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式模块化墙板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13341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模块化墙板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住宅建设采用现场施工和现场浇注混凝土的方法,外墙主体结构的现场施工一般要经过支设模板、布设钢筋、浇灌混凝土再拆模的施工工序,外墙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还要进行外墙保温隔热层施工、外装饰层施工和内装修施工等一系列大量繁琐的工作。但是,完全的现场施工有以下缺陷:现场施工程序及管理复杂,建设成本较大;建筑垃圾较多,建筑场地不易清洁;现场施工的噪声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不利于环境的保护;由于受建筑材料、气候条件、现场管理、工人素质等因素的影响,现场施工质量也不容易得到保证。

目前我国生产墙板类产品分为手工平模法、机械平模法、机械立模法、叠模法和挤压成形等工艺方法,手工平模法由于采用人工控制制品质量,所以产品质量较难保证,叠模和机械平模法生产效率不高,挤压法对产品材料要求高,所以受到局限,目前条件下机械立模法是效率较高、质量稳定的工艺方法。但目前市场上的机械立模设备造价较高,而且如需达到一定产量,则需要多组立模机,所以占地面积较大。

虽然现在住宅建设也有采用直接由逐层对接的钢筋混凝土墙板承重、建造高层装配式房屋结构,但是据申请人了解,现有装配式房屋的结构不合理,具有墙板的保温隔热问题、特别是外墙板接缝处的冷桥热桥及上下层连接点薄弱问题、面层和基层间变形差引起外层板开裂和脱落问题、结构承重抗震安全以及建工厂及制成房屋造价偏高即性价比差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需要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支持住宅产业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目前,墙板的生产是主要采用手工工序分离式的生产,铺设纤维布、浇注浆料、切断等工序都是通过手工进行。这样通过手工模具成型,操作繁杂、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往往得不到保障,难以形成规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可移动式模块化墙板生产方法,可操作性强,能最大程度实现城市地下管廊供水管道泄漏的及时预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可移动式模块化墙板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工作;将模块单元组合放置在硬化的道路或空阔的场地上,箱体两端盖板打开,然后安装好模台架;打开箱体前后盖板和顶板,搭建脚手架;

步骤二:清理划线;抽出模台放置在模台架上,使用刮刀清理模台上大混凝土块,并用毛刷进行深层次清理;然后按照墙面尺寸进行划线作业;

步骤三:安装模具及喷洒脱模剂;按照墙板设计形状和厚度安装边模或芯模等,安装完成后,在模台上均匀适量地喷洒脱模剂;

步骤四:放置配筋或配件;按照墙板配筋设计要求,在模台上放置钢筋网片或预埋件;

步骤五: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四依次完成第2层到第6层的脱模调班工作;

步骤六:浇筑和振捣;按照实际混凝土配合比要求,使用移动式混凝土搅拌机拌合混凝土,并使用布料机按照第6层至第1层的浇筑施工顺序,依次进行箱体模台的浇筑和振捣;

步骤七:拼装保温板;浇筑振捣完成后,立即拼装保温板,并在预留孔处安装连接件;

步骤八:墙板面层浇筑;按设计要求把钢筋网片放入模具中并垫好保护层垫块,将不同埋件固定在设计位置,然后进行墙板面层的浇筑和振捣作业,浇筑完成后进行抹面;

步骤九:预养及养护;合上箱体盖板,根据环境温度,进行加温保湿不少于1小时的预养,然后墙板送入养护窑中进行养护;

步骤十:脱模;养护完毕后,进行同等条件下的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不小于设计强度的70%,才能进行脱模;

步骤十一:吊运;打开箱体盖板,将第1层板块脱模,将底模翻转,吊运到堆场进行放置或运送到工地进行安装。

所述模块单元组合是指将6层模台叠放在内的箱体,模块单元组合的宽3-4米,高3-3.5米,长12-13米。

所述模台是指用来生产混凝土墙板的工作台面。

所述模台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实际生产时由两组模台架同时作业。

所述划线是按照设计尺寸采用数控划线,划线结束后,要确认与设计线形是否相符。

所述养护窑采用钢结构外框架,养护窑从室温加热到60℃,然后降至40℃,出窑后,构件表面与外界温差要小于4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是一种能提高生产速度、缩短工期、减少施工人员劳动强度、施工环保的墙板生产方法,其生产简单快捷。

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产量大,质量可靠,操作简便,且易维护的有益效果。

3、本发明的工序可实现无人操作,整条生产线可实现停人不停机的流水线作业方式,设备操作简便,使用工人少,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4、本发明形成一个简单、方便、有序、优质、高效的墙板的生产方式。布局合理,简单实用,工艺流程有序。解决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现场杂乱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可移动式模块化墙板生产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可移动式模块化墙板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工作;将模块单元组合放置在硬化的道路或空阔的场地上,箱体两端盖板打开,然后安装好模台架;打开箱体前后盖板和顶板,搭建脚手架;

步骤二:清理划线;抽出模台放置在模台架上,使用刮刀清理模台上大混凝土块,并用毛刷进行深层次清理;然后按照墙面尺寸进行划线作业;

步骤三:安装模具及喷洒脱模剂;按照墙板设计形状和厚度安装边模或芯模等,安装完成后,在模台上均匀适量地喷洒脱模剂;

步骤四:放置配筋或配件;按照墙板配筋设计要求,在模台上放置钢筋网片或预埋件;

步骤五: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四依次完成第2层到第6层的脱模调班工作;

步骤六:浇筑和振捣;按照实际混凝土配合比要求,使用移动式混凝土搅拌机拌合混凝土,并使用布料机按照第6层至第1层的浇筑施工顺序,依次进行箱体模台的浇筑和振捣;

步骤七:拼装保温板;浇筑振捣完成后,立即拼装保温板,并在预留孔处安装连接件;

步骤八:墙板面层浇筑;按设计要求把钢筋网片放入模具中并垫好保护层垫块,将不同埋件固定在设计位置,然后进行墙板面层的浇筑和振捣作业,浇筑完成后进行抹面;

步骤九:预养及养护;合上箱体盖板,根据环境温度,进行加温保湿不少于1小时的预养,然后墙板送入养护窑中进行养护;

步骤十:脱模;养护完毕后,进行同等条件下的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不小于设计强度的70%,才能进行脱模;

步骤十一:吊运;打开箱体盖板,将第1层板块脱模,将底模翻转,吊运到堆场进行放置或运送到工地进行安装。

所述模块单元组合是指将6层模台叠放在内的箱体,模块单元组合的宽3-4米,高3-3.5米,长12-13米。

所述模台是指用来生产混凝土墙板的工作台面。

所述模台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实际生产时由两组模台架同时作业。

所述划线是按照设计尺寸采用数控划线,划线结束后,要确认与设计线形是否相符。

所述养护窑采用钢结构外框架,养护窑从室温加热到60℃,然后降至40℃,出窑后,构件表面与外界温差要小于4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