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板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2703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板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板连接装置,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国家大力推行建筑产业化政策以及钢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装配式钢结构得以快速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相对于传统的采用砌筑或现浇方式施工的建筑,自身重量较轻,具有较为优异的力学性能,且易于实现构件的标准化、工业化,可快速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目前,装配式钢结构工程中的梁板构件多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吊装方式施工,梁板连接采用焊接或栓接,该方式对场地、人工都有一定要求,以致使施工程序、现场指挥繁琐,物资供应以及控制工作量较大,浪费人力物力,现场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整体性能好、力学性能优良、可快速施工的装配式预制叠合板连接装置。其目的是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体现出装配式钢结构的巨大优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H型钢梁⑴、装配式预制叠合板⑵、栓钉⑶及其现浇混凝土⑷;

在工厂完成H型钢梁⑴、栓钉⑶、装配式预制叠合板⑵预制层的制作;装配式预制叠合板⑵仅在工厂完成预制层的制作,钢筋桁架预留出一定长度;栓钉⑶等间距焊接于H型钢梁⑴的翼缘上表面的指定位置;在施工现场将H型钢梁⑴和已完成预制层的装配式预制叠合板⑵安装就位,上、下弦钢筋在现场通过焊接、搭接或绑扎连接,支护模板,现浇连接区域和叠合层混凝土,即完成叠合板连接装置;连接区域所浇筑混凝土,其标号应不小于叠合板混凝度强度等级。

进一步,栓钉⑶等间距焊接于H型钢梁⑴的翼缘上表面的指定位置,双排或多排布置。

进一步,所述装配式预制叠合板⑵采用聚苯板,也可以采用其它轻质材料板。

进一步,所述装配式预制叠合板⑵分两次浇筑完成,在工厂完成预制层的制作,在施工现场将两楼板安装就位再统一浇筑叠合层。

所述装配式预制叠合板⑵由两相同的预制楼板组成,装配式预制叠合板⑵在工厂仅完成预制层的浇筑,待预制层尚未凝固成型时,在钢筋桁架之间固定布置聚苯板,同时在每块楼板钢筋桁架均预留一定长度,下弦钢筋在施工现场通过焊接连接或直接搭接,预留长度以实际工程要求为标准,上弦钢筋在施工现场无需连接或绑扎连接,而后浇筑连接区域及叠合层的混凝土;所述栓钉⑶一端等间距焊接于H型钢梁的翼缘上表面的指定位置,可双排或多排焊接,指定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另一端有栓帽,栓钉总长度应小于楼板厚度,栓钉截面尺寸和材料应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所述H型钢梁⑴翼缘宽度应大于两楼板搭接或焊接长度,作为楼板支撑,便于浇筑混凝土⑷,H型钢梁⑴的截面尺寸应满足实际承载力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混凝土⑷的标号应比叠合板混凝土高一等级及其以上。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板连接装置,可以根据实际建筑结构体系的需要,灵活调整各种参数,以满足建筑结构承载力的需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下的缺陷,预制梁在工厂完成焊接,预制楼板仅在工厂完成预制层的制作,运至现场再统一浇筑叠合层,完成叠合板连接装置的组装;具有整体性能好、力学性能优良、可提高施工效率、大幅缩短施工周期、梁板各参数易于控制、符合建筑产业化发展趋势等优点,体现出装配式钢结构的巨大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例1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例1的纵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例2的纵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例3的整体示意图

图中,1-H型钢梁;2-装配式预制叠合板;3-栓钉;4-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实例型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板连接装置,包括H型钢梁⑴、装配式预制叠合板⑵、栓钉⑶及其现浇混凝土⑷。所述H型钢梁⑴、装配式预制叠合板⑵的预制层、栓钉⑶均在工厂加工完成,装配式预制叠合板⑵在工厂仅完成预制层的制作,同时预先加工符合标准的H型钢梁⑴的钢板和栓钉⑶,再焊接组装成H型钢梁⑴,然后将栓钉⑶焊接于H型钢梁⑴翼缘上表面的指定位置;然后运至施工现场,将已完成预制层的装配式预制叠合板⑵按规定安装就位,将下弦钢筋焊接或搭接连接,再将上弦钢筋绑扎连接,支护模板,浇筑连接区域和叠合层的混凝土,按要求进行养护,即完成叠合板连接装置的拼装。

如附图3所示,本实例与实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装配式预制叠合板的上弦钢筋改为带直角弯钩搭接连接,搭接长度以实际工程要求为准。

如附图4所示,本实例与实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装配式预制叠合板的三角形钢筋桁架为平面桁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