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力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3722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受力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结构施工重载施工模架体系装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受力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超高层建筑重载施工模架体系采用液压油缸作为爬升动力系统时,一般需在动力系统与爬升支承体系(永久结构或平台自身支撑体系)间设置受力转换装置,以便爬升油缸爬升过程中的支点临时搁置,为整体结构爬升提供可靠的反力支承点并提供导向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液压爬模体系中位于连接导轨与油缸间的爬升连接件,通过可单向限位的搁置钢板实现爬模体系沿附墙导轨的连续爬升。此类连接方法承载可靠,定位准确,但一方面承载极限小,不利于动力系统本身性能的发挥,不适用于重载模架体系;另一方面动力中心与导轨截面中心有偏移,对附墙导轨产生一定的偏心弯矩,单侧受力易失稳。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装置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受力转换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受力转换装置,用于在爬升支承体系上爬升,包括

一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爬升支承体系上;

一爬升机构,位于所述固定机构的下方且与所述爬升支承体系可拆卸式连接;

一长度可改变的动力连接机构,一端与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爬升机构固定,当所述固定机构位置固定时,通过减小所述动力连接机构的长度,使得爬升机构向上运动。

作为优选,还包括一模架体系,所述模架体系通过模架提升构件设置在所述爬升支承体系上,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模架提升构件固定连接,所述爬升机构与所述固定机构皆与所述爬升支承体系为抱箍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模架提升构件为固定在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爬升支承体系之间的矩形装置,所述固定机构带动所述模架提升构件在所述爬升支承体系上爬升。

作为优选,所述爬升机构与所述固定机构为两个相同的中空式连接装置,所述中空式连接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对称单元,每个所述对称单元皆包括

两个对称的L型固定板、

两端各自与每个L型固定板固定的限位销轴、

与所述限位销轴铰接的限位操作手柄、

固定在每个所述L型固定板上靠近所述动力连接装置一侧的传力板、

两端各自与每个传力板固定的传力销轴,所述传力销轴与所述动力连接机构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L型固定板具有一个长板和一个短板,所述长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短板的板面,所述对称单元中两个所述L型固定板的短板相对设置,所述限位销轴固定在两个相对设置的短板之间。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对称单元之间设置两个相互对称的凹式连接板,所述凹式连接板具有一个底板和两个垂直于所述底板的侧壁,每个对称单元的长板皆固定在所述侧壁上,两个所述对称单元与两个所述凹式连接板形成围绕所述爬升支承体系的抱箍。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销轴上铰接有定向限位板,两个相对设置的短板之间连接有支承板,所述支承板的板面与爬升支承体系的长度平行,所述定向限位板一端与所述支承板板面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爬升支承体系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操作手柄上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固定L型固定板,另一端固定与所述限位操作手柄远离所述L型固定板的一端上。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连接机构为液压系统。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连接机构为伸缩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一种受力转换装置,用于在爬升支承体系上爬升,包括

一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爬升支承体系上;

一爬升机构,位于所述固定机构的下方且与所述爬升支承体系可拆卸式连接;

一长度可改变的动力连接机构,一端与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爬升机构固定,当所述固定机构位置固定时,通过减小所述动力连接机构的长度,使得爬升机构向上运动。

本发明可为动力系统提供大承载力反力点,为重载模架体系爬升创造了条件;本发明提供的受力转换装置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现场施工。

本发明所提供的受力转换装置能够实现动力中心与爬升支承构件中心的高度重合,改变传统连接件单侧偏心受力情况,有利于重载模架体系爬升稳定性控制。特别是多支承爬升的重载模架,该系统以抱箍结构对单爬升支承点的姿态进行调控,最大限度地控制模架爬升垂直度,从而可以较好的控制群柱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受力转换装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爬升机构处的横截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对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中:100-固定机构、200-爬行机构、210-L型固定板、211-短板、2111-耳板、2112-支承板、212-长板、213-盖板、220-凹式连接板、223-模架提升构件、230-限位销轴、240-定向限位板、250-压缩弹簧、260-传力板、270-传力销轴、280-限位操作手柄、300-动力系统、400-爬升支承构件、500-螺栓、600-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受力转换装置,适用于重载模架体系,用于在爬升支承体系上爬升,本实施例中,爬升支承体系为爬升支承构件400,为建筑工地上常见的导轨支架,一般为四根柱子形成的长条矩形,在每个侧面上皆有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用于攀爬的攀爬杆。

本发明提供的受力转换装置则即是在爬升支承构件400的高度方向上爬行,具体包括

一固定机构100,设置在爬升支承构件400上;

一爬升机构200,设置在所述爬升支承构件400上且位于所述固定机构100的下方;

上述两个机构皆为相同的中空式连接装置,请参照图2至图4,每一个中空式连接装置具体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对称单元,每个所述对称单元皆包括

两个对称的L型固定板210,这两个L型固定板210具有一个短板211和一个板面垂直于所述短板211的长板212,两个L型固定板210的短板211的板面相对放置,相应地,长板212则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延伸;

两端各自与每个L型固定板210固定的限位销轴230,限位销轴230与两个相对放置的短板211的板面连接。

两个短板211之间设置有支承板2112,该支承板2112板面与长板212的延伸方向平行,支承板2112板面与长板212之间的距离约等于短板211的宽度,也就是短板211从长板212向外侧延伸的长度。限位销轴230位于支承板2112与爬升支承构件400之间。

较佳地,为了使增加两个L型固定板210之间的连接力,设置盖板213,盖板213两端各自连接两个短板211,另外两端中一端与支承板2112连接,另一端向爬升支承构件400方向延伸,但并不与爬升支承构件400接触,通过上下两个盖板213,使得两个L型固定板210连接成一体,盖板213与短板211等长,宽度超出两短板211边缘10~15mm。

较佳地,支承板2112与盖板213的厚度不小于短板211的厚度,一般比短板211后者厚2~5mm,常规取20~25mm。支承板2112与短板211的高度相等,两者的尺寸根据限位销轴230的固定以及定向限位板240转动需求确定;短板211为限位销轴230的支承点,支承板2112为定向限位板240的反力支承点,整个L型固定板210内部作为定向限位板240的小幅度转动空间

还包括与所述限位销轴230铰接的限位操作手柄280,该限位操作手柄280向远离爬升支承构件400的方向延伸,支承板2112上设置有供限位操作手柄280穿出的孔洞,限位操作手柄280穿出该孔洞后继续向远离爬升支承构件400的方向延伸。限位操作手柄280可以限位销轴230为旋转轴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为锐角,在限位操作手柄280上设置一压缩弹簧250,压缩弹簧250的一端固定在限位操作手柄280远离L型固定板210的一端上,压缩弹簧250的另一端固定在短板211的耳板2111上,当限位操作手柄280围绕限位销轴230旋转时,压缩弹簧250对其旋转的角度进行限位;

在限位销轴230上铰接有定向限位板240,所述定向限位板240为不规则三角形开孔厚板,可进行小范围转动。上述不规则三角形的底边为直线,两条斜边为直线段及弧线段组成的连续折线。斜边端部各设置一定距离的直线段平板作为支承面,定向限位板240可同时支撑在爬升支承构件400及支承板2112之间从而达到受力平衡状态,具体地,定向限位板240一端抵住支承板2112,另一端插入爬升支承构件400形成的网格或者开孔中,这样减少了L型固定板210晃动的幅度,增强其固定力。

固定在每个所述L型固定板210一侧的传力板260、请参照图1,两个中空式连接装置的传力板260相对设置,相互向对方延伸,传力板260的板面平行于爬升支承构件400的高度方向,每个对称单元设置两个板面相对的传力板260,在两个传力板260之间设置了两端各自与每个传力板260固定的传力销轴270,所述传力销轴270与动力连接机构铰接,也就是说,两个中空式连接装置的相同侧的传力销轴270皆通过动力连接机构连接。

动力连接机构为动力系统300,其长度可发生改变,其结构可以为多种形式,如液压系统或者伸缩杆,在此不赘述。

中空式连接装置中,两个对称单元通过凹式连接板220相互连接,凹式连接板220包括两个板面与长板212的板面相互平行的侧板,连接方式为:两个对称单元的同一侧的长板212的边缘处与对应的侧板通过螺栓500连接,或者两个长板212的边缘处、两个侧板的同一高度上使用一根螺杆600贯穿,在长板212远离侧板的一面上使用螺母将螺杆600固定,一般使用至少四组从上而下排列的螺栓500或者螺杆600。

凹式连接板220可以有多种形式,如使用一个底板和四块板面皆垂直于底板的侧板形成的钢板组合式凹式连接板220、仅由两块相对的侧板和一个底板组成的槽钢组合式凹式连接板220。凹式连接板220的尺寸由L型固定板210之间的距离决定。

较佳地,使用槽钢组合式凹式连接板220时,使用螺杆600固定;使用钢板组合式凹式连接板220时,使用螺栓500固定。

两个中空式连接装置皆与爬升支承构件400形成抱箍结构,位于上方的中空式连接装置形成固定机构100,位于下方的中空式连接装置形成爬升机构200,当固定机构100固定在爬升支承构件400上,爬升机构200向固定机构100方向爬升;当固定机构100需要沿着爬升支承构件400向上攀升时,将螺栓500或者螺杆600拆卸,固定机构100向上爬升,其与爬升机构200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使得动力系统300的长度不断增长。

本发明中,在固定机构100与爬升支承构件400之间还固定有模架提升构件223,其为一矩形装置,分别固定在爬升支承构件400的两个相对的面上,矩形装置上也具有用于攀爬的横杆,固定机构100与模架提升构件223固定,也就是当固定机构100沿着爬升支承构件400爬升时,模架提升构件223也被固定机构100带动着爬升,模架提升构件223与模架体系连接,模架提升构件223高度上升后,带动模架体系高度也上升。,具体受力转换过程如下:

步骤一:根据动力系统尺寸,调整两个中空式连接装置之间的间距,使其满足爬升步距需要;

步骤二:组装动力系统300、中空式连接装置、模架提升构件223和爬升支承构件400,下方的中空式连接装置即为爬升机构200,上方的中空式连接装置即为固定机构100;

步骤三:爬升机构200与固定机构100在爬升支承构件400上爬升时不同时搁置。当固定机构100固定搁置时,通过动力系统300向传力销轴270传递动力,传力销轴270受力后,由于传力销轴270为爬升机构200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爬升机构200自身也受到向上的力,推动爬升机构200相对于爬升支承构件400和模架提升构件223的定向自由运动,由于爬升机构200与爬升支承构件400为抱箍结构,使得爬升机构200在爬升支承构件400上滑动,当滑动到指定位置时,如需要将爬升机构200上固定模架体系以方便进行高空作业时,则将螺栓500或者螺杆600安装在固定机构100上的凹式连接板220上的对应的螺孔内,使得固定机构100与爬升支承构件400固定;当需要固定机构100向上爬升时,则将螺栓500或者螺杆600拆卸,通过动力系统300增加长度,将固定机构100向上顶起,使其沿着爬升支承构件400滑动,此时由于模架提升构件223与固定机构100固定,则固定机构100的上升会带动模架提升构件223也沿着爬升支承构件400爬升,待爬升至指定的位置后,将固定机构100与该位置上某个平台固定或者固定在爬升支承构件400的该处。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