采用丝杆,所述的限位件采用与丝杆配合的螺母。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脚手架可调节杆,将两段脚手架钢管可移动地套装在连接杆的两端,采用限位件限定脚手架钢管向连接杆的内侧轴向移动,则可实现该可调节杆总体长度的调节,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通用性强,且便于安装和拆卸。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脚手架可调节杆,其连接杆采用丝杆,限位件采用与丝杆配合的螺母,结构简单,限位可靠,且调节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脚手架可调节杆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脚手架可调节杆的使用状态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脚手架钢管;2、螺母;3、连接杆;4、十字扣;5、脚手架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脚手架可调节杆,包括两段脚手架钢管1、连接杆3和能够在连接杆3上调节位置并固定的限位件,两段脚手架钢管1分别与连接杆3的两端连接,脚手架钢管1套装在连接杆3上,每段脚手架钢管1向连接杆3的内侧轴向移动各由一处限位件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杆3采用丝杆,限位件采用与丝杆配合的螺母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脚手架可调节杆,包括两段脚手架钢管1、连接杆3和能够在连接杆3上调节位置并固定的限位件,两段脚手架钢管1分别与连接杆3的两端连接,脚手架钢管1套装在连接杆3上,每段脚手架钢管1向连接杆3的内侧轴向移动各由一处限位件限定。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杆3采用丝杆,限位件采用与丝杆配合的螺母2,结构简单,限位可靠,且调节能力强。丝杆上的两端各套装上一段脚手架钢管1,由预先旋合在丝杆两端的螺母2贴合脚手架钢管1的端面,以限定每段脚手架钢管1向连接杆3的内侧轴向移动。为了防止一个螺母2限位时可能发生滑动,特在丝杆两端分别设置两个螺母2,限位更加可靠。当需要调节该脚手架可调节杆的总体长度时,只需调节丝杆两端的螺母2的位置,进而能够调节脚手架钢管1在丝杆上的位置,以满足使用时的长度需要。如若长度需要很长,还可以采用两段以上的脚手架钢管1通过连接杆3进行拼接,并采用上述的限位方式对脚手架钢管1限位,使用非常灵活,能满足不同的长度需要。
再结合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脚手架可调节杆,使用时,先将该可调节杆根据需要调节好长度,再将可调节杆两端的脚手架钢管1通过十字扣4固定连接到脚手架立杆5上。拆卸时亦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脚手架可调节杆,将两段脚手架钢管可移动地套装在连接杆的两端,采用限位件限定脚手架钢管向连接杆的内侧轴向移动,则可实现该可调节杆总体长度的调节,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通用性强,且便于安装和拆卸。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地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