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双向复合墙板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62199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保温、承重一体化装配式复合墙板,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双向复合墙板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大量的江河湖水及城市下水道经过日积月累形成了很多污泥。将这些污泥经挖泥、自然干燥、生料成球、预热、焙烧、冷却制成的陶粒称为污泥陶粒。利用污泥代替黏土制作污泥陶粒混凝土,不但会减少建材制造业与农业用地争土,而且可避免污泥二次污染,实现废弃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贯彻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政策,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技术前景。与此同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传统支柱性产业,建筑业普遍存在资源消耗高、劳动生产率低、技术创新不强、建筑品质不高、工程质量安全存在一定隐患等。因此亟需大力推动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建筑工业化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目前发展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已成为国家关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针战略。装配式住宅是节能建筑发展的方向,也是普及绿色建筑的捷径,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安全施工,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更有利于提高建筑空间健康指数和舒适程度,改善人居环境。

目前大多数预制墙板均为混凝土制品,不仅结构自重较重,不便于运输与吊装,而且大量的混凝土使用,需要大量的开挖砂石资源,污染环境,未真正做到装配式建筑绿色环保要求。

同时,现有的一些复合墙体,无法做到保温、承重一体化。且墙板间后浇连接柱混凝土密实性不佳,墙板侧边连接不紧密,影响整体稳定性及抗震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双向复合墙板及其施工方法,该墙板绿色环保、抗震性佳,并且可进一步降低构件生产及施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装配式双向复合墙板,包括内叶墙板与外叶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叶墙板主要由混凝土框格和填充在混凝土框格中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组成,所述外叶墙板主要由外侧的混凝土保护层和内侧的xps保温板组成,所述内叶墙板与外叶墙板通过thermomassms/mc连接件组合。

所述混凝土框格由混凝土肋柱和混凝土肋梁组成,其中,混凝土肋柱中有肋柱纵筋,混凝土肋梁中有肋梁纵筋。

所述混凝土框格和混凝土保护层的材质相同,均为玄武岩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

所述混凝土保护层中设置有冷拔丝钢丝网片。

所述xps保温板与混凝土保护层之间,以及与内叶墙板之间,均以聚合物粘接砂浆层粘接。

所述内叶墙板与外叶墙板的侧面均开设有锯齿形凹槽,所述锯齿形凹槽的截面形状为v形或者梯形。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装配式双向复合墙板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混凝土

步骤二:制作外叶墙板

首先在钢结构模胎上搭设安装外叶墙模板,将绑扎好的钢筋网片放入模板内,支设保护层垫块,浇筑混凝土;完成后铺设xps保温板,按照间距400mm梅花形布置thermomassms/mc连接件;

步骤三:制作内叶墙板

待外叶墙板强度达75%后,制作内叶墙板,首先在制作好的外叶墙上搭设内叶墙的侧模板,并在模板内侧涂刷脱模剂,再将绑扎好的钢筋笼吊入模板内,然后将经过浸泡润湿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放置于钢筋龙骨中,并在放置时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靠近xps保温板一侧涂抹聚合物粘接砂浆层,随后放置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并压实,待确定无误后,浇筑混凝土,形成装配式双向复合墙板。

所述步骤一中,混凝土为玄武岩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其组分为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含有:玄武岩纤维3~4kg、污泥陶粒516kg、水泥400kg、水180kg以及砂819kg。

所述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为42.5,配置混凝土强度为c30;所述污泥陶粒的原料为城市下水道的原始污泥,经脱水干化、烧制后实现,粒径5~20mm。

所述玄武岩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如下:

先将玄武岩纤维与水泥拌合1min,使玄武岩纤维均匀分散在水泥中,不致团结,再将所得拌合物与污泥陶粒、砂干搅拌1min,最后加入所需水再搅拌2mi,即得玄武岩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

所述钢筋网片为冷拔丝钢丝网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玄武岩纤维,该纤维来源环保,具有性价比高、抗拉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与混凝土的亲和力好等优点,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污泥陶粒混凝土的延性及耐久性,降低工程造价。该种混凝土较传统混凝土相比能更好的适应高温、高热、耐腐蚀等复杂环境。且该混凝土解决了污泥的处理问题,贯彻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政策,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技术前景。

2、本发明所述玄玄武岩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可作为绿色建材替代普通混凝土制作装配式双向复合墙板,不仅可以解决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节约建筑材料,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与普通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相比更有利于实现建筑节能,提高了建筑主体的耐久性,减轻部品构件的重量,满足了建筑施工的高效率、高品质,建筑使用的低资源消耗和低环境影响的需求,推动建筑业健康发展。符合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

3、本发明利用锯齿形凹槽,不仅解决了施工现场墙板之间后浇连接柱混凝土密实性问题,而且更易于控制墙板的生产质量及验收,增大了墙板侧边连接的摩擦咬合力,更有利于结构整体稳定性及抗震性。试验表明:采用锯齿形凹槽的侧部处理方式的双向复合墙板,当浇筑完边部连接柱后,与侧部采用粗糙面的墙板相比其水平向受剪承载力可提高约16%,竖向受压承载力可提高约6%。

4、本发明所述的玄武岩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装配式双向复合墙板由内叶墙板与外叶墙板构成。内叶墙板是由玄武岩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框格及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组成复合墙板,外叶墙板由玄武岩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保温保护层、xps保温板组成,从而形成面内与面外双向复合的保温、承重一体化墙板。

5、预制化程度高,生产集约化,品质有所提高。通过各种材料的有机结合,整合工艺技术、集约化生产的方式,提升了墙体预制化率、提高了墙体的整体品质,替代了传统外保温的做法,减少了施工现场后期垂直作业施工的程序,可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产品具有高强、轻质、保温、隔音、环保等综合优势,实现了整合资源,集约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横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锯齿形凹槽的结构示意图(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锯齿形凹槽的结构示意图(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装配式双向复合墙板主要由内叶墙板14与外叶墙板13构成。内叶墙板14是主要由混凝土框格及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8组成的复合墙板,外叶墙板13主要由混凝土保护层1、xps保温板5组成,内叶墙板14与外叶墙板13通过thermomassms/mc连接件4组合,形成面内与面外双向复合的保温、承重一体化墙板。不但具有保温、节能承重一体化功能,而且提高了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合理解决了墙体集受力、维护、节能、经济为一体的技术难题

其中,内叶墙板14与外叶墙板13的侧面均开设有锯齿形凹槽11。如图4和图5所示,锯齿形凹槽11贯通内叶墙板14与外叶墙板13的侧面,截面为v形或者梯形,在一个侧面,可设置多条相互平行的锯齿形凹槽11,锯齿形凹槽11增大了墙板间水平连接的摩擦咬合力,确保了结构建成后的整体性和较好的抵御抗震能力。

混凝土框格由混凝土肋柱6和混凝土肋梁7组成,混凝土肋柱6中有肋柱纵筋9,混凝土肋梁7中有肋梁纵筋10。

混凝土保护层1厚约50mm,xps保温板5的厚度通过节能计算确定。混凝土保护层1中设置有冷拔丝钢丝网片3。xps保温板5与混凝土保护层1之间,以及与内叶墙板14之间,均以聚合物粘接砂浆层2粘接。内叶墙板14的最内侧,设置有内侧混凝土保护层12。

本发明中,混凝土框格和混凝土保护层1的材质相同,均为玄武岩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含有:玄武岩纤维3~4kg、污泥陶粒516kg、水泥400kg、水180kg以及砂819kg。所用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为42.5,配置混凝土强度为c30。所用污泥陶粒的原料为城市下水道的原始污泥,经脱水干化、烧制后实现,取粒径5~20mm的陶粒作为原料。

本发明玄武岩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的制备:为了使玄武岩纤维能均匀的分布在混凝土中,采用了二次搅拌工艺。先将玄武岩纤维与水泥拌合(1min),使玄武岩纤维均匀分散在水泥中,不致团结,再将所得拌合物与污泥陶粒、砂拌合均匀(1min),最后加入所需水并进行充分搅拌(2min),即得玄武岩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需要注意的是,拌制玄武岩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不得采用海水、海砂,严禁惨加氯盐。

锯齿形凹槽11的制作:采用专用钢结构侧边模模具,在墙板两侧制作锯齿形凹槽11。

本发明装配式双向复合墙板的施工过程如下:

步骤一:制备混凝土

步骤二:制作外叶墙板13

首先在钢结构模胎上搭设安装模板,将绑扎好的冷拔丝钢丝网片3放入模板内,支设保护层垫块,浇筑混凝土;完成后铺设xps保温板5,按照间距400mm梅花形布置thermomassms/mc连接件4。

步骤三:制作内叶墙板14

待外叶墙板13强度达75%后,制作内叶墙板14。首先将绑扎好的钢筋笼吊入模板内,然后将经过浸泡润湿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8放置于钢筋龙骨中,并在放置时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8靠近xps保温板5一侧涂抹5mm厚高强度粘结砂浆(用锯齿抹子操作),随后放置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8并压实,待确定无误后,浇筑混凝土,形成装配式双向复合墙板。

综上,本发明将性价比高、抗拉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抗裂性好的新兴的环保型无机纤维材料——玄武岩纤维掺入污泥陶粒混凝土中,不仅可提高混凝土的力学强度,而且纤维的阻裂特性有利于增强混凝土的延性、韧性及耐久性,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克服污泥陶粒混凝土缺点的一种重要的解决途径,制备出具有较高强度,较好韧性的玄武岩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在此基础上,将其用于装配式预制部品生产中,提出一种基于玄武岩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材料的装配式双向复合墙板。不仅可以解决污泥再生利用问题,节约建筑材料,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实现建筑节能,推动建筑业健康发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