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口陶瓷容器自动喷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0286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敞口陶瓷容器自动喷釉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陶瓷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敞口陶瓷容器自动喷釉机。



背景技术:

传统敞口陶瓷容器(例如盘、碗等)坯件的上釉工艺一般采用手工上釉,包括手工浸釉和手工喷釉两种方式。其中手工浸釉是将陶瓷坯件浸入釉池,经过一段时间后将陶瓷坯件吊起,但是这种方式上釉厚度大,瓷坯件吊起后釉料会下坠(行内称为“挂釉”),造成上下部釉料厚薄不均匀,釉色不均匀,而且釉料耗用量大,生产效率低。而手工喷釉则是由工人手持喷釉枪进行喷釉,但这种方式因为手持喷枪具有不稳定性,难以控制各件陶瓷坯件总体喷釉时间,也难以控制每件陶瓷坯件各个部位喷釉时间均匀,难以确保各个部位喷釉均匀,同样存在釉层不均匀的质量问题,另外手工方式耗工量大,生产速度慢。

为此,申请人曾经设计了一种敞口陶瓷容器自动喷釉装置的发明专利(详见公开号为CN102515854A的中国专利文献),该敞口陶瓷容器自动喷釉装置设有左右并排设置的两条循环链条,左右两条循环链条之间连结有若干根水平横杆,各根水平横杆左右两边分别与左右循环链条的其中一个链节固定连接,每根水平横杆中央可转动地安装有一个用以放置陶瓷容器制品的十字形的工件支架,每个工件支架顶部设有四根细条状构件;每个工件支架设有一转轴,每个工件支架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从动轮;两条纵向导轨上方设有喷釉箱;在喷釉箱下面设有循环皮带,喷釉箱里面设有多根喷釉枪;当工件支架在循环链条带动下接近喷釉枪时,该工件支架相应的从动轮的侧面贴靠在循环皮带上。这样,喷釉时,各喷釉枪枪口在转轴带动下来回摆动,并喷出雾状釉料,第一根喷釉枪负责对敞口陶瓷容器的内侧面及底部上表面来回喷釉,第二根喷釉枪负责对敞口陶瓷制品的外侧表面来回喷釉,第三根喷釉枪负责对敞口陶瓷容器的底部下表面来回喷釉,与此同时,陶瓷容器在从动轮带动下转动,“喷釉枪枪口摆动”与“陶瓷容器转动”这两方面的运动交汇,使每一陶瓷容器各个方向均匀受釉,各部位釉层均匀,釉色均匀,且各个陶瓷容器喷釉时间长度相等、准确。喷釉箱还设有雾化釉料抽吸回收机构,将未粘附到制品上的釉料逐步回收。

然而,申请人在生产实践中继续探索,发现上述自动喷釉装置仍然存在以下不足有待改进:第一,喷釉时,陶瓷盘、陶瓷碗底面的釉料依靠向上喷射的喷枪喷出,但由于工件支架顶部的四根细条状构件位于陶瓷盘(或陶瓷碗)的下方而且非常靠近陶瓷盘、陶瓷碗的底面,加上工件支架与陶瓷盘(或陶瓷碗)的相对位置一直固定不变,因此细条状构件在一定程度上会遮挡其上方的那一部分陶瓷盘、陶瓷碗底面区域受釉,被遮挡的区域形成类似于“阴影区域”,这些被遮挡的区域的釉层显得明显偏薄,严重时甚至在局部点位置几乎出现釉层缺失的问题;第二,喷釉时,陶瓷盘(或陶瓷碗)暂停运行,循环链条也必须暂停运行,这样意味着每个陶瓷容器从进入喷釉箱到离开受喷釉箱必须花费较长时,导致整个喷釉装置的生产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及一种敞口陶瓷容器自动喷釉机,它能够使陶瓷容器的底面均匀受釉,而且喷釉装置的生产速度高。

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实现:一种敞口陶瓷容器自动喷釉机,包括机架,机架设有电机、左右并排设置的两条循环链条,每条循环链条套设在前后两个链轮上,前后两个链轮的转轴延伸方向均为水平横向;两条循环链条的结构、长度相同,两条循环链条由电机同步驱动;每条循环链条的上水平段旁边分别安装有一条纵向导轨,左右两条循环链条之间连结有若干根水平横杆,各根水平横杆左右两边分别与左右循环链条的其中一个链节固定连接;当水平横杆对应的链节运行到循环链条的上水平段时,水平横杆的两端部分别支撑在左右两条纵向导轨上;每根水平横杆中央固定设有一个安装支座,安装支座上可自转地安装有一个用以放置陶瓷容器的工件支架,每个工件支架设有一转轴;每个工件支架包括有位于顶部的四根长条状金属杆及位于下部的四根金属支撑条,每根长条状金属杆通过对应的一根金属支撑条与工件支架转轴固定连接;四根长条状金属杆组合形成十字形;

每个工件支架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从动轮,从动轮和工件支架分别位于安装支座的相对两侧;当水平横杆对应的链节运行到循环链条的上水平段时,该水平横杆对应的工件支架转轴呈竖直方向,且工件支架位于安装支座的上方,从动轮位于安装支座的下方;两条纵向导轨上方设有喷釉箱,喷釉箱的前箱壁开设有供陶瓷容器及工件支架进入的入口,喷釉箱的后箱壁开设有供陶瓷容器及工件支架穿出的出口;

在喷釉箱下面设有循环皮带,该循环皮带的皮带轮转轴安装方向为竖向,当工件支架在循环链条带动下进入喷釉箱里面时,该工件支架相应的从动轮的侧面贴靠在循环皮带上;在喷釉箱中设有多根喷釉枪;

其特征在于:其中一部分所述喷釉枪枪口朝下且安装在喷釉箱上部,另一部分所述喷釉枪枪口朝上且安装在喷釉箱下部;紧挨在每根喷釉枪的旁边对应配套设有一根气枪,每根气枪的枪口中心轴线与对应的喷釉枪的枪口中心轴线相交并形成为10°~20°的夹角;

每根长条状金属杆均呈细长的圆柱形,在每根长条状金属杆还分别包裹有圆筒形金属外套,圆筒形金属外套的内径与长条状金属杆的直径形成松配合;在循环皮带旁边还设有刹块,刹块与循环皮带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从动轮的直径;当从动轮从刹块与循环皮带之间经过时,该从动轮对应的工件支架位于喷釉箱里面的纵向中央位置。

每根水平横杆的每一端分别固定有前后两个小轮,当水平横杆对应的链节运行到循环链条的上水平段时,该水平横杆四个小轮支撑在左右两条纵向导轨上。这样,工件支架、陶瓷容器既可以与循环链条连结而被循环链条拖动,又可稳定地支撑在导轨上(避免链条刚度不足带来的不稳定性),还能防止前后摆动(避免单轮支撑带来的前后摆动)。

所谓纵向,是指陶瓷容器在喷釉箱里面接受喷釉时,陶瓷容器、工件支架在循环链条带动下前进的方向,又称“前后方向”。与纵向垂直的水平方向就是横向,即左右方向。

在每一条循环链条中,就整条循环链条而言,其中位于链轮上方的部分称为“上水平段”,位于链轮下方的部分称为“下水平段”,由于循环链条是不断转动的,所以就某一链节而言,它有时处于“上水平段”,有时处于“下水平段”。但就整条循环链条而言,“上水平段”和“下水平段”的空间位置是固定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时,当陶瓷容器放在工件支架上面后,由于陶瓷容器的压力作用,长条状金属杆与圆筒形金属外套之间存在有较大压力,因此长条状金属杆与圆筒形金属外套之间存在有较大摩擦力,但又可以相对发生转动,这种转动不是纯粹无摩擦的转动,而是带有较大摩擦力的搓动;于是,当陶瓷容器在循环链条带动下进入喷釉箱里面时,陶瓷容器沿纵向不断前进,在此过程中,循环皮带搓动从动轮快速转动,从动轮发生快速自转,工件支架也快速自转,长条状金属杆与圆筒形金属外套之间的摩擦力会带动圆筒形金属外套和陶瓷容器相应发生自转,使得陶瓷容器在纵向平移过程同时发生自转,实现均匀受釉;另一方面,长条状金属杆与圆筒形金属外套之间又属于松配合,所以长条状金属杆与圆筒形金属外套之间也会由于松配合发生相对转动,在陶瓷容器自转达到最大速度之前,陶瓷容器与工件支架之间不是同步转动,而是差速转动,陶瓷容器的转动速度小于工件支架的转动速度,使得陶瓷容器相对于工件支架转动,因此工件支架的四根长条状金属杆与陶瓷盘(或陶瓷碗)的相对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换的,因此,长条状金属杆遮挡其上方的陶瓷盘、陶瓷碗底面区域所形成的“阴影区域”是不断变换移动的,避免了阴影区域集中而导致釉层不均匀甚至缺失的问题。

二、随着陶瓷容器的转动不断被加速,陶瓷容器的转动速度越来越接近工件支架的转速,但当陶瓷容器和工件支架运行到喷釉箱里面的纵向中央位置时,对应的从动轮会碰到刹块,使从动轮在瞬时被突然刹住而停转或基本停转,而上面的陶瓷容器却由于惯性而较快转动,于是又强制促使陶瓷容器再一次相对于工件支架出现差速转动,使陶瓷容器的转动速度大于工件支架的自转速度,即工件支架暂停自转,而陶瓷容器在惯性作用下保持自转(当然在摩擦力作用下,自转速度减慢);当从动轮越过刹块旁边之后,从动轮的自转速度又再提高,又再高于陶瓷容器的自转速度,此后又再缓慢带动陶瓷容器的自转速度提升,这个过程仍然是两者保持差速转动的过程,即“阴影区域”变换移动的过程,有利于使陶瓷容器底部均匀受釉。

三、喷釉枪不断向喷釉箱中喷出雾化的釉料,气枪射出的气流与釉料流相交,将雾化的釉料在喷釉箱中搅动均匀,使喷釉箱里面的空间均匀弥漫有雾化釉料;因此,在喷釉过程中,陶瓷容器不需暂停而接受喷射,从而提高生产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工件支架安装在循环链条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左右两条循环链条与水平横杆、安装支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内部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喷釉箱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中B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内部水平结构示意图。

图9是皮带轮带动从动轮转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工件支架与对应从动轮、水平横杆、安装支座连接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5中D-D剖视示意图。

图12是陶瓷容器放在工件支架上面之后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4所示,该一种敞口陶瓷容器自动喷釉机包括机架1,机架1设有电机21、左右并排设置的两条循环链条2,每条循环链条2套设在前后两个链轮22上,前后两个链轮22的转轴延伸方向均为水平横向;两条循环链条2的结构、长度相同,两条循环链条由电机21同步驱动;每条循环链条2的上水平段旁边分别安装有一条纵向导轨11,左右两条循环链条之间连结有多根水平横杆12,各根水平横杆12沿循环链条的周向均匀布置。图10、图11、图12所示,每根水平横杆12中央固定设有一个安装支座33,安装支座33上可自转地安装有一个用以放置陶瓷容器的工件支架3,每个工件支架3设有一转轴15;每个工件支架包括有位于顶部的四根长条状金属杆31及位于下部的四根金属支撑条32,每根长条状金属杆31通过对应的一根金属支撑条32与工件支架转轴15固定连接;各根长条状金属杆31均形成外端高于内端的倾斜姿势,从俯视角度看,四根长条状金属杆31组合形成十字形;每个工件支架3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从动轮62,从动轮62的转轴即为工件支架转轴15,从动轮62和工件支架3分别位于安装支座33的相对两侧。图2、图3、图10、图11所示,各根水平横杆12左右两边分别与左右循环链条的其中一个链节20固定连接;每根水平横杆12的每一端分别固定有前后两个小轮13,当水平横杆12对应的链节20运行到循环链条的上水平段时,该水平横杆四个小轮13支撑在左右两条纵向导轨11上,该水平横杆12对应的工件支架转轴15呈竖直方向,且工件支架3位于安装支座33及水平横杆12上方,从动轮62位于安装支座33及水平横杆12的下方。

图1、图4、图5、图11、图8所示,两条纵向导轨11上方设有喷釉箱4,喷釉箱的前箱壁开设有供陶瓷容器及工件支架进入的入口41,喷釉箱的后箱壁开设有供陶瓷容器及工件支架穿出的出口42;在喷釉箱4下面设有循环皮带6,该循环皮带6的皮带轮61转轴安装方向为竖向,当工件支架3在循环链条2带动下进入喷釉箱4里面时,该工件支架相应的从动轮62的侧面贴靠在循环皮带6上;在喷釉箱4中设有多根喷釉枪51;图5、图6、图7、图8所示,其中一部分所述喷釉枪51枪口朝下且安装在喷釉箱4上部,另一部分所述喷釉枪51枪口朝上且安装在喷釉箱4下部;紧挨在每根喷釉枪51的旁边对应配套设有一根气枪52,每根气枪52的枪口中心轴线m与对应的喷釉枪51的枪口中心轴线n相交并形成为15°的夹角。喷釉箱还设有雾化釉料抽吸回收机构,从而将未粘附到制品上的釉料逐步回收。

图10、图12所示,每根长条状金属杆31均呈细长的圆柱形,在每根长条状金属杆还分别包裹有圆筒形金属外套30,圆筒形金属外套30的内径与长条状金属杆31的直径形成松配合。

图8、图9所示,在循环皮带6旁边还设有刹块63(刹块就是表面粗糙的物块),刹块63与循环皮带6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从动轮62的直径;当从动轮62从刹块63与循环皮带6之间经过时,该从动轮对应的工件支架3位于喷釉箱里面的纵向中央位置。

上述实施例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

喷釉枪51不断向喷釉箱4中喷出雾化的釉料,气枪52喷出的高速气流将雾化的釉料进一步分散,多根气枪52组合形成混合气流,在喷釉箱4里面将雾状釉料搅动均匀,使喷釉箱4里面的空间均匀弥漫有雾化釉料;

第一电机21驱动两条循环链条2转动,循环链条2 带动各水平横杆12、工件支架3和对应从动轮62循环移动;当水平横杆 12对应的链节20运行到循环链条的上水平段时,该水平横杆的四个小轮13支撑在左右两条纵向导轨11上,工件支架3位于水平横杆12上方,从动轮62位于水平横杆12下方;将陶瓷容器8搁置在工件支架3上并被带动移动,经入口41进入到喷釉箱4中,在喷釉箱4中纵向匀速移动,接受雾化釉料的施釉,并从出口42离开到喷釉箱4;

在施釉过程中,陶瓷容器8下方对应的从动轮62的侧面贴靠在循环皮带6上,从动轮62 在循环皮带6的摩擦带动下,绕从动轮转轴15转动,带动工件支架3自转,陶瓷容器8也被缓慢带动自转,在陶瓷容器8的转速未达到从动轮的速度之前,陶瓷容器8与工件支架3发生差速转动,即长条状金属杆与圆筒形金属外套之间发生相对转动。随着陶瓷容器8转速提高,陶瓷容器8与工件支架3差速的幅度逐渐降低,陶瓷容器8的转动速度越来越接近工件支架3的转速。接下来,当陶瓷容器8和工件支架3运行到喷釉箱4里面的纵向中央位置时(如图9中靠近刹块63的那个从动轮62所对应的陶瓷容器8和工件支架3,或者如图11所示状态),对应的从动轮62会碰到刹块63,使从动轮63在瞬时被刹住而停转或基本停转,而上面的陶瓷容器8却由于惯性而仍较快转动,于是又强制促使陶瓷容器8再一次相对于工件支架出现较大幅度的差速转动,使工件支架3的转动速度小于陶瓷容器8的自转速度,即工件支架3暂停自转,而陶瓷容器8在惯性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自转速度逐步下降;当从动轮62越过刹块63旁边之后,从动轮62的自转速度又再提高,又再高于陶瓷容器8的自转速度,此后又再缓慢带动陶瓷容器8的自转速度提升。上述过程中,是陶瓷容器8和工件支架3两者保持差速转动,时而工件支架3的转动速度大于陶瓷容器8的转动速度,时而工件支架3的转动速度小于陶瓷容器8的转动速度,工件支架3 形成的“阴影区域”不断变换移动,不会长时间在陶瓷容器8的固定位置形成喷射不到的阴影区域,有利于使陶瓷容器8底部均匀受釉。

上述实施例中,每根气枪52的枪口中心轴线m与对应的喷釉枪51的枪口中心轴线n相交的夹角也可改为10°,或者2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