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连接装置、定位连接系统、建筑模块装置和连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5548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定位连接装置、定位连接系统、建筑模块装置和连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领域,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定位连接装置、定位连接系统、建筑模块装置和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箱式模块建筑属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一种。由于其建筑模块可通过在工厂预装和在项目现场堆码的方式来完成建筑项目,因此箱式模块建筑具有预制程度高,建筑现场工作量小和项目工期短等特点。其中,建筑模块的制造偏差和在项目现场的堆码偏差一直是制约箱式模块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因为建筑项目的内部装修,外部幕墙和连接点等地方对安装精度的要求较高,因此,如何提高建筑项目中建筑模块之间的定位精度成为箱式模块建筑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目前建筑模块定位结构的技术限制,现有技术中的定位结构难以达到满足建筑项目要求的定位精度。

现有技术中,虽然可以减小堆码偏差对建筑模块定位精度的影响,但无法避免制造偏差对建筑模块定位精度的影响。例如,公开号为cn104179254a的《模块式建筑模块的叠合自动定位系统及其连接方法》中的建筑模块之间的定位结构,可以实现建筑模块在堆码时,减小堆码偏差对建筑模块定位精度的影响。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建筑模块定位系统包括固定连接在上层建筑模块底部的四个连接件(至少一个双向定位连接件1,至少一个单向定位-单向导向连接件2和至少一个双斜面导向连接件3),以及固定连接在下层建筑模块顶部且与所述的四个连接件对应设置的四个方管。通过上层建筑模块底部的四个连接件与下层建筑模块顶部的四个方管之间的配合来完成上下建筑模块的定位堆码。

由现有技术的建筑模块定位结构原理可知,由于所述的四个连接件和所述的四个方管都需要固定连接在建筑模块上,而且其定位精度与建筑模块的制造精度相同。因此,现有技术的建筑模块定位结构无法避免建筑模块的制造偏差对建筑模块定位精度的影响。另外,目前的建筑模块主要由焊接钢结构组成而且规格较大,导致建筑模块的制造精度成为影响建筑模块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因此,现有技术中如需要提高建筑模块的定位精度,则必须花费很大代价来提高建筑模块的制造精度。

因此,需要一种定位连接装置、定位连接系统、建筑模块装置和连接方法,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模块的定位连接装置,所述定位连接装置包括:

顶部基准件,所述顶部基准件与所述建筑模块的顶部连接,并且包括顶基准板和设置于所述顶基准板的至少两个顶定位部分;和

底部基准件,所述底部基准件与所述建筑模块的底部连接,并且包括底基准板和设置于所述底基准板的至少两个底定位部分,

其中,通过所述顶定位部分和所述底定位部分,所述顶部基准件和所述底部基准件彼此独立地被定位至顶部预定位置和底部预定位置,所述顶部预定位置和所述底部预定位置相对于预定基准点具有相同的水平坐标位置且竖直相对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定位连接装置,底部基准件先定位至底部预定位置,定位后的底部基准件与建筑模块的底部连接,顶部基准件预先定位至顶部预定位置,底部预定位置与顶部预定位置相对于预定基准点具有相同的水平坐标位置且竖直相对布置,定位后的顶部基准件再与建筑模块的顶部连接,这样定位精度高、操作简单且结构紧凑,其可以用于减小制造偏差和堆码误差对建筑模块定位精度的影响以及满足建筑模块在项目现场快速,简单和高精度的堆码及连接要求。

可选地,所述顶定位部分包括固定至所述顶基准板的定位锥和设置于所述顶基准板上的顶定位孔,所述底定位部分为设置于所述底基准板的底定位孔。由此设置方式,使得定位锥和顶定位孔相配合更能准确的定位顶基准件的位置,两个底定位孔相配合更能准确的定位底基准件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底部基准件包括多个,并且每个底部基准件包括直径彼此不同的通孔,以便于用于定位的构件通过。这样,可以使得在保证底部基准件处于定位的位置的基础上,具有不同直径的通孔可以使得不同位置的定位的构件均可以通过不同直径的通孔,使得构件不与底部基准件发生干涉,避免装配失败。

可选地,所述定位连接装置还包括多个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顶部基准件和所述建筑模块之间和/或所述底部基准件与所述建筑模块之间。由此设置方式,可以使得设置在表面凹凸不平的建筑模块的顶部基准件处于同一平面,设置在表面凹凸不平的建筑模块的底部基准件处于同一平面,提高精度。

可选地,所述多个垫片的沿所述建筑模块的高度方向的厚度不相同,并且/或者具有翻边。由此设置方式,多个垫片具有不相同的厚度,可以使得设置在表面凹凸不平的建筑模块的多个顶部基准件处于同一平面,设置在表面凹凸不平的建筑模块的多个底部基准件处于同一平面,提高精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模块的定位连接系统,所述定位连接系统包括:

根据上述的定位连接装置;

激光定位仪器,用于相对于预定基准点彼此独立地将所述顶部基准件和所述底部基准件准确定位至顶部预定位置和底部预定位置;和

工装台,所述工装台构造为支撑所述底部基准件且能够移动并调节所述底部基准件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定位连接系统,可以准确的定位定位连接装置的位置,预先定位好底部基准件的位置,预先定位好顶部基准件的位置,降低定位建筑模块的位置的误差,提高定位精度。

可选地,所述顶定位部分包括固定至所述顶基准板的定位锥和设置于所述顶基准板上的顶定位孔,所述底定位部分为设置于所述底基准板的底定位孔。由此设置方式,使得定位锥和顶定位孔相配合更能准确的定位顶基准件的位置,两个底定位孔相配合更能准确的定位底基准件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工装台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底部基准件的工装锥,所述工装锥通过所述底定位孔中的且向上延伸。由此设置方式,工装锥可以准确定位底定位孔的位置,从而提高定位底部基准件的位置的精度。

可选地,所述定位锥和/或工装锥的锥头构造为圆锥或方锥。这样,可以在安装至建筑模块时或定位底部基准件时,起到导向作用。

可选地,所述工装台还包括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构造为用于限位与定位后的所述底部基准件连接的所述建筑模块。由此设置方式,可以在将底部基准件连接至建筑模块时避免建筑模块移动,避免底部基准件安装至建筑模块的位置不准确。

可选地,所述限位构件包括:

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定位销向上延伸穿过所述建筑模块的底角件,以用于限制所述建筑模块的两个自由度;以及

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地面上,所述限位板沿水平方向侧向延伸穿过所述建筑模块的底角件,以用于限制所述建筑模块的转动自由度。

这样,定位销限制建筑模块沿水平方向的两个自由度,限位板限制建筑模块的转动自由度,二者的结构简单,防止建筑模块在连接时位置移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筑模块装置,所述建筑模块装置包括上述的定位连接装置和建筑模块。根据本发明的建筑模块装置结构紧凑,定位后的定位连接装置与建筑模块连接,定位连接装置的定位精度高,操作简单。

可选地,所述建筑模块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建筑模块通过分别定位至顶部预定位置和底部预定位置的所述顶部基准件和底部基准件紧固连接在一起。这样,定位精度高,两个建筑模块连接准确,结构紧凑。

可选地,还包括水平连接件,以便将两个所述建筑模块在水平方向上连接。这样,使得两个建筑模块在水平方向上连接在一起,两个建筑模块连接稳定。

可选地,还包括紧固件,用于连接建筑模块和定位连接装置,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与所述螺栓连接的螺母以及容纳并限制螺母位置的限位件。由此设置方式,使得建筑模块和定位连接装置连接更加牢固,结构更加紧凑。

可选地,所述定位连接装置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建筑模块通过所述定位连接装置与地面连接在一起。这样,使得建筑模块固定至地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根据上述的定位连接系统对多个建筑模块进行连接的连接方法,包括:

步骤一:通过激光定位仪器定位工装台的支撑座调节的位置;

步骤二:将定位连接装置的底部基准件放置在定位后的工装台的支撑座上;

步骤三:通过激光定位仪器定位底部基准件,调节底部基准件的位置;

步骤四:将定位后的底部基准件与建筑模块的底部连接;

步骤五:通过激光定位仪器定位定位连接装置的顶部基准件的位置;

步骤六:使定位后的顶部基准件与定位后的底部基准件连接的建筑模块的顶部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连接方法,使得建筑模块和定位连接装置之间的定位精度高,操作简单。

可选地,支撑座包括用于定位的工装锥,底部基准件包括底基准板和设置在底基准板上的底定位部分,底定位部分包括通孔和底定位孔。由此设置方式,工装锥可以准确定位底定位孔的位置,从而提高定位底部基准件的位置的精度。

可选地,步骤一包括:

步骤七:通过激光定位仪器定位工装锥的位置,调节支撑座的位置。

这样,操作简单。

可选地,步骤二包括:

步骤八:使工装锥通过通孔且沿建筑模块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

这样,工装锥通过底部基准件的通孔定位底部基准件的位置,定位准确,操作简单。

可选地,步骤三包括:

步骤九:通过激光定位仪器定位底定位孔的位置,调节底部基准件的位置。

这样,通过定位工装锥和底定位孔两点,准确定位底部基准件的位置。

可选地,在步骤六之后,还包括:

步骤十:将两个连接有定位连接装置的建筑模块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由此设置方式,使得建筑模块和定位连接装置连接更加牢固,结构更加紧凑。

可选地,在步骤十中,两个连接有定位连接装置的建筑模块之间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通孔,底部基准件设置有底部连接通孔,顶部基准件设置有顶部连接通孔,紧固件包括螺栓和与螺栓连接的螺母。这样,使得两个建筑模块之间连接更加牢固。

可选地,还包括:

步骤十一:将螺栓依次穿过底部连接通孔、连接通孔和顶部连接通孔,将螺母设置在顶部基准件的朝向与其连接的建筑模块的一侧,将螺栓与螺母连接。

这样,使得两个建筑模块连接更加牢固,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具有四个连接件的建筑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建筑模块装置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建筑模块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建筑模块装置的爆炸分解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定位连接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工装台上放置有底基准件;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定位连接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工装台上放置有建筑模块和顶基准件;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定位连接装置的顶基准板的俯视立体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定位连接装置的顶基准板的仰视立体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定位连接装置的第一底基准板的立体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定位连接装置的第二底基准板的立体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定位连接装置的第三底基准板的立体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定位连接装置的定位锥的立体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定位连接装置的限位件的立体图;以及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定位连接装置的垫片的立体图。

附图标识:

1:双向定位连接件;2:单向定位-单向导向连接件;

3:双斜面导向连接件;100:定位连接装置;

110:顶部基准件;

111、112、113、114、115:顶基准板;

120、121、122、123、124、125:定位锥;

126:锥头;127:锥体;

128:锥底;129:定位孔;

130:顶定位孔131、135:顶孔;

132、136:顶连接孔;133:顶定位小孔;

140、163:垫片;142:翻边;

150:底基准件;151:第一底基准板;

152:第二底基准板;153:第三底基准板;

154:第一底定位孔;155:第一连接孔;

156:第一圆孔;157:第二底定位孔;

158:第二连接孔;159:第二圆孔;

160:第三定位孔;161:第三连接孔;

162:腰型孔;170:紧固件;

171:螺栓;172:螺母;

173:限位件;174:螺栓垫片;

175:主体;176:折弯结构;

177:螺栓过孔;200:定位连接系统;

210:激光定位仪器;211:高台;

220:工装台;221:支撑座;

222:导轨;223:第一支撑座;

224:第二支撑座;225:第三支撑座;

226:第四支撑座;228:第一工装锥;

229:第二工装锥;230:第三工装锥;

231:第四工装锥;240:限位构件;

241:定位销;242:限位板;

300:建筑模块装置;400:建筑模块;

410:第一建筑模块;411:底角件垫片;

412:顶角件垫片;420:第二建筑模块;

430:第三建筑模块;440:第四建筑模块;

450:建筑模块连接板;453:第二定位孔;

452、454:连接孔;451:第一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发明。显然,本发明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发明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代表实施例,并不是限定本发明。

如图2-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位连接装置100、定位连接系统200、建筑模块装置300和连接方法。如图2所示,建筑模块装置300包括建筑模块400和定位连接装置100,建筑模块400可以为集装箱,也可以为其他构造的建筑或产品。定位连接装置100可以用于连接两个相邻的建筑模块,也可以用于连接四个相邻的建筑模块,也可以用于连接建筑模块与地面。

定位连接装置100包括顶部基准件110和底部基准件150。如图7和图8所示,顶部基准件110包括顶基准板111和顶定位部分,顶基准板111设置在建筑模块400的顶部。顶基准板11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建筑模块400的顶部连接。顶基准板111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建筑模块400的顶部连接。在靠近建筑模块400的四个角部的位置可以分别设置有四个顶基准板111。顶基准板111构造为平板,优选的,顶基准板111构造为长方形板,当然,顶基准板111也可以为正方形板、圆板和三角形板中的任一一种。建筑模块400上可以设置有四个构造为长方形的顶基准板111,也可以设置有四个构造为正方形的顶基准板,或者可以设置有四个构造为圆形的顶基准板,或者可以设置有四个构造为三角形的顶基准板。建筑模块400上的四个顶基准板的构造也可以不限于同一形状,其可以分别为不同形状,各个形状的数量没有固定限制。顶基准板111的一个角部具有台阶部,台阶部的构造与建筑模块400的顶角件的构造相匹配,以使得当顶基准板111安装至建筑模块400上时,顶角件能够容纳进台阶部中而不会与顶基准板111发生干涉。在本实施方式中,台阶部的任一折弯的位置设置有倒角。进一步的,顶基准板111的其他三个角部也设置有倒角,这样,可以避免操作人员在移动顶基准板111时,可以防止操作人员被顶基准板111的角部和台阶部的折弯的位置划伤。

顶定位部分包括定位锥120和顶定位孔130,具体的说,顶定位孔130包括顶孔131、顶连接孔132和顶定位小孔133。顶孔131可以为通孔,且其可以靠近台阶部。优选的,顶连接孔132和顶定位小孔133可以均为通孔。顶定位小孔133靠近顶基准板111的角部,以用于定位部定位顶基准板111。顶孔131可以为螺纹通孔。顶连接孔132可以为光孔。

如图3和图12所示,定位锥120设置在顶基准板111上,且沿建筑模块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定位锥120包括锥头126、锥体127和锥底128。定位锥120的锥头126的构造可以为圆锥,其可以在安装至建筑模块时,起到导向作用。定位锥120的锥头126的构造也可以为方锥,方锥也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并且使得定位锥120可以均匀受力,更为牢固的与建筑模块连接。定位锥120的锥头126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孔129。定位锥120的锥头126的底部与锥体127的顶部圆弧过渡。定位锥120的锥头126的底部的沿水平方向的直径不大于锥体127的顶部的沿水平方向的直径。定位锥120的锥体127的构造可以为圆柱体,其具有定位圆柱面,定位锥120的定位圆柱面沿定位锥120的锥体127的竖直轴线周向连续布置。定位锥120的定位孔129的竖直轴线与定位锥120的锥体127的竖直轴线重合。定位锥120的锥底128的构造为圆柱体,其具有螺纹,螺纹沿锥底128的竖直轴线的周向连续环绕。定位锥120的锥底128的沿水平方向的直径小于锥体127的沿水平方向的直径。定位锥120的锥底128的竖直轴线与锥体127的竖直轴线重合。定位锥120的定位孔129的竖直轴线、定位锥120的锥头126的竖直轴线、定位锥120的锥体127的竖直轴线和锥底128的竖直轴线均重合,为定位锥120的竖直轴线。定位锥120的定位孔129的竖直轴线与水平方向垂直,定位锥120的锥头126的竖直轴线与水平方向垂直,定位锥120的锥体127的竖直轴线与水平方向垂直,锥底128的竖直轴线与水平方向垂直。定位锥120的锥底128与顶孔131螺纹连接。进一步的,定位锥120的锥体127设置有操作通孔143,操作通孔143可以与操作件(例如操作杆)连接,定位锥120与顶孔131的螺纹连接时,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操作操作件绕定位锥120的竖直轴线周向的旋转时,定位锥120也随之旋转,使得操作人员不必直接操作定位锥120,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当然,锥底128也可以与顶孔131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也可以与顶孔131粘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定位连接装置100还包括多个垫片140,垫片140设置在顶基准板111和建筑模块之间,以填塞顶基准板111的表面与建筑模块的顶部之间的缝隙。垫片140、顶基准板111和建筑模块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建筑模块的顶部设置有四个顶基准板111,每一个顶基准板111与建筑模块之间可以设置有多个垫片140。由于建筑模块的表面凹凸不平,因此,多个垫片140沿建筑模块的高度方向的厚度不相同,以使得同一顶基准板111的四个角部处于同一水平平面,从而使得四个顶基准板111的的顶表面相对于建筑模块沿水平方向相平齐,从而实现建筑模块的高度方向上的定位。更进一步的,如图14所示,为了便于操作人员操作垫片140,垫片140具有翻边142。顶基准板111放置在垫片140的上方时,翻边142不与顶基准板111发生干涉。当顶基准板111放置在多个垫片140的上方时,多个垫片140环绕顶基准板111的边缘设置,多个垫片140的翻边142也环绕顶基准板111的边缘设置,以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操作翻边将垫片140插入至顶基准板111和建筑模块之间。

如图5、图6、图9至图11所示,底部基准件150包括至少三个底基准板,底基准板设置有通孔,至少三个底基准板的通孔的直径均不相同。具体的说,三个底基准板为第一底基准板151、第二底基准板152和第三底基准板153,第一底基准板151、第二底基准板152和第三底基准板153均与建筑模块400的底部连接。第一底基准板15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建筑模块400连接在一起,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建筑模块400连接在一起。第二底基准板15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建筑模块400连接在一起,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建筑模块400连接在一起。第三底基准板153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建筑模块400连接在一起,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建筑模块400连接在一起。

如图9所示,第一底基准板15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部分,具体的说,第一底基准板151的至少两个定位部分包括第一底定位孔154、第一连接孔155和第一圆孔156,第一底基准部构造为平板,其一个角部具有缺口,缺口构造用于容纳角件或角件垫片。第一圆孔156靠近第一底基准部的缺口设置。第一圆孔156的直径大于第一连接孔155的直径,第一连接孔155的直径大于第一底定位孔154的直径。第一圆孔156的位置对应于与第一底基准板151相对应设置的顶基准板111的顶孔的位置,即对应相对应设置的顶基准板111的定位锥的位置。第一连接孔155的位置对应于与第一底基准板151相对应设置的顶基准板111的顶连接孔的位置。第一底定位孔154的位置对应于与第一底基准板151相对应设置的顶基准板111的顶定位小孔的位置。第一底定位孔154用于定位部定位第一底基准板151。第一底定位孔154、第一连接孔155和第一圆孔156可以均为通孔。

如图10所示,第二底基准板15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部分,具体的说,第二底基准板152的至少两个定位部分包括第二底定位孔157、第二连接孔158和第二圆孔159,第二底基准部构造为平板,其一个角部具有缺口,缺口构造用于容纳角件或角件垫片。第二圆孔159靠近第一底基准部的缺口设置。第二圆孔159的直径大于第二连接孔158的直径,第二连接孔158的直径大于第二底定位孔157的直径。第二圆孔159的直径大于第一圆孔156的直径。第二圆孔159的位置对应于与第二底基准板152相对应设置的顶基准板112或114的顶孔的位置,即对应相对应设置的顶基准板112或114的定位锥122或124的位置。第二连接孔158的位置对应于与第二底基准板152相对应设置的顶基准板112或114的顶连接孔的位置。第二底定位孔157的位置对应于与第二底基准板152相对应设置的顶基准板112或114的顶定位小孔的位置。第二底定位孔157用于定位部定位第二底基准板152。第二定位孔、第二连接孔158和第二圆孔159可以均为通孔。

如图11所示,第三底基准板15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部分,具体的说,第三底基准板153的至少两个定位部分包括第三定位孔160、第三连接孔161和腰型孔162,第二底基准部构造为平板,其一个角部具有缺口,缺口构造用于容纳角件或角件垫片。腰型孔162靠近第一底基准部的缺口设置。腰型孔162的长度大于第三连接孔161的直径,第三连接孔161的直径大于第三定位孔160的直径。腰型孔162的宽度等于第一圆孔156的直径。腰型孔162的长度不小于第二圆孔159的直径。第三圆孔的位置对应于与第三底基准板153相对应设置的顶基准板113的顶孔的位置,即对应相对应设置的顶基准板113的定位锥123的位置。第二连接孔158的位置对应于与第三底基准板153相对应设置的顶基准板113的顶连接孔的位置。第三底定位孔的位置对应于与第三底基准板153相对应设置的顶基准板113的顶定位小孔的位置。第三底定位孔用于定位部定位第三底基准板153。第三定位孔160、第三连接孔161和腰型孔162可以均为通孔。

如图5和图6所示,建筑模块400的四个角部均可以设置有底基准板,四个底基准板可以为一个第一底基准板151、两个第二底基准板152和一个第三底基准板153。两个第二底基准板152可以沿建筑模块400的对角线设置,也可以沿建筑模块400的同一长度方向设置,也可以沿建筑模块400的同一宽度方向设置。四个底基准板可以为一个第一底基准板151、一个第二底基准板152和两个第三底基准板153。两个第三底基准板153可以沿建筑模块400的对角线设置,也可以沿建筑模块400的同一长度方向设置,也可以沿建筑模块400的同一宽度方向设置。建筑模块400的各个角部所设置的底基准板的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现回到图2至图4,第一底基准板151和第三底基准板153分别与建筑模块之间设置有垫片163,以填塞底基准板的表面与建筑模块的底部之间的缝隙。垫片163、第一底基准板151和建筑模块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垫片163、第三底基准板153和建筑模块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一底基准板151与建筑模块之间可以设置有多个垫片163,第三底基准板153与建筑模块之间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垫片163。由于建筑模块的表面凹凸不平,因此,多个垫片163沿建筑模块的高度方向的厚度不相同,以使得同一底基准板的四个角部处于同一水平平面,从而使得四个底基准板的各个角部均处于同一水平平面。更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操作人员操作垫片163,垫片163具有翻边。第一底基准板151或第三底基准板153放置在垫片163的下方时,翻边不与第一底基准板151或第三底基准板153发生干涉。当第一底基准板151或第三底基准板153放置在多个垫片163的下方时,多个垫片163环绕第一底基准板151或第三底基准板153的边缘设置,多个垫片163的翻边也环绕第一底基准板151或第三底基准板153的边缘设置,以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操作翻边将垫片163插入至第一底基准板151或第三底基准板153和建筑模块之间。

现在对于定位连接系统200进行描述。如图5和图6所示,定位连接系统200包括上述的定位连接装置100、激光定位仪器210和工装台220。激光定位仪器210和工装台220用于准确定位定位连接装置100的位置,即可以准确定位顶基准板111、定位锥121、第一底基准板151、第二底基准板152和第三底基准板153的位置。激光定位仪器210通过定位顶定位小孔以定位顶基准板111、112、113和114的位置,激光定位仪器210通过定位定位锥120的定位孔以定位定位锥120,激光定位仪器210通过定位第一底定位孔154以定位第一底基准板151,激光定位仪器210通过定位第二底定位孔157以定位第二底基准板152,激光定位仪器210通过定位第三底定位孔以定位第三底基准板153。

激光定位仪器210为三维激光定位仪器,其可以通过激光反射和软件计算的原理实现在建筑模块400的范围内覆盖定位坐标系,并且通过定位坐标系检测到建筑模块400表面所有点的坐标值。三维激光定位仪器安装在三维激光定位仪器高台211上,可以通过激光反射和软件计算的原理实现在建筑模块400的范围内覆盖定位坐标系,并且通过定位坐标系检测到建筑模块400表面所有点的坐标值。

如图5所示,工装台220构造为支撑底部基准件150且能够移动并调节底部基准件150的位置。工装台220可以为台架。具体的说,工装台220包括支撑座221和导轨222,支撑座221可以依靠导轨222实现在空间三维各个方向上的移动和调节。支撑座221位于工装台220的四个角部,具体的说,支撑座221包括第一支撑座223、第二支撑座224、第三支撑座225和第四支撑座226,第一支撑座223上放置有一个第一底基准板151,第二支撑座224上放置有一个第二底基准板152,第三支撑座225上放置有一个第三底基准板153,第四支撑座226上放置有另一个第二底基准板152。支撑座221上放置有底部基准件150,支撑座221通过激光定位仪器210将底部基准件150定位至底部预定位置。

具体的说,四个支撑座221上均设置有工装锥227,工装锥227自支撑座221的顶表面向上延伸。工装锥227包括锥头、锥体和锥底,锥底固定连接在支撑座221上。工装锥227的锥头的底部与椎体圆弧过渡。工装锥227的锥头构造可以为圆锥,其可以在安装至建筑模块400时,起到导向作用。工装锥227的锥头构造也可以为方锥,方锥也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并且使得工装锥227可以均匀受力,更为牢固的与建筑模块400连接。工装锥227的锥头设置有定位孔。工装锥227的锥体的构造可以为圆柱体,其具有定位圆柱面,工装锥227的定位圆柱面沿其锥体的竖直轴线周向连续布置。工装锥227的定位孔的竖直轴线与其锥体的竖直轴线重合。工装锥227的锥底的竖直轴线与锥体的竖直轴线重合。工装锥227的定位孔的竖直轴线、其锥头的竖直轴线、其锥体的竖直轴线和其锥底的竖直轴线均重合,为工装锥227的竖直轴线。工装锥227的定位孔的竖直轴线与水平方向垂直,工装锥227的锥头的竖直轴线与水平方向垂直,工装锥227的锥体的竖直轴线与水平方向垂直,工装锥227的锥底的竖直轴线与水平方向垂直。

第一支撑座223设置有第一工装锥228,第二支撑座224设置有第二工装锥229,第三支撑座225设置有第三工装锥230,第四支撑座226设置有第四工装锥231。第一工装锥228、第二工装锥229、第三工装锥230和第四工装锥231的形状和大小分别与第一圆孔156、第二圆孔159、腰型孔162、第二圆孔159的形状和大小相对应。激光定位仪器210通过激光反射和软件计算的原理分别设定好第一工装锥228的定位孔的位置、第二工装锥229的定位孔的位置、第三工装锥230的定位孔的位置和第四工装锥231的定位孔的位置,各个支撑座221沿导轨222移动至相应位置,以使得第一工装锥228的定位孔、第二工装锥229的定位孔、第三工装锥230的定位孔和第四工装锥231的定位孔分别与设定好的位置相对应。

第一底基准板151放置在定位后的第一支撑座223上,第一工装锥228能够从第一底基准板151的第一圆孔156中通过且沿建筑模块400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第一工装锥228的定位圆柱面与第一圆孔156配合,从而将第一底基准板151定位在第一支撑座223上。激光定位仪器210通过激光反射和软件计算的原理设定好第一底定位孔154的预定位置,从而调节第一底基准板151到第一底基准板151的第一底部预定位置。第二底基准板152放置在第二支撑座224上,第二工装锥229能够从第二底基准板152的第二圆孔159中通过且沿建筑模块400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第三底基准板153放置在定位后的第三支撑座225上,第三工装锥230能够从第三底基准板153的腰型孔162中通过且沿建筑模块400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第三工装锥230的定位圆柱面与腰型孔162配合,从而将第三底基准板153定位在第三支撑座225上。激光定位仪器210通过激光反射和软件计算的原理设定好第三底定位孔的预定位置,从而调节第三底基准板153到第三底基准板153的第三底部预定位置。第四支撑座226上放置有另一个第二底基准板152,第四工装锥231能够从另一个第二底基准板152的第二圆孔159中通过且沿建筑模块400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

如图6所示,建筑模块400放置在放置有定位后的一个第一底基准板151、两个第二底基准板152和一个第三底基准板153的工装台220上,建筑模块400的底部均与定位后的一个第一底基准板151、两个第二底基准板152和一个第三底基准板153连接。进一步的,工装台220还包括限位构件240,限位构件240用于限位与定位后的底部基准件150连接的建筑模块400。具体的说,限位构件240包括定位销241和限位板242。定位销241设置在地面上,其与地面可以固定连接。定位销24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地面固定连接。定位销241向上延伸穿过建筑模块400的底角件的角件底孔,以用于建筑模块400放置在工装台220上时,通过定位销241与建筑模块400之间的配合,限制建筑模块400在平面上的两个方向的两个自由度。限位板242设置在地面上,其与地面可以固定连接。限位块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地面固定连接。限位板242沿水平方向侧向延伸紧贴建筑模块400的底角件的侧面,以用于建筑模块400放置在工装台220上时,通过限位块与建筑模块400之间的配合,限制建筑模块400在平面上剩余的一个转动自由度。

进一步的,回到图5,通过定位销241和限位板242,将建筑模块400放置在第一底基准板151、第二基准板和第三底基准板153的上方。在第一底基准板151和建筑模块400之间设置有多个垫片163。在第二底基准板152和建筑模块400之间设置有多个垫片163。在第三底基准板153和建筑模块400之间设置有多个垫片163。由于建筑模块400的表面凹凸不平,多个垫片163的厚度可以不相同,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底基准板151的底表面、第二基准板的底表面和第三底基准板153的底表面与建筑模块400的底面相平行,且第一底基准板151的底表面、第二基准板的底表面和第三底基准板153的底表面相对于建筑模块400沿水平方向相平齐,从而实现建筑模块400的高度方向上的定位。预定基准点为一定点,其相对于建筑模块400和定位连接装置起到参考作用。定位后的建筑模块400的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底基准板151、第二基准板和第三底基准板153连接在一起。

如图6所示,建筑模块400的底部与底部基准件150连接在一起后,建筑模块400的顶部可以与顶部基准件110连接。顶部基准件110可以为四个,激光定位仪器210定位顶部基准件110的定位部分,即激光定位仪器210定位定位锥120的定位孔的位置和顶基准板111的顶定位小孔133的位置,将顶部基准件110定位至顶部预定位置。四个顶部基准件与下方的四个底部基准板的位置相对于预定基准点具有相同的水平坐标且竖直相对布置。相应的,四个底部基准件150可以设置在建筑模块400的四个底部的角部,四个顶部基准件可以设置在建筑模块400的顶部的四个角部。顶部基准板与建筑模块400之间设置有多个垫片140。由于建筑模块400的表面凹凸不平,多个垫片140的厚度可以不相同,这样可以使得四个顶部基准件的顶表面与建筑模块400的顶板平行,且四个顶部基准件的顶表面相对于建筑模块400沿水平方向相平齐,从而实现建筑模块400的高度方向上的定位。定位后的四个顶部基准件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建筑模块400的顶部连接在一起。

当然,本发明的定位连接装置中,顶基准件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四个,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其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靠近建筑模块的顶部的四个角部可以设置有顶基准件,靠近建筑模块的顶部侧梁的中间位置也可以设置有顶基准件,建筑模块的顶板的任意位置也可以设置有顶基准件。底基准板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四个,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其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靠近建筑模块的底部的四个角部可以设置有底基准件,靠近建筑模块的底部侧梁的中间位置也可以设置有底基准件,建筑模块的底架的任意位置也可以设置有底基准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筑模块装置300,建筑模块装置300包括上述的定位连接装置100和建筑模块。在本实施方式中,建筑模块装置300包括四个建筑模块,四个建筑模块左右连接并上下堆码。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建筑模块装置300可以仅包括一个建筑模块,一个建筑模块通过定位连接装置100与地面连接。建筑模块装置300可以包括两个建筑模块,两个建筑模块可以上下堆码,或者左右连接。建筑模块装置300还可以包括三个建筑模块,三个建筑模块中的两个可以左右连接,另一个与左右连接的两个中的任一个上下堆码。

现对于四个建筑模块通过定位连接装置100连接进行描述。

如图2至图4所示,建筑模块装置300包括第一建筑模块410、第二建筑模块420、第三建筑模块430和第四建筑模块440,第一建筑模块410位于第三建筑模块430的上方,第二建筑模块420位于第四建筑模块440的上方。

第一建筑模块410的底部与已定位后的第一底基准板151连接。第一建筑模块410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底基准板151连接的框架,第一底基准板151与第一建筑模块410的框架之间设置有厚度不相同的垫片163,第一底基准板151、垫片163和第一建筑模块410的框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一建筑模块410的底角件与一个底角件垫片411连接,底角件垫片411的底表面与第一底基准板151的底表面沿建筑模块400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相平。

第二建筑模块420的底部与已定位后的第二底基准板152连接。第二建筑模块420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二底基准板152连接的框架,第二底基准板152与第二建筑模块420的框架之间设置有厚度不相同的垫片163,第二底基准板152、垫片163和第二建筑模块420的框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二建筑模块420的底角件与一个底角件垫片411连接,底角件垫片411的底表面与第二底基准板152的底表面沿建筑模块400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相平。第二底基准板152的底表面与第一底基准板151的底表面沿建筑模块400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相平。

第三建筑模块430的顶部与已定位的一个顶基准板111连接,顶基准板111上设置有定位锥121,定位锥121与顶基准板111的顶孔131连接,定位锥121的轴线与顶孔131的轴线沿第三建筑模块430的高度方向重合。第三建筑模块430的顶部设置有与顶基准板111连接的框架,顶基准板111与第三建筑模块430的框架之间设置有厚度不相同的垫片140,顶基准板111、垫片140和第三建筑模块430的框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顶基准板111的顶角件与一个顶角件垫片412连接,顶角件垫片412的顶表面与顶基准板111的顶表面沿建筑模块400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相平。

第四建筑模块440与已定位的另一个顶基准板115连接,顶基准板115上设置有定位锥125,定位锥125与顶基准板115的顶孔135连接,定位锥125的轴线与顶孔135的轴线沿第四建筑模块440的高度方向重合。第四建筑模块440的顶部设置有与顶基准板115连接的框架,顶基准板115与第四建筑模块440的框架之间设置有厚度不相同的垫片140,顶基准板115、垫片140和第四建筑模块440的框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顶基准板115的顶角件与一个顶角件垫片412连接,顶角件垫片412的顶表面与顶基准板115的顶表面沿建筑模块400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相平。两个顶基准板115的顶表面沿建筑模块400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相平。

设置在第一建筑模块410上的第一底基准板151的第一圆孔156的中心轴线与设置在第三建筑模块430上的顶基准板111的顶孔131的中心轴线沿第一或第三建筑模块的高度方向重合,以使得定位锥121通过第一圆孔156且向上延伸进入第一建筑模块410中,定位锥121的定位圆柱面与第一圆孔156配合,限制第一建筑模块410在平面上两个方向的自由度。

设置在第一建筑模块410上的第一底基准板151的第一底定位孔154的中心轴线与设置在第三建筑模块430上的顶基准板111的顶连接孔132的中心轴线沿第一或第三建筑模块的高度方向重合。当第一建筑模块410与第三建筑模块430上下堆码时,定位连接装置100还包括紧固件170,如图4和图13所示,紧固件170包括螺栓171和与螺栓171连接的螺母172以及容纳并限制螺母172位置的限位件173。具体的说,限位件173位于顶基准板111朝向第三建筑模块430的一侧且对应顶连接孔132的位置,且限位件173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与顶基准板111进行固定连接。限位件173具有主体175和z型折弯结构176,折弯结构176为三个,三个折弯结构176沿限位件173的主体175周向间隔设置,且三个折弯结构176中的任意两个之间的角度为120°。螺母172设置在顶基准板111与限位件173之间,以使得顶基准板111和限位件173限制螺母172的转动和掉落。限位件173的主体上还可以设置有螺栓过孔177,以避免限位件173与螺栓171发生干涉。螺母172优选地为六角螺母172。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建筑模块装置300还包括水平连接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平连接件为建筑模块连接板450,建筑模块连接板450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建筑模块与第三和第四建筑模块之间,以用于将四个建筑模块400连接在一起,从而加强定位连接装置100的连接强度。建筑模块连接板45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451和连接孔452,第一定位孔451的中心轴线沿第一或第三建筑模块的高度方向与第一圆孔156和顶孔131的中心轴线重合,以使得第一定位孔451与定位锥121的定位圆柱面配合。在第一建筑模块410和第三建筑模块430上下堆码时,螺栓171由上自下穿过设置在第一建筑模块410的第一底基准板151的第一连接孔155,再穿过建筑模块连接板450的连接孔452;再穿过设置第三建筑模块430的顶基准板111的顶连接孔132,然后与螺母172进行螺纹连接,以实现上下左右的建筑模块400之间的连接。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螺栓垫片174,螺栓垫片174设置在螺栓171的头部与第一底基准板151之间,以减少螺栓171在紧固过程中对第一底基准板151的磨损,并且加强螺栓连接的强度。

设置在第二建筑模块420上的第二底基准板152的第二圆孔159的中心轴线与设置在第四建筑模块440上的顶基准板115的顶孔135的中心轴线沿第二或第四建筑模块的高度方向重合,以使得定位锥125通过第二圆孔159且向上延伸进入第二建筑模块420中。在第二建筑模块420和第四建筑模块440上下堆码时,第二圆孔159与设置在第四建筑模块440上的顶基准板115的定位锥125进行配合,实现建筑模块400的快速定位堆码。

设置在第二建筑模块420上的第二底基准板152的第二连接孔158的中心轴线与设置在第四建筑模块440上的顶基准板115的顶连接孔136的中心轴线沿第二或第四建筑模块的高度方向重合。当第二建筑模块420与第四建筑模块440上下堆码时,定位连接装置100还包括紧固件170,紧固件170的结构与连接第一建筑模块410和第三建筑模块430的紧固件170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建筑模块连接板450也同样设置在第二建筑模块420与第三建筑模块430之间,以用于将四个建筑模块400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加强定位连接装置100的连接强度。建筑模块连接板450上还设置有第二定位孔453和另一连接孔454,建筑模块连接板450的第二定位孔453用于与设置在第四建筑模块440的定位锥125的定位圆柱面配合。在第二建筑模块420和第四建筑模块440上下堆码时,螺栓171由上自下穿过设置在第二建筑模块420的第二底基准板152的第二连接孔158,再穿过建筑模块连接板450的另一连接孔454;再穿过设置第四建筑模块440的顶基准板115的顶连接孔136,然后与螺母172进行螺纹连接,以实现上下左右的建筑模块400之间的连接。

在建筑模块装置300的未图示的位置处,建筑模块上还设置有第三底基准板,第三底基准板具有腰型孔,以使得建筑模块在下层堆码时,腰型孔孔宽度方向的孔壁与设置在位于其下方的建筑模块的顶部的对应位置的定位锥的定位圆柱面配合,限制位于上方的建筑模块在平面上剩余的一个转动自由度。

更进一步的,在未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建筑模块装置可以包括一个建筑模块,定位连接装置还包括地基定位锥,地基定位锥设置在地面上,地基定位锥的锥头、锥体和锥底的中心轴线相重合。地基定位锥可以为多个,多个地基定位锥的位置可以通过定位连接系统的激光定位仪器定位。每个地基定位锥的位置与一个底基准板的位置相对应,一个地基定位锥的中心轴线沿建筑模块的高度方向与第一底基准板的第一圆孔的中心轴线相重合,地基定位锥通过第一圆孔且向上延伸进入建筑模块中,地基定位锥的定位圆柱面与第一圆孔配合,限制建筑模块在平面上两个方向的自由度。腰型孔孔宽度方向的孔壁与地基定位锥的定位圆柱面配合,限制建筑模块在平面上剩余的一个转动自由度。

由于集装箱的表面凹凸不平,定位连接装置的底部基准件先定位至底部预定位置,定位后的底部基准件与建筑模块的底部连接,顶部基准件预先定位至顶部预定位置,底部预定位置与顶部预定位置相对于预定基准点具有相同的水平坐标位置且竖直相对布置,从而使得定位后的顶部基准件再与建筑模块的顶部连接,这样定位精度高、操作简单且结构紧凑,其可以用于减小制造偏差对建筑模块定位精度的影响以及满足建筑模块在项目现场快速,简单和高精度的堆码及连接要求。

在底部基准件和建筑模块之间可以设置有多个垫片,多个垫片沿建筑模块的高度方向的厚度不相同,这样可以使得底部基准件的底表面与建筑模块的水平方向平行。建筑模块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底部基准件,每一个底部基准件和建筑模块之间可以设置有多个垫片,多个垫片沿建筑模块的高度方向的厚度不相同,这样可以使得每一个底部基准件的底表面与建筑模块的底部平行,并且每一个底部基准件的底表面彼此沿建筑模块的水平方向相平齐,从而实现建筑模块的高度方向上的定位。

相应的,在顶部基准件和建筑模块之间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垫片,多个垫片沿建筑模块的高度方向的厚度不相同,这样可以使得顶部基准件的顶表面与建筑模块的水平方向平行。建筑模块上可以设置有多个顶部基准件,每一个顶部基准件和建筑模块之间可以设置有多个垫片,多个垫片沿建筑模块的高度方向的厚度不相同,这样可以使得每一个顶部基准件的顶表面与建筑模块的顶板平行,并且每一个顶部基准件的顶面彼此沿建筑模块的水平方向相平齐,从而实现建筑模块的高度方向上的定位。

本发明的定位连接系统包括定位连接装置、激光定位仪器和工装台,激光定位仪器可以先定位工装台的各个支撑座的位置,底部基准件放置在定位后的支撑座上,激光定位仪器再定位底部预定位置,建筑模块与定位后的底部基准件连接,激光定位仪器再定位顶部预定位置,定位后的顶部基准件与建筑模块连接,这样的定位连接系统定位精度高、操作简单且结构紧凑。

底部基准件和顶部基准件通过定位连接系统进行调节定位后,再固定连接在建筑模块上,从而减小建筑模块的制造偏差对建筑模块定位精度的影响。顶部基准件包括定位锥,定位锥设置构造为圆锥或方锥的锥头,可实现上层和下层的建筑模块之间或者建筑模块与地面的快速定位堆码。

定位连接装置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用于连接两个建筑模块,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设置在建筑模块上的顶部基准件和/或底部基准件设置有连接孔,螺母设置在顶部基准件上,螺栓穿过顶部基准件和/或底部基准件的连接孔与螺母连接,从而提高了建筑模块的连接位置的定位精度和建筑模块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可依据定位连接装置的位置进行在建筑模块的内部的装修和外部幕墙的安装,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箱式模块建筑的预制程度和建筑项目施工的完成质量。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连接方法,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通过激光定位仪器定位工装台的支撑座的位置。

激光定位仪器210安装在位于工装台220旁边的高台上,可以通过激光反射和软件计算的原理实现在建筑模块400的范围内覆盖定位坐标系,并且通过定位坐标系检测到建筑模块400表面所有点的坐标值。工装台220包括支撑座221和导轨222,支撑座221设置在导轨222上,支撑座221可以依靠导轨222实现在空间三维各个方向上的移动和调节。

步骤s102:通过激光定位仪器定位工装锥的位置,调节支撑座的位置。

支撑座221包括用于定位的工装锥227,工装锥227自支撑座221的顶表面向上延伸。激光定位仪器210通过激光反射和软件计算的原理设定好工装锥227的定位孔的位置,支撑座221沿导轨222移动至相应位置,以使得工装锥227的定位孔与设定好的位置相对应。

步骤s103:将定位连接装置的底部基准件放置在定位后的工装台的支撑座上。

底基准板放置在定位后的支撑座221上,底部基准件150包括底基准板和设置在底基准板上的底定位部分,底定位部分包括通孔和底定位孔。

步骤s104:使工装锥通过通孔且沿建筑模块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

工装锥227能够从底基准板的通孔中通过且沿建筑模块400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工装锥227的定位圆柱面与通孔配合,从而将底基准板定位在支撑座221上。

步骤s105:通过激光定位仪器定位底定位孔的位置。

激光定位仪器210通过激光反射和软件计算的原理设定好底定位孔的预定位置。

步骤s106:通过激光定位仪器定位底部基准件,调节底部基准件的位置。

根据定位后的工装锥227的位置和定位后的的底定位孔的位置调节底部基准件150的位置。

支撑座221可以为多个,底基准板可以为多个,每个底基准板包括直径彼此不同的通孔。支撑座221包括第一支撑座223和第三支撑座225,第一支撑座223包括第一工装锥228,第三支撑座225包括第三工装锥230。第一底基准板151包括第一圆孔156和第一底定位孔154,第三底基准板153包括腰型孔162和第三底定位孔。定位后的第一工装锥228通过第一圆孔156且向上延伸。定位后的第三工装锥230通过腰型孔162且向上延伸。激光定位仪器210定位第一底定位孔154和第三底定位孔,调节第一地基准板和第二底基准板152的位置。

步骤s107:将定位后的底部基准件与建筑模块的底部连接。

建筑模块400放置在放置有定位后的底基准板的工装台220上,建筑模块400的底部与定位后的底基准板连接。底基准板为多个,建筑模块400的底部与多个定位后的底基准板连接。在底基准板和建筑模块400之间可以设置有多个垫片。由于建筑模块400的表面凹凸不平,多个垫片的厚度可以不相同,这样可以使得设置在建筑模块400的底部的不同位置的底基准板的底表面与建筑模块400的底面相平行,且各个底基准板的底表面之间相对于建筑模块400沿水平方向相平齐,从而实现建筑模块400的高度方向上的定位。

步骤s108:通过激光定位仪器定位定位连接装置的顶部基准件的位置。

激光定位仪器210定位顶部基准件110的定位部分,即激光定位仪器210定位定位锥120的定位孔的位置和顶基准板111的顶定位小孔133的位置,将顶部基准件110定位至顶部预定位置。顶部基准件110与下方的底部基准板的位置相对于预定基准点具有相同的水平坐标且竖直相对布置。

步骤s109:将定位后的顶部基准件与定位后的底部基准件连接的建筑模块的顶部连接。

定位后的四个顶部基准件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建筑模块400的顶部连接在一起。顶部基准板与建筑模块400之间可以设置有多个垫片140。由于建筑模块400的表面凹凸不平,多个垫片140的厚度可以不相同,这样可以使得四个顶部基准件的顶表面与建筑模块400的顶板平行,且四个顶部基准件的顶表面相对于建筑模块400沿水平方向相平齐,从而实现建筑模块400的高度方向上的定位。

步骤s110:将两个连接有定位连接装置的建筑模块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两个连接有定位连接装置100的建筑模块400上下堆码,定位连接装置100还包括紧固件170,两个连接有定位连接装置100的建筑模块400通过紧固件170连接在一起。

步骤s111:将螺栓依次穿过底部连接通孔、连接通孔和顶部连接通孔,将螺母设置在顶部基准件的朝向与其连接的建筑模块的一侧,将螺栓与螺母连接。

紧固件170包括螺栓171和与螺栓171连接的螺母172。两个连接有定位连接装置100的建筑模块400之间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通孔,底部基准件150设置有底连接通孔,顶部基准件110设置有顶部连接通孔。紧固件170包括螺栓171和与螺栓171连接的螺母172。在两个连接有定位连接装置100的建筑模块400上下堆码时,螺栓171依次穿过底部连接通孔、连接通孔和顶部连接通孔,然后与螺母172进行螺纹连接,以实现上下左右的建筑模块400之间的连接。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