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墙板组合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3362阅读:8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墙板组合墙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墙板组合墙体。



背景技术:

预制墙板组合墙体是将在工厂预制好的一定规格的墙板运送到施工现场,再通过专用粘接剂与嵌缝带将一定规格的预制墙板组装成墙体。由于目前组装施工工艺与组装技术的限制,预制墙板组合墙体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其主要表现在其一,组装施工工艺复杂,嵌缝带的粘贴对施工人员的技术熟练度要求较高。其二,现有预制墙板组合墙体的组装构造容易使预制墙板组合墙体在接缝处开裂,严重影响预制墙板组合墙体的整体性能。随着国家大力提倡装配式建筑,有必要开发一种施工方便,构造可靠的预制墙板组合墙体的专利技术。

目前预制墙板在组合中主要问题是,由于嵌缝带的施工工艺难以把握,其在涂刷抹灰层后预制墙板组合墙体容易在接缝处开裂。其影响内外装饰与美观,减弱了组合墙体的整体性能强度。

因此,为实现加强预制墙板连接节点的结合能力,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预制墙板组合墙体结构,进而使预制墙板组的结合能力加强避免组合墙体开裂,提高预制墙板组合墙体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组装便捷,整体性好且不易开裂的预制墙板组合墙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预制墙板组合墙体,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预制墙板,以及覆盖于预制墙板表面的抹灰层;其还包括截面为T形、插入两预制墙板连接处的压紧楔片,以及填装于两预制墙板连接处的弹性粘接剂层;所述预制墙板的一端设置有嵌装用的梯形凹槽,另一端设置与梯形凹槽嵌装配合的梯形凸块;所述预制墙板的两端的侧面均设置有容置压紧楔片相应边的阶梯槽,且阶梯槽的深度不小于压紧楔片该相应边的厚度。

优选的是,所述阶梯槽延伸至预制墙板的上下两端。

优选的是,所述压紧楔片插入两预制墙板连接处的一边延伸至梯形凸块的基部,且该插入边的端部与梯形凸块的该侧贴合。

优选的是,所述梯形凸块底边的宽度为预制墙板厚度的二分之一。

优选的是,所述压紧楔片的厚度为预制墙板的十四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优选的是,所述压紧楔片由金属或木材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预制墙板接缝处通过弹性粘接剂层与压紧楔片的共同作用,向预制墙板施加预应力,使预制墙板的连接更加可靠,进而有效的避免预制墙板组合墙体在接缝处的开裂。

(2)本实用新型通过预制墙板接缝处弹性粘接剂层与压紧楔片取代嵌缝带,使施工构造更加简化,在墙体性能提升的前提下,提升了施工速度。

(3)本实用新型在预制墙板接缝处打入压紧楔片,加强了墙体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压紧楔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预制墙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预制墙板拼接后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压紧楔片与预制墙板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带弹性粘接剂层和压紧楔片的预制墙板组合墙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带弹性粘接剂层和压紧楔片的预制墙板组合墙体构造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6所示的预制墙板组合墙体,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预制墙板4,以及覆盖于预制墙板4表面的抹灰层5;其还包括截面为T形、插入两预制墙板4连接处的压紧楔片3,以及填装于两预制墙板4连接处的弹性粘接剂层2;所述预制墙板4的一端设置有嵌装用的梯形凹槽6,另一端设置与梯形凹槽6嵌装配合的梯形凸块1;所述预制墙板4的两端的侧面均设置有容置压紧楔片3相应边的阶梯槽,且阶梯槽的深度不小于压紧楔片3该相应边的厚度。

所述阶梯槽延伸至预制墙板4的上下两端。

所述压紧楔片3插入两预制墙板4连接处的一边延伸至梯形凸块1的基部,且该插入边的端部与梯形凸块1的该侧贴合。

所述梯形凸块1底边的宽度为预制墙板4厚度的二分之一。

所述压紧楔片3的厚度为预制墙板4的十四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所述压紧楔片3由金属或木材制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预制墙板接缝处弹性粘接剂层与压紧楔片取代嵌缝带,使施工构造更加简化,在墙体性能提升的前提下,提升了施工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