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预张拉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7718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整体预张拉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整体预张拉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大力推广城市标准建设,装配式建筑发展势头迅猛。装配式建筑通过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由于主要建筑工作在工厂完成,因此具有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等优点,在国内也逐步得到接受和推广,各种预制构件的生产需求也随之增多。

在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过程中,为保证预应力钢筋在张拉时获得相同或相近的预应力,需先对预应力钢筋进行预张拉操作,这样有利于提高预制构件的质量。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单根钢筋通过张拉油缸实现预应力钢筋的单根预张拉,因此耗费的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预应力钢筋张拉效率较高的整体预张拉设备。

一种整体预张拉设备,包括:

机架;

顶升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包括可升降的顶升滚动件;及

张拉绳,多根所述张拉绳绕过所述顶升滚动件,每根所述张拉绳的两端分别设有配重块及夹紧机构。

上述整体预张拉设备,顶升滚动件可上升而带动张拉绳向上移动,从而带动配重块向上移动而逐渐离开支撑面,张拉绳的另一端在配重块的作用下张拉安装于夹紧机构的预应力钢筋。如此,该整体预张拉设备可通过设置多根张拉绳而同时张拉多根配重块,具有较高的张拉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升机构还包括可升降的顶升支架,所述顶升滚动件设于所述顶升支架上端,所述张拉绳绕设于所述顶升滚动件,所述顶升支架可驱动所述顶升滚动件升降以带动所述张拉绳升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升支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顶升件,所述顶升滚动件呈筒状结构,所述第一顶升件支撑于所述顶升滚动件两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升支架包括横杆及支撑所述横杆的第二顶升件,所述第二顶升件可带动所述横杆升降,所述顶升滚动件包括间隔设于所述横杆上的多个顶升滚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体预张拉设备还包括导向筒,所述配重块收容于所述导向筒内并可在所述张拉绳的带动下沿所述导向筒的内壁往复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体预张拉装置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设于所述顶升机构一侧,所述张拉绳自所述顶升机构绕过所述导向机构后连接所述夹紧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固定座及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的导向滚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高度调整压轮轴,所述高度调整压轮轴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导向滚轮远离所述顶升机构一侧,所述张拉绳自所述导向滚轮从所述高度调整压轮轴与所述机架之间穿过后连接所述夹紧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连接件与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夹紧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夹紧件共同形成夹持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设有可相对所述机架转动的行走轮,用于带动所述机架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预张拉设备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预张拉设备的俯视图;

图3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整体预张拉设备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整体预张拉设备的夹紧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整体预张拉设备100,包括机架11、顶升机构12及张拉绳13,用于与模台300配合以预张拉预应力钢筋。

其中,顶升机构12设于机架11上,包括可升降的顶升滚动件124。多根张拉绳13绕过顶升机构12的顶升滚动件124,每根张拉绳13两端分别设有配重块14及夹紧机构15,夹紧机构15可连接预应力钢筋,配重块14可对张拉绳13施加拉力以预张拉预应力钢筋。

上述整体预张拉设备100,顶升滚动件124可上升而带动张拉绳13向上移动,从而带动配重块14向上移动而逐渐离开支撑面,张拉绳13的另一端在配重块14的作用下张拉安装于夹紧机构15的预应力钢筋。如此,该整体预张拉设备100可通过设置多根张拉绳13而同时张拉多根配重块14,具有较高的张拉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配重块14的重量均为200Kg,从而可施加给预应力钢筋足够的拉力。可以理解,配重块14的重量大小不限于此,可根据所张拉的预应力钢筋的型号选择。优选地,机架11上放置配重块14的位置设有传感器(图未示),传感器与预应力张拉控制装置相连,该传感器可感应配重块14施加在支撑面上的重量,操作者无需时刻观察配重块是否完全与支撑面脱离,从而实现自动控制。

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顶升机构12还包括可升降的顶升支架,顶升滚动件124设于顶升支架上端,顶升支架的底部固接于机架11上。张拉绳13从顶升滚动件124的顶部绕设于顶升滚动件124,顶升支架可驱动顶升滚动件124升降以带动张拉绳13升降。

如此,当顶升支架带动张拉绳13下降至最低点时,配重块14完全落在机架11上,配重块14的重量完全由作用在机架11上。当顶升支架带动张拉绳13上升至最高点时,配重块14受到张拉绳13的牵拉而离开机架11,配重块14的重量完全作用在张拉绳13上,从而张拉连接于张拉绳13另一端连接的预应力钢筋。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顶升支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顶升件1222,顶升滚动件124呈筒状结构,第一顶升件1222支撑于顶升滚动件124两端,多根张拉绳13绕设于该顶升滚动件124且间隔设置,第一顶升件1222可驱动顶升滚动件124升降从而同时带动多根张拉绳13升降,最终带动多个配重块14升降直至配重块14离开机架11,从而使预应力钢筋处于张紧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升件1222为顶升油缸,张拉绳13的数量为12根,12根张拉绳13沿顶升滚动件124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从而可同时张拉12根预应力钢筋。可以理解,此处的12根只是其中的一种实现方式,在其它实施例中,与可同时张拉的预应力钢筋的数量不限,还可以是14根、16根等,根据具体预制件的类型决定。

整体预张拉设备100还包括用于改变张拉绳13的延伸路径的导向机构16。该导向机构16设于顶升机构12一侧,张拉绳13自顶升机构12绕过导向机构16后连接夹紧机构15。

具体地,导向机构16包括导向滚轮164及设于机架11的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座162。导向滚轮164呈沿顶升滚动件124长度方向延伸的筒状结构,可转动地安装于两个固定座162上,张拉绳13从导向滚轮164的下部绕过导向滚轮164。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滚轮164的高度与预应力钢筋匹配,绕过导向滚轮164的张拉绳13与预应力钢筋平行,从而可在预应力钢筋上施加水平的拉力以张拉钢筋。

夹紧机构15包括连接件152与可转动连接于连接件152的夹紧件154,连接件152与夹紧件154共同形成夹持结构。具体地,连接件152一端开设由连接孔以连接于张拉绳13,夹紧件154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连接件152的中部,另一端与连接件152远离张拉绳13的一端配合以共同夹持预应力钢筋。如此,该整体预张拉设备100可快速夹持预应力钢筋,从而提高了张拉效率。

进一步地,机架11上设有可相对机架11转动的行走轮112,用于带动机架11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该整体预张拉设备100的工作面上设有导轨400,行走轮112可沿导轨400滚动以带动机架11沿导轨400移动而移动至预定位置以与模台300上的预应力钢筋连接。

进一步地,机架11上还设有夹轨器(图未示)以夹持导轨400,从而避免机架11在预应力钢筋的张拉过程中发生移动或倾翻。

上述整体预张拉设备100的工作过程如下:

操作者首先将该整体预张拉设备100沿导轨400移动至预定位置以与模台300间隔放置,然后通过夹紧机构15连接模台300上的预应力钢筋。此时,顶升机构12上的顶升滚动件124处于最低位置,配重块14完全落在机架11上。

张拉预应力钢筋时,顶升滚动件124在第一驱动件1222的带动下上升,从而带动配重块14逐步上升直至全部配重块14离开机架11表面,最终达到施加在各个预应力钢筋上的拉力完全相同,完成预应力钢筋的预张拉。

上述整体预张拉设备100,通过顶升机构12及绕设于顶升机构12且一端设有配重块14的张拉绳13实现了多条预应力钢筋的整体同时预张拉,且多条预应力钢筋受到的张拉力相同,具有较高的张拉效率。并且,由于采用了顶升滚动件124与设有导向滚轮164的导向机构16进行传动,因此使预应力钢筋的张拉行程达到顶升机构12的顶升行程的两倍,缩短了顶升机构12的最大行程。此外,该整体预应力张拉设备的机架11可在导轨17上移动,从而可供多条生产线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

如图3所示,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整体预张拉设备200。该整体预张拉设备200的工作原理及与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整体预张拉设备100大致相同,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如下: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机架21上的顶升支架222包括横杆2222及支撑横杆2222的第二顶升件2224,第二顶升件2224可带动横杆2222升降,顶升滚动件包括间隔设于横杆2222上的多个顶升滚轮2242。

具体地,顶升支架222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横杆2222,多个顶升滚轮2242沿横杆222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平均分为两列分别排列在两根横杆2222上,配重块也呈与顶升滚轮224对应的两列排列。如此,可在保证可张拉的预应力钢筋的数量的情况下缩小了该整体预张拉设备200的尺寸,节省了空间。具体在本实施例中,12个顶升滚轮224分别平均设置在两根横杆2222,并对应12个呈两列设置的配重块。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机构26包括多个导向滚轮264,多个导向滚轮264直接可转动地设置在机架21上并与顶升滚轮224一一对应,而无需设置固定座。

在本实施例中,该整体预张拉设备100还包括导向筒242,配重块收容于导向筒242内并可在张拉绳23的带动下沿导向筒242的内壁往复运动。如此,导向筒242可使配重块在竖直方向上移动,避免配重块在移动过程中晃动,从而平稳地预张拉预应力钢筋。另外,导向筒242的侧壁底部或者支撑面上设有距离传感器,该距离传感器与张拉的控制装置相连,一旦感知配重块离开支撑面,即停止加力张拉。

优选地,导向筒242内可收容多个配重块,张拉绳23与位于最低端的配重块固接,其它配重块上开设有自中心点向边缘延伸的卡槽,张拉绳23可穿过该卡槽以带动这些配重块升降。可以理解,多个配重块的重量不限,操作者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配重块。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模台300上设有限位卡槽(图未示),以限位每根预应力钢筋限。而由于预应力钢筋本身可能存在弯曲变形等情况,因此在自然状态下,预应力钢筋可能并未收容于限位卡槽中。因此,导向机构26还包括高度调整压轮轴266,高度调整压轮轴266安装于机架21上并位于导向滚轮264远离顶升机构22一侧,多根张拉绳23自导向滚轮264从该高度调整压轮轴266与机架21之间穿过后连接夹紧机构25。如此,通过该高度调整压轮轴166同时调整多根张拉绳23的高度,从而将预应力钢筋压入限位卡槽中。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夹紧机构25包括连接件252与夹紧件254。连接件252呈管状结构并开设有夹紧槽,夹紧件254从该夹紧槽伸入连接管252内,从而夹持伸入连接件252内的预应力钢筋。

具体地,连接件252包括第一连接管2522与第二连接管2524,第二连接管2524插设于第一连接管2522且可沿第一连接管2522轴向移动,夹紧槽开设于第二连接管2524上。夹紧件254包括可转动连接的第一夹紧部2542与第二夹紧部2544,第一夹紧部2542远离第二夹紧部2544的一端可转动地设于第一连接管2522上,第二夹紧部2544远离第一夹紧部2542的一端可转动地设于第二连接管2524上,且该第二夹紧部2544可从夹紧槽伸入第二连接管2524中。如此,第一连接管2522与第二连接管2524可相对轴向移动,从而改变第二夹紧部2544伸入第二连接管2524中的深度以夹紧预应力钢筋。

更具体地,第二夹紧部2544靠近第二连接管2524的一侧设有齿状结构,齿状结构可从夹紧槽伸入第二连接管2524内以卡持预应力钢筋。

如此,张拉绳23从第一连接管2522远离第二连接管2524的一端伸入第一连接管2522中,预应力钢筋从第二连接管2524远离第一连接管2522的一端伸入第二连接管2524中,第一连接管2522与第二连接管2524可相对轴向移动,从而使夹紧件254的第一夹紧部2542与第二夹紧部2544转动,导致夹紧件254上的齿状结构从夹紧槽伸入第二连接管2524中而快速卡持预应力钢筋。因此,可调整第一连接管2522与第二连接管2524的相对位置而方便地调整第二夹紧部2544伸入第二连接管2524内的深度,从而卡持不同直径的大小的预应力钢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